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8章 歷代碑文(7)

先生自從閑住在徂徠,直到后來在南京做官期間,經常給人講授經術。等到先生在大學擔任官職后,更加一心從事教學工作。跟隨他的門人弟子很多。大學的興旺發達,從他開始。先生所做的文章,都是有針對性的,叫某某集的有若干卷,叫某某集的有若干卷。他斥責佛教、道教和時文的著作有《怪說》、《中國論》,文章中說:“除去這三者,然后才可以有所作為。”他勸誡朝廷不要被奸臣、宦官、女色迷惑的著作有《唐鑒》,文章中說:“我并非只是為某一個時期作鑒戒。”有關人間其他方面的喜怒衷樂,他也一定會寫入文章中去。他的文辭,內容廣博,善于辯論,風格雄偉,而且思考問題很深入。他說:“學習,就是學習傲仁義道德的事。只有忠誠才能忘我;只有真正相信自己的人,才可以努力地做事。”他不但自己實踐這些話,也用這些話教育別人。堯、舜、禹、湯、文武、周公、孔子、孟軻、揚雄、韓愈等人,他沒有一天不稱頌的。他想和天下的讀書人都成為周公、孔子的信徒,幫助君主成為堯舜那樣的君主,讓百姓成為堯舜時代那樣的百姓,這個想法他一天也沒有忘記過。以至他的言行違背世俗,使眾人驚訝。有人譏笑他,他便說:“我不是傻子、狂人。”因此有見識的人觀察了他的行為,也就相信了他的話,揣測了他的用心,也就同情他的志向。

先生擔任直講一年多后,杜祁公向皇上推薦他,于是他被任命為太子中允。如今韓丞相又推薦他,于是做了集賢院直學士。又過了一年多,先生才離開太學,被任命為濮州通判。正在徂徠等待上任的時候,在慶歷五年七月某日,于家中逝世,享年四十一歲。他的朋友廬陵歐陽修寫詩悼念他,詩中說:“等待誹謗的氣焰熄滅了,然后先生的主張和人格才會大放光芒。”

先生去世之后,他的妻子兒女忍饑挨餓,不能自己養活自己。韓丞相和河陽富公分出自己的俸祿給他們,讓他們買了田以養活自己。二十一年后,石介家里人才能將先生安葬于某地。將要安葬的時候,他兒子石師訥和學生姜潛、杜默、徐遁等人前來和我說:“誹謗的氣焰已經消失了,可以發揚先生的光輝了,請您寫篇墓志銘吧!”我說:“我的詩中不是說了:‘先生的主張、人格能夠永遠流傳。’我又何必再寫墓志銘呢?”徐遁等人說:“即使是這樣,但這是魯地人的愿望啊!”于是我為他寫了下面的銘文:

徂徠山和先生的品德一樣高峻啊,被魯地人瞻仰!汶水和先生的思想一樣浩蕩啊,越遠越久長!適宜的主張難以推行啊,孔子、孟子也失意彷徨!您雖然一生處境艱難啊,卻萬代永放光芒!這大概是命運吧,怪什么小人桓魃與臧倉?自古圣賢都是這樣啊,唉,你雖遭到誹謗又何必悲傷!

【賞析】

石介是歐陽修的前輩,又是“慶歷新政”的積極支持者,所以作者對石介推崇備至,對他的感情也非常深沉。

石介一生事跡繁多,如果敘述過于詳細,難免會累贅繁瑣,但經過歐陽修的刪剪安頓,這篇銘文顯得有張有弛,錯落有致。尤其妙在文章開頭十行,有如神來之筆。這十行就已經將石介的生平、人生的亮點淋漓地表現了出來。

石介言論慷慨,高風亮節。首段“不稱其官而稱其德”一句,是統率全文的中心,以后各段分別從人生現、政治態度、教學和文學等方面叔述石介的典型言行,從各個層面反映了他不茍于世的高風亮節,對人生理想的執著追求。

全文氣勢充沛,感情真摯,雖然對于石介的評價很高,但由于感情寓于敘述之中,使人不覺得是溢莢之詞。

瀧岡阡表

【作者簡介】

作者歐陽修(略)

【原文】

嗚呼!惟我皇考崇公,卜吉于瀧岡之六十年,其子修始克表于其阡。非敢緩也,蓋有待也。

修不幸,生四歲而孤。太夫人守節自誓,居窮,自力于衣食,以長以教,俾至于成人。太夫人告之曰:“汝父為吏,廉而好施與,喜賓客,其俸祿雖薄,常不使有余,曰:‘毋以是為我累。’故其亡也,無一瓦之覆,一垅之植,以庇而為生。吾何恃而能自守耶?吾于汝父,知其一二,以有待于汝也。”

“自吾為汝家婦,不及事吾姑,然知汝父之能養也。汝孤而幼,吾不能知汝之必有立,然知汝父之必將有后也。吾之始歸也,汝父免于母喪方逾年。歲時祭祀,則必涕泣曰:‘祭而豐,不如養之薄也。’間御酒食,則又涕泣曰:‘昔常不足,而今有余,其何及也!’吾始一二見之,以為新免于喪適然耳;既而其后常然,至其終身未嘗不然。吾雖不及事姑,而以此知汝父之能養也。”

“汝父為吏,嘗夜燭治官書,屢廢而嘆。吾問之,則曰:‘此死獄也,我求其生不得爾。’吾曰:‘生可求乎?’曰:‘求其生而不得,則死者與我皆無恨也。矧求而有得耶?以其有得,則知不求而死者有恨也。夫常求其生,猶失之死,而世常求其死也?’回顧乳者劍汝而立于旁,因指而嘆曰:‘術者謂我歲行在戌將死,使其言然,吾不及見兒之立也。后當以吾語告之!’其平居教他子弟,常用此語,吾耳熟焉,故能詳也。”

“其施于外事,吾不能知;其居于家,無所矜飾,而所為如此,是真發于中者邪!嗚呼!其心厚于仁者邪!此吾知汝父之必將有后也。汝其勉之!夫養不必豐,要于孝;利雖不得溥于物,要其心之厚于仁。吾不能教汝,此汝父之志也。”修泣而志之不敢忘。

先公少孤力學,咸平三年進士及第,為道州判官,泗、綿二州推官,又為泰州判官,享年五十有九,葬沙溪之瀧岡。太夫人姓鄭氏,考諱德儀,世為江南名族。太夫人恭儉仁愛而有禮。初封福昌縣太君,進封樂安、安康、彭城三郡太君。自其家少微時,治其家以儉約,其后常不使過之,曰:“吾兒不能茍合于世,儉薄所以居患難也。”其后修貶夷陵,太夫人言笑自若,曰:“汝家故貧賤也,吾處之有素矣。汝能安之,我亦安矣。”

自先公之亡二十年,修始得祿而養。又十有二年,列官于朝,始得贈封其親。又十年,修為龍圖閣直學士、尚書吏部郎中、留守南京。太夫人以疾終于官舍,享年七十有二。又八年,修以非才,入副樞密,遂參政事。又七年而罷。自登二府,天子推恩,褒其三世。蓋自嘉祐以來,逢國大慶,必加寵錫。皇曾祖府君,累贈金紫光祿大夫、太師、中書令。曾祖妣累封楚國太夫人。皇祖府君,累贈金紫光祿大夫、太師、中書令,兼尚書令。祖妣累封吳國太大人。皇考崇公累贈金紫光祿大夫、太師、中書令,兼尚書令。皇妣累封越國太夫人。今上初郊,皇考賜爵為崇國公。太夫人進號魏國。

于是小子修泣而言曰:“嗚呼!為善無不報,而遲速有時,此理之常也。惟我祖考,積善成德,宜享其隆,雖不克有于其躬,而賜爵受封,顯榮褒大,實有三朝之錫命。是足以表見于后世,而庇賴其子孫矣。”乃列其世譜,則刻于碑。既又載我皇考崇公之遺訓,太夫人之所以教而有待于修者,并揭于阡。俾知夫小子修之德薄能鮮,遭時竊位,而幸全大節,不辱其先者,其來有自。

熙寧三年歲次庚戌四月辛酉朔十有五日乙亥,男惟誠保德崇仁翊戴功臣、觀文殿學士、特進、行兵部尚書、知青州軍州事兼管內勸農使、充京東東路安撫使、上柱國、樂安郡開國公,食邑四千三百戶,食實封一千二百戶。修表。

【譯文】

嗚呼,我的父親崇國公,安葬于瀧岡已經六十年,他的兒子歐陽修才在他的墓道上立碑刻文。這并非是我敢于有意遲緩,而是有所等待。

我歐陽修不幸,四歲就失去了父親,母親發誓守節,家境貧寒,自己操持生活,撫養我,教育我,使我長大成人。母親告訴我說:“你父親做官廉潔,又喜歡幫助別人,喜歡接待賓客,他的俸祿即使微薄,也常常不讓它有剩余,他說:‘不要讓錢財成為我的累贅。’所以他去世的時候,沒有留下一片瓦和一壟作物的財產,讓我們能夠有所庇護而生存下去。我依靠什么而能做到自己守節呢?對于你的父親,我了解他一些,所以對你有所期望啊!”

“自從我成為你家的媳婦,還沒來得及侍奉我的婆婆,但我知道你的父親是個孝順的人。你沒了父親,年紀又小,我無法知道你是否必然有所成就,但是我知道你的父親一定會后繼有人。”我剛嫁過來的時候,你父親服滿母喪剛滿一年。逢年過節祭祀的時候,他一定流淚說:‘祭祀再豐盛,也不如微薄地供養他們啊。’有時用些好酒好菜,就又流淚說:‘以前家里窮,現在富足了,但怎么來得及奉養父母呢!’開始時我見到這種情況一兩次,以為他剛服滿喪,偶然這樣罷了;從這以后經常這樣,一直到他去世,都是這樣。我雖然沒有來得及服侍婆婆,卻憑這一點知道你的父親是孝順父母的。

“你父親做官的時候經常在燭光下披閱文書,幾次停下來嘆息。我問他,就說:‘這是判死罪的案子,我想給他尋求一條生路卻辦不到啊。’我說:‘還可以給死囚尋找生路嗎?’他說:‘我盡力為他尋求生路免掉死罪卻無法做到,那么死者和我都將沒有遺憾。何況通過尋求生路,的確能夠讓他免于一死,因為存在替死囚尋求生路,死囚就能夠免除死罪的情況,那么我知道如果不為他尋找生路,死者會有遺恨的啊。經常為死囚尋求生路,也還是有失誤被處死的,何況世上有的人常常想方設法陷害別人,讓別人死呢!’他回過頭來看見奶媽抱著你站在旁邊,就指著你嘆息道:‘算命的人說我將在戌年去世,如果他說的正確,我等不到看到兒子成人了。今后要將我的話告訴他。’我聽熟了,所以記得很詳細。”

“他在外面做事的情況,我無法知道;但他在家里,沒有一點虛偽造作的地方,他所做的事情都是這樣,的確是發自內心的。嗚呼,他的內心是十分重視仁道的啊,這就是我知道你父親必須會有好的后代的原因啊。你要用這些話來鼓勵自己!奉養長輩不一定要衣食豐厚,重要的是孝順;利益雖不能遍及到每一個人,重要的是內心要重視仁道。我不能教給你什么,這是你父親的心愿啊。”我留著淚記住了這些話,不敢忘記。

我父親小時候死了父親,他勤奮學習,在咸平三年考中進士,做過道州的判官,泅、綿兩州的推官,又做過泰州的判官,享年五十五歲,葬在沙溪的瀧岡。我母親姓鄭,她父親名叫德儀,世代都是地方有名的大族。我母親恭謹勤儉,寬仁慈愛,待人有禮。起初她被封為福昌縣太君,后來再封為樂安、安康、彭城三郡太君。在我家貧窮的時候,母親勤儉節約持家,后來常常不讓超過這個限度。她說:“我的兒子在世上不能無原則地附和別人。勤儉樸素,是為了應付未來的患難日子。”后來我被貶到夷陵做縣令,母親談笑自若,說:“你家本來就很窮,我過習慣了,如果你能安心這種生活,我也能安心。”

自從父親去世二十年后,我才得到俸祿奉養母親。又過了十二年,在朝廷做官,才使得先人得到贈封,再過了十年,我做到龍圖閣直學士、尚書吏部郎中、留守南京。母親因病在官衙去世,終年七十二歲。八年后,我這個沒有才能的人進入了樞密院當副使,從而參與政事。又過了七年,才不再參與政事。自從進入樞密院和中書省以來,天于施以恩惠,褒獎我的曾祖、祖、父親三代。自從嘉祐年間以來,每逢國家大典,一定施加恩寵賞賜。先曾祖父,多次被贈金紫光祿大夫、太師、中書令;先曾祖母,多次被封楚國太夫人。先祖父,多次被贈金紫光祿大夫、太師、中書令兼尚書令;先祖母,多次被封吳國太夫人。先父崇公,多次被贈金紫光祿大夫、太師、中書令兼尚書令;先母,多次被封越國大夫人。當今皇上初次祭天,贈封先父為崇國公,先母進號魏國太夫人。

于是我流淚說:“嗚呼!做了好事,沒有不報答的,只是時間有早有晚,這是一般的道理啊。我的祖父和父親積累善心,成就忍德,應當享受這隆重的報答。他們雖然不能在生前親自領受,死后卻賜爵受封,顯示光榮,嘉獎大德,實實在在享有三朝的恩惠誥命。這就足夠揚名于后世,并且庇護他們的子孫。”于是我列上世代的家譜,詳細地刻在墓碑上。后來又記錄我父親崇國公的遺訓,我母親用來教誨我并期望我做到的話,一并在墓道上顯示出來。使別人知道我的德行微薄,才能很少,而能遇到好的時代,并擔當了官職,而且能夠幸運地保全大節,沒有辱沒祖先,這是有來由的。

熙寧三年(庚戌歲)四月十五日,兒子我推誠保德崇仁翊戴功臣、觀文殿學士、特進、行兵部尚書、知青州軍州事、兼管內勸農史、充京東東路安撫使、上柱國、樂安郡開國公,食邑四千三百戶,食實封一千二百戶。歐陽修撰寫墓表。

【賞析】

《瀧岡阡表》與韓愈的《祭十二郎文》、袁枚的《祭妹文》被后人稱為三篇懷念親人的聲情并茂的優秀作品,其共同特點是以情貫穿全篇。歐陽修寫墓志銘,情感深沉,催人淚下;刻畫人物,深刻入微,且高度概括人物事跡,避免繁瑣冗余。例如《瀧岡阡表》的敘述就十分婉轉,情真意樸,一唱三嘆,不事雕琢,語言都好似從胸中自然流露出來,讀來使人感到言有盡而意無窮。

主站蜘蛛池模板: 水富县| 天津市| 城固县| 兴隆县| 乾安县| 萝北县| 敦煌市| 虞城县| 肥西县| 襄垣县| 息烽县| 乳山市| 伊吾县| 仁化县| 巴彦县| 会宁县| 郸城县| 汝城县| 巴林左旗| 阿瓦提县| 越西县| 苗栗市| 郑州市| 汉中市| 通辽市| 丽水市| 宁明县| 三原县| 游戏| 建昌县| 建瓯市| 施秉县| 东乡县| 攀枝花市| 壤塘县| 永靖县| 台北县| 莎车县| 繁昌县| 林西县| 临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