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 活學妙用經商厚黑學
- 洪峰
- 4999字
- 2015-12-28 12:16:46
可事實上,蒙牛“為別人做廣告”的做法重在提升自己。廣告中蒙牛把自己和乳業第一巨頭伊利并駕齊驅,在消費者心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蒙牛為對手做宣傳的寬廣胸襟,也獲得了人們的尊敬。于是,蒙牛乳業開始進入市場,并獲得了消費者的肯定。
2000年9月,蒙牛出資100多萬元,投放了300多幅主題為《為內蒙古喝彩》的燈箱廣告,內容是:“千里草原騰起伊利集團、興發集團、蒙牛乳業;塞外明珠輝照寧城集團、仕奇集團;河套崢嶸蒙古王;高原獨秀鄂爾多斯——我們為內蒙古喝彩,讓內蒙古騰飛?!?
其實,以蒙牛當時的實力、地位和產業規模來說,這些品牌都令蒙牛難望項背,但蒙牛通過廣告使自己與對方平起平坐,也使消費者感覺蒙牛與這些品牌一樣,也是大企業。就這樣,蒙牛借助這些企業的名氣提高了自身的影響力,從一個不起眼的小乳品企業,一躍成為知名的品牌企業。
很難想象,一個企業能夠如此大度地為其他同行做宣傳,而事實上,這是一種高明的生意手法?!安荽杓辈粌H是一種兵法,完全可以用于商場之中。只要借得巧,敵人的“箭”也能借為己用,這樣不僅省卻了造“箭”的成本,還能贏得更多的時間。
借是一種奇妙的戰術。生意場上離不開借。無論是借錢,還是借力,甚至于借助對手之名,只要借得合適,借得巧妙,就對生意大有好處。
給自己找一個對手
有人說,沒有對手的人是孤獨的。在現實的市場競爭中,一個企業要想健康平穩的發展,有一個競爭對手是十分必要的事情。
一個專門生產兒童飲料的企業因為遭到對手的嫉妒而名聲大振。
這個企業的成長速度很快,在企業發展的過程中,無形中就像大魚吃小魚一樣,吞掉了很多同類型的小企業。這樣的行為招來很多不滿。
有一年,這個企業在“六一”兒童節的時候,免費給一所小學贈送了一批飲品。誰知,孩子們飲用后有一部分孩子出現了中毒的現象。這件事情一時在社會上造成了非常不好的影響,以至于這個企業的兒童奶制品出現嚴重的滯銷現象。
這家企業配合學校和相關部門,對這件事情進行了嚴肅的調查。調查結果發現是有人故意投毒。而且這個企業生產的兒童飲料經過嚴密的檢測以后,發現它比市場上任何一種兒童飲料對孩子的身體都要好。這個消息一經宣布,該企業的兒童飲料竟然出現了嚴重的脫銷現象。這個企業的負責人說,自己的企業之所以能有這樣好的效益,全靠競爭對手的成全。
競爭對手本來有意想讓這個企業出現損失,但是在無意間卻成全了這家企業。
有的時候,競爭對手越強大,你的潛能就會被激發得越徹底,而你就會越成功。世界著名的兩大可樂制造商百事可樂和可口可樂之間也存在著競爭的問題。很多經濟學家說:“可口可樂最大的成功是找了一個強大的競爭對手。”
20世紀90年代,有一個飲料生產企業集團推出一種茶飲料,打響了茶飲料市場的第一槍。隨后幾年里,這種茶飲料迅速走紅全國,沒過多長時間,這個飲料的銷售額就突破了幾十億元,成為飲料領域的新星。這樣好的商機,別的飲料商家都看在眼里,當然也非常動心。于是,相繼有兩家比較大的飲料生產企業也推出了自己的茶飲料。
這家搶占市場的飲料企業不滿意其他企業的做法,就向有關部門提起訴訟,以得到對自己這種茶飲料品牌的保護。不久以后,有關部門就做出了裁定:認定這家企業擁有特殊茶飲料的持有權,明令禁止其他企業生產這種特殊的茶飲料。當時所有生產這種茶飲料的企業不得不退出市場。
然而,時隔不久,因為這家企業沒有強有力的競爭對手,也沒有競爭的動力,也就懶于推陳出新,因此,他們的產品漸漸被消費者厭棄而走向了衰亡。
一個成功的企業文化里,和對手競爭的那個章節一定是非常精彩的。需要注意的是,雖然為自己選擇一個強勁的對手是十分重要的事情,但是在競爭的過程中要注意采取良性的競爭,因為只有良性的競爭才能使彼此都獲利。
第五節詭計迭出,見風使舵
提到商人,“十商九奸”、“無商不奸”等話就會馬上躍入心頭,然而,在這里需要提醒大家的是,激烈的競爭中,什么樣的陷阱都會出現,如果一個商人不懂得“奸、猾”,恐怕根本就難以應付各種突如其來的狀況。
商場如戰場,到處都可能有欺詐和弱肉強食。兵法有云:兵者,詭道也。在商業活動中,運用詭計挫敗對手是一種很正常的現象。而且,在生意場上要想獲得更多的利益,就必須采取一些特別的手段,同時,也要防止自己落入對方的陷阱中。
做生意的訣竅在于隨機應變
在生意場上,局勢變化多端,要想在其中如魚得水,就需要隨機應變。生意人隨機應變的能力,最突出的表現就在于對危機的反應與處理。當危機來臨,高明的生意人懂得變通,運用反常規的方法去處理。
有個果園主人叫楊格,他種植了大片的蘋果樹。這一年,果樹長勢出奇得好,株株果樹枝頭都掛滿了蘋果。楊格看到這種狀況,心中別提有多開心。
就在楊格正開心的時候,突然天降冰雹,將蘋果個個打得傷痕累累。這對于果樹種植者來說,簡直是滅頂之災。當地的果農們紛紛唉聲嘆氣。
楊格也很傷心,但是他卻在想挽救損失的方法。顯然,從冰雹中搶救那些蘋果是不現實的,楊格思索著。當他看到那些蘋果訂購合同的時候,突然靈機一動,計上心頭。
楊格按合同的原價將那些蘋果輸往全國各地,但是,與往日不同的是,楊格在每個蘋果箱里放了一張小紙片。在小紙片上,寫著這樣一段文字:“親愛的顧客朋友們,這些勇敢的蘋果在雨中與冰雹作戰不幸受傷了,但請各位看好了,這些冰雹留下的傷痕正是高原地區蘋果特有的標志,如果你想品嘗到獨特的高原口味蘋果,請認準這一獨特的標志。”
那些買主看到紙片上幽默而親切的話,將信將疑地品嘗了蘋果。出人意料的是,在這糟糕的年份中,楊格的蘋果反而比往年賣得更好。
按照人們的正常思維,被冰雹打傷的蘋果只能夠降價處理,能夠盡可能地減少損失就已經不錯了,然而,那個精明的生意人卻隨機應變,化腐朽為神奇,不僅把這些有傷痕的蘋果成功地賣掉了,還賣出了好價錢。這并不是開玩笑,也不是異想天開,事實上,隨機應變是做生意不可或缺的能力之一。
日本“日清食品”的創辦人吳百福就是一位商場應變的高手。吳百福原來在臺北開了一家小公司,經營日本的紡織品。因為生意慘淡,公司一年多就關了門。后來,他到日本謀生,又經營水產品。他一直嘗試,一直尋找,希望掌握一條生財之道。
做水產品生意的吳百福,想到了中國的面食。面食是中國的傳統食品,不但中國人喜歡吃,日本人也十分喜歡。但是,在日本各城市的唐人街里,到處都有面食店,如果經營傳統的中國面食,肯定沒有出路。
吳百福深知,在日本做生意競爭激烈,加上自己又沒有資本,靠正面與別人競爭,必定比不過別人。經過一番斟酌后,他決定以應變的策略開創自己的事業。
他認為,要想讓自己的面食生意崛起,就應該與眾不同才行,必須研制出一種“人無我有”的面食,改變人們的飲食習慣。
考慮到中國面食烹煮時間長與日本人快生活節奏之間的矛盾,吳百福心想:“若是面食不用煮,而只用開水一泡就熟,那豈不是很適合日本生活的快節奏嗎?”
于是,吳百福便開始試制一泡就能吃的面食。幾經試制,他終于研究出一種雞汁方便面。經試銷后,這種方便面大受顧客青睞。
看到方便面如此受歡迎,吳百福立即籌措資金,進行工業化大規模生產,這使他迅速走上成功之路。
1966年,吳百福把方便面包裝改成杯碗形式,讓顧客食用起來更方便,其銷售大增,風靡全日本。20世紀70年代,他在美國設廠生產這種方便面,以后陸續在新加坡、德國等地設廠生產。自此,吳百福的財富迅速積聚起來。由于時代發展,生活節奏越來越快,方便面可謂是順應時代形勢的產物,因此一直暢銷不止。據2000年日本的一個民意調查顯示,方便面被認為是日本20世紀最重要的發明,卡拉OK次之。如今,方便面已經暢銷全球。
要想在生意場上占風,少不了變通。沒有一成不變的市場,也沒有一成不變的生意,如果不能順勢而行,生意絕不會成功。
當然,生意并不能隨意“變”,“變”應該有成效才行。要做到這一點,經營者就必須弄清市場變化的緣由,摸清其規律。市場永遠是動態的,其中任何一種因素的變化,都會導致市場出現新的需求。經商者要善于發現,巧于鉆研,才可以在變化中輕取其利。
手要快,看準機會就出手
優秀的生意人必須當機立斷,這是經商必備的基本素質之一。若是瞻前顧后,患得患失,往往錯失良機,陷入被動的境地,最終損失慘重。
有個猶太人想以每幅250美元的價格出售三幅畫,一個美國人打算以每幅200美元的價格將三幅畫全部買下。誰知,他剛一說出價格,猶太人就點火將其中一幅畫給燒掉了。美國人一看大驚,連忙表示愿以每幅250美元的價格買下剩下的兩幅畫。
可是,這一次猶太人卻開價400美元。美國人又猶豫了。
猶太人二話沒說,再次點火燒掉了一幅畫。美國人一看這情況,立刻急了。眼看就剩下最后一幅畫了,美國人大聲喊道:“800美元!800美元!”
猶太人慢條斯理地說:“1000美元。”
美國人再也不敢猶豫了,馬上決定成交。
在這個故事里,大家看到了兩個人:猶豫不定的美國人和當機立斷的猶太人。猶太人用自己的果斷告訴優柔寡斷的美國人這樣一個道理:在交易過程中,一個人若是舉棋不定,等待他的將只有遺憾。
在激烈多變的商戰中,管理者不能優柔寡斷,而是需要果斷地應對一個又一個問題并做出決策。沒有決策能力的人總是拖拖拉拉、舉棋不定,想看看局勢的發展再說,最后只能是錯失良機。
富興集團原是一家工程建筑大公司,后來,走上了多元化經營的道路,開起了百貨商場。誰知,自此以后,富興集團就一直處于虧損狀態。
這個時候,有人建議總裁羅橋停止百貨經營,改建保齡球館,增設餐飲服務,拓寬停車場。可是,羅橋聽了之后心里直打鼓:這條路能走通嗎?
3年前,富興集團修建百貨商場時,原以為占盡天時地利,沒想到,才一眨眼工夫,周圍就建起了一大批商場?,F在覺得開保齡球館賺錢,那萬一等一開張,保齡球館又遍地開花怎么辦?
羅橋覺得百貨商場還沒有虧損到難以維持的地步,想看看局勢再說。正在此時,一個叫劉德剛的人找到羅橋,他表示要租賃百貨商場,投資改建成保齡球館。
羅橋一聽大喜,等了這么久,終于可以把燙手的山芋送出去了。很快,劉德剛就接手了百貨商場。
劉德剛做事很迅速,不久,北環保齡球館就建成了。由于前期的宣傳策劃非常到位,方圓幾百里的客人都蜂擁而至。電視臺、報紙的記者也被這種新的時尚運動所吸引,不遺余力地在媒體上予以宣傳報道。保齡球館幾乎天天客滿,一個月下來,營業額竟高達幾百萬元。
劉德剛喜出望外,而羅橋看到這樣的情況不由地捶胸頓足,后悔不已。
商機是千變萬化、轉瞬即逝的,稍微遲疑一下,機會就有消失,而眼見到手的財富也會隨之溜走。因為市場不會為了某一個人或某一個公司而停止變化,就如同地球不會因為某一個人而停止轉動一樣。當機立斷才能緊跟形勢,而馬后炮是無效的。一旦有了商機,就應該及時把握,果斷決策,立即行動。
1995年的一個中午,在武漢做小生意的羅云遠和一幫朋友在吃飯。席間,他隨便問一位在電力系統工作的朋友,下一步有什么動作。對方透露:湖北省電網馬上要改造。
說者無心,聽者有意。羅云遠聽到這個消息,心中一動:如果造電網的話,那電表、電線、電纜之類豈不是要漲價?這不是一塊“肥肉”往自己嘴里面送嗎?
羅云遠意識到,這是一個不可多得的商機。于是,他當即就下定決心,一定要做成這筆生意。
羅云遠開始聯系電表廠,獲得了優質產品的代理權。等到電網改造的消息傳開時,其他人也趕去進貨,但是因為代理權已被簽走,只能望洋興嘆。湖北的電網改造歷時5年,羅云遠因此賺得了幾百萬元。
只有果敢地決斷,才能抓住致富的機會。成功的商人都是能夠率先抓住機會果斷決策的人,而那些優柔寡斷的人,往往會失去致富的機會。所以,做生意更需要隨機而動,該出手時就出手。
劍走偏鋒,冷門也賺錢
做生意的時候,能夠取得成功的人往往是那些獨具慧眼的人,他們的精明之處就在于發現了生活中很多被人忽略的細節,而這些往往又是最不用怕別人競爭的地方。
有些精明的生意人知道這樣一個商業常識:流行的行業可以賺錢,但是競爭太激烈,要分得利益比較困難,而偏門沒人愿意做,卻不知競爭不激烈,賺錢反而更容易。因此,有些生意人寧愿去做冷門的生意。
在泰國,有個叫楊海泉的人出生于—個貧苦的華僑家庭。由于家境貧寒,他從10歲起就做童工。15歲那年,楊海泉在別人的幫助下,開了—家小小的雜貨店,但沒多久,雜貨店就關門了。這是第一次生意場上的失利,也讓他總結出一條經營之道:在激烈的競爭中必須獨辟蹊徑,大膽開創冷門生意,這樣才能獨占鰲頭,立于不敗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