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中層領導的樹威法則(5)
- 中層領導法則
- 雷池
- 2830字
- 2016-01-08 17:58:03
哪里的下屬們只做吩咐他們做的事情,哪里的合作氣氛就差些,他們是毫無熱情地完成工作的。下屬們缺乏主動性,創造性和建議。你的下屬們僅僅做你讓他們做的事——不多也不少。
當然,最壞的是公開敵對。下屬們懷著敵意接受命令,因為你的權力凌駕他們之上,所以他們只完成他們必須做的那部分工作。他們總是尋找機會搞亂進程,給你出難題。因此,下達好命令的第一條原則就是在你與下屬之間創造一種互相理解、信任和合作的氣氛。
下達合理的指令
一個正確命令是合情合理的。它應使你的下屬們在不危及性命的情況下確實完成。然而要記住,對某個人來說是合理的命令也許對另一個人就不合理。例如,命令一位只會駕駛小型運貨卡車的司機去駕駛大拖車送貨,這就不合理;但是,這個命令對一位有經驗而又有駕駛執照的大卡車司機來說又很合理。
有時,下達的命令會提高下屬們的能力,使他們學到一些新東西,這里說的合理性是一個相對的問題。但是總的來說,你應該記住,向下屬下達任何命令都應該考慮下屬是否有完成任務的能力。
下達清晰的指令
任何不能理解的命令都無法執行。因而一定要使你的命令能為你的下屬們所理解。對某些下屬,你需要“掰手指頭講清楚”,這樣他們才能理解你想干什么。另一些下屬只需幾個關鍵的字眼便能理解你想讓他們做什么。無論哪種情況,一定要使那些與你談話的下屬們了解你的觀點,并弄清楚你想要干什么。為了保證讓他們聽懂,你要毫不猶豫地重復你說過的內容。并非每個人從交談中聽到的意思都一樣。所以,如果他們的理解顯得雜亂不同的話,要給他們提問的機會。實際上,為了確保下屬正確理解你的意思,最好的辦法就是讓他們理解你想要做什么。
選擇準確的詞句
當你下達命令時,要選擇準確的詞句,以下屬們樂于接受命令的方式對他們講述。不要向陸軍中士那樣下達指令,而是采用建議、詢問或指導的方式。你可以這樣說,“小王,幫忙接受下這個新命令怎樣?”這決不會減輕你的指示的分量,卻能使你的命令更合下屬的心意。
當然,有時直接的指令和命令也是必要的,例如,在危難關頭,你會對小王大喊道,“快逃命!”或者,對那些只懂得和接受強迫命令的下屬,你也可以說,“小李,你的生產落后了。我希望5點之前你能完成20個合格產品。”但是,多數下屬認為自己是成年人,希望贏得尊敬。因此,一般不需要強迫命令。你可以這樣說,小李,你比小組其他人落后了一些。今天下班前你能趕上來嗎?”如果小李是個敏感的人,只需提醒一下他就明白了,那么你只需說一句,“我看你已經有點落后了,小李。”
記住,多數情況下,如果你請求下屬們做什么,那么你的下屬會更好接受。指令和命令是扼殺合作愿望的言辭。因此,要記住,選擇使你的命令動聽的詞句,你的下屬們將更樂于合作,作為中層領導,你將會更受歡迎。
防止出現問題
在下達命令時,無論你對上述步驟考慮得多么仔細,都會遇到一些問題。例如,有些下屬可能沒有聽到,或漏聽了某些消息。因此,你需要與他們討論一下,使他們“抓住”你說的和要做的要點。盡管你試圖使用易于理解的語言,某個下屬還是沒有理解。因此,為了減少出現問題,不要下達完命令了事,要接著提出問題,同那些看來還不理解的下屬們討論。要警惕那些可能沒有理解你的指令的行為。切記,你的職責是通過他人的努力來完成任務,只有正確地理解了你的指令,他們才能采取正確的行動。
2.6.3建議引導,讓管理效果更加突出
在工作過程中,身為中層領導,對下屬下達任務,發號施令,這是很自然的事情。可是,怎樣下達命令才會使你的計劃能得到徹底的實施呢?才能使你下屬樂于積極、主動、出色、創造性地去完成工作呢?
你是不是經常這樣說:“歐文,把這份材料趕出來,你必須盡你最快的速度,如果明天早上我來到辦公室在我的辦公桌上沒有看到它,我將……”或者是:“你怎么可以這樣做?我說過多少次了,可你總是記不住!現在把你手中的活停下來,馬上給我重做!”夠了!你的下屬一定會面色冰冷、極不情愿地接過你派給他們的任務,去完成它,而不是做好它。可是等工作交上來后,你大為失望,不禁有些生氣:“好了!看來你只是個平平庸庸、毫無創新的人而已!我對你期望很高,可你總是表現得令人失望!就憑你這個樣子,永遠也別想升職……”
這樣,你與下屬的關系就完完全全地進入了一種“惡性循環”。毛病出在哪兒?就出在你下達命令的方式上!你以為你是領導,所以就有權在別人面前指手劃腳,發號施令;就可以對別人頤指氣使,喚了來,喝了去;就可以靠在軟綿綿的椅子里,指揮別人去干這個,去干那個?沒有人會喜歡你這種命令的口氣和高高在上的架勢!你以為自己是領導,有權利這么做。可是要知道,盡管你是中層,他是小職員,可是在人格上你們是平等的。所不同的,只不過你們的分工不同,職務不同,而不是在你和他個人之間存在著什么高低貴賤的區別。就算是“中層”比“職員”具有更多的權力或是其他什么,那么是由“中層”這個職務帶來的,而不是你自身與生俱來的!是你的這種趾高氣揚、自傲自大的態度激怒了別人,而不是工作本身使人不快!
所以,你想讓別人用什么樣的態度去完成工作,就用什么樣的口氣和方式去下達任務。多用“建議”,而不用“命令”。這樣,你不但能使對方維護自己的人格尊嚴,而且能使人積極主動、創造性地完成工作。即便是你指出了別人工作中的不足,對方也會樂于接受和改正,與你合作。有一個助理這樣說自己的主管:他從來不直接以命令的口氣來指揮別人。每次,他總是先將自己的想法講給對方聽,然后問道:“你覺得,這樣做合適嗎?”當他在口授一封信之后,經常說:“你認為這封信如何?”如果他覺得助手起草的文件中需要改動時,便會用一種征詢、商量的口氣說:“也許我們把這句話改成這樣,會比較好一點。”他總是給人自己動手的機會,他從不告訴他的助手如何做事;他讓他們自己去做,讓他們在自己的錯誤中去學習,去提高。可以想像,在這樣的主管身邊供職,一定會讓人感到輕松而偷快。這種方法,維護了下屬的自尊,使他以為自己很重要,從而希望與你合作,而不是對抗你。
一家小廠經理約翰·居克,有一次,一位商人送來一張大訂單。可是,他的工廠的活已經安排滿了,而訂單上要求的完成時間,短得使他不太可能去接受它。可是這是一筆大生意,機會太難得了。他沒有下達命令要工人們加班加點地干活來趕這張訂單,他只召集了全體下屬,對他們解釋了具體的情況,并且向他們說明,假如能準時趕出這張訂單,對他們的公司會有多大的意義。“我們有什么辦法來完成這張訂單?”“有沒有人有別的辦法來處理它,使我們能接這張訂單?”“有沒有別的辦法來調整我們的工作時間和工作的分配,來幫助整個公司?”工人們提供了許多意見,并堅持接下這張訂單。他們用一種“我可以辦到”的態度來得到這張訂單,并且如期出貨。
讓下屬去接受命令,主動地接受,而不是被動,把你“要他做的事情”,變成“他要做的事情。”所以,如果你要向下屬下達命令,讓他做你想要他做的事或是要他改正錯誤,那就避免使用“命令”的口吻,不妨試試“建議”的方法和“激將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