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美國歸來,上下求索成就百度偉業(4)
- 李彥宏傳(傳記袖珍館4)
- 張麗
- 4984字
- 2015-12-16 11:12:40
付費排名模式成就了Goto.com的成功,給搜索引擎帶來了希望,扭轉了搜索引擎的敗局。同時,這種商業模式讓搜索引擎有可能成為不依附其他平臺的獨立運作單位。
Goto.com公司的成功啟發了李彥宏,他認為百度可以借鑒Goto.com公司的商業模式,采用付費排名模式。而且他認為,這是百度選擇做獨立的搜索引擎網站唯一的,也是最佳的選擇。
經過一番深思熟慮,李彥宏結合中國市場的現狀,決定百度做獨立的搜索引擎,采取的商業模式為競價排名,也就是現在人們所熟悉的搜索推廣。
2001年,百度公司召開董事會議,著重研究公司下一步的發展計劃及策略。當時的李彥宏因為身體不適沒有到會議現場,但他卻拖著病體來到百度深圳分公司的辦公室里,通過電話參加了會議。李彥宏在會議上全然不顧身體上的難受,飽含激情地提出把百度轉型為做獨立的搜索引擎網站,以競價排名的商業模式發展百度。
雖然李彥宏信心百倍,但參加會議的股東們卻不同意,而且他們一致反對這種轉型。股東們之所以反對,原因有如下幾條:第一,當時他們根本不理解競價排名這種商業模式;第二,他們認為Goto.com雖然取得了一些成功,但畢竟是剛開始,難以預料未來他們會怎樣;第三,如果百度轉型做獨立的搜索引擎,之前的門戶網站就不再與百度合作,這樣百度也就斷了收入;第四,競價排名模式不可能馬上獲得回報,沒有回報,百度就是死路一條。所以,股東們認為,在全球互聯網行業一片清冷的狀態下,百度最好還是穩扎穩打,少冒險,盡量別再出錯,因為就目前的百度而言,已再經不起任何折騰了。站在投資人的立場,股東們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誰也不希望自己投資的大把金錢化為泡沫收不回來。
會議氣氛十分緊張,自從百度成立以來,還是第一次出現這樣的局面。大家爭吵得面紅耳赤,非常激動。李彥宏竭盡全力地去說服股東們,但無論他怎么解釋,怎么保證,股東們都搖頭擺手,沒有絲毫松動。大家以前認為李彥宏是一位非常冷靜、理智、有能力、有作為的青年,幾乎沒見過他大聲說話,更別說與人爭吵。但這次,李彥宏像變了一個人似的,堅持己見的態度幾近瘋狂,或者說是失去了理智。李彥宏因激動聲音都有些發抖,這不得不讓股東們重新思考問題。李彥宏深知,這場會議的結果決定著百度的未來和發展,事關百度的命運,所以他要盡最大努力去爭取,堅持自己的觀點,說服股東們。所以,這次會議,李彥宏用電話和股東們溝通的時間長達幾個小時。
然而,經過李彥宏苦口婆心地勸說之后,股東們仍不同意。李彥宏不明白,自己已把計劃和觀點陳述得這么詳細,明擺著對百度發展十分有利的事,他們為什么就是不同意呢?此時,李彥宏發火了,他一氣之下把自己的手機狠狠地摔在桌上,然后大聲吼道:“如果百度不做獨立搜索引擎網站,我就不干了!”
李彥宏吼出的這一句話并非氣話,確實是他內心的真實想法。如果百度不做獨立的搜索引擎網站,那再繼續這種半死不活的狀態也沒有任何意義,不如一走了之。雖然一向自信的李彥宏這次遭遇了很大的挑戰,但他天生倔強、冒險、不服輸的性格決定了他的一切,只要他認準的事情,就沒有人能夠改變,特別是在關乎百度命運的大事上他更是不會讓步。
關于李彥宏提出的百度轉型做獨立搜索引擎網站的問題,董事會內部也曾進行過多次討論,大家都各持已見,有的人的觀點和李彥宏一致,認為可行;也有的人認為風險太大,百度已不具備承擔任何風險的能力。但李彥宏卻認定,百度只有做獨立搜索引擎網站才會有長遠的發展,而且他認定,這是當下唯一的可行之計,所以他一定要這樣做!
有決心才會有力量,決心是事業成功的第一步。最終,股東們同意了李彥宏的決策,將百度轉型為面向終端用戶的搜索引擎公司。聽到這個決議,李彥宏像個孩子一樣跳了起來,因為在他看來,百度終于有希望了。百度在轉型之后,同步推出了競價排名。股東們告訴李彥宏,并不是他的那些論據打動了他們,而是他的那種態度。可見,百度之所以有今天的成就,與李彥宏的個性有很大的關系。
2001年9月22日,真正的百度誕生了,它成了直接面向終端用戶的搜索引擎。而緊接著,百度競價排名系統也閃亮登場。
7.新浪“停機事件”,讓百度名聲大振
任何新鮮事物的推出都需要一個過程,而不會立刻被大家接受,百度也是如此。百度作為獨立的中文搜索引擎網站推出之后,沒有知名度,所以流量很少,更多的流量來自合作的門戶網站。怎樣才能用有限的資金做好它的推廣宣傳工作,把百度推向每一位用戶,讓他們熟悉并使用它呢?這讓李彥宏及百度其他的管理者們頭疼不已。雖然他們絞盡腦汁,但始終沒有想出一條良策。不過,命運之神似乎特別關照李彥宏,正當他煞費苦心而無計可施時,發生了一件意想不到的事,而這件事大大提高了百度的知名度,為它吸引了更多的流量,可在此過程中百度卻分文未花。
事情源于新浪拖欠百度的技術服務費,百度多次催討,他們仍一拖再拖。當時百度正值困難時期,這些錢對其他企業來說也許只是小小的一筆費用,可對百度來說卻是需要用來解燃眉之急的。于是,急需用錢的百度一氣之下就停止給新浪服務了。
作為負責營銷的百度市場總監畢勝馬上意識到這是一個營銷的良機,可以借此推廣百度。商場如戰場,在優秀的營銷者眼中,處處都充滿著為自己營銷造勢的商機。于是畢勝決定利用這個機會,借著新浪的影響力推廣百度。因此,他把自己的方案提交給了李彥宏,李彥宏和徐勇看后非常滿意,安排人員照此方案馬上執行。
2002年3月12日,表面上看一切都風平浪靜。網民們打開新浪的搜索框,像往常一樣輸入自己需要搜索的東西,但頁面上并沒有像往常那樣馬上出現相關的搜索結果,卻出現了幾個特別顯眼的字:“新浪欠費,百度停機,如需更好的搜索結果,請登錄www.baidu.com。”
這幾個字讓網民們驚訝不已,因為在此之前,很少有人知道有一家專門為新浪網提供搜索引擎服務的百度公司。次日,各大報紙頭版出現了“新浪欠費,百度停機”為大標題的新聞。經過媒體的一番炒作,“新浪欠費,百度停機”就成了“新浪停機事件”。
當時,新浪的知名度很高,幾乎所有的網民上網都會先登陸新浪網,在新浪主頁的搜索框里輸入相關的關鍵詞,查詢相關資料或信息,根本沒有人知道百度,更不知道這個小小的搜索框是由百度公司提供的搜索服務。當這幾個特別顯眼的紅字呈現在人們的面前時,大家不僅知道了百度,還知道了百度是一家專業為門戶網站提供搜索引擎服務的公司。
經過新浪和百度雙方領導人的交涉,最終達成共識,新浪結清了欠百度的技術服務費,百度繼續為新浪提供搜索引擎服務。然而,當百度在為新浪服務了一個季度之后,新浪就中止了和百度的合作,轉而與Google合作。從表面上看,這次事件使百度少了一個大客戶,實際上百度卻獲利豐厚——分文未投就打響了知名度,還收上了全部欠款。由于百度的名聲大振,所以其業務量也不斷提升。
在此之前,百度每天的流量少得可憐,然而經過這次事件之后,它的訪問量狂漲不已。因為新聞媒體的一番炒作,讓以前不知道百度的人記住了百度。更為重要的是,人們知道了為各大門戶網站提供搜索技術服務的就是百度,同時也知道了百度為客戶提供競價排名的業務,從而為百度帶來了難以計數的客戶資源。
8.與Google之斗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
作為美國搜索引擎巨頭的Google,早在2000年就推出了中文搜索引擎,這比百度要提前了一年。李彥宏對于Google并不陌生,早在1998年4月,李彥宏就與Google的創始人進行過交談,而且他們還向李彥宏請教過問題。但誰也沒有想到,三年之后他們會成為競爭對手。
當百度從幕后走到前臺,以競價排名的商業模式主攻門戶搜索引擎時,Google便成了百度的一大勁敵。Google在當時可以稱得上是搜索引擎的霸主,特別是當其中文版推出之后,更是席卷了中國的500萬網民。
面對如此強大的對手,李彥宏感到了一絲危機,因為他深知,一個搜索引擎成敗的關鍵,就在于用戶流量和用戶群。剛剛做獨立搜索引擎的百度,和Google中文版有太大的差距,這讓李彥宏仿佛看到一個強大的對手站在自己身邊,怒視著百度。面對這些,李彥宏意識到,必須采取一定的措施,在短時間內提高搜索引擎技術,各方面的指標不僅要達到Google的標準,甚至要超過Google,這樣才能在中國市場站穩腳跟。否則,就會寸步難行,最終走向滅亡。
特別是在2001年春節前后,Google已被越來越多的中國用戶使用,怎樣才能抵御Google對國內市場的進攻,成了李彥宏亟待解決的頭等大事。幾經思索之后,李彥宏的腦海中誕生了“閃電計劃”。
顧名思義,閃電就是速度快、力量大。制訂這樣一個計劃的目的,就是在最短的時間內創造出最大的成就,讓百度提升一個層次,爭取做全世界最好的中文搜索引擎公司。這樣計劃一旦成功,就不用擔心會被Google打敗了。
計劃制訂出來之后,百度的所有員工都感到不可思議,他們認為這份計劃根本不可能完成。因為當時的百度和Google的差距實在太大,首先從技術人員上而言,百度僅有15位技術人員,而Google的技術人員多達800人,而且他們的技術人員都是受過美國式系統教育的世界級搜索引擎專業人才;再者,要想把搜索引擎技術提升到Google的水平,需要經過很長的時間。然而對于這些,李彥宏認為不是問題,關鍵是做事的態度和決心。信心十足的李彥宏不斷地給員工們鼓勁打氣,他說,現在的百度雖然小,甚至在國際和國內沒有什么名氣,但只要大家團結一心,就能讓百度在國際上打出知名度,從而讓中國人在互聯網行業昂首闊步、揚眉吐氣。
2002年初,剛過完春節不久,李彥宏就下達了啟動“閃電計劃”的命令。起初,這項計劃由技術總監雷鳴負責,他肩上的任務是在九個月之內讓百度搜索引擎技術達到Google的水平,甚至部分指標還要強于Google。經過一番分工之后,大家開足馬力行動起來。李彥宏除了制訂了長期的目標之外,還下達了具體指標,要求在完成這項計劃之后,百度的訪問量、日下載數據、頁面速度、內容更新頻率等都要比原來高好幾倍,甚至超過Google。但這些目標看起來是不可能完成的,以至于百度的技術人員都提不起信心。
那時的李彥宏由于過度勞累,經常住院。有一次,以雷鳴為首的幾位技術人員去看望李彥宏。李彥宏看到他們垂頭喪氣的樣子,知道他們的底氣不足,便耐心地和他們進行了一番探討和交流。在李彥宏的開導之下,大家漸漸有了信心。于是,百度員工又回到了創業初期那種忘我的工作狀態中了,經常加班加點,徹夜奮戰也成了家常便飯。
經過一番努力,“閃電小組”的成員們在技術上取得了巨大進展,但李彥宏仍感覺進度太慢。為了加快速度,盡早完成“閃電計劃”,他決定親自出馬,以工程師的身份加入到該計劃中。由于李彥宏在搜索引擎方面已具備了深厚的技術積累,加上在硅谷的經驗讓他非常了解當時世界的前沿技術,所以“閃電計劃”取得了實質性的進展。
同年12月,“閃電計劃”宣告結束,并取得了巨大成功。而此時,百度的中文搜索量也一路狂升。可以說,百度在技術上已經完全處于中文市場的領先地位了。
經過幾個月的奮戰,百度的反應速度、及時更新度、收集的數據量等方面也得到了很大突破。百度能鏈接到的頁面量約有1.3億之多,收集的日常使用頻率較高的關鍵字高達30萬個,涉及生活的各個方面,而且百度的關鍵詞“倉庫”比Google中文版多出了50%,這些讓李彥宏感覺到該是發起反攻的時候了。
怎么把百度推出去,讓以前使用Google的中國人改用百度,讓中國人知道百度比Google更好用,更適合中國人,這些是李彥宏思索最多的問題。然而,百度到底好不好呢?為了找出這個問題的答案,便有了至今仍被人們討論的“萬人公測”活動。
2003年5月28日,《中國電腦教育報》舉辦了一個名為“Google VS Baidu——兩大搜索引擎對決搜索之巔”的萬人公測活動。活動結果在6月4日下午產生,共有10015名網民參加了這次公測活動,其中55%的網民認為百度比Google好,10%的網民認為百度和Google差不多,只有35%的網民認為Google比百度好。
結果很明顯,百度已經超過了Google,成為中國網民的首選。而且,這次公測也證實了百度具備了和Google正面對抗的能力,并讓對搜索引擎不是很了解的中國用戶充分認識了百度,又一次提高了百度的知名度。這一次活動,可以說是百度實施的又一次成功的事件營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