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實踐者的探索:寧夏貧困地區鄉鎮領導干部論文集
- 李文錄
- 2724字
- 2018-12-30 01:45:50
淺談領導者用權方式的新理念
原州區中河鄉黨委副書記
第35期貧困地區鄉鎮
領導干部培訓班學員
領導者確立什么樣的權力觀,如何去使用權力,既是一個理論問題,更是一個實踐問題。鄧小平同志的“領導就是服務”的論斷,不僅回答了領導者用權方式,也回答了領導者應確立什么樣的權力觀問題。在科學技術日益成為經濟發展的決定性因素的今天,領導者要真正做到立黨為公、執政為民,依賴的不是行政命令,而是知識。運用知識,服務到位,增強服務的有效性,就是知識服務。
一、知識服務是領導服務到位的保障
在新形勢下,領導者要掌好權、用好權,提高領導水平和領導能力,除了基本的政治素質、道德素質外,知識的重要性被提到了一個新的高度。
1.“領導就是服務”是馬克思主義的權力觀。要防止領導者在掌權用權的行為過程中不偏離權力運行的正確軌道,除了加強制度建設和完善法制外,領導者確立正確的權力觀是至關重要的,它可以使領導者從內在理性方面衡量自己的領導行為。在我國一切權力屬于人民,人民是權力的主體,領導者只是人民權力的執行者,而不是權力的所有者。因此,領導者必須樹立權力屬于人民,權力體現人民意志,權力服務于人民利益的“公共權力”觀,領導者的權力必須用來服務于人民,必須以為社會、為人民服務為基本出發點和歸宿。
2.領導服務是體現領導工作本質特點的服務。領導服務是多層次的,內容是寬泛的。其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一是注重人文關懷,為組織成員提供指導、培訓和各種各樣的幫助,使他們明確組織的價值觀和前進方向,從而更有效地進行創造性的勞動;二是營造良好的氛圍,為組織成員提供良好工作環境,并提供必需的信息;三是營造良好的人際氛圍和暢所欲言的民主空氣,提供公平競爭的環境、公平競爭的規則,建立相應的激勵和約束機制,形成有利于組織發展的制度,最廣泛最充分地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四是設計組織的政策、策略,為組織制定正確的戰略目標,制定符合人民利益的正確的決策等。
3.領導服務到位、有效,取決于其知識含量。知識被看成是創造價值的“引擎”,在這種情況下,領導服務要到位、有效,僅有服務的意識是遠遠不夠的,更重要的是要有一定的文化底蘊,有雄厚的知識作支撐,并且在知識與能力之間實現有機轉化。學習的新知識越多,眼界越開闊,就越有利于分析比較,作出正確的判斷和決策。對于各級領導者來說,不掌握代表未來發展和進步方向的新知識、新成果、新技術,就是想為人民群眾提供服務,也會心有余而力不足。因此,領導者的服務水平取決于自身的知識含量,取決于自身對知識的運用能力,同時也取決于對那些掌握大量知識的人才的使用。
二、知識服務要求領導者確立新的理念
知識經濟與傳統經濟的許多區別是革命性的,它迫切要求各級領導者樹立新的觀念,有效地運用知識去提高服務的質量,可以說,領導者服務的質量將隨著領導者認知能力的提高和知識更新的速度而發生本質變化。知識服務的理念具體包含以下五個方面。
1.領導者要樹立“知識本位”的理念。知識經濟時代,人類社會的發展比任何時候都更加依賴于知識的生產、擴散和應用。廣博的文化基礎是領導者成為知識經濟條件下開創性領導人才之本,也是領導者足智多謀的重要源泉,無論是哪一個級別的領導者,要從根本上認識知識的真正價值,就必須善于學習和更新知識,改善自己的知識結構,并且能夠持續不斷地將它們轉化為現實的生產力。為此,領導者必須以開放的胸襟、開朗的心態和高度的智慧構建知識本位的理念,把擁有、應用知識作為根本性的追求,使自己所從事的領導活動建立在科學知識的基礎之上,不斷提高自己的知識素養和創新能力,把“尊重知識,尊重人才”要求切實落到實處,在組織內積極營造尊重知識的公共輿論氛圍和制度體系。
2.領導者要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為了適應日新月異的社會發展需要,領導者一方面必須將知識作為重要的戰略資源,盡快地多渠道地獲取知識;另一方面必須把終身學習作為自己的生存方式和生活方式,及時追蹤和學習研究各種新理念、新知識,不斷充實自己,不斷總結經驗并加以升華,使自己的知識水平與新世紀的工作目標、任務和環境相適應。
3.領導者要樹立“組織學習”的理念。從某種意義上說,一個組織本身就是一個知識體,它不斷地吸收知識,轉化并產出新知識。組織處理知識的能力決定了組織的競爭實力。因此,對領導者來說,組織全員學習是改善組織內成員的整體搭配與實現共同目標的過程,它不僅可以不斷創造出新知識,而且可以使組織通過保持良好的學習能力,彌補缺陷與不足,不斷突破組織成長的極限,從而提高內部資源和知識的利用率,這也是使組織保持持續發展態勢的關鍵。領導者必須承擔起組織內成員學習的職責,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為組織內成員提供學習機會。
4.領導者要樹立“知識共享”的理念。知識共享和創新是組織核心競爭力的資源庫。知識是動態的,只有在傳播、使用和更新中才會體現它的最大價值。個人的知識必須經過組織提煉才能成為組織知識,這個提煉過程就是知識共享的過程。知識共享是指組織在不損壞專有知識秘密的前提下,盡可能公開內部的信息和知識,以促進所有成員用最高的效率,共同獲得最有價值的知識,提升組織的學習能力。但是,在傳統工作環境中,人們對知識共享有一種本能的抵制,體制上的溝通渠道不暢也會造成信息阻塞的現象。因此,領導者除了要有將個人知識、信息主動與組織成員共享的胸襟,更重要的是要積極營造一種知識共享的寬松環境,為組織實現知識共享提供新途徑,建立有利于知識共享和增值的組織文化,并建立以知識共享和創新為導向的激勵機制。
5.領導者要樹立“專家資源”的理念。領導者運用知識服務離不開專家資源這個基礎平臺。隨著知識經濟的興起,知識產業的迅速發展,知識總量會進一步迅速膨脹,新知識會不斷的大量涌現。雖然要求領導者博學多才,但受主客觀因素的制約,領導者不可能掌握所有的知識和信息,并且知識結構也有一定的局限性,不可能對各種具體知識都十分精通。領導者單靠個人的智慧和經驗,是無法處理多變和復雜的決策問題的,在這種情況下,領導者必須善于依靠大批各行各業專家的智慧和才能,善于挖掘組織成員的潛力,并善于運用集體智慧提高應變能力和創新能力。
三、知識服務要求領導者的知識結構更為合理
對于領導者來說,一個重要的任務就是能夠用自己的知識,通過調整和再組織,營造一個物質和精神的環境,使組織成員在公平競爭、互相合作、不斷創新的環境中充分施展自己的才華和智慧。因此,現代領導者的知識結構中,除了具有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以及基礎知識之外,還必須努力使自己的知識結構更趨合理。這就需要領導者掌握有關溝通方面的知識和技巧,掌握有關激勵方面的知識和技巧,掌握人力資源開發的知識,掌握組織文化建設的知識,掌握領導方式變革的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