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到有人叫自己,猶太人停下腳步,說:“有什么事情嗎?”
“我實在弄不清楚,您擁有50萬美元,為什么只借1美元?如果您想借三四十萬美元的話,我們也會很樂意的……”
猶太人微微一笑,說:“請不必為我操心。這只是因為我來貴行之前,問過幾家銀行,他們的保險箱的租金都很昂貴。我準備在貴行寄存這些股票、國債,因為貴行的利息實在太便宜了,一年只需要花6美分。”
貴重物品的寄存按常理應放在金庫的保險箱里,對許多人來說,這是唯一的選擇。但是,精明的猶太人卻找到更加便宜的保險之道,不僅達到了寄存物品的目的,更重要的是,還為自己省下了一筆意外開支。
做生意的人,必須做到大錢要省,小錢也要省,省一分是一分,這也正是生意人的精明。
要減少意外開支,不妨先做些理性分析,抓住意外開支的根本,在平時養成減少意外開支的習慣。如下方法可供參考:
(1)編制詳細的資金預算計劃。養成每逢資金運作必先與計劃相對照的習慣,盡管有時實際開支與事先的計劃相差甚遠,但也不要忽視這道程序。
(2)制訂一些財務規定,分清什么是正常開支,什么是非正常開支。不屬于經營費用開銷的,下次支出時要扣除。有專門的財務人員時,每項開支都要讓會計按規定報銷,并規定財務人員嚴格控制開支,尤其要減少超支。
(3)減少庫存現金和手持現金,多用支票和轉賬支付。
(4)對電話費、應酬費等,要有定額限制,并經常檢查監督。
(5)注意不要有困難就用錢開路,面對問題,要先想合法、合理、合情的方法解決。
(6)在票子和面子之間,不可為了面子不惜票子。記住,你的面子、你的信譽、你的形象,不是用錢買來的,而是你誠實經營、老實做人長期積累得來的。
有錢不置半年閑
做生意是一個理財的過程,每一個生意人都需要考慮:如何把手中的錢用活。因為想要借助銀行來求得利息,能夠獲得利潤的機會不大,所以與其把錢存著給銀行去投資,還不如自己拿出來做投資,這是聰明生意人的想法與做法。
有位成功的商人曾對資金做過生動的比喻:“資金于企業如同血液于人體,血液循環欠佳導致人體機能失調,資金運用不靈造成公司經營不善。如何保持充分的資金并靈活運用,是經營者不能不注意的事。”
許多老板都非常清楚這樣的道理,可是,真正到了實際應用時,往往會因為膽怯而把錢存起來。當公司有點盈余時,他們不再像創業時那般敢想敢做,總怕手中僅有的錢因投資失敗而化為烏有,于是趕快存到銀行,以備應急之用,似乎這樣做更安全一些。
雖然確保資金的安全乃是人們心中合理的想法,但是在當今競爭激烈的經濟形勢下,把錢存起來并不安全。事實上,每個人都能感受到貶值風險的存在。
商人的錢應該用來擴大投資,使錢變成“活”錢,以便獲得更大的利益,而把錢存起來顯然是下下之策。這些錢完全可以用來購置房產、鋪面,以增加自己的固定資產,到10年后回頭再看時,就會感覺到比存在銀行要好很多。
每個生意人都必須相信,現金永遠比存款更有生命力。那些高財商的人有錢也不存入銀行,因為存入銀行的錢相對來說是閑置的。
俗語說“有錢不置半年閑”,這是一句相當有哲理的生意經,意思是說做生意時使用資金要合理,要想盡辦法加快資金周轉速度,減少利息的支出。不管賺到多少錢,都應該明白“家有資財萬貫,不如經商開店”這個道理。
成功致富的人,很少把錢存入銀行,他們總能積極地尋找有利的投資目標。早在18世紀中期以前,猶太人就意識到存錢不能使錢獲得更多利潤的道理,因此他們熱衷于放貸業務,寧愿把自己的錢用于回報率高風險也很高的投資或買賣,也不肯把錢存入銀行。
為了不讓資金閑置,在商業行為中,應該避免商品積壓,保持勤產勤進、快銷快出,這樣可以保持資金的良性循環。
儲蓄不是不好,但世上有哪個百萬富翁是靠儲蓄起家的?雖然在經營與投資時風險時刻存在,但正所謂“福兮禍之所伏,禍兮福之所倚”,贏利是與風險并存并成正比的。與其存錢不增值,甚至貶值,還不如投資資本市場,對自己的財富合理地經營,這樣還能得到更大的財富增長空間。
第三節賺錢有術,見縫插針
世上沒有任何一種產品能賣給所有人,要想做好生意賺到錢,就要明確生意的方向:做什么生意,產品要賣給誰,具體應該怎么做。這些問題是做生意之前應該有所了解的。
如今的賺錢方法千姿百態,其中一些方法非常新穎,值得經商者借鑒,也有些賺錢方法雖然老套,但依然是保證生意紅火的重要原則。在做生意時,不應拘泥于方法,只要不違背法律,任何方法都可以用在生意上。
選對方向,
設立賺錢的方程式
在每天的每分鐘里,都有一個新的百萬富翁誕生。這些富翁中,有些人用了60年的時間積累出許多財富,有些人用了不到1年時間,有的人用了不到3個月,更有些人不到1分鐘就成功了。
當然,快速致富的人畢竟是少數,多數做生意的人都需要依靠一步一步的辛苦經營才能聚集財富。做生意應該是一件踏踏實實的事情,操之過急往往不能成功,在做生意之前進行思考分析非常重要,最重要的是選對方向,并計劃好相關的賺錢方式。
經商的第一步就是,明確經營意向,即先確定做哪種生意,再確定投資方向,然后考慮投資規模。任何人做生意都希望找到最佳財源,估計沒有一個生意人會傻到去做蝕本生意。成功的商人與失敗的商人區別往往就在于前者能夠選對經營方向,而后者錯誤投資。
有個人畢業4年了,原來在一家研究所工作。工作幾年下來,有了十多萬元的存款。看著這些錢存在銀行,他覺得有些浪費,總想著找個門路把“死錢”變成“活錢”。但是,把錢投到什么地方好呢?
他把眼光投向了小區里那些待租的商鋪。這個小區是一個白領聚居的社區群,雖然距離市區有一些距離,但這里的人氣還是比較旺的。于是他想,在家門口租一個店面,一來自己熟門熟路好辦事;二來畢竟有這些有經濟實力的消費群體,開個店也不怕沒有顧客上門。
店鋪租下來,那該賣什么呢?咖啡廳、茶社?社區周邊已經開了不下5家。飯館、理發店?雖然做的人不多,但對于沒有經驗的他來說,“準入門檻”又太高。
想了很久他都沒主意。突然有一天,他在網上發現了一個新名詞——“凈菜店”。說白了就是賣菜,只不過這種店的菜是洗凈了再賣。
看到這里,他眼前一亮。他想,住在這周圍的白領們工作都很忙,下了班還要娛樂,不愿把時間花在洗菜這么瑣碎的事情上,如果開一家這樣的店,把菜低價批發進來,再雇人把菜洗干凈了賣給這些人,一定有市場。
說干就干,凈菜店很快就開張了。讓他感到郁悶的是,生意并沒有想象中的那么紅火,每天來店里買凈菜的人少得可憐,很多人仍然到菜市場買菜。不久,10萬元被消耗得差不多了,到最后竟然連凈菜店的投入都沒有收回來。
他想了很久,到后來才發現,原來每天去菜市場買菜的大多不是白領本人,而是他們請的保姆或家里的老人,這些人根本就不缺洗菜的時間。更何況,小區邊上的菜市場里有很多菜農為了吸引顧客,也會主動把菜洗干凈了再拿出來賣。因此,他的凈菜店根本就無法立足。
錯誤的經營方向,必然導致生意的失敗。要想把生意做成功,就必須選擇正確的經營方向。真正的生意人不會主觀地感覺生意,而會客觀地分析商業行動,所有成功的生意都不是一時沖動、頭腦發熱的結果,沒有深思熟慮的生意是不會成功的。
一般來說,選擇經營方向要考慮4個方面的因素:
(1)區域優勢。選擇當地的特產、工藝品等質優價廉的物品。
(2)個人興趣。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去選擇,這樣可以調動起自我的熱情,更有助于成功。
(3)商品分析。選擇適合的物品。不要選擇價格太低廉的物品(運費相對較高,增加成本),也不要選擇尺寸太大的物品(運輸不方便)。
(4)市場行情。根據市場行情(冷市和暖市),適時下手。
有了經營方向,還應該有比較具體的賺錢模式,這也是做生意初期必須考慮的問題。無論是大生意還是小買賣都需要一番策劃,只有經過良好的策劃,明確了導向目標,才能夠讓買賣變得更具生機與活力。
張先生是做企業策劃的,他有個朋友開了一家書店,店名叫旗幟書店。書店沒有經過任何籌備很快就開張了,開始生意也不錯。然而,好景不長,由于旗幟書店生意不錯,很多人看到書店有利可圖,也都一家接一家開起了書店,書價也越賣越低。旗幟書店的銷售額一落千丈,眼看生意就要垮了,張先生的朋友心急如焚。正聽說張先生放假在家,便請他幫助自己緩解生意危機。張先生欣然同意了。
根據精心的調查以及分析的結果,張先生提出一系列建議,為書店改頭換面。
(1)調整書店中書的類別。由于書店所在的小區居民多為打工者,原來的旗幟書店中的通俗書最多,因此書店成了打工者們消遣的場所,而這種模式經過大量模仿,已經沒有了特色。對此,張先生認為應該給書店賦予人性化、特色化,比如把行為指導書籍作為一個重點,以幫助打工者學習,增強個人能力為主。
(2)重新開業策略,中獎點燃購書激情。張先生為書店進行了主題策劃,其主題是“到打工書屋購書中大獎”,并到處張貼主題海報。開業購書中獎活動規定,凡在開業一個星期內在打工書屋購買書籍總價超過100元以上者,均可參加一次抽獎活動,且中獎率為100%。一等獎獲得者可任意挑選價值20元的書籍一本;二等獎獲得者可以任意挑選價值10元的書籍一本;三等獎獲得者可任意挑選價值5元的書籍一本;四等獎獲得者可以獲得2元的書籍或等價的電話簿、圓珠筆等商品。購書抽獎活動的消息傳播出去后,立即引起了附近讀者的強烈反應。開業當天,書屋被圍得水泄不通。打工書屋的名頭一下就在小區打響了,讀者們對打工書屋也津津樂道。
(3)重大節假日的活動策劃。為了強化書店與眾不同的形象,可以在一些重大節日進行促銷活動,還有店慶大酬賓。
此外,還實行了會員制,讓書店擁有穩定的讀者群。
書店經過這一番改變之后,生意頓時火暴起來。
做生意不是簡簡單單投資就行了,一定要選準投資方向,更要有具體的賺錢計劃。經營的方向不對,生意根本沒有回報;沒有明確的賺錢計劃,生意也紅火不起來。因此,做生意就必須選對方向,設立賺錢方程式。
開創出第三百六十一行
在與一些做小生意的人交流的時候,會發現他們嚴重缺乏創新意識。他們感嘆競爭的激烈、利潤的微薄,卻沒有想過換換行業。在他們眼中,生意都不好做,認為另覓生意機會是一件非常難的事情。正因為他們缺少創新意識,所以他們的生意始終做不大,反倒是越做越難。
做生意不僅要謹慎經營,還要創新經營。與其在死胡同里苦苦掙扎,最終走向破產,還不如另辟蹊徑。
兩個青年一同開山,一個把石塊砸成石子運到路邊,直接賣給建房子的人。另一個看到這兒的石頭奇形怪狀,認為賣重量不如賣造型,于是,把石塊運到碼頭,賣給花鳥商人,3年后,他成了當地的小富翁。
后來,這個地方不許開山,只許種樹。于是,山上成了果園。梨成筐成筐地運往北京和上海,然后再發往韓國和日本。大家都以種梨為業。
村上的人都為鴨梨帶來的小康生活歡呼雀躍。就在這時,曾賣過石頭的青年賣掉了果樹,開始種柳樹,然后把柳條編織成籮筐,賣給那些客商盛梨。5年后,他成為村里第一個在城里買房的人。
再后來,一條鐵路從這里貫穿南北,這兒的人上車后,可以北到北京,南抵九龍。村里的果農開始談論果品加工及市場開發,一些人開始集資辦廠。
然而那個賣籮筐的村民沒有隨大流,而是在他的地頭砌了一道3米高、百米長的墻。這道墻面向鐵路,背依翠柳。坐車經過這兒的人在欣賞盛開的梨花時,會突然看到4個大字:可口可樂。據說這是五百里山川中唯一的廣告。
憑著那面廣告墻,他每年又有4萬元的額外收入。
物質和知識的貧乏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想象力和創造力的貧窮,因為致富的捷徑正是來源于想象力和創造力。只有擁有與眾不同的想法,才能有與眾不同的收獲。生意人應該有與眾不同的眼光,那樣才能發現財富之源。做好一件事的方法很多,關鍵是你能不能想到,這就需要你不要總是把眼光總是放在一種方式上。
陳偉原本是一不起眼的打工者,但是如今依然貌不驚人的他卻擁有了十多家直營公司。
1995年7月,陳偉高考落榜后,先后到成都、上海和北京,做過搬運工、保安、推銷員和業務員。2002年6月的一天,陳偉像往常一樣來到街頭擦皮鞋,一只鞋還沒擦好,給他擦鞋的人卻被城管趕跑了。
當時,陳偉看著剩下的一只臟皮鞋,感到很尷尬,他就想:為什么不能讓客人優雅地坐下來享受擦鞋服務呢?
一想到這里,陳偉頓時有了勁頭。于是,他立刻在廣州街頭做調查,并發現了這樣一個市場情況:每天一個擦鞋攤的收入是80~150元,一條登峰街就有29個攤,廣州有146個城中村,一年算下來竟然有幾個億的營業額!
這個調查結果讓陳偉大吃一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