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運用“親近行為”,讓人從心底認可你(1)
- 生活中的行為心理學
- 黎昕
- 4992字
- 2016-02-25 11:46:52
在我們的生活中,為什么有的人外表形象并不出色,學識能力也不出眾,但是卻備受人們歡迎?而有的人外貌出眾,人們卻不愿意接近他們呢?一個人是否受歡迎,外表不是最主要的,有效的“親近行為”常可以迎合對方心理而贏得人心。
用首因效應給人留下良好印象
心理學家研究發現,人們的第一印象形成是非常短暫的,往往只有幾秒或幾十秒的時間,可就在一眨眼的工夫,人們就已經對你“蓋棺定論”了。
“首因效應”提醒人們:別人會根據第一次見面時的服飾、發型、手勢、聲調、語言等自我認可方式審視、評判你,因此來決定你在他心里的位置。“首因效應”是指第一次與某物或某人接觸時留下的印象,也叫做“首次效應”或“第一印象效應”。
20世紀90年代初,張正清正在北美某大學攻讀碩士學位,還有不到一年時間就畢業了。隨著畢業期限的臨近,張正清的就業壓力越來越大,因為當時正逢經濟蕭條時期,很難找到一份好工作。
張正清一貫注重個人形象。每次在出門前,她總是按照場合的不同對自己進行精心地裝扮,特別是和人第一次接觸,她非常注重給人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
在一次專業學術會議中,張正清保持著一貫的典雅裝扮。在會議上,她舉止大方,臉上時時不失微笑。在和別人交流的時候,她努力采用高度職業化的自我展示能力和流利的英語對話。張正清的表現給一位跨國公司老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這位政治家出身、實力強大的加拿大老總回去后,隨即讓人事部門接觸張正清,問她能不能在畢業后到他旗下的美國分公司工作。當然,他會付給張正清博士生待遇的工資和廣闊的升職空間。
對于這樣的好事,張正清當然樂于接受。就這樣,還沒有畢業的張正清就被一家大公司給“預定”了。
多么幸運的張正清呀。她運用自己留下的“第一印象”的金鑰匙,打開了事業的大門。
的確,人們認識事物是一個由表及里、由淺入深的過程,在人們對你的一切都不了解的時候,絕大部分人都會根據個人的第一感覺做事,而你留給對方的第一印象是好是壞,是決定著產生什么樣感覺的關鍵。
中國女博士彭芳芳在巴林銀行工作,盡管她能力很強,但并不能在銀行享受相應的薪資待遇。這也讓她的上司感到遺憾,他說:“我和人事部在招聘她的時候,她看起來像個再普通不過的女人,但進公司后,她的專業能力是超乎我們想象的。不幸的是由于進來時公司給她的位置太低了,我們只能在那個基礎上為她加薪。”
原來,在面試的時候,彭芳芳沒有注意到第一印象的重要,還保持一貫樸素的裝扮;因為準備不充分,自我展示的能力也很平凡。面試官根據這些給她在巴林銀行安排了一個職位。因為在面試時彭芳芳的能力被低估和忽視,盡管她出色的計算機能力使她被公司雇用,但彭芳芳留下的那個普通、平凡的第一印象,卻成為日后事業發展的障礙。
心理學認為,第一印象主要是依靠性別、年齡、姿勢、談吐、表情、衣著等外在特征,來判斷一個人的內在素養和個性特征。所以,在交往過程中,要注重儀容儀表,以及著裝打扮的得體,其次,要注重舉手投足的恰當得體和言詞優雅。雖然第一印象只是瞬間,但卻能起著微妙且至關重要的作用。
你喜歡他,他就喜歡你
1982年,美國哈佛大學做過這樣一個實驗:
實驗人員讓水平相當的甲、乙兩支隊伍進行棒球比賽,比賽一共進行三天。
第一天兩隊的成績相當。比賽結束后,教練走過去對甲隊說:“你們很棒,取得了不錯的成績,繼續加油!”
而對乙隊隊員,教練卻開始訓斥:“怎么打得這么差,平時我教你們的全忘了嗎?”
面對不同態度的教練員,甲隊隊員得到了很大鼓舞,隨后的比賽中他們越打越好,而乙隊隊員感到非常不耐煩,越打越糟糕。
三天后,甲隊的每個隊員都和教練關系不錯,而乙隊沒有一個人對教練表示好感。
很明顯,甲隊最終贏得了比賽。
這個實驗向人們傳達了這樣一個心理規律:對自己喜歡或親近的人提出的事情和要求,人們接受起來會更容易,一般不會產生排斥感。后來,人們把這個道理擴展到人際交往中,心理學認為,在人際交往中,如果你想得到人們的歡迎,或者支持同意你的觀點或行為,僅僅提出良好的建議是遠遠不夠的,必須讓人們喜歡你。心理學家將這種現象稱之為“互悅機制”,也叫做“對等吸引率”,通俗地說就是“兩情相悅”。在人際交往中,這是一種很自然的心理規律。
世界上著名的推銷人,也是最了不起的賣車人喬·吉拉德成功的秘訣就是讓顧客喜歡他。為了博得顧客的喜歡,他會去做一些在別人看來非常微不足道的事情。比如,每一個節日他都會給他的1.3萬名顧客每人送去一張問候的卡片,卡片的內容會伴隨著節日的變化而變化,且在他所寄出的每張卡片的封面上還會寫著永遠不變的同一句話:“我喜歡你。”用吉拉德的話來說,“我寄出卡片的最終目的,只是想告訴人們我喜歡他們。”
吉拉德正是借助這種方式,平均每一個工作日都會賣掉五輛車,使自己每年的收入都超過20萬美元,創下連續12年銷售第一名的紀錄,他還因此被吉尼斯世界紀錄稱為世界上“最了不起的賣車人”。
許多人在內心深處都有“被喜歡心理”,在人際關系中,如果你能夠對別人表示出仰慕,那么別人對你也會有同樣的舉動,如果你能夠首先做到喜歡別人,那么別人還會不喜歡你嗎?互惠原理說,你的行為會讓他人孕育同樣的行為,你的友善會讓他人孕育同樣的友善,你怎樣對待別人,別人就會怎樣對待你,你喜歡他人,他人才能喜歡你。聰明的人常能設法滿足他人的這種心理,讓身邊的人接納自己、喜歡自己。
一天早晨,小薇身著一身新衣來到辦公室,看到同事吳姐問:“看看,吳姐,我這身衣服怎么樣?”
吳姐立馬回應道:“不錯,不錯,一定很貴吧。”
小薇得意地說:“花了我800塊錢呢。”喜悅之情溢于言表。
一會兒,小薇對面新來的同事小江來到辦公室,小薇隨口問:“看看,我買的新衣服。”小江審視了半天,慎重地說道:“小薇姐,你這衣服款式太老了。”
“花了我800塊錢呢。”小薇想從價格上反駁小江。
“800塊?我表姐就是賣衣服的,她店里就有這款衣服,標價300塊。”
小江的話,讓小薇難受了一上午。
吳姐要比小江聰明多了,對于小薇的這身衣服,她也看出不足來了,但就是沒說。所以,在辦公室,吳姐最有人緣。
通過互悅機制的心理學效應,人們可以看出這樣的道理:人與人相處,就得將心比心,以心換心。生活中人們經常會有這樣的體會:當自己得到別人的喜歡,那個人也喜歡自己時,人們會對那個人的喜歡更多一些。例如,對于某個學生而言,如果他發現自己喜歡一位老師,而老師也恰好喜歡自己,他會越來越覺得老師可親可敬,從而喜歡老師所教的學科知識。
既然喜歡別人在人際關系中如此重要,那么該如何讓別人感受到你喜歡他呢?可以直接說“我喜歡你”,但這不是最好的辦法,最好的辦法是在你的言辭中,對對方的某方面優點表現出稱贊、敬佩,但贊美要真誠,不要夸夸其談,否則會給人以諷刺之感。平時還要多關心對方,因為這也是“我喜歡你”的表現。
做一朵“解語花”,你會受人歡迎
解語花,意即會說話的花。《開元天寶遺事·解語花》中載,唐玄宗與楊貴妃在太液池畔觀賞千葉白蓮,左右贊花之美,唐玄宗卻指著楊貴妃說:“爭如我解語花。”
解語花,顯然是對一個人的高度贊美,特別是對那些善解人意、能夠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對他人的情緒能夠感同身受的人而言,解語花更是一個絕對褒獎的稱號。
然而,現實中“解語花”似乎銷聲匿跡了……因為,在絕大多數的人的眼中,為人處世應該是不茍言笑、一派嚴肅,而對待工作則應該是全力以赴、不講私情,說一是一、說二是二的。那么,事實真的如此嗎?
周玉是一個溫柔和善的女孩子,從小到大,她的人緣一直很好,深得家人和朋友的喜愛。
周玉在開始自己的第一份工作之前,曾懷著忐忑不安的心情,特意向先她一步踏入職場的朋友請教自己應該怎么做。朋友告訴她,她應該具備職業女性的形象:嚴謹的職業套裝、一絲不亂的頭發、職業性的微笑、禮貌而冷淡。
對于“前輩”的意見,周玉自然是深信不疑,并將其貫徹到底,在工作中努力把自己塑造成一個中性人,盡量抹殺自己的女性特征,從穿著到言談都是如此。
她和公司里的每個同事見面時都只是點頭致意,避免深交,偶爾聚會也僅限于公司組織的,并且她還努力回避男人和女人之間的吸引力,避免自己陷入桃色戀情之中,以致很長一段時間過去了,她和辦公室里的男同事們始終保持著彬彬有禮的狀況。
可是,辦公室這種彬彬有禮的氣氛卻漸漸使周玉感到窒息,她越來越覺得自己的這種中性形象不但束縛了自我的個性,而且對職業發展也非常不利,同事們在一起相處那么久,彼此的人氣指數卻都低得可憐。后來,再也無法忍受的周玉不得不主動跳槽了。
到了新公司之后,周玉一開始便著力改變形象:
首先,在穿著上,不再是一成不變、冷漠嚴肅的灰黑藍套裝,有時,周玉也會以一襲時髦亮麗的休閑裝亮相在辦公室之中。
其次,在言談舉止上,周玉努力讓自己變得親切隨和。
上班的第一天,她就和辦公室里的每個同事都分別友好地交談了幾句,并且根據每個人的特色給予了真誠的贊美。
平時工作中,她也比較關注同事們感興趣的事情,然后裝作無意地和他們聊聊這些事,問問最近的情況。比如,當她發現某位同事的辦公桌上多了登山的照片時,那么她就會和他從這里開始談論下去。偶爾,她還會和同事們開個無傷大雅的玩笑,來一句半真半假的打趣。
她還準備了一些手寫的小字條,在某個同事取得成績,或者那天打扮得特別有品位,或者是在某個同事為她提供了幫助之后,她就會在小紙片上寫上一些感謝、祝賀、贊美之類的言辭,悄悄送到別人桌上,既熱情友好,又不會顯得過于鄭重其事。
有時候,她看到某位同事穿得較為單薄,就會在紙條上面寫上“天氣預報:西北強冷風進入我市!”既有一點調笑的味道,又適度地起到了調侃的作用。
這些溫情而善解人意的表現,幫助周玉迅速地和同事們建立起了比較親密的關系,辦公室的氣氛也因此變得輕松活潑起來,不但提高了辦事效率,而且也讓一些人的“職場倦怠癥”得到了緩解。
有幾次,公司接到大筆業務,需要大家加班,因為周玉剛加入不久,對業務還沒有完全上路,老板便“恩準”她可以準時下班回家。但是,周玉卻笑著對老板和同事們說:“我也要加班,我要加班為你們喊‘加油’。”
老板笑了,同事們也笑了,而周玉如愿以償地留了下來,為挑燈奮戰的同事找資料、買夜宵、倒咖啡,間或說一兩個笑話為他們提神。
一段時間下來,老板和同事們都對她的工作能力和工作表現贊譽有加。
在不知不覺中,周玉不僅在新公司建立了上佳的人際關系,也很快地適應了工作業務,將自己完全融入到了整個團體之中。
事實上,“溫情”一下絕對是有百利而無一害的,因為善解人意的人永遠都比公事公辦的“冷血動物”顯得親切、受人歡迎。因為善解人意的人,能夠制造一些溫暖、增添些許活力,自然也就會贏得最佳人緣獎的榮譽。
雯雯是一家化妝品公司廣告部的經理助理,進公司以后,她依靠著自己的細心和體貼,很快就獲得了經理的賞識。
經理有一臺專用電腦,可是每次使用鼠標后,手腕都脹痛不已。雯雯有一次在周末逛街時,便為他買了個可以護腕的卡通立體鼠標墊。后來,經理再使用鼠標,手腕舒服了,看著雯雯的眼光也充滿了贊許。
每次經理和重要客戶會談,雯雯都會主動打掃經理的辦公室,還會噴上空氣清新劑。雖然雯雯做的這些事情很瑣細,但是卻為經理在“外人”面前撐足了面子,甚至給公司許多業務的促成起到了積極的作用。這自然又加深了雯雯在經理心目中的好印象。
有一次,經理讓雯雯打印一份商業合同。當時,經理心急火燎,但雯雯卻依舊耐著性子,在影印之前細心地將合同仔細地閱讀了一遍。結果,她竟然發現了合同中的一處數據錯誤,申報經理后她立即做出了修改。雯雯此舉,不僅為公司避免了接近三百萬元的損失,同時也讓她在經理心目中的地位又提升了一級。
有一段時間,公司開始了新的一輪廣告戰,廣告的載體以公共汽車車身為主,圖案是公司聘請的某香港歌星拍攝的。可是,當部分廣告樣印上公共汽車車身后,卻發現歌星的頭部剛好在車窗位置,當車窗開啟后,歌星的頭和身子就被分隔了,遠遠看上去非常難看。
這樣的結果,自然令公司總經理非常不滿意,在總結經驗的會議上,他便當著廣告部員工的面狠狠地批評了廣告部所有的人,弄得經理十分狼狽。
而就在同事們都一邊旁觀的時候,雯雯卻突然挺身而出,主動向總經理承認:廣告策劃是經理的意思,但圖案的大小和排列卻是因為自己的疏忽。她同時承諾,會在最快的時間內交出新的廣告案。
聽了雯雯的話,總經理果然沒有再繼續斥責大家,而剛才還灰頭土臉的經理也因此挽回了一點顏面,對雯雯自然是一臉的感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