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運用“親近行為”,讓人從心底認可你(2)
- 生活中的行為心理學
- 黎昕
- 4631字
- 2016-02-25 11:46:52
不久,廣告部需要一個副經理,大家一致推舉雯雯坐上了這個位置。
雯雯在上司最需要她的時刻,挺身而出做了大家的“擋箭牌”,為上司化解了尷尬、窘迫的局面,在贏得了大家感激的同時,也為自己創造了嶄新的事業契機。這正是“解語花”的魔力所在。
要知道,人們對于那些對自己的一言一行心領神會、體貼入微的人,都有一種由衷的感激與喜愛。如果你能夠從細枝末節處入手,多為他人著想,就會為你贏得更多的好感與青睞,也會讓別人支持并熱情洋溢地幫助你成功,使你一步一步地往金字塔的頂峰攀登,最終成為令人尊敬的人。
男女搭配干活不累的“異性效應”
在人際關系中,異性之間接觸會產生一種特殊的相互吸引力和激發力,并能從中體驗到難以言傳的情感追求,從而對人的活動和學習起到積極的影響。這種現象被稱為“異性效應”。在職場中,“異性效應”會讓你的性別成為人際優勢,關鍵看你會不會運用這種心理效應。
大學的時候,謝敏是院校里數一數二的美女。她不僅外貌好、氣質好,而且不驕不躁,勤奮好學,因此她不但受同學的歡迎,也格外受老師的器重。
畢業找工作的時候,經老師的推薦,謝敏順利進入國內一家大型機械企業擔任技術員。
雖然謝敏的工作是跟各種機械打交道,但身處以男同事為主的工作環境中,美女謝敏自然得到不少“紳士”的照顧,遇到重活、臟活,不等她動手,就有人搶著幫她干。不過樸實的謝敏并沒有安然享受這些特殊的照顧,為了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她盡量婉拒同事的好意,堅持自己動手,耐心地完成每一項工作。她認真的工作態度,很快得到上司的贊賞。
一次,單位售出的一臺大型機械出了故障,派出去的技術人員不但沒有幫客戶把機械修理好,還跟對方的工作人員吵了起來。原來,雙方派出處理這件事的工作人員都是年輕氣盛的小伙子,在溝通的過程中大家都認為是對方的責任,態度強勢,互不相讓,最后變成了相互指責的責任糾紛。
無奈之下,單位只好調回那位技術員,準備另派其他人。
為了避免再次發生爭吵事件,上司想了想,派性格開朗大方的謝敏去解決問題。謝敏到達客戶公司后,首先對自己同事之前的態度表示抱歉,接著再和顏悅色地就事論事。對方的工作人員是年輕的小伙子,見到漂亮的姑娘,哪好意思斤斤計較,雙方經過協商之后,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很快就將問題解決了。謝敏首戰告捷,令上司刮目相看。
不久,單位因擴建廠房,資金周轉不過來,急需貸款,上司三番五次跑銀行,卻無功而返,最后上司靈機一動,派謝敏去與銀行周旋。謝敏從容大方,笑容甜美,與銀行客戶經理相談甚歡;沒想到一頓飯下來,謝敏竟獲得上百萬元的貸款,為單位立下汗馬功勞。從此,謝敏備受上司器重,工資、獎金一加再加。一年后,單位成立公關部,經理之位自然落入謝敏手中。
謝敏因為外表靚麗、成績優秀、性格不驕不躁,在學校受到老師和同學的喜歡,畢業后被老師推薦到規模大、待遇好的單位工作。工作后,謝敏又很有異性緣,不但在單位里受到上司的賞識和同事的歡迎,在與客戶的工作交流中,也能快速、高效地解決問題,為公司立下不少功勞。最后,謝敏取得工資和職位上的“雙豐收”。謝敏的經歷概括起來就是“美女出招,戰無不勝”,而這一現象,正是“異性效應”的體現。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可以看到男銷售接待女顧客的時候,一般要比接待男顧客的時候熱情;大街上問路,人們對女性問路者一般總要比對男性問路者客氣些;合作單位之間的溝通交流,如果一方的代表是女性,另一方的代表是男性,那么在洽談問題的過程中,氣氛總是會輕松愉快一些。
像謝敏那樣,在職場中一路“綠燈”順利成功的原因就在于職場異性效應發揮了作用。
如今的社會還是一個男性占較大優勢的社會,外出辦事多數要和男性打交道,這樣一來,由女性出面會較為順利,更容易取得工作上的成功,這種現象是建立在異性相吸引的基礎上。因此,職場女性可利用自己的性別優勢,再加上禮貌優雅的言談舉止,讓自己在異性面前辦事更容易一些。以銷售行業為例,同樣一件產品,男性銷售人員可能無法實現銷售,女性銷售人員則可以成功地銷售出去,這其實就是女性銷售人員在男性客戶面前的優勢。一方面是因為男性出于天性使然,喜歡和女性打交道;另一方面也因為女性在社會中擔任著母親的角色,這一角色容易給人信任感、安全感。相對來說,人們在面對女性的時候,其心理防范意識會減弱,銷售人員在進行產品推銷的時候,更容易找到突破口,勾起潛在客戶的購買欲。在其他的工作崗位中,也遵循著這一心理規律。
利用情感武器讓對方接納你
如果首先表明自己與對方的態度和價值觀相同,就會使對方感覺到你與他有更多的相似性,從而很快地縮小與你的心理距離,更愿意與你接近,結成良好的人際關系。
有一家私人企業準備采購一批設備,推銷員柯有強前去推銷自己的產品。
很多人被刷下來了,老板原來是從部隊里下來的,對推銷人員就像對他的士兵,可兇啦,所以,很多人難以和這位老板溝通。
柯有強走進老板的辦公室,正面坐著一位像軍人模樣的人,一張嚴肅的臉,沒有一絲笑意,叫人不免緊張。
柯有強早就胸有成竹,他整理一下情緒,主動迎上去與他握手,熱情而坦率地寒暄道:“您看上去不像老板,倒像個軍人,因為我爸爸就是一名軍人,軍人的氣質我最熟悉啦。”
他的這句話剛出口,對方臉上馬上露出笑容,說:“我也是從部隊退伍,后來經商了。”
接下來的交流輕松多了,老板隨便與他聊起天來。柯有強也順利地拿下了訂單。
為什么柯有強一句話就能讓老板對他笑臉相迎?這句話能產生奇效的原因就在于,當兵的人對自己的軍旅生涯經歷通常倍感自豪,也十分珍視。
柯有強贊賞的口吻無疑撥動了領導的心弦;說“我爸爸就是一名軍人”,更是拉近了自己和老板的距離,所以老板像遇到戰友那樣感到激動和親切,自然會采取相應的友好態度。
因為經歷不同,所以每個人的內心都有某種情結,比如母校情結、初戀情結等等,人們會非常珍惜這些情結。所以,從對方的情結入手,就容易打開對方的心扉,辦事就容易多了。
某機關面向社會公開招聘文秘和法律人才,人事處長親自主持面試。
劉爽是政治教育專業的研究生,雖然專業不對口,但他還是希望能抓住這次機會。
那么,究竟有什么辦法贏得這場面試呢?劉爽開始動腦筋了。他了解到,這位人事處長出生在山區,當過民辦教師,后來自學考上大學,畢業后被分配到機關工作。巧合的是,自己的經歷和這位處長十分相似。
在面試現場,大多數考生只是談自己的成果、能力和榮譽,但這些都沒有引起處長的興趣,從處長的表情看,應聘的人當中沒有處長中意的。
當輪到劉爽面試時,處長說:“你先談談自己吧,不清楚的地方我再問你。”
劉爽道:“我說說我的人生經歷吧,我2000年中師畢業參加工作,雖然只是一名收入微薄的鄉村教師,但我還是一心一意地教孩子。在努力工作之余,我沒有放棄自己的學業,通過自學考試獲得了大專學歷。后來,為了充分發揮自己的潛力,我開始考研。”
這時,一直側面傾聽的處長把目光投向劉爽,在不經意中點著頭。
劉爽繼續說:“去過農村的人都知道,鄉下信息閉塞,學習條件差,要想考研,難度有多大。但我在完成教學任務的同時,夜以繼日地攻讀,每天幾乎只睡三四個小時,憑借努力,我以很好的成績考取了研究生。”
“公務員特別需要這種毅力和吃苦精神,這是很重要的素質。不過,你的專業與我們不太對口。”處長帶有遺憾的口吻說。
劉爽說:“我覺得作為秘書,專業并不是最大的障礙。最重要的是有沒有不斷學習的能力。我的經歷表明,我具有接受新事物、不斷進取的個性特點。我相信自己可以做好這份工作。”
處長欣喜地點點頭。
兩周后,劉爽接到了錄用通知書。事后,處長告訴他:“你的經歷陳述使我看到了自己,促使我下了錄用你的決心。”
不難看出,劉爽在面試陳述中是用了一番心思的,體現了自身較高的情商水平。他善于尋找自己和處長的共同點,充分利用處長的心理,以自己的經歷去撥動考官的心弦,成功地勾起了對方的回憶,從而形成心靈共鳴,促使對方選擇了他。
任何能接近或靠攏對方內心世界的言行,都可能成為打開對方心靈的通道,促成彼此之間的溝通。所以,不妨了解對方的脾氣、個性等心理特征,利用他的心理特點,打“情感”牌,或許你會很順利地讓對方接納你。
那么,在平時的人際交往中,我們如何才能打好“情感”牌呢?
心理學研究表明,人與人之間的相似性能夠增加人際吸引的程度,因此,那些有著相似經歷和相似想法的人,往往容易相互吸引、惺惺相惜。
所以,我們可以利用人的這一心理特征,找到自己與交往對象的某個“關聯點”,比如,相似的信念、價值觀、興趣、愛好,甚至是相似的成長環境等,這些“關聯點”或許可以拉近彼此之間的心理距離。
贊美——贏得人心的好工具
不可否認,無論是誰,都喜歡聽贊美話,因為這是人的一種本性,那些極愛面子和愛慕虛榮的人,都會在贊美話面前為之所動。心理學家揭示:
“每個人都有一定的虛榮心,如果這時你滿足他的虛榮心,等于提高了他的價值,那么他愉悅地心靈會愿意為你做任何事。”那么如何滿足一個人虛榮心呢?告訴你,最好的辦法就是懂得“贊美”他。
“贊美”就是說好話,雖然有些人表面對贊美嗤之以鼻,吹噓自己能夠虛心接受批評,可是在工作過程中,如果把批評的矛頭對準他,他的心中一定是不高興的,往日親近的感情也會隨之降低三分,從而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彼此的感情。因此,會說且善于說贊美話,是和人良好相處的本領之一。
王麗麗大學畢業后到一家公司上班,同辦公室的是個叫梁新芳的三十多歲女人,大家都叫她梁姐。梁新芳是個十分清高的人,據說,她是公司編程技術最好的工程師,公司將王麗麗和她一個辦公室,也希望梁新芳能帶帶這個新人。可讓王麗麗郁悶的是,梁姐從不正眼看王麗麗這個初入職場的新人。一個月下來,王麗麗也沒和梁姐說上幾句話,更不用說在工作上對他指導了。
僵局是從一盆美麗的盆栽那里打破的。
這天,當王麗麗正準備下班時,突然看到梁的辦公桌上擺著一盆美麗的盆栽,上面種著紫色的植物。王麗麗說:“梁姐,好漂亮的盆栽啊。平常似乎很少見到。”
“確實很罕見。這種植物叫嘉德里亞,屬于蘭花的一種。它的美,在于那種優雅的風情。”梁姐漫不經心地解釋道。
“的確如此。會不會很貴呢?”王麗麗接著問道。
“很昂貴。這盆盆栽就要1000元呢!”梁姐的口氣當中有炫耀的成分。
“什么?1000元……”王麗麗故作驚訝地道,“每天都要澆水嗎?”
“是的,每天都要很細心養育。”
“梁姐,您這么喜歡蘭花,您一定對植物很有研究,您是一個高雅的人。”
王麗麗說。
“哪里呀,隨便玩玩。”梁姐顯得有點不好意思。
從那以后,梁總和王麗麗的話多了起來。
“梁姐,你的衣服真漂亮!”
“梁姐,你今天的氣色真好!”
……
后來,王麗麗總是合時宜地對梁姐說好話。
幾個月后,王麗麗和梁姐成了好姐妹,工作上的幫助更不在話下了。
人們往往喜歡他人的贊美,這幾乎是人的普遍心理,這樣可以體現自身的價值、地位或財富。如果你能夠及時地給予必要的贊美,就會讓對方獲得心靈的愉悅,你就能在最短的時間贏得他人的好感。
渴望得到他人的贊美是人的一種天性。無論男女老少、尊卑貴賤都喜歡他人對自己的贊美。贊美能給他人帶來成倍的成就感與自信心,是一種感化他人、拉近彼此距離很有效的方法。正如古龍所說:“夸贊別人,是種很奇怪的經驗,你夸贊別人越多,就會發現自己受惠也越多。”
恰當的贊美可以抬高他人的自尊,并能以此獲得好感。當然,在職場中,我們也曾見過不恰當的頌揚和奉承,這樣會招致對方反感和厭惡。就像雨果所說的那樣:“我寧可讓別人侮辱我的好詩,也不愿別人贊美我的壞詩。”
因此,贊美也要恰當,要講究藝術與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