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緣起
- 行云紀:《刺客聶隱娘》拍攝側錄
- 謝海盟
- 1075字
- 2015-08-31 18:00:56
二〇一二年九月二十五日,《刺客聶隱娘》劇組在臺北中影文化城舉行開鏡儀式,侯導帶領全體工作人員祭拜神明,祈求拍攝工作一切順利,兩岸各大媒體皆有記者到場,熱熱鬧鬧一場過后,驀然回首,不免感嘆,我們都是怎么給湊到一塊的?
起頭的當然是侯導,侯導自幼就愛筆記小說、武俠小說,想拍聶隱娘,大概是八〇年代當導演以來就有的夢想,然而始終擱置著,除了早年種種技術問題尚待克服外,最重要的是,侯導始終沒遇到他的“聶隱娘”,如此直到舒淇的出現。
舒淇直率爽朗,強悍,狂放與晦澀兼具的表演能力,用侯導夸贊人的高級用語形容“氣很足”,而且“她瘋起來可以非常瘋,但要專注時又很專注”,讓侯導終于找到了他心目中的聶隱娘,而舒淇在聽過侯導的敘述后,也非常喜歡這個故事,兩人可說是一拍即合,在合作過《千禧曼波》后,侯導的武俠夢想算是終于有影了。
然而《刺客聶隱娘》并未在《千禧曼波》之后就能展開籌備,其故事的展開,又有賴于另一位重要人物——飾演磨鏡少年的妻夫木聰。聶隱娘的性格幽暗曲折,要何等樣的人物能引出她埋藏的性格,那封存了她童年純真的另一面?侯導的答案是,要一個笑容燦如陽光、能讓觀者也想與之同笑的人,這個人,就我們所知,只有妻夫木聰,侯導不只一次表示過,聶隱娘的故事“就是在看到妻夫木聰的笑容起開始構思的”。于是,由舒淇起的頭,妻夫木聰展開的故事,終于促成了《刺客聶隱娘》的誕生。
侯導外務多,《咖啡時光》、《紅氣球之旅》皆是受委托拍攝的,《最好的時光》算是趕鴨子上架,這一忙幾乎又一個十年過去。千禧后的第一個十年尾聲,侯導終于能進行他真正想望的拍攝工作了,首先是在自家閉關一年,研讀各唐代史冊,擷取少少的記錄(新舊《唐書》、《資治通鑒》中有關嘉誠公主、魏博田家、元誼一家的記載,往往就短短一行而已),從各史實年代中,卡出一個足夠放入《刺客聶隱娘》故事結構的空間,即西元八〇九年,唐憲宗元和年間的魏博藩鎮。
這是侯導埋頭苦干的死功夫,整整一年的單人作業,到天文與我加入編劇工作,已是零九年(正好距離《刺客聶隱娘》一千兩百年!)的夏天,那時我大學剛畢業,閑在家里蹲,正如所有大專畢業生有求職問題。而天文一如過去與侯導合作劇本,卻大感精力不如從前,似乎無法再身兼小說與編劇工作,急著要找個接班人。于是我不知天高地厚,仗自己有幾分唐代知識背景,帶著一股初生之犢不畏虎的蠻勁,就這么入伙了,一路跌跌撞撞地邊做邊學,從一問三不知到如今竟也能滿口電影術語,慶幸沒鬧出大岔子來。當我們三人的編劇工作開始,另一頭,早按侯導吩咐讀過種種資料的舒淇老神在在,各片約照接不誤,因為她很清楚,離開拍可早得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