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7章

由于這個買賣很低檔,很多人都不愿意做這個生意。但是,陳偉卻起了興致,他決定做這個生意。為此,他寫了一份60頁的可行性報告,到處找錢,但是,錢哪有這么容易找到呢?最后,還是女友借了他2萬元,他的人生也就從這里開始發生轉折。

陳偉租了一個40多平方米的鋪面,從3元擦一雙鞋開始干。為了制造人氣,他做了一批印著宣傳擦鞋廣告的紙巾到街頭免費派發,客戶可憑紙巾免費擦鞋,結果第一天就賣了23張VIP卡。但一個月后,人們的新鮮感過去了,生意就冷淡下來。他又想了一個點子,到大街上舉牌做宣傳,吸引眾人的眼球。果然,這一招吸引了媒體的目光,大量的報道開始狂轟全城。

陳偉對自己的經營越來越有信心,不滿足現狀的他開始琢磨開設分店。2002年11月,陳偉開了第一家分店。第一個月,這家分店賣了近2000張貴賓卡。2003年4月,陳偉正式注冊了“非靚美鞋公司”,并把“非靚”注冊成商標,他要把自己的擦鞋店做成一個美鞋產業。于是,連鎖加盟店開始接二連三地開了起來。

他覺得擦鞋的技術含量不高,不具備很強的競爭力,于是,專門成立了技術研發部,陳偉本人親自帶著員工到意大利、美國、韓國去學習修鞋、洗鞋、皮革翻新換皮技術。

2005年4月,陳偉又成功推出“能匠”美鞋品牌。2005年5月底,陳偉在擁有了“非靚”“能匠”和“威浪”三張王牌后,將公司更名為“偉幫美鞋業連鎖有限公司”,把產業化發展定為公司長遠的發展方向。

正所謂:“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每個行業都有成就卓越的人,就連擦皮鞋也一樣。在做生意方面,陳偉無疑是一個出色的商人,可以說,他開創了一個新產業,做了第三百六十一行的狀元,因為他把擦皮鞋的攤子搬進了店鋪中。僅僅這么一點改變,他就做出了不一樣的生意效果,由此可見創新對于生意的重要性。

生意場上,成功者肯定是少數,與其跟隨大流做生意,不如退出來,另辟一條致富的途徑。

本小,利不一定薄

有的人認為,小本生意賺不了多少錢,因為利潤實在太微薄了。其實不然,相比較而言,小本生意因為門檻比較少,成本比較低,有的時候,利潤反而更高。只不過,有些人難以克服面子問題,只想做大買賣。

事實上,生活中有不少做小本生意的如賣早點、擺地攤等,收入往往更穩定。

孔大嫂是安徽人,原來在一個國有的廠子里做工人。本以為這輩子就這樣平平靜靜地過下去了,沒想到,四十多歲的時候,她失業了,成了下崗工人。當時,孔大嫂還有一個女兒正在上高中,這樣生活就愈發困難起來了。禍不單行的是,孔大嫂下崗沒幾天,丈夫也下崗了。

眼看一家人就要斷糧了,孔大嫂沒有辦法,只好每天早起賣糯米團,兼賣兩三樣小菜。這僅僅是一個小買賣,也掙不來多少錢??状笊┻x擇做這買賣有兩個原因:一是因為南方人愛吃糯米,二是因為這個糯米飯團她做起來拿手。其實,這種糯米飯團就是將熱騰騰的糯米鋪開,中間放一些白糖或辣蘿卜丁,夾一根油條,就成了一個糯米團,整個制作過程簡單,取材也非常方便。一個糯米飯團售價為1元,成本約為3角。

孔大嫂把自己的攤位選在一個小學附近的交叉路口,由于賣糯米團的就她一家,沒有激烈的競爭,而且學校的孩子多,他們又喜歡吃小吃類的零食,口味圖新鮮。因此,孔大嫂的收入比較穩定。有時,她還會采取生日優惠的方式,把小小的買賣做得十分紅火。這個攤位在那里足足擺了5年,每個月都能掙3000多元,一家三口的生活有了保障,還能每月給女兒存500元。

誰能想到小本生意也能有大利潤呢?事實確實如此。僅買1元錢一個的小小糯米飯團,竟然有高達兩倍多的利潤,這是很多人沒有想到的。

錢太太也擺攤做小買賣,不過她選擇的是服裝業,地點是在農貿市場。錢太太是下崗職工,兒子還在上學,家庭的負擔有些沉重,不過,好在丈夫還有一份工作,生活也算過得去。但是,錢太太想,自己也不能閑著,不管掙多少,只要能夠減輕家庭負擔就行了。

于是,錢太太就在市郊的一個農貿市場里租了一個12平米的攤位,房租是一年4800元。她用原單位買斷工齡的錢交了房租,又借了2000元作為流動資金,進了一些低價的童裝、內衣,開始做起了生意。

剛開始,她每次進貨只在千元左右,不敢多進。后來隨著進貨點已相對固定,價格也優惠,她就開始囤積一些貨。她每天早晨7點帶上午餐出門開業,平均每月能掙5000元左右。一件童裝進貨價大約在15~30元之間,銷售價則在40元以上,有的甚至高達一兩百元。除去房租、水、電以及進貨成本等,一般利潤率高達80%。逢年過節,生意好的時候,一天的營業額能達到幾千元。

本小不一定利薄,小本生意同樣有大利潤,千萬不要小看小本生意。例如一根閃著熒光的彩色吸管,平均售價約8厘,也就是說,平均每賣出100根吸管,才可以賺到8分錢。但是,這樣的生意照樣有人做,而且做得非常出色。

在浙江義烏市,有一家雙童吸管公司。聽到這個公司名,也許大多數人都會感到陌生。然而,就是這樣一家公司,生產的吸管有90%以上外銷,其吸管供應量占全球吸管市場的1/4?,F在,世界各地都有人使用“雙童”的吸管。

一根細細的吸管,能賣多少錢?平均銷售價為每支8厘至85厘,其中原料成本占50%,勞動力成本占20%,設備折舊等費用為15%,純利潤約10%。也就是說,一支吸管的利潤8毫至85毫。

正因為產品不起眼,別人不屑于生產,“雙童”反而做到了最大。如今,公司每天都有兩個集裝箱柜子裝上約8噸重的產品后被運往世界各地。這些小吸管給公司帶來的利潤是每月40萬元,而且市場非常穩定,換句話說,雙童吸管生意每年的利潤就是480萬元。

這絕對算得上是不可思議的生意!

生意不管大小,只要能掙錢就行。不要看不起任何一種生意,精明的商人往往不做那些人人都做的大生意,卻愿意去擺弄那些為人所不屑的小買賣,因為小買賣更容易上手,也更容易得到顧客的照顧。

世上沒有無用之物

世上沒有無用之物,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有其意義。一個商人就應該有這樣的意識:只要有錢賺,什么生意都可以做,即便是垃圾處理,也可以獲得高收益。

20世紀70年代,美國政府為了清理給自由女神像翻新扔下的廢料而向社會廣泛招標,但幾個月過去了,仍無人問津。

遠在法國旅行的一位猶太商人聽到消息后,立即飛往紐約簽下合同。他組織工人將廢料進行分類,然后把廢銅熔化之后鑄成小自由女神像,并用水泥塊和廢木料做底座;把廢鉛、廢鋁加工成紐約廣場圖案的鑰匙型飾物;最后,他甚至還把從自由女神像身上掃下的灰塵都包了起來,準備出售給花店。

不到3個月的時間,猶太商人讓一堆廢料變成了350萬美元的現金。

一直以來,人們對于垃圾、廢料的觀感就是無用,沒有幾個人會想到其財富價值,更沒有幾個人會發現這里面的商機。然而,有心人卻能夠看到這些。一個智慧的人往往能夠把別人眼中的無用之物變成財富。

在沈陽,有個叫王洪懷的拾荒者,他原本和其他拾荒者沒什么兩樣,早出晚歸,每天從垃圾堆里幾分幾角地掏。

一天,王洪懷突發奇想:收一個易拉罐才賺幾分錢,如果熔化了作為金屬材料賣,是否可以多賣些錢·于是,他把一個空罐剪碎,熔化成一塊指甲大小的金屬,又花了600元錢在有色金屬研究所做了化驗?;灲Y果顯示,這是一種很有價值的鋁合金。

于是,王洪懷算了一筆賬:每個易拉罐重185克,54萬個就是1噸。當時,這種鋁合金的市場價每噸在14萬~18萬元之間。這樣算下來,熔化后的材料比直接賣易拉罐多賺六七倍的錢。

王洪懷得知結果之后大喜,決定回收易拉罐熔煉。為了多收易拉罐,他把回收價從每個幾分錢提高到014元,并把回收價與收購地點印在卡片上,向撿破爛的同行散發。一周后,他回收了13萬個易拉罐,足足兩噸半。一年內,他用空易拉罐煉出240多噸鋁錠,3年內賺了270多萬。

就算是撿垃圾,也要有頭腦。由此可見,是否能夠致富,不在于生意的好壞,更不在于東西有用與無用,而在于是否有想法。轉變思路向來都是生意人的拿手好戲,只要能夠轉變一下思路,跳出常規的路子,往往可以成就不凡的人生。

當安徽人王清華滿心失望地走上上海街頭時,看到大都市的繁華,突然覺得自己什么也干不了。

難道自己要去撿垃圾不成?

王清華想到這里便有些氣餒了,可是,自己又真的沒什么能干的。他轉念一想:與其無事可干,還真不如收廢品呢。

這么一想,王清華就決定開一家廢品回收站?;乩霞一I措了5000元錢后,王清華夫婦的廢品回收站開張了。

主站蜘蛛池模板: 望都县| 恭城| 桃江县| 康保县| 巩留县| 延川县| 泸水县| 吉木萨尔县| 若羌县| 犍为县| 卢氏县| 石台县| 习水县| 全椒县| 大理市| 凤阳县| 银川市| 富顺县| 通榆县| 精河县| 兴国县| 若羌县| 宜城市| 南投市| 永嘉县| 武宣县| 秦安县| 昭通市| 疏附县| 桦甸市| 宣恩县| 南溪县| 镇坪县| 和田市| 甘洛县| 大关县| 沙雅县| 富蕴县| 吴忠市| 太保市| 马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