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兒科醫(yī)生育兒圣經
- 南亞華
- 3298字
- 2018-12-29 13:28:08
兒科醫(yī)生答疑
寶寶頭上的囟門是什么
剛出生的寶寶頭上有1.5~2厘米大小的菱形塊,會隨著呼吸一起一伏,這就是前囟門。這是顱骨尚未愈合的表現(xiàn),它有利于分娩中必要的頭部變形,不必擔心輕輕地碰一下就會受到傷害,因為上面都覆蓋著皮膚起保護作用。后囟門位于寶寶腦后方,呈三角形,一般在3個月內閉合,而前囟門也會在1歲至1歲半閉合。
寶寶紅屁股怎么辦
紅屁股主要是因為寶寶的小屁屁長時間在潮濕、悶熱的環(huán)境中不透氣而形成的。大便及尿液中的刺激物質以及一些含有刺激成分的清潔液也會使小屁股發(fā)紅。如果寶寶出現(xiàn)紅屁屁,媽媽就要給寶寶勤換尿布。每次大便后 ,及時用溫水洗凈、擦干,稍等片刻等小屁屁干燥后,涂上護臀膏。這樣1~2天后,紅屁股就會有所改善。
女寶寶“陰道流血”“白帶”正常嗎
有些女寶寶的家長可能會發(fā)現(xiàn),剛出生的女寶寶就出現(xiàn)了“陰道流血”,有時還有“白帶”自陰道口流出。這是由于胎兒在母體內受到雌激素影響而發(fā)生的正常生理現(xiàn)象,一般發(fā)生在寶寶出生后3~7天,持續(xù)1周左右。
寶寶“羅圈腿”怎么辦
為適應宮內發(fā)育的需要,胎寶寶在子宮內的姿勢是四肢蜷縮蹲在子宮內的,雙下肢采取類似于盤腿的姿勢:兩膝關節(jié)屈曲,雙腳交叉,雙髖關節(jié)外展。這種姿勢雖然最大限度地縮小了下肢在子宮內的占位空間,但同時也出現(xiàn)了一個問題:雙下肢為適應這種姿勢,盡可能地雙腳向內彎曲,由此帶動小腿從膝關節(jié)起向內彎曲,導致膝關節(jié)輕微變形。胎寶寶的骨質富含軟骨,在外力作用下也可使小腿膝關節(jié)發(fā)生變形。所以,寶寶出生后,爸爸媽媽會看到,寶寶有著兩條不太直的腿:膝關節(jié)還不能完全伸直,而且兩個膝蓋不能完全并攏,小腿向內翻著,一副天生“羅圈腿”的樣子。這是正常的生理現(xiàn)象,8~9個月后就會有明顯的改善。到了三四歲以后,寶寶脛腓骨延長,小腿自然就會長直了,爸爸媽媽可以不必過慮。
寶寶頭垢怎么去除
寶寶出生后,頭皮皮脂腺分泌功能旺盛,分泌物若不及時清除,就會和頭皮上的臟物積聚在一起形成一層厚痂,這就是頭垢。給寶寶清理頭垢是非常必要的。因為頭垢內藏有大量污垢,一旦寶寶頭皮被抓破、擦破,不但影響頭部外傷處理,還非常容易導致感染。頭垢的處理很簡單,燒開的植物油晾涼以后,用棉簽涂在寶寶有頭垢的地方,慢慢的軟化頭垢,等頭垢變得柔軟以后,再用溫水清洗,頭垢就很容易去除了,媽媽千萬記住不要用手直接去摳。雙手呈W型,像在舉手投降,雙腿彎曲呈M型,看上去像青蛙的樣子,這是寶寶最舒服的睡覺姿勢。
雙手呈W型,像在舉手投降,雙腿彎曲呈M型,看上去像青蛙的樣子,這是寶寶最舒服的睡覺姿勢。
怎樣判斷生理性黃疸
生理性黃疸比較容易辨別,寶寶出生2~3天出現(xiàn),4~5天達到高峰,7~10天開始一點點消退,到第14天基本退完。早產的寶寶最多3周生理性黃疸也會自行消失。生理性黃疸的寶寶身體狀況非常好,吃得好、睡得正常,不用特殊處理。但如果寶寶黃疸出現(xiàn)早、發(fā)展快、范圍大,擴展到四肢或手腳心,就有可能是病理性黃疸,必須及早去醫(yī)院診治。
寶寶出氣呼嚕呼嚕的,是生病了嗎
剛出生的寶寶沒有清理呼吸道的能力,分泌物積留在咽喉部,出氣呼嚕呼嚕的,好像喉嚨中有很多痰,媽媽多以為是寶寶感冒了,甚至懷疑患了氣管炎、肺炎。
如果寶寶其他方面都正常,只是喉嚨中有痰,不要緊的,這是正常的狀態(tài)。如果分泌物過多,可以幫助清理一下,簡便的辦法是輕輕拍背。媽媽用胳膊托住寶寶的胸部,讓寶寶向前稍微傾斜,另一只手成空拳狀,輕輕拍打寶寶背部,等分泌物移到咽部并咳入口腔時,媽媽用套有紗布的手指,把分泌物清理出來;如果寶寶把分泌物咽到消化道中,可能引發(fā)嘔吐,這是排出痰液的正常辦法,媽媽不必緊張。另外,媽媽應適當給寶寶補充水分,稀釋呼吸道中的分泌物,使其容易排出。
寶寶銜不住乳頭怎么辦
媽媽乳頭過小、過短,都會使寶寶銜不住乳頭,造成喂奶困難。寶寶銜了放,放了銜,重復幾次,就開始煩躁、哭鬧、打挺。媽媽急,寶寶哭,母子都累得筋疲力盡。這里為媽媽介紹一些具體的解決方法:
用食指、中指、拇指三個手指捏起乳頭,向外牽拉。每下至少堅持拉1秒,每次拉30下左右,每天至少拉4次,在喂奶前拉更好。
用吸奶器吸引乳頭。每次吸住奶頭約半分鐘,連續(xù)5~10次,每天至少重復兩遍。
用中指和食指輕輕夾住乳暈上方,使乳頭盡量突出。這樣做也可防止乳房堵住寶寶鼻孔。
乳頭短小的媽媽可每天用吸奶器吸引乳頭5~10次,每次堅持半分鐘。
寶寶不肯吸乳頭怎么辦
有的寶寶有強烈的覓食欲望,但一觸及媽媽的乳頭就哭鬧,拒絕乳頭或張大嘴卻不吮吸乳頭,這種情況就是乳頭錯覺。其實,只要媽媽對寶寶有愛心、耐心,乳頭錯覺很快就可以糾正。以下是一些具體的方法:
在寶寶餓時或未哭鬧前,進行母乳喂養(yǎng)。如果寶寶還沒有睡醒,可以通過換尿布等方法使寶寶清醒。
揉寶寶耳郭或輕彈足底讓他張嘴。如果喂奶時,寶寶嘴不肯張開,出現(xiàn)閉嘴吸吮動作,媽媽可以采用揉耳郭或輕彈足底等方法讓寶寶張嘴,此時將乳頭及大部分乳暈迅速送入其口中會引起有效吸吮。
熱敷乳房。乳房過度充盈的媽媽在哺乳前,先用熱毛巾敷乳房5~10分鐘,或先擠出部分乳汁使乳暈變軟,這樣寶寶更容易正確含接乳頭和大部分乳暈。
先擠少許乳汁至寶寶口中。對于觸及乳頭即哭鬧的寶寶,可先擠出少許乳汁至寶寶口中,使他閉嘴吸吮,或用小匙將少許乳汁順乳暈向乳頭流入寶寶口中,誘發(fā)他吞咽反射使吸吮成功。乳頭短小的媽媽可每天用吸奶器吸引乳頭5~10次,每次堅持半分鐘。
寶寶吃奶容易嗆怎么辦
寶寶喝奶容易被嗆到通常有兩個原因:一個是媽媽的乳汁充足,流量較大;另外一個原因就是寶寶相對較餓,吃奶較急。
所以媽媽在喂奶的時候,盡量不要等到寶寶特別餓的時候再喂,這樣能避免寶寶吃奶太急導致被嗆到。如果媽媽乳汁充足,流量較大,可以在喂奶時,用食指和中指夾住乳頭,讓乳汁出來慢一點。或者在奶水過多的時候停一停喂奶,用兩只手按住乳頭,輕輕揉一揉,讓奶回一下再喂寶寶。
另外,媽媽喂奶時盡量坐著,將寶寶斜抱著,讓他的頭部稍高一點,然后輕輕在他的后背拍拍,讓他舒服地喘氣。
感冒了還能給寶寶喂奶嗎
總的來說,母乳還是可以繼續(xù)喂,因為感冒是通過呼吸道傳染,而不是通過乳汁,但媽媽們在喂奶和照顧寶寶時最好戴上口罩,以免傳染給寶寶。
哺乳媽媽感冒了,不伴有高熱時,需多喝水,吃清淡易消化的飲食,同時服用感冒沖劑、板藍根沖劑等藥物。最好有人幫助照看寶寶,媽媽能多點時間睡眠休息。剛出生不久的寶寶自身帶有一定的免疫力,不用過分擔心將感冒傳染給寶寶而不敢喂奶。如果感冒后伴有高熱,媽媽不能很好地進食,十分不適,應到醫(yī)院看病,醫(yī)生常常會給輸液,必要時給予對乳汁影響不大的抗生素,同時仍可服用板藍根、感冒沖劑等藥物。
經常變換寶寶睡姿,可防止睡偏頭。
寶寶老放屁怎么回事
放屁是一種生理現(xiàn)象,也是體現(xiàn)寶寶腸胃狀況的一個重要信號。寶寶的奶量一般在出生后半個月開始逐漸增加,以滿足前3個月生長發(fā)育的需求,這種奶量增加也使得腸道產氣較多。乳類中含有較高的蛋白質,經消化分解產生大量氣體,加之寶寶的腸胃功能發(fā)育不成熟,腸道蠕動大多不協(xié)調,更容易出現(xiàn)腸脹氣。這種現(xiàn)象多發(fā)生在寶寶出生后2~3周,一般在3~4個月后逐漸改善,隨之頻繁放屁的現(xiàn)象也就減少了。如果是配方奶喂養(yǎng)的寶寶,腹脹明顯,放屁多且易哭鬧,還應該考慮到對牛奶蛋白過敏的可能。
怎樣防止寶寶睡偏頭
寶寶睡覺時,爸爸媽媽要有意識地經常變換寶寶的頭部位置,如“左扁頭”取右側臥位,“右扁頭”取左側臥位,“枕后扁頭”可左右交替?zhèn)扰P,不要讓寶寶一直仰臥。
為什么寶寶晚上睡覺愛哭鬧
剛出生不久的寶寶睡覺不踏實,老愛哭鬧,是很常見的現(xiàn)象。爸爸媽媽只要好好找出寶寶睡不踏實的原因,然后對癥解決,很快就可以讓寶寶睡得安穩(wěn)了。
吃太飽或餓肚子。吃太飽或者餓肚子都會讓寶寶哭鬧個不停。所以爸爸媽媽要留意寶寶的進食量,按需喂養(yǎng)。
尿布濕了。如果尿布尿濕了,媽媽沒來得及給寶寶更換,也會造成寶寶哭鬧,不肯睡覺。所以爸爸媽媽對寶寶的反應要敏感,尿布濕了要及時換,讓寶寶有一個干爽舒適的環(huán)境。
衣服太緊。衣服太緊會讓寶寶感到不舒服,只能通過大哭來向媽媽申訴了。
缺鈣。先天維生素D缺乏也是造成寶寶愛哭鬧的一個原因。因此,出生15天后應在醫(yī)生的指導下給寶寶補充魚肝油。經常變換寶寶睡姿,可防止睡偏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