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粉絲三“感”(2)
- 粉絲經濟學
- 黃鈺茗
- 3429字
- 2015-09-18 12:09:16
在移動化上網浪潮的沖擊下,我們需要對數字媒體進行重新定義。移動化媒體應該具備三個重要特征。
第一,將實時媒體發展成為全天候媒體。有數據顯示,美國網民每天會花費4小時15分鐘泡在PC和移動終端上。對于大部分人來說,在晚上閉上眼睛之前接觸的基本上都是移動化媒體,在第二天睜開眼時接觸的也是移動化媒體。可以說,我們已經進入一個“永遠在線”的世界。在“永遠在線”的情況下,移動化的媒體已經變成了全天候媒體。
以前,QQ中有一個指標叫同時在線用戶,如今,更受歡迎的微信已經不分在線或者離線了。即使凌晨一兩點鐘在微信公眾賬號上面發一個消息,你也可能在幾秒內就得到回復,這就是全天候媒體的狀況。
第二,將大眾媒體發展成為智能媒體。有相關部門預測,2010年到2015年云端數據數量將會增長32倍。在這樣龐大的數據當中,你會發現地理信息和用戶的個人信息等眾多數據在不停地推動著整個媒體重大改革,即滿足用戶每時每刻的興趣需求。
第三,將資訊媒體發展為生活媒體。隨著用戶的上網場景逐步擴展,媒體資訊與我們的生活進一步結合起來。目前,在中國的應用商店當中,已經有眾多的生活服務類應用開始廣泛流行。
在媒體數百年的發展過程中,我們一直都認為內容為王。但是,在如今的移動互聯網時代,用戶細膩的需求、不同人的個性化觀點及細微體驗才是互聯網行業競爭中最關鍵的制勝因素。
3.讓粉絲得到尊重,你的產品才能得到用戶的尊重
粉絲一般都不喜歡被他人判定為從眾,這是粉絲的一個心理特點。它有些類似于那種“父母有些事情不讓你做,但你卻一定要做”的心理,這其實代表的就是叛逆心理,也可以說是對世俗的不理睬。所有行業都能利用這種叛逆心理創造利潤,蘋果手機就是借此獲利的產品之一。
有時我們會看到,有些人只說一句話就可以讓產品的目標消費群體喝彩和尖叫。其實,這是因為他們迅速找到了認同感。例如,蘋果創始人喬布斯說,傳統手機和iPhone相比都是垃圾。這十分精確地擊中了那些對傳統手機抱怨連天的用戶的心理,這十分有利于蘋果手機的推廣和銷售。
但是,在iPhone成為強勢手機之后,還會有新的個性化需求出現,小米手機就正好滿足了有這些需求的手機用戶,“iPhone有什么好的,又貴又沒有個性,還是小米手機好,價錢合理,功能強大,還十分有個性”。因此,我們可以看出人的反叛空間是無限的,雖然產品是好產品,用戶數量也非常龐大,但還是會被不喜歡從眾的用戶排斥。其實,這時候的用戶尋找的是一種被尊重的獨一無二的感覺,如自己最早使用iPhone,那么就成了別人從眾自己,而這就是尊重感的來源。
雖然很多粉絲對參與感或者成就感的需求不是很高,但是他們依然會有角色渴望,他們會幻想“如果這個產品讓我來做會……”出于這種心理,粉絲們才會對自己喜歡的產品提出意見,同時渴望獲得他人的贊同。這樣的粉絲,其實就是為了獲得尊重感。例如,他們會從內心里扮演活動策劃人,甚至產品經理人等。在粉絲活動中,他們會公開自己對產品所抱有的期待,甚至還會做出一些夸張但符合品牌特征的動作。可以說,他們做的一切都是為了能得到產品用戶的重視和尊重。
其實,這也屬于人的精神文化范疇。人的精神文化需求有很多方面,但最高的精神文化需求就是獲得尊重感。近年來,很多企業也在大力支持精神文化產品的生產,為這種產品的生產提供了很多技術層面的扶持,但是很多粉絲對獲得尊重這一基本需求卻沒有清楚的認識,一些人對粉絲的精神文化需求的理解也存在著較大的偏差。
文化產品,如音樂、文學等,這些都代替不了產品對粉絲獲得尊重需求的滿足。其實,只有很少一部分人有機會在日常工作與生活中得到這種滿足,而剩下的大部分人會有不同程度被輕視的境遇或者感受,如果誰能幫助他們獲得這部分精神需求,誰就會得到他們的特殊好感,甚至可以對他們產生強烈的感召力。
一些富有粉絲運營經驗的人指出,要讓每一個粉絲都感覺到他是重要的,要給他說話和發表意見的機會,這是讓粉絲群體產生凝聚力的源泉。事實上,有些極端組織瞄準的就是用戶中的失意者,制造出他們極受尊重的幻覺,結果很容易就在精神上俘獲了他們。
現在,互聯網社交網站很受歡迎,是因為它們幫助大量“草根”網民實現了“受重視”和挑戰權威的愿望。
狹義精神文化產品有著超高的市場回報,因為有很多市場弄潮兒對其趨之若鶩。因此,除了對他們的創作生產進行引導之外,還要抓住廣大粉絲群體在精神文化方面的需求,克服市場利益競爭環境的干擾,竭力滿足粉絲們說話和表現等這些永恒存在的愿望。
每個人都渴望得到尊重,而尊重也應該成為粉絲經濟時代互聯網企業的主要任務。
4.粉絲思維下的廣告和公關
在移動互聯網時代,信息高度泛濫,各種媒體廣告鋪天蓋地,而其中有太多沒有實際意義的廣告,這些廣告花哨不中用,其內容大多也十分生硬,之所以會出現這樣的廣告,究其原因,不外乎其創作者沒有從消費者(粉絲)的角度去考慮廣告創意。
廣告過程的公關化操作,主要目的就是提升產品粉絲對廣告的關注度,同時借“廣告活動”制造品牌話題,最大化地實現廣告的傳播效應。公關活動的廣告化操作,就是通過廣告對現有公關素材進行利用,以廣告的形式來擴展和延續傳播效應。而后續廣告傳播可以進一步強化公關主題,也可以對能進行傳播的交流方法進行合理利用并整合。
事實表明,只有以戰略設定為基礎進行的公關活動廣告化運作,才是一種非常有效的品牌傳播策略,同時也是對品牌傳播策略高度整合的創造性探索。
運用廣告手段來實現公關目的,此時,廣告就成為實現公關目標的手段,但其在本質上還是公關。而最常見的公關廣告,則是以將公關傳播效果發揮到最大化而實施的創意性品牌傳播策略,其目的就是為了使公關活動的影響力在范圍上和時間上能夠持續擴展和延續。這里的公關活動指的是贊助活動與事件營銷活動。但是,在很多時候這兩種操作策略并不是涇渭分明的,其存在許多交叉的地方。
公關廣告就是機構廣告或公益廣告,它是一種出于群眾目的或者配合公關活動而進行的宣傳,具備公關與宣傳的全部特征。一個優秀的公關廣告可以兼具廣告和公關互存的綜合優勢。
通常公關廣告都具備一般公關活動效能,如它們都可以用來宣傳組織宗旨及引導粉絲觀念,還可以增進粉絲對組織的了解,極大地提高組織粉絲的凝聚力與向心力,還可以塑造或強化品牌形象,快速提升其知名度和美譽度,贏得品牌粉絲的信任與支持,最終實現產品銷售、鼓勵投資和吸引人才,以及挽救企業危機等目的。
由于每個公關廣告傳播的具體目的各不相同,所以常見的公關廣告也會出現不同類型。從具體內容來看,公關廣告分為形象廣告、贊助廣告、聲明廣告、祝詞廣告、倡議廣告及承諾廣告等。
公關側重溝通,廣告專注訴求。因此,與通常的公關活動相比,公關廣告主題更明確,傳播更迅速,影響范圍更廣。這也是公關廣告自身所獨有的傳播優勢。
當然,這也與國內品牌傳播服務和運營機制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如果考慮后期的視頻傳播跟進,那么不管是在電視媒體上投放廣告,還是在網絡上對其進行投放,都必須有一套全新的執行理念與思路作為支撐。比如,前期預算和視頻的素材收集是根據視頻內容進行的,那么,最重要的就是將廣告和公關兩者之間團結合作的協作通道打開。
現在很多產品都是粉絲在消費、購買,“粉絲才是中心”。基于這點站在粉絲的角度去制作廣告,要知道他們到底需要什么,如何才能吸引或者打動他們。
很多廣告被一些人用來自我陶醉。這樣的現象在一些廣告公司中特別嚴重,他們追求的就是構思上的創新,所以他們往往將廣告用美文的形式表現出來,讓人們把它當成藝術品來欣賞,卻沒有站在粉絲的角度去考慮問題,考慮如何能吸引和打動粉絲。而粉絲才是產品的最大消費者,因此如何吸引和打動粉絲才是廣告制作者要思考的關鍵問題。
制作廣告的目的是為了銷售產品,所以首先應該考慮如何吸引和打動粉絲群體,讓他們產生購買欲望。粉絲雖然有消費沖動,但并不是傻瓜,相反,他們都非常現實!
正如女人選擇結婚對象一樣,無論對方多帥、多會說話,如果沒有一些實在的硬件,也是白搭。制作廣告也是一樣,不能只講文字的優美或者藝術的高雅,要有真正能吸引和打動粉絲的“真貨”。試想,一個銷售人員如果只站在銷售柜臺前朗誦一篇美文或者做個藝術腔來推薦產品,未必能將產品賣出去。
所以想要把廣告做好,就必須站在粉絲(消費者)的角度去思考問題。廣告宣傳最主要的目的是讓更多的粉絲了解產品,讓產品吸引和打動粉絲。因此,廣告人一定要學會換位思考,即站在粉絲的角度考慮,怎樣的產品推薦才能吸引和打動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