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農村教師儀表與行為漫談(1)
- 給孩子美好未來:農村中小學教師工作漫談(中小學教育教學新視點叢書)
- 本叢書編委會編著
- 4968字
- 2016-02-22 11:41:40
教師的形象問題
教師的外在表現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行為習慣的準則。教師作為社會倫理道德和社會生活規范的教導者首先應該以自身為榜樣。在社會倫理道德方面,要使自己的行為符合社會風俗、習慣、禮儀、時尚與社會生活規范,并且能夠遵守一系列的相關規章、制度、紀律及守則,教師本身樹立起一個良好的模范形象才能教導別人如何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才能對學生做到言傳身教。
(2)輕松愉快的心情。教師要時刻保持一種輕松愉快的心情才能以自己的快樂心情去感染學生的情緒。如何保持這種愉快的心情呢?那就是培養眾多良好的興趣,愛好越廣泛的人,其思維也越活躍,眼界也更開闊,更加有利于提高個人的各項能力。老師可以和同學一起培養諸如琴棋書畫等方面的興趣來豐富日常生活、陶冶情操。此外,老師還要盡量控制自己的情緒,在學生面前盡量展示自己積極、正面的情緒,控制負面情緒或者減少在同學面前顯示脆弱的一面,盡量給學生一個積極樂觀向上的教師形象。
(3)注重儀表。教師的儀表主要包括裝束、打扮、服飾、發型等方面,由于學生所處的這個年齡是極善模仿的時段,所以老師的裝束、服飾要以簡潔大方為主,不宜太過追求時髦,給學生造成不好的影響。以下幾點作為參考:
第一,和諧。和諧主要是指衣服必須與老師的體形相襯,色彩也必須與老師的職業特性相符。
第二,統一。統一主要是要做到衣服、鞋子的相配,盡量避免出現不協調的搭配。
第三,習慣。習慣主要是指衣服的穿戴要適合本地區本民族和所處的地區的習慣,不要盲目追隨潮流反而弄得不倫不類。
發型作為一個人外表的重要表現方面應隨年齡性別的不同而定。老年人以太平頭或大背式為主,顯示出精力仍不減當年;中年以高平頭或小分頭為主,以示精明靈活;青年以利落果敢為主,留青年式或松散式發型。女同志也應依據年齡、臉形和體形各異選擇適合的發型。
教師儀表的作用
以前,學校領導通常不注重教師的儀表,沒有對教師的儀表作過十分嚴格的要求。但是,新近的研究表明,教師的儀表會對學生的心理產生重大的影響,而學生對老師的印象好壞也往往從儀表開始,因此我們在教育中不能忽視教師儀表的重要作用。
社會心理學家對儀表對他人心理會產生什么影響做過很多實驗。在一個測試中,卡雷·戴恩和她的同事,讓大學生們對三張照片中的人進行性格好壞與幸福與否作出判斷,結果顯示其中外貌有吸引力的人獲得了絕大多數的好評而相貌一般和無吸引人的人評價也一般。美國著名心理學家阿倫森等還做過這樣一個實驗。他們選擇一位美麗的婦女讓其假扮成臨床心理學研究生對男大學生的個性做臨床評論。當她打扮得并不得體沒有吸引力的時候大學生們并不在意她的好評。而當她打扮得美麗而動人時,大學生們表現出對實驗的異常積極并都希望獲得好評。以上的兩個實驗都說明一個問題,即外在的美對人們對他(她)的評價有重大影響,并且也影響著他人。
在教育領域教育心理學家也得出同樣的結論,即教師的儀容體態對學生的心理也產生重大作用。只有那些儀表大方、衣著整潔、樸素的老師才能贏得學生的尊重與愛戴,這在幼兒園、小學、中學生中尤為明顯。而那些穿著奇怪、精神狀態不佳的老師往往不能讓學生信服,在教學中缺乏威信與尊重的老師,其教學效果明顯低于那樣在學生中獲得普遍尊重與信服的老師的。
從上述的例子中,我們可以看出,在教育工作中要求老師注重儀表形象是有科學依據的,絕不是瞎編亂造。要做到儀表端正,以下幾點必須注意:
(1)注意衣著打扮。衣著打扮是一個人外在形象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師的衣著打扮首先要考慮的是得體,教師的工作是嚴肅的,但是所面對的學生又是充滿朝氣的學生,所以著裝不宜太過古板以免給學生造成過分壓抑的氛圍,也不宜太過夸張,給人不莊重的感覺。總之以樸素、美觀大方為主。其次,教師的著裝要考慮合體,與老師的性別年齡、長相、身材相符的著裝是最合體的。切勿盲目追趕時髦,結果弄得很不合體。
(2)講究個人衛生是儀表美的重要方面。個人衛生是影響儀表評價好壞最直接的方面。如果一個老師的衣服臟,頭發蓬亂,胡子沒刮,這樣的形象是怎么也得不到一個良好的形象評價的。
因此。教師要時刻注重個人衛生,勤洗澡、勤剪指甲、勤換衣服,男教師應盡量避免留長發和蓄胡子,盡量給學生留下一個干凈整潔的良好形象。
(3)注意言談舉止,形成良好的風度。教師的形象在容貌和衣著上可以通過修正立刻得到改善,而言談舉止上表現出來的風度則要經過長時間的培養才能形成。因此教師在平時的日常生活中就要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逐漸形成具有教師氣質的儒雅的風度,給學生留下一個良好的印象。
總而言之,我們雖然強調教師的外在表現,但這些外在表現通常也是由一個人的思想、道德、文化等方面的修養決定的,因此內在美的提高才是關鍵。
教師的儀表行為
一、儀表行為
所謂儀表行為,既包括人的內在思想情操,也包括外在氣質風范和行為活動,二者結合共同構成了儀表行為,所以儀表行為包含兩方面的內容:一是直接外在美,包括人的容貌姿態、言談舉止和穿著打扮等,而這些在一定的思想道德和文化素養的熏陶下,則會形成一種升華了的外在的氣質與風度。二是反映人的內在美。內在美亦即我們通常所說的心靈美,它是人的一切美感中最出眾的美,它沒有具體的形式,但是可以通過人的外在的言談舉止、儀容笑貌透露出來,是外在美的本質與靈魂。總的來說,內在美決定了外在美,外在美則是內在美的最好的體現。內在的品質與情操(即內在美)是美的根源;外在的風度氣質與行為活動是流,是內在美外在表現形式。二者是互相聯系的,和諧統一的。但是由于審美價值及其他因素的干擾,內在美與外在表現常常會出現不一致性,主要表現在:有的人內在的思想情操、道德境界與品質素養都很高,甚至擁有很深的文化造詣和積淀但其外在表現卻并沒有與思想造詣一樣具有較高水準,究其原因,有的是潛心于內在的修養,而忽略外在的修飾,有的則認為內在高于外表,不屑注重外表的修飾。然而也有那種專注重外表修飾的,從表面看確實是君子的味道,其實質卻是道德敗壞、知識貧乏、思想庸俗、品格低下,空有一副漂亮的外表,追求的卻是低級趣味的東西。可見,外在的美雖然受到內在的美的規定與制約,但是外在的美有很強的裝飾性,可以通過偽裝來獲得理想的效果。因此,外在美與內在美必須是現時兼修的,過分注重某一方面都會形成重大的偏差。
總而言之良好的儀表行為不僅要具備內在的道德修養,同時也要具備外在的良好儀表風度,做到內外統一,神形兼備。
二、教師的儀表行為
教師的儀表行為是指教師在遵守教師職業道德,并以這種道德作為自己的行為規范所表現出來的教師特有的氣質風范。教師儀表行為是教師學習的模范與榜樣,它是教師內在修養與外在氣質的結合體。在社會這個大環境中,不同的職業集團具有不同的職業素養與外在特征。一定的職業特點使得同一職業的人群在職業素質、愛好與風格內容上有較大的相似性。甚至在思想方法、審美情趣等方面,由于共同的職業習慣,也會形成諸多的共同點。于是這些具有共同的職業特征的人們逐漸形成了一個相對獨立的職業群體。具體到教師這個職業,雖然生活中教師的儀表行為各有所不同,具有一定個性習慣的特征,但從整體上來說,相應教育層次上的教師的文化素質、個人修養、知識結構層次,乃至思想意識、道德水平及價值觀等,都呈現出較大的相似性,并且長期的教學實踐中形成了自己職業內部的共同職業道德習慣,即以教書育人為目的的共同儀表行為特征。大多有知識、有文化的知識分子,謙和、含蓄、真誠、儀態端莊、文雅大方,這是教師這個職業的儀表行為特征。具有較深厚的文化素養和豐富的專業知識是對教師的基本要求,而思維敏捷、思想活躍、具有較強的分析和處理問題的能力則是教師應該具備的綜合素質。因為教師所面對的群體是對世界對人生充滿疑問的學生群體,正如古語所講,老師的職責在于傳道、授業、解惑也。而謙和、含蓄、熱情、誠懇、待人彬彬有禮、文明禮貌則是以老師自身為榜樣,向學生所傳授的為人之道。學生通過老師的言傳身教,更易于以老師為榜樣形成較完善的人格和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質。至于儀表端莊、文雅大方,則是教師作為師長應具備的一種風度,也是一個教師的良好職業形象所必備的風范。因此教師的儀表行為要求教師不僅要具備常人所具備的儀表行為,而且還要具備教師的職業所特有的職業儀表行為習慣、道德品格,做到內外兼修,為學生樹立一個良好的榜樣。教師的風度是教師儀表行為的核心。它包括外在的衣飾容貌、言談舉止所反映出來的儀態或風姿以及內在的品格情操和精神風貌所形成的風采或風格,二者的統一是教師風度的最高體現。因此,教師的風度的展現,既要做到內在美與外在美要和諧一致,又要做到這種風度與教師的職業習慣特點有機統一。但是,與其他職業不同,教師的職業特點歷史地規定了以教書育人為目的的教師的形象風度,將更加注重于教師內在的操行修養、人格的完善。內在美在教師職業道德的審美過程中,起著決定性作用。所以展現內在美的外在儀表風度,一定的容貌姿態、衣著服飾僅是其中一小部分,更主要的是指能夠展現內在的心靈美的氣度,是內在心靈美的自然展現了。我們的五官是無法選擇的,但是內在的心靈美是可以通過后天的努力而獲得的。對于一個教師來說,有沒有美麗的外表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要有責任心,要有教師應該具備的職業儀表行為,這些不僅能彌補外在形象的不足,同時也能使教師由內而外地形成一種超越外在的美,這種美同樣會為學生所接受,并受到老師的影響而向他看齊。反之,如果一個教師只有美麗的外表和華麗的衣著,其思想和道德存在缺陷的話,不僅不能較好地對受教育者起到示范、表率的作用,而且還有可能起到相反的作用直接偏離了我們真正的、主要的教育目標與育人宗旨。此外,教師的風度還體現在具有一定的個性美,他同教師的共性美一樣,是教師風度的重要組成部分。一定的個性美能產生意料不到的效果,能形成教師的個人人格魅力。
總而言之,從教師職業特點為出發點的教師儀表行為是外在和內在美的和諧統一,是個性美和共性美的有機結合。
對教師儀表行為的相關規范
所謂教師的儀表行為規范,是指以一定的教師職業道德為指導,對教師的儀表行為做出相關的標準或規定,它對教師的儀表行為起到普遍的約束和指導。教師對學生性格和思想道德的形成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師所承擔的責任不僅僅是把知識傳授給學生,更重要的是教他們如何做人。要做到這一點,老師必須以身作則,為學生做一個模范、榜樣。所以,教師的責任十分重大。教師在日常生活中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音容笑貌、服飾裝扮,都成為教育的一部分。它不僅反映了一個教師的風度氣質、精神面貌,也反映了受教育者所接觸的是怎樣一個施教者形象。所以當教師接觸到這些受教育者時,他的所有的這些儀表行為在潛移默化中也參與了教育的過程。這時,教師的儀表行為已不僅僅是教師個人形象,而是能夠直接地影響到受教育者的情操陶冶、行為習慣等的重要教育因素。正如著名的教育家加里寧所強調的,教師的世界觀、品行及生活和他對事物的態度,都會影響到學生,如果這個老師擁有足夠威信的話,并且這種影響不是短暫的,而是永恒的。因此,對教師的儀表行為做出適當的規范是必須的,也是必要的,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教師的儀表行為要符合學生的欣賞水平受教育者往往會對教師形成一種偶像崇拜,他們會對教師的言行舉止和服飾打扮表現出異常的關注,哪怕是一個細小的改變都逃不過他們的眼睛,教師對他們的影響也正是由此產生的。因此教師必須慎重地把自己的儀表行為調整到符合受教育者欣賞的水平上,只有這樣才能對他們施以良好的影響。在服飾上教師的打扮要整潔樸實、美觀大方,把自己的審美觀點和精神風貌完整地呈現給學生;在言行舉止方面,應謹慎謙和、文明禮貌;在待人方面應熱情真誠、落落大方,給學生樹立一個可敬、可愛的形象。一個合格的教師,他的儀表必然也是符合育人的要求的,他的每一個動作都表現得既得體大方,又不失儒雅。
(2)教師的儀表行為要充分體現自身的性格特點性格特點是體現一個人區別于他人的最本質的特征。因為性格的不同,所以不同的人在言談舉止和氣質風度上也各不相同。因此教師在塑造自己的儀表行為時,要以自身特點為出發點,尋找與自身特點最適合的個性風度。在這里所講的個性也不是指刻意追求新奇、獨特,仍是以與自身特點相符合為最佳,不要學虎不成反類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