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你就是你,顏色不一樣的煙火(3)
- 永遠不要羨慕別人,你自己就是最美的風景
- 夏沫
- 4688字
- 2016-03-02 10:24:55
然而,現代社會卻有很多人為了迎合他人而正在失去自己。他們或是對于自己的東西缺乏應有的信心,害怕自己的是錯誤的,因而當碰到一些人的反對或疑義的時候,往往不能夠堅持自我而丟失個性;又或是因為太過在意他人的看法,為了得到更多人的支持或喜愛,或為營造良好的人際關系,或為其他什么目的,而逐漸喪失自己的個性,盲目追隨及迎合他人,并以他人的觀點來看待問題或行事。
為了迎合別人,放棄自己的個性以及追求,并且逐漸淪為平庸,這實在是一種人生的悲哀。古語言:“得言不可不察?!本褪钦f我們要認真考慮別人的話,但是不必事事都按照別人的標準去做去思考。受別人的歡迎也罷,不受別人的歡迎也罷,只要自己沒有違背道德,沒有損害他人的利益,不做虧心事,不說過頭話,就不要過多地操心別人對自己的毫無意義的非議。走自己的路,做自己想做的事,才能努力實現自己的人生使命。
堅持自我
其實,很多時候我們自己也并不想淹沒在人群里,每個人都想成就自己的人生,但身邊的東西往往會干擾我們對自己的認識以及自我發展,大環境下的妥協是容易的事情。因此,堅持自己,堅持自己認為正確合理的事情,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那么,在現實生活中,我們該如何堅持自我呢?
第一,加強自控。堅持自我就是加強自控,也許你會發現自己的心怦怦直跳,雙手也在發抖,但是不要讓自己失控,因為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堅持自己。
第二,強調自我。強調自我是堅持自我的真正本質,做到這點你就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愿望和期待,同時還不必把對方置于敵對的立場上。比如,你可以采用“我想”,“我覺得”,“我愿意”等句式來表達自己的意愿。
第三,說出自己的想法。堅定地說出自己的觀點,但也不要忽視對方的觀點中有價值的因素。做好傾聽以及尊重其他見解的準備,樂于對任何有道理的觀點表示贊同,但對那些仍然令你無法接受的觀點也不要爭論不休。
另外,還要注意,堅持自我不是盛氣凌人。學會辨認堅持自我和盛氣凌人之間的區別,不要把盛氣凌人當成了堅持自我。把精力集中在使自己產生挫折感的事情上,而不是某個人身上。
當然,也許你會因個性的堅持而遭受眾多的熱嘲冷諷,但請堅持下來,你會因堅持自我得到的實效而感到驕傲。
最重要是活出自己的價值
同樣是幾十年的生命,為什么有人名垂青史,有人卻默默無聞呢?
其實,答案很簡單。因為那些被我們敬仰的名人總能在有限的生命中做出有價值的事情,他們不會讓時間在羨慕別人和埋怨自己中磋砣,因此他們活得精彩,擁有不一樣的人生;而大部分平庸者卻只知道羨慕那些成績優異、有特長的同學和事業有成的人,而不知道正確地認識自己,發揮自己的特長和優勢?;蛟S直到老去時才發現自己的生命一片空白,但是為時已晚。
事實上,每一個人的生命都是上天賜予的財富,每一個人的先天條件是不一樣的,我們應該相信自己是獨一無二的,而不應該總活在他人的影子里,觀看他人的風景而忘記了自己的步伐。尋找自己的價值,活出自己的風采,才是最重要的。
小蝸牛的殼
有一天,小蝸??吹街挥凶约荷砩媳持钟灿趾竦臍?,就變得不開心起來,它問母親:“為什么其他的小朋友沒有像我一樣,背上有這個又硬又重又難看的殼呢?”
母親解釋道:“這是因為我們的身體沒有骨骼的支撐,只能爬,爬的速度又慢。這個殼是來保護我們的!”
小蝸牛反問道:“可是小毛毛蟲也沒有骨頭,爬得也不快?。槭裁此挥帽尺@個又硬又重的殼呢?”
母親笑著說:“可是毛毛蟲長大了會變成蝴蝶,天空會保護它啊!”
小蝸牛又問道:“蚯蚓呢?它變不成蝴蝶,為什么也沒有像我們一樣的貝殼呢?”
母親說:“那是因為蚯蚓會鉆到土里面,大地會保護它的!”
小蝸牛聽完之后,哭了起來,大聲地說道:“我們好可憐,天空不保護我們,大地也不保護我們?!?
母親勸慰著傷心的小蝸牛,柔聲說道:“所以我們有殼啊!這個殼就是用來保護我們自己的?!?
生活中有很多人像小蝸牛一樣,只是一味地羨慕別人,而無視自己的價值。其實,我們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優點和特點。只有充分認識自我,調動自己身上一切可以調動的積極因素,并把自己的優勢發揮得淋漓盡致,才能獲得成功。如果非得讓自己去走別人的路,恐怕最終只會迷失了自己。
每個人生來都有其優點,我們不必希望自己像某人,應該希望自己只最像自己。事實上,新的遺傳學也明確地告訴我們,你之所以是你,是因為你父親的24個染色體和你母親的24個染色體所遺傳的。
“在每一個染色體里”,據阿倫·舒恩費說,“可能有幾十個到幾百個遺傳因子——在某種情況下,每一個遺傳因子都能改變一個人的一生?!?
一點也不錯,我們就是這樣“既可怕又奇妙地”構成——我們每個人都獨一無二。
因此,你不應該再浪費任何一秒鐘去憂慮。你是這個世界上獨一無二的,以前從沒有過,從開天辟地一直到現在,從來沒有任何人跟你完全一樣;而將來直到永遠,也不可能再有一個完完全全像你的人。
假如你愛你自己,而且也希望別人所愛的是你的本色,那么,你就不必去模仿他人,而要發揮你的本色,讓它顯出光彩來。
站立起來,活出自我
很多時候,你覺得他人很高大,往往是因為你自己在跪著。你仰慕他人頭上的光環,卻忽略了自己的生活與價值。如果你想體現出自己的價值,那么,就請站立起來,活出自我。
第一,自尊。自尊是自我價值的評量。一個人若不擁有令自己滿意的自我評價,他的能力必不能充分發揮。而一個滿意自己的人,通常也對人生抱持著正面且積極的態度,也能信心十足地接受任何挑戰,并勇于面對自己。
第二,自信。懷疑自己的能力,往往是與別人比較、對照而來的。
還記得童話故事《白雪公主》中善妒的皇后嗎?她對著魔鏡,不斷地問:“魔鏡!魔鏡!誰是這世界上最美麗的女人?”其實她憂慮的不是容顏,而是自我。她不相信在逐漸老去的容顏背后,可以有隨著歲月而增長的智慧與靈性之美。事實上,我們無法在能力上與別人比較,但是可以與過去的自己比較,只要肯定自己不斷在進步,尤其是在德行人格上日新月異,就應該相信自己。
第三,努力。在人格修養上有句名言:“圣德在努力。”是的,努力本身就是圣德,就是成功了,我們要的,就是這個“努力”。其實每個人的生命中都可能有缺陷、有痛苦、有不如意,你可以讓它們成為激勵,也可以任它們傷害你自己。是激勵或傷害,在于你自己的選擇。正視自己的一切,無論是優點或是缺陷;學習發現自己的潛能,并努力在人格上、道德上追求成熟、圓滿,你將會發現:做自己真好!
摘下面具,做真實的自己
人們常說“人生如戲”。而我們中的大多數人也確實都把生活當成一場戲劇,在這場可謂漫長的戲里,人們不是在做真我,而是在演假我。為了適應社會角色,人們也都有意無意地戴上了一副順應環境的面具,以保證自己為他人和社會所接受。
其實,沒有任何人可以取悅所有的人,想要符合所有人的期望,勢必失去某些人的尊敬。既然如此,何不瀟灑地脫下面具從禁錮中解脫出來,只要自認為是對的,嘗試以往為顧及形象而不敢做的事,說出從前不敢說的話吧!
“人民王妃”戴安娜
1981年7月29日,查爾斯王子和戴安娜舉行了異常隆重、耗資近10億英鎊的“世紀婚禮”。一個普通的女人成為了王妃,不僅是身份上的改變,還意味著她的一舉一動都不是個人的事,而是王室的形象。
因此,在她面前有兩種選擇:要么“戒掉”自己與生俱來的個性與從前的生活習慣,服從王室的規矩,做一個逆來順受的、合格的王妃;要么保持自己的個性,追求一個真實的自我,充當叛逆王妃。
后來,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里,戴安娜選擇了對王室的適應,控制自己的情緒,學會改變自己的性格。例如,王室對女性成員的著裝有明確的、不成文的規定,色調淡雅,但要醒目,如粉紅色、淺藍色、黃色和紫羅蘭色等。裙子的長短也有規定,長短一定要適宜,必須過膝,不要穿緊身、曲線畢露的挑逗性衣服等等。為了適應這一切,戴安娜常常每天換四五次衣服。由于她是王妃,在出席一些公共場合的活動時,必須講話。每逢這時,查爾斯的秘書都會為她準備一些材料,教她講話。而戴安娜討厭背誦這些東西,也不愿意按照事先準備好的內容講話。這種生活令她感到窒息。戴安娜猶如籠中的“金絲雀”一樣,高貴,但缺少自由。
如果說,性格決定命運的話,那么戴安娜從一個不諳世故的女人,變成“叛逆王妃”,則是她抗爭命運的結果。她以自己的叛逆性格、以叛逆的實際行動向傳統發出了挑戰,向王室發出了挑戰。在穿著上展示了自己的柔美,同時也反映了自己的叛逆個性。在選擇實現自我和女人天性時,戴安娜把王室的約束置之度外。在權利和義務上,她也是最終選擇了自我,叛逆的個性使她與王室走得越來越遠。1996年2月28日,戴安娜和查爾斯王子正式離婚。
離婚后的戴安娜依然那么迷人,魅力不減當年,她離開了宮廷,把自己全部的愛心和精力都投入到慈善事業和公益事業中。戴安娜曾幫助過一位身患絕癥的女孩。一次,女孩和母親到醫院體檢時,母親忘記帶內衣。戴安娜馬上將自己的內衣借給這位母親,并吩咐人把這位母親換下來的衣服帶回她的住處洗滌。類似行動,不勝枚舉,被稱為“人民王妃”就是她成功的體現。
從“叛逆王妃”到“人民王妃”,看似簡單的稱謂變化,實際上揭示了一個內涵非常深刻的問題;人民是人民,王室是王室,二者不可同日而語,這一稱呼的轉變從側面反映了戴安娜的性格,一個真實的王妃讓人覺得肅然起敬。
當然,完全不受面具制約,毫不掩飾自己也不太現實。人們有時需要借助面具遮擋起不欲為人所知的一面,讓自己的形象更加符合社會角色的要求。然而,如果過分認同面具而忘卻或忽略個性中的其他需要,人就會迷失自己的本性,繼而陷入一種心理的緊張或失衡狀態。
明明傷心,仍要裝著笑臉;明明想愛,卻裹足不前;明明不想做,卻犧牲自己以迎合別人;明明滿心憤怒,卻不敢以真面目示人……面具過度包裹真心,不僅使自己感受不到生活的樂趣,也會使身邊的人感覺痛苦和壓抑。
我們要想活得自在逍遙,最有效的方式就是脫掉偽裝,做真實的自己。人生如戲,但畢竟不是戲。人活在世上,所追求的應當是自我價值的實現以及對自我的珍惜。而一個人是否實現自我,并不在于你比他人優秀多少,而在于你在精神上能否得到幸福的滿足。只要你能夠得到他人所沒有的幸福,那么即使表現得不高明也沒有什么。
更自由、更真實地生活
摘掉面具,更自由、更真實地生活在世上,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卻太難。
首先,你要學會對自己說“沒關系”。孩子之所以常常發出無緣無故的笑聲,是因為他們的煩惱從不憋在心里。而成年人卻常常被生活中各種各樣傷腦筋的事壓得兩腿打顫。成人的世界中果真有那么多的煩惱嗎?其實,許多事并沒有什么大不了的,只是我們把它放大了而已。我們要學會對自己說“沒關系”,這樣,我們的生活里就會常常充滿孩子般開懷的笑聲。
其次,不要為自己真實的情感“梳妝打扮”。假如你和你的摯友分離在即,你就讓即將涌出的淚水流下來,而不要躲到盟洗室去。沒必要為了怕人說長道短而把自己身上最有價值的一部分掩飾起來,這種做法沒有任何道理。
再次,試著信任他人。如果一個人對新結識的人表現冷淡,這往往意味著他對人的信任感和孩子般天真的直覺已被自我封閉的重壓毀滅了。那么,他就不會從周圍的人那里獲得樂趣。事實上,我們應該放松自己緊張的生活節奏,不妨和初次見面的人打打招呼;或者在自己常去買東西的小店里和售貨員聊聊;或者和剛結識的新朋友一起郊游。努力尋找童年時交友的感覺,信任他人和你自己,而不要每時每刻都疑竇叢生。
最后,只需順其自然地去生活。如果你對每件事都精心策劃,以求萬無一失的話,你就不知不覺地把自己的感情緊緊封閉起來了。所以,不要為一件事沒按計劃進行而煩惱,不要為某一次待人接物不夠周全而自怨自艾,你應該重視生活中偶然的靈感和樂趣,快樂才是人生最重要的價值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