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為政篇(7)
書名: 曾國藩家書作者名: 曾國藩本章字數: 4944字更新時間: 2015-10-08 14:31:56
四弟自從樹堂考書以后,功課越來越勤奮。六弟近日文章,雖沒有大的進步,也沒有荒疏。其余容以后再行稟告。兒子謹稟。(道光二十六年五月十五日)
稟父母·請敬接誥封軸
【原文】
男國藩跪稟
父母親大人萬福金安。六弟六月初一日,在國子監考到,題視其所以,經題同善以相告也二句,六弟取到一百三名。計五目錄科,題齊之以禮,詩題荷珠,得珠字,六弟亦取列百余名,兩次皆二百余人入場。
男等身體皆平安,男婦及孫男女皆安泰。今年誥封軸數甚多,聞須八月始能辦完發下,男子八月領到,即懇湖南新學院帶至長沙,男另辦祖父母壽屏一架,華山石刻陳傳所書壽字一個,新刻誥封卷一百本。共四件,皆親新學院帶回,轉交陳岱云家。求父母大人于九月件六七赴省,鄒云陔由廣西過長沙,不過十月初旬,渠有還男銀八十兩,面訂交陳季牧手。父親或面會云陔,或不去會他,即在陳宅接銀亦可。十月下旬,新學院即可到省,渠有關防,父親萬不可去拜他,但在陳家接誥軸可也。
若新學院與男素不相識,則男另覓便寄回,亦在十月底可到省,最遲亦不過十一月初旬。父親接到,帶歸縣城,寄放相好人家或店內。二十六日,令九弟下縣去接。廿八夜,九弟宿賀家拗等處。廿九日,祖母大人八十大壽,用吹手執事接連村數里,接至家,于門外向北置一香案,案上豎圣旨牌位,將誥軸置于案上,祖父母率父母望北行三跪九叩首禮。壽屏請蕭史樓寫,史樓現未得差。若八月不放學政,則渠必告假回籍,誥軸托渠帶歸亦可也。一切男自知裁酌,茲寄回黃芽白菜子一包,查收,余俟續呈。男謹稟。
(道光二十六年七月初三日)
【譯文】
兒子國藩跪稟
父母親大人萬福金安,六弟六月初一日在國子監考到,題目是“視其所以”,經題是“聞善以相告”也二句,六弟列取第一百零三名,二十五目錄科,題目是“齊之以利”,詩題是“荷珠,得珠字。”六弟也取錄在百多名。這兩次考試都有兩百多人入場。
兒子等身體平安,兒媳婦及孫兒孫女都好。今年誥封軸子數目很多,聽說八月才能力理完畢下去。兒子在八月領到后,馬上懇請湖南新學院帶到長沙。兒子另外辦了祖父母壽屏一架,華山石刻持寫的壽字一個,新刻誥封卷一百本,一共四件,都交新學院帶回,轉交陳岱云家。求父親大人于九月二十六日、七日去省城,鄒云陔由廣西過長沙,不過十月初旬,他有還兒子的銀子八十兩,我與他當面約定交陳季牧的手里。父親或者會到云陔,或者不去會他,就在陳家收銀子也可以。十月下旬,新學院就可到省城,他有關防,父親千萬不可以去拜訪他,只在陳家接誥軸就可以了。
如果新學院與兒子素不相識,兒子便另外找人寄回,也在十月底可以到省城,最遲也不超過十一月初。父親接到、帶回縣城,寄放在要好的人家或店子里。二十六日,叫九弟到縣里去接。二十八晚,九弟住賀家坳等處。二十九日,祖母大人八十大壽,用吹鼓手、執事接誥封幾里路,接到家里,在門外向北面置一香案,案上豎圣旨牌位,將軸放在案上。祖父母率父親望北行三跪九叩首的大禮。壽屏請蕭史樓寫。史樓現在沒有得差使,如果八月不放學政,那他一定告假回鄉,誥軸托他帶回也可以。一切一切,兒子自己知道斟酌處理,現寄回黃芽白菜子一包,清查收。其余容兒子以后再行呈稟。兒子謹稟。(道光二十六年七月初三日)
稟父母·不敢求非分之榮
【原文】
男國藩跪稟
父母親大人萬福金安。九月十七日,接讀家信,喜堂上各位老人安康,家事順遂,無任歡慰!男今不得差,六弟鄉試不售,想堂上大人不免內憂,然男則以不得為喜。蓋天下之理,潢則招損,亢則有悔,日中則昃,月盈則虧,至當不易之理也。男毫無學識,而官至學士,頻頻非分之弟,祖父母皆康強,可謂盛極矣。
現在京官,翰林中無重慶下者,惟我家獨享難得之福。是以男悚悚恐懼,不敢求非分之榮,但求堂上大人眠不得差,六弟不中為慮,則大慰矣!況男三次考差,兩次已得,六初次下場,年紀尚輕,尤不必掛心也。
同縣黃正齋,鄉試當外簾差,出闈即患痰病,時明時昧,近日略愈。男癬疾近日大好,頭面全下看見,身上亦好了。在京-切自知謹慎。男謹系。(道光二十六年九月十九日)
【譯文】
兒子國藩跪稟
父母親大人萬福金安。九月十七日,接讀家信,知堂上各位老人身體安康,家務順遂,非常欣慰!兒子今年不得差,六弟鄉試沒有考取,想必堂上大人不免憂慮。然而兒子卻反而以吵得差而高興,因為天下的道理,太滿就會招致損失,位子太高容易遭致敗亡,太陽當頂便會西落,月亮圓了就要明缺,是千古不移的道理。兒子一點學識也沒有,做官做到學土,多次得邀非份的榮譽,祖父母、父母又都康強,可說是盛極一時了。
現在的京官,翰林里沒有喜事頻傳,只有我家獨享這種難得的福澤。因而兒子時刻不安、戰戰兢兢,不敢謀求非份的榮寵,但求堂上大人睡眠飲食正常,全家平安,就是最大的幸運,千萬不要因為我不得放差而憂慮,那我就大為安慰了。兒子三次考差,兩次得差。六弟初次考試,年紀還輕,更不必勝念。
同縣黃正齋,鄉試當外簾差,出試場就犯痰病,有時清醒,有時不清醒,近日稍微好。兒子癬疾近日好多了,頭上臉上已一點看不出,身上也好了。在京城,一切自己知道謹慎,兒謹稟。(道光二十六年九月十九日)
稟父母·請四弟送歸誥軸
【原文】
男國藩跪稟
父母親大人萬福金安。九月二三四日內,誥軸用璽,大約十八日右領到。同鄉夏階平部丁內艱,二十日起程回南。男因渠是素服,不便托帶誥軸,又恐其在道拜客,或者耽擱。祖母大人于月出廿九壽,若趕緊送回,尚可于壽辰迎接連軸。祖母特命四弟束裝出京,專送誥軸回家,與夏階平同伴,計十一月十七八可到漢口。漢口到岳州,不過三四天,雇轎五天可到家。四弟到省,即專人回家,以便家中辦事,迎接誥命。
見事難以逆料,風順則坐船,風不順則坐轎。恐四弟道上或有風水阻隔,不能趕上祖母壽辰,亦未順知。家做生日酒,且不必辦接誥封事。若四弟能到,廿七日有信,廿八辦鼓手香案,廿九接片可也。倘四弟能到省之信,則廿九但辦壽筵,明睥正月初八日接片可也。倘四弟不歸而托別人,不特廿九趕不上,恐初八亦接不到,此男所以特命四弟送歸之意耳。
四弟數千里來京,伊意不愿遽歸。男與國子監祭灑車意園先生商議,令四弟在國子監報名,先交銀數十兩,即可給頂戴。男因具呈為四弟報名,繳銀三十兩,其余俟明年陸續繳納,繳完之日,即可領照。男以此打發四弟,四弟亦欣然感謝。且言愿在家中幫堂上大人照料家事,不愿再應小考,男亦頗以為然。
男等在京,身體平安,男婦生女后亦平善。六弟決計留京,弟在江西,有信來甚好;
陳岱云待之如胞弟,飲食教誨,極為可感!書法亦大有長進,然無故而依人,究似非宜。
男寫書與九弟,囑其今年偕郭筠仙同伴回家,大約年底可到家。男在京一切用度,自吸調度,家中不必掛心。男謹稟。(道光二十六年十月廿五日)
【譯文】
兒子國藩謹稟
父母親大人萬福金安。九月十二、十三、十四日內皇上賜的誥軸蓋玉璽,大約十八日可以領到。同鄉夏階平吏母親仙逝,二十日起程回湖南,兒子因他身穿孝服,不便托帶誥軸,又怕他在路的拜客,或者會耽擱。祖母大人于出月二十九大壽,如果趕緊送回,還可在壽辰日迎接誥軸,所以特地叫四弟整裝離京,專門送誥軸回家,與夏階平同伴,預計十一月十七、十八日可到漢口,漢口到岳州,不過三、四天、雇轎五天可以到家。
四弟到省城即請專人回家,以便家里辦事,迎接誥命。
凡事都難以逆料,風順就坐船,風不順就坐轎。恐怕四弟路上有風水的阻隔,不能趕上祖母日壽辰,也不一定。家里做生日酒,暫且不必辦接誥封的事。若四弟能到,二十一日有信,二十八日辦鼓手、香案,二十九日接誥。如二十七日沒有四弟到省城的信,二十九日只辦壽筵,明年正月初八接誥。假使四弟不回而另托別人,不僅二十九日趕不上,恐怕初入也接不到,這就是兒子所以要特意請四弟回去的意思。
四弟幾千里來京城,他的意思不想急于回去。兒子與國子監家祭酒車意園先生商議,叫四弟在國子監報名,先交銀子幾十兩,其余等明年陸續繳納,繳完那天,即可領到執照。兒子這么打發四弟,四弟也高興的表示感謝,并且說愿在家里幫堂上大人照料家事,不愿再應小考,兒子也覺得對。
兒子等在京城身體好,兒媳婦生兒后也平安。六弟決定留在京城。九弟在江西,有信來說很好,陳岱云對他好像親弟弟,飲食教誨,很感動人。書法也大有進步。然而沒有緣由去依靠別人,究竟還是不合適。兒子寫信給九弟,囑咐他今年同郭筠仙同伴回家,大約年底可以到愛。兒子在京城一切用度,自有調度,家里不必掛念。兒子謹稟(道光二十六年十月十五日)
稟父母·謹遵家命一心服官
【原文】
男國藩跪稟
父母親大人膝下:昨初九日已刻,接讀大人示諭,及諸弟信,藉悉一切。祖父大人之病已漸愈,不勝褥祝,想可由此而痊愈也。男前與朱家信,言無時不思鄉土,亦久宦之人所不免,放前此家信亦言之。今既承大人之命,則一意服官,不取違拗,不作是想矣。昨初六日派總裁房差,同鄉惟黃恕皆一人。男今年又不得差,則家中氣運不致太宣泄,祖父大人之病,必可以速愈,諸弟今年或亦可以入學,此盈虛自然之理也。
男癬病雖發,不甚很,近用蔣醫方朝夕治之,渠言此病不要緊,可以徐愈,治病既好,渠亦不要錢,兩大人不必懸念。男婦及華男孫男女身體俱好,均無庸掛念。男等所望者,惟祖父大人之病速愈,暨兩大人之節勞,叔母目疾速愈,俾叔父寬杯耳,余容另稟。(道光二十七年二月初十日)
【譯文】
父母親大人膝下:昨初九日已刻,接讀大人指示,以及弟弟們的信,借以知道家中一切情形。祖父大人的病已好了許多,真是值得為他禱告和祝愿,想來可以一步步全好。
兒子前次給朱家的信,說沒有一天不想家,也是在外做官久了的人難免的,所以前次家信中也說到。現在既然大人有命令,兒子便一心一意做官,不敢違反慈命,不作這種想法了。昨初六日派了總裁房差,同鄉只有黃恕皆一個。兒子今年又不得差,那么家里的氣運不至于太露泄,祖父大人的病,一定可以快好,弟弟們今年也可能入學,這是盈虛的自然道理。
兒子癬病雖然發了,不太厲害,近來用蔣醫生的藥早晚治療。他說這個病不要緊,可以慢慢好。治好了病,他也不要錢,兩位大人不必持念。兒媳婦及孫兒孫兒、孫女身體都好,都不要掛念。兒子等所期望的,只是祖父大人的病痊愈,兩位大人平時節勞,叔母眼病速愈,使叔父寬心。其余容兒子以后再行稟告。(道光二十七年二月初十日)
致諸弟·述升內閣學士
【原文】
澄侯子植季洪三位老弟足下:
五月寄去一倍,內有大考賦稿,想已收到。六月二日,蒙皇上天恩,及祖父德澤,予得超升內閣學士。顧影捫心,實深慚驚!湖南三十七歲至二品者,本朝尚無一人,予之德薄才劣,何以堪此?近來中進士十年得閣學者,惟王辰季仙九師,乙本張小浦,及于三人;而予之才地,實不及彼二人遠甚,以是尤深愧仄!
馮樹堂就易念園館,系予所薦,以書啟兼教讀,每年得百六十余。李竹屋出京后,已來信四封,在保定訥制臺贈以三個金,且留乾館與他;在江蘇,陸立夫先生亦薦乾俸館與他,渠甚感激我。考教習,余為總裁,而同鄉寒士如蔡貞齋等,皆不得取,余實抱愧。
寄回祖父父親袍褂二付,祖父系夾的,宜好好收拾,每月一看,數月一曬。百歲之后,即以此為斂眼,以其為天恩所賜,其材料外間買不出也。父親做棉的,則不妨長著,不必為深遠之計,蓋父親年未六十,將來或更有君恩賜眼,亦未可知。祖母大人葬后,家中諸事順遂,祖父之病已愈,予之痹癥亦愈,且驟升至二品,則風水之好可知,萬萬不可改葬。若再改葬,則謂之不祥,且大不孝矣。
然其地于究嫌其面前不甚寬敞,不便立牌坊,起誥封碑亭,亦不便起享堂,立神道碑。予意乃欲求堯階相一吉地,為祖父大人將來壽臺,弟可將此意稟告祖父見允否?蓋誥封碑亭,斷不可不修,而祖母又不可改葬,將來勢不能合葬,乞稟告祖父,總以祖父之意為定。前門長女對袁家,次女對陳家,不知堂上之意如何?現在陳家信來,謂我家一定對第,甚歡喜!余容后具。兄國藩草。(道光二十七年六月十八日)
澄侯、子植、季洪三位老弟足下:
五月寄去一信,里面有大考賦稅一件,想必收到。六月二日,承蒙皇上的天恩,以及祖父的德澤,我得以越級升為內閣學士,自己在晚上看著自己的影子捫心自問,實在深感慚愧。湖南三十七歲的人作官做到二品的,本朝還沒有一個。我的德行如此單薄,才能如此低劣,怎么能夠受到這樣的任用呢?近來中了進士后十年得到內閣學士的,只有壬辰季仙九老師,乙未張小浦,加上我三個。而我的資質,實在趕不上他們兩個太遠,所以尤其深為愧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