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5章 揭開性格的神秘面紗(4)

二、性格的火與冰

我們常聽到某些人在評論人的性格時使用“內向型”與“外向型”兩個術語。這套說法是由心理學家榮格第一個提出的。

在榮格之前,有兩個有名的精神醫學研究者弗洛伊德與阿德勒,兩人都是從精神疾病出發來研究精神疾病的治療方法。后來,弗洛伊德傾向于將精神疾病的原因歸諸于“客體失調”,特別是以雙親為中心的“外在世界”人際關系不協調所致。

另一方面,阿德勒則強調“主體心靈”失調,才會導致自卑感、自閉等傾向。到了榮格時發現,大多數的精神病癥不論用弗洛伊德或阿德勒的理論,都可以解釋。但佛洛伊德與阿德勒兩人卻各自主張自己的理論正確,并攻擊對方的缺點。

榮格從此事便得到一個靈感,那就是每個人的心靈與思想,可能同時擁有兩種相反的傾向與性格。

換句話說,每個人都具有主體性格強烈,自我認同傾向濃厚的“內向型”,以及重視發展客體及人際關系的“外向型”。

通常人內心這種性格特征,并不一定會從與人交談中顯露出來,因此,互相不了解的人之間很容易產生無謂的誤解或對立。所以,若能了解別人的性格與思想傾向,人際之間的糾紛或困擾多半便能化解。

1.內向型與外向型

所謂“內向”乃指心的運作與思考偏向于自我。換句話說,內向型的人通常比較自戀、感情豐富、第六感發達,做事比較主觀、相信直覺。

一般而言,這種性格的人,為人處事多半會先想到自己,用自己的想法解釋外界事物,不容易受別人影響,有時因不擅與人溝通協調,不愿意對別人讓步,其結果會使得他們與眾人形成對立。只有少數幾個知心的人能夠站在自己的一邊。

當然,這種類型的人在適應外在世界,也就是現實社會上,會有許多困難,他們多半不喜歡社交,朋友很少,甚至有逃避社會的傾向。對他們而言,外在的人群社會總是使他們無法接受和感到不安的。這種類型的人只能在自己熟悉的環境下才能過得舒服愉快。因此,他們交往的范圍非常狹窄,只局限于少數親近的人。

當他們出現在社交場合時,常感覺到心理受到壓迫而非常不安,久而久之,他們便成為各類聚會上經常缺席的人。

不過,也不能說這類型的人絕對封閉、不愿與人交往。事實上,在親近的人面前,他會完全放開自己開朗的一面與朋友交往,和在眾人面前時判若兩人。總而言之“內向型性格”的人擁有如下特征:

(1)重視主體性與自我。

(2)在乎自己的習慣與思想。

(3)不喜歡追隨別人的做法。

(4)喜歡自我反省。

(5)欠缺果斷,經常猶豫不決。

(6)需用較多的時間才能適應新環境。

(7)經常鉆牛角尖地思考,放不開。

(8)不習慣與陌生人接觸。

(9)對周圍環境的變化觀察敏銳。

(10)與人交往時傾向于采取被動的姿態。

(11)不容易結交新朋友。

(12)交友范圍狹窄,但親密的朋友則深交。

(13)不希望參加社交活動。

(14)只有在很親近的朋友面前才能放得開。

所謂“外向”是指思考總是向外發展,喜歡與人產生交往。因此,外向型的人多半會關心周圍的人和事物,并嘗試著去掌握環境與事物的變化,是屬于掌握外在且比較有行動力的類型。

對于這種類型的人而言,最重視的無非是別人怎么看待自己,以及自己如何表現才符合別人的愿望與期待。

但由于全身心只放在別人與外界上,自己內心的想法與需求便被有意無意地忽略或壓抑下來,久而久之,甚至不了解自己有什么欲望或心理需求。所有自己想做或覺得應該做的事情,幾乎都是跟隨別人的意見或者別人建議的結果去做的。這類型的人比較易受外界條件的制約。

“外向”的人由于眼光總是看著別人,因此能迅速注意并了解外界變化,采取相應措施,因此,人際之間大多能協調,很少發生沖突或不安。不僅如此,由于他們能關心別人,積極地參與團體與組織的活動,便很容易被別人接受并享受群體生活的成就感。

能夠適應別人、參與團體是這類人的特長。但有時太重視與別人的協調,也會有迷失自己的危險。換句話說,“內向型”的人因為過度在乎自我,導致無法適應社會;另一方面,“外向型”的人卻可能出現“過度適應社會”的現象。

只看“外面”不看“自己”,一想到要了解自己就要頭痛不已的“外向性格”者,與人交往經常是有所選擇的。比如,他們一般不喜歡與內向型的人接觸,因為內向性格者憂郁、沉思的表情讓他們受不了。

外向性格者的特征如下:

(1)能隨不同場合調整自己的態度與行動方式。

(2)能經常保持對周圍事物變化的注意。

(3)遇到談得來的人就開誠布公地交往。

(4)容易接納別人。

(5)自己一個人獨處容易不安。

(6)行動快速但思考不深。

(7)很容易倉促地作決定。

(8)能迅速適應新環境。

(9)常未經評估就采取行動。

(10)喜歡積極地表達對別人的關懷。

(11)與人交往沒有棱角,容易接受。

(12)社交范圍廣闊,朋友眾多,但容易流于酒肉之交。

(13)在眾人之中不會感到不安或陌生。

(14)喜歡參加社交活動。

2.外向性思考型的人:行為公式化

外向性思考型的人,比較習慣于遵照由思考所得的原則行動。至于這些原則通常都是根據客觀事實判斷所得,并非先入為主的主觀看法或根深蒂固的理念。

由于這種類型的人,有根據客觀事實推引思考理論的習慣,他們作出來的結論多半能貼近現實。但另一方面也容易有缺乏想像力、看得不夠遠的毛病。

在日常生活的行為模式上,一旦找出某些行為準則,這種類型的人每天的所作所為就很可能“公式化”,沒有任何隨意性與浪漫。或許這是因為,他們認定惟有按照某些準則生活,才可以達成心中的理想。因此,在嚴格貫徹理念與生活原則方面,他們是非常嚴格的。

在社會上,我們可以發現,不少社會改革者屬于這種類型。他們之中對于按照準則生活較具柔軟性,能發揮推動改革的功能。反之,有些硬邦邦、不知融通的社會改革者,則很可能陷于曲高和寡、或憤世嫉俗、水清無魚的境地。

一般而言,比較有行動力的外向性思考型的人,不只要求自己,也會要別人遵照他的認定走向幸福的方法過日子。因此,在家庭生活上,通常給親人帶來較大的壓力。

3.內向性思考型的人:心事重重

本類型的人非常喜歡沉思,不在意周圍現實的變化。他們思考的內容則多半集中于個人心靈的問題上,不斷深入其結果,經常使問題變得非常復雜細膩,產生許多疑團。

這一類的人常抱著一種信念,就是人可借思考了解自己。他們既不必聽取別人的意見,也不必在乎外界的看法。然后,即使思考有了成果,他們也不會認為一定得講給別人聽,尋求他人的了解與贊同。

通常,這種類型的人相當欠缺生活能力,也不喜歡與人交往并接受別人的好意。由于常拒人于千里之外,一旦出現在眾人面前時,便會顯得笨手笨腳或異常緊張。但有時他們也會不在乎一切,就像小孩子那樣天真無邪。

在周圍人的眼中,這種類型的人多半給人不易親近的感覺,人際關系很差。不過,如果能成為他親近的好友,可能就會發現這種人善良親切的地方,從而對他的冷淡外表有所改觀。

4.外向性感性型的人:世事洞明

這類人雖常用“感性”做事,但他們心中還是隱隱有個價值尺度,也就是遵照一般人習慣的做法或社會客觀的狀況行事。

換言之,他們比較具隨意性,能在自己的感性與社會的客觀性之間找到妥協點,而不是完全按照自己的主觀想法做事。

比如,在眾人面前討論某些事物美不美時,他不會直率地把內心的答案講出來,而會根據現場或社會一般準則加以評論。

總之,他們基本上避免與群體起沖突,總是希望你我之間維持輕松愉快的氣氛。不過,也不能說有意撒謊或演戲,他們只不過是很自然地把客觀狀況納為自己判斷與行動的基準而已。

總之,這種類型的人在乎的是自己與周圍的人、事之間是否擁有較和諧順暢的關系。

做任何事都以感性思考出發,若某些事物讓他們的感情完全沒有發揮的空間,就會毅然決然地拒絕或退出。

在這種情況下,有時他們會給人任性、反反復復、無法掌握的感覺。同時,他們提出的一些主張也經常顯得沒有說服力。

5.內向性感性型的人:不可捉摸

外表沉靜、難以接近,給人不可捉摸印象的這類型人士,有時看起來非常平凡或有點小孩子氣,實際上卻有一顆憂郁敏感的心。他們多半不喜閑言,在眾人面前常感不安,這便是內向性感性型的特征。

這種類型的人不太會因客觀情況變化而感情波動。但當他們陷入情緒亂流時,卻多半找不出原因,難以解釋。

因為他們總是與別人保持距離,所以很少引起人際之間的沖突。與這類的人相處,則不免有種印象:這種類型的人在冷靜外表的背后,或許有一顆冷淡對別人沒有愛的心吧?

內向性感性型的人常極力壓抑情感,以避免情緒失控,在別人眼中便顯得面無表情。再加上他們通常不會對人表示心里的喜悅或好感,與之相處的人便很容易感覺困惑,會不會自己不受他歡迎呢?這是理所當然的,在這樣喜怒不形于色的人面前,任何人都會感到不自在。

然而,雖然表現上看起來冷冰冰,這種類型的人事實上都有一顆感情豐富的心。有時候他們聚精會神且很有同情心,但因為不善于用言詞或肢體動作表達,結果還是被認為冷淡無情。

6.外向性感覺型的人:注重現實

這種類型的人多半會根據“看得見、摸得著”的現實事物作判斷,然后具體地采取行動。至于他們行動的目的,無非都是比較實際的生活享受。在較客觀性的事情上,他們擁有敏銳的感覺,換句話說,他們是很有“現實感”的。

另一方面,由于太注重對具體事物的感受,他們的行為很容易受到周圍環境制約。比如,為了適應現實,他們可以人云亦云、隨波逐流,給人以沒有原則、沒有理想的感覺。這種類型的人優點在于能適應現實環境;缺點則是為人處事沒有所謂的“理念”。

通常,這樣的人比較有享受生活的能力。因此,他們多半生活愉快、幽默麗風趣。許多人把飲食問題當成是人生重大事項,且樂在其中,或者喜歡品味、美麗服裝或家具的人,大體上都屬于這種類型。

7.內向性感覺型的人:主觀主義

此類型的人通常感覺敏銳,他們多半不太會在意現實世界中發生的事情,而集中注意于對事物的主觀感受上。

換言之,他們在意的不是自己是否須對外界一些狀況或刺激作出反應,而是內心對于外界事物有什么感覺、感受到什么。

在這種狀況下,此類型的人行為與反應模式便和一般人大相徑庭。同時,由于他們的思考模式常不合理、沒有秩序,人們便不容易了解他們動作的意義,甚至覺得這種類型的人有點奇怪。這是難免的。因為連他們自己都不了解自己在想什么、做什么,更何況是別人?

8.外向性直覺型的人:先知先覺

外向性直覺型性格,最典型的就是那種能夠“一葉知秋”、“從三歲小孩子看他一生”的人。他們有敏銳的眼光與嗅覺,甚至可以從極偶然出現的事物判斷出更大范圍的環境變化。

也就是說,他們能見人所未見、聞人所未聞。另一方面,他們的感覺與行動常常和一般人的模式不同,他們喜歡發揮自己的直覺能力。

這種類型的人還有另一個特色,就是他們總是“不安于現狀”,經常在追求新的事物、新的價值;只要叫他們安居不動,就好像要他們命似的。所以,這種像孫悟空似的綁不住又有行動力的人,最適合找能在各方面發揮自己能力的職業。

不過,他們也有可能因為興趣太廣泛,想做事情太多,經常屁股還沒有坐暖和就轉向,把播種的秧苗留待別人耕種與收割。

此類型的人最大的特色,是面對新事物時能集中全力,發出驚人的能量。可是,當該項工作或事物不再讓他感到新鮮時,便毫不猶豫地拍拍屁股就走。所以,可以說這種人是為了“創造可能”而活的,他們總是不斷地追求創新與變化,成敗則根本不在考慮的范圍內,他們常給別人旁若無人、惟我獨尊的探險家印象。不過,如果不太以自我為中心,這類人很有可能在某些由他第一個闖出天地的領域里獲得巨大的成就。

9.內向性直覺型的人:超然忘我

內向性直覺型的人總是習慣在自己的潛意識中找尋各種人生的可能性。雖然活著,但生活周圍的一切對他而言卻似乎不存在一般。他們通常不太合群,也不會貢獻自己的能力而為社會服務。

屬于這種類型的人,最常見的便是一些神秘預言家或藝術家,但也有可能是夢想家或空想家。

由于這類型的人經常突發奇想,而且想法與做法都遠離現實,即使是他們很親近的人都會感到很不可思議,認為他們的存在就是個“謎”。

換言之,他們根本不在乎,也不理會現實生活中發生的一切,而只憑借腦袋里的幻覺采取行動。于是,他們與社會大眾約定俗成的規范格格不入或產生沖突也就理所當然了。另一方面,由于這種類型的人說話或者主張常過于主觀,欠缺足以說服人的道理,多半無法獲得別人的贊同或支持,在人群中很難擁有較大的影響力。此外,此類型的人“直覺”的對象不只是具體發生的一些現象,連潛意識中浮現的東西,他們都可能捉得到。換句話說,他們有深層意識的透視與直覺能力,這種能力則會使他們看到或預言未來世界可能發生的某些事物或現象。

主站蜘蛛池模板: 商河县| 社会| 阿勒泰市| 长治市| 新竹市| 张家港市| 繁峙县| 富平县| 新泰市| 大洼县| 伊宁县| 乌拉特后旗| 外汇| 巴南区| 建德市| 青州市| 公安县| 玉田县| 昌平区| 台安县| 马尔康县| 灵台县| 芷江| 荃湾区| 葫芦岛市| 乌拉特中旗| 宜兰市| 柞水县| 济阳县| 门源| 浑源县| 东源县| 繁昌县| 南投市| 宜昌市| 邯郸县| 浮山县| 神木县| 洪洞县| 平阴县| 冀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