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研究對象 技術路線與研究方法
- 運動競賽規則的本質特征、演變機制與發展趨勢
- 劉淑英
- 8484字
- 2016-07-26 10:31:14
1.4.1研究對象
運動競賽規則的本質特征;運動競賽規則的演變機制;運動競賽規則的發展趨勢。
參照研究對象:規則研究、制度研究、法律研究。
1.4.2技術路線
通過詞源分析和字典查閱,發現制度和規則有許多相似和共通之處,本課題以制度和規則的分類等相關研究為參考,結合體育運動實踐,分析運動競賽規則的本質屬性、分類及基本特征;通過專家訪談、調查問卷和統計分析,結合體育運動發展歷史及現狀,剖析運動競賽規則的演變機制;通過對田徑、競技體操、排球和籃球等項目競賽規則的考察研究,總結、抽象出競賽規則的整體發展趨勢和特定項群發展趨勢。
1.4.3研究方法
1.4.3.1文獻資料法
檢索、搜集大量相關權威文獻和學術論文,并對其進行仔細閱讀、科學分析和認真探討,從而較系統的掌握本專題的概貌及最前沿的研究與發展狀況。文獻來源包括原材料、二次文獻和三次文獻。檢索包括書面檢索和網絡檢索。書面檢索主要為閱讀體育類和非體育類的相關書籍、論文、學術報告等,資料主要來自國家圖書館、蘇州大學圖書館、蘇州大學體育學院資料室、北京體育大學圖書館等;網絡檢索除從www.google.com進行相關搜索外,還從中國學術期刊網(www.cd.cnki. net,含“中國優秀博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據庫”等)、中國軟科學網(www. softscience.net.cn)、國家體育總局中國體育信息網(www.sport. gov.cn)、中國體育在線網(www.csonline.com.cn)等網站進行相關資料的檢索。在進行文獻檢索時,因考慮到制度、法律和規則有相似的之處,還查閱并檢索了制度、法律和規則的相關論文和書籍。
1.4.3.2分析與綜合法
分析法,就是在思維中把客觀事物分解為各個要素、部分和方面,然后逐個分別加以考察的思維方法;綜合法就是在思維中把對客觀事物的各個要素、部分和方面分別考察后的認識聯結起來,然后從整體上加以考察的思維方法。
在分析運動競賽規則的本質屬性、基本特征、演變機制及四個單項運動競賽規則變化歷程的基礎上,綜合得出運動競賽規則的整體和項群發展趨勢,并對某些特定項目的規則發展趨勢做出預測。
1.4.3.3調查問卷法
根據研究需要,對我國田徑12位專家,競技體操的13位專家、射擊的13位專家、籃球的15位專家,排球的20位專家、運動訓練學的10位專家(專家界定為國家級以上的裁判員、省級以上的教練員和高校副教授以上職稱的教師)進行了問卷調查,共發放問卷123份,獲得有效問卷119份,其中包括:“競賽規則的總體發展趨勢和影響因素”的有效問卷76份,“隔網對抗性項群競賽規則發展趨勢”的有效問卷19份,“同場對抗性項群競賽規則的發展趨勢”的有效問卷11份,“表現難美性項群競賽規則發展趨勢”的有效問卷13份。在部分問卷中,專家還提出了很好的書面意見。
1.4.3.4專家訪談法
通過對孫民治教授、黃新河教授、肖光來教授、鄭志德裁判、王建才裁判、趙國瑞裁判等的訪談,了解具體運動項目的競賽規則發展歷程、影響因素及發展趨勢,認真傾聽專家意見,以使自己的研究更切實、更全面。
1.4.3.5詞源學方法
通過考察詞語的發展歷史,概括詞語的詞義及內涵的變化,可以更加準確、清晰地了解該詞語詞義及內涵發展。在論文研究過程中,對主要概念“規則”“制度”“運動競賽規則”的界定,除查閱現代漢語詞典、體育大詞典等相關書籍,還查閱《the new lexicon Webster's dictionary of the English language》,從詞的演變發展角度考察研究。
1.4.3.6歷史分析法
競賽規則幾乎與體育運動的發展如影隨形,其發展和演變離不開一定的歷史背景和社會環境。從社會發展和歷史的角度,運用歷史分析法對運動項目的歷史起源和規則變化進行考察和論述,不僅是可能的,而且是必須的。
1.4.3.7統計分析法
所謂統計分析,就是運用統計學原理對調查總體進行定量研究、判斷和推斷,以揭示事物內部數量關系及其變化規律的一種邏輯思維方法。運用數理統計方法,借助于Excel軟件,對所收集到的影響競賽規則變動的因素和競賽規則發展趨勢等方面的資料和數據進行分析整理,以得出并佐證相關結論。
1.4.4運動競賽規則相關概念的界定及辨析
在哈耶克看來,遵循規則是我們人類的一個重要特征。他特別指出,人不僅是一種追求目的(purpose-seeking)的動物,而且在很大程度也是一種遵循規則(rule-following)的動物;他認為不僅人們的行動是遵循規則的,而且人們的感知也是遵循規則的。那么“規則”到底是指什么呢?運動競賽規則的涵義又怎樣?
1.4.4.1規則相關概念的辨析與界定
(1)規則的詞源
從詞源上看,現代英語中的規則“rule”一詞在中古英語中為reule,它來源于古法語,并可進一步追溯到拉丁文的regula和regere(它們分別是“直尺、標尺”和“指導、統治、管理”的意思),后來rule又逐漸引申為“規則,規章,規定,條例”等,同時也有依規章來“指導、統治、管理”的意思。在哲學詞典中,規則往往被用來指稱“行動或行為的指導(prescribed guide for conduct or action)”,并被分為游戲規則、形式系統中的規則、語言的規則、道德的規則和法律的規則等;另外,規則還表示一種經驗的常規性(an empirical regularity)。
(2)規則及相關概念之間的關系
為了更好地研究運動競賽規則,我們有必要先界定和辨別規則及其相關概念。一談到規則,人們往往會不約而同地想到與規則有著相同結構和類似意義的規范、規章和規律。那么,規則、規范、規章和規律之間的關系到底怎樣?再就是,人們常常將規則比喻為競賽場上的“法律”,它與法律有什么相似之處?運動競賽規則作為維護競賽秩序的規范、準則,與維持社會秩序的“制度”有沒有共性特征?政治經濟學、哲學對“法律”、“制度”相對成熟的研究,有沒有值得我們借鑒之處?
現代漢語詞典第5版(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編,商務印書館,2006),將規則、規范、規章、規律、制度和法律分別做出了如下解釋。
【規則】
①規定出來供大家共同遵守的制度或章程:交通規則/書刊借閱規則/飯店管理規則。
②規律;法則:自然規則/造字規則。
③(在形狀結構或分布上)合乎一定的方式;整齊:規則四邊形/這條河流的水道原來很不規則。
【規范】
①約定俗成或明文規定的標準:語音規范/道德規范。
②合乎規范:這個詞的用法不一。
③使合乎規范:用新的社會道德來規范人們的行動。
【規章】
①規則章程:規章制度。
②國家行政機關根據法律和行政法規在其職權范圍內制定的關于行政管理的規范性文件,分為部門規章和地方政府規章。
【規律】
事物之間的內在的本質聯系。這種聯系不斷重復出現,在一定條件下經常起作用,并且決定著事物必然向著某種趨向發展。規律是客觀存在的,是不以人們的意志為轉移的,但人們能夠通過實踐認識它,利用它。也叫法則。
【制度】
①要求大家共同遵守的辦事規程或行動準則:工作制度/財政制度。
②在一定歷史條件下形成的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的體系:社會主義制度/封建宗法制度。
【法律】
①由立法機關或國家機關制定,國家政權保證執行的行為規則的總和。包括憲法、基本法律、普通法律、行政法規和地方性法規等規范性文件。
②在我國,指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定的基本法律,如民法、刑法;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制定的其他法律或一般法律,如婚姻法、律師法。
從上面的解釋和平時人們對于以上詞語的理解,我們將這幾個詞語之間的關系理解為:
①規則是規范的一種,規則的范圍小于規范,規范包括規則。
②規章從某種程度上說包括規則,可以解釋為規則章程,但是在實際應用中,一般指國家行政機關根據法律和行政法規在其職權范圍內制定的關于行政管理的規范性文件。
③根據字典中的解釋,規律是一些本質的、必然的關系或有章可循的情況。規則的制定往往離不開規律,并以規律為基礎和參考依據。在李伯聰的《工程哲學引論》中,他指出了規律和規則的區別:規律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具有客觀性;規則是可以改變的,帶有一定的主觀性;規律具有客觀自在性,而規則具有主觀人為性;規律是發現出來的,規則是制定出來的;規律是不令自行的,規則是必須被制定出來并且有人執行的時候才起作用的;規律是關于存在的普遍性陳述和判斷,規則是關于行動的規范或指令;規律用陳述句表達,規則用祈使句表達;規律回答“是什么”的問題,規則回答“做什么”和“怎樣做”的問題;規律具有不可違反性,規則是可執行性和可違反性的統一;對規律的認識是真理論方面的問題,而規則涉及的是功利論方面的問題;規律無目的性,規則有目的性;
④根據制度的字面解釋和人們對于制度的定義,制度應該是規則的一種,但是如果一般規則上升到制度層次,則顯得更為正式。
⑤法律是規則的一種,而且從功用和價值方面來說,法律用于維護和保證社會秩序的正常運轉。相比較而言,運動競賽規則則用來規定體育運動和保證體育運動的有序進行,與法律之對社會的作用相似。因此,在研究規則,特別是運動競賽規則的價值時,可以適當參考法律的價值。
規則的制定應以“合規律性”、“合目的性”為依據和指導,有鑒于此,我們將從規則與規律等的關系著手進行研究。當然,鑒于哲學或政治經濟學對于“法律”、“制度”的研究已經相對較為成熟,我們可以適當參考制度、法律研究的相關內容。
1.4.4.2運動競賽規則的釋義及相關概念辨析
(1)運動競賽規則的釋義
①體育大辭典對運動競賽規則的釋義
體育大辭典(2000)將運動競賽規則【1】解釋為:為進行運動競賽而制定的統一規范和準則。內容包括:裁判員的名稱和職責,比賽的組織和方法,評定成績和名次的方法,以及有關場地設備和器材的規格等。不同運動項目有不同的規定。如評定成績和名次有三種不同的方法:(1)以客觀標準(時間、距離、重量、命中環數等)評定,如田徑、游泳、舉重、射擊、劃船、自行車等;(2)按規定條件和動作質量評定,如競技體操、技巧運動、跳水、武術等;(3)根據戰勝對方或特定因素評定,如各種球類項目、摔跤、擊劍等。各項目應針對本項目的特點制定比賽規則。國際競賽規則由相應的單項體育聯合會制訂。中國的競賽規則由國家體育總局審訂和頒發。
②劉建和對于運動競賽規則的釋義
劉建和在其《運動競賽學》一書中,從運動競賽規則的發生、發展角度,論述了競賽規則的起源。劉建和在文中指出,人類早期的各種競技活動是在雙方約定的基本條件和規定基礎上,通過一定的運動形式,而進行的體力的競爭和智慧的較量。在競爭和較量時,賽前雙方“約定”的評定技術的優劣和勝負的標準,就是早期的競賽規則。那時,因為競賽規則都是在賽前的簡單“約定”,因此,經常是頻繁發生變動,很難有統一的、有章可依的競賽規則去遵循和依照。
然而,隨著競賽活動的頻繁發生和競賽范圍的不斷擴大,比賽前競賽雙方的簡單“約定”已不能滿足實際競賽活動的需要,這時就出現了書面的競賽規則,并隨著競賽活動的不斷開展得以不斷完善,其理性化程度也在逐步提高。正如高特曼在其《禮儀與紀錄》一書中所指出的,現代體育運動的一個重要特征就是理性化,規則的制定便是一個最好的體現。他認為,在以前,競賽規則多為口頭、地方性的,沒有廣泛的使用基礎;在現代,競賽規則不僅是書面記錄、能廣泛應用的,而且由專門組織機構進行制定和調整;前者多為儀式化的,而后者卻是理性化的,常?!盀榱诉_到某種目的而制定或廢棄”。
劉建和在分析了運動競賽規則發生、發展的基礎上,將運動競賽規則界定為【2】:為了避免運動競賽中人為的主觀因素和客觀因素的影響,使所有參賽的運動員在條件均等的情況下進行公平競賽,需要對競賽中所采用的技術和器械,做出一定的限制和規定。運動競賽規則就是運動競賽必須遵守的技術規范和各類準則的總稱。
③盛琦對運動競賽規則的釋義
盛琦在其《裁判學》(1989)一書中對運動競賽規則做了如下界定【3】:競賽規則是各項運動比賽過程中始終要共同遵守和執行的統一規范性的標準與要求。各項運動的競賽規則是由各專項運動的國際聯合會組織,根據本項運動的技術戰術等方面的基本特點和發展趨勢,研究和制定的比賽規劃,向全世界各成員國公布,各國遵照執行。經過國際專項運動聯合會成員國在競賽活動中的實際檢驗,不斷修正和補充,使之日趨完善。各國也可以根據本國各方面實際情況,在國內舉行比賽的時候,參照國際競賽規劃的基本精神和主要內容,研制適合本國需要的競賽規則,這種規則只限于在本國國內競賽活動中使用。國際間的比賽活動仍要執行國際單項體育聯合會所公布的競賽規則。
④馬明彩對運動競賽規則的釋義
馬明彩在其《運動競賽學》(1994)中認為運動競賽規則是運動競賽過程中運動員和裁判員必須遵循的技術規范和行為規范準則,具有制約、協調和促進的功能,包括裁判員的名稱和職責、比賽通則、評定成績和決定名次的方法、對犯規運動員(隊)的處罰、場地器材和設備規格以及各種評分和記錄表格。制訂競賽規則必須遵循公平競賽原則、促進運動技術水平提高和合理發展原則、同一性與統一性原則、公正性與準確性原則、合理組織運動競賽原則、嚴肅性原則、科學性原則以及國際化原則。
⑤本課題對運動競賽規則的操作性定義
在研究的過程中,我們可以發現,對于規則及其運動競賽規則的界定,在不同的文章中不盡一致。為了更好地對其分析和研究,我們有必要給出一個操作性定義。徐長紅、于濤在“兩種哲學觀與體育定義法”(2004)一文中指出,我們應該用發展的眼光、反本質主義和解釋學大師伽德默爾的“對話”觀點,來對待研究過程中的概念界定問題,也就是:在課題研究過程中,只要在同一語境下,對話雙方都理解某一術語和概念就可以了。有鑒于此,在本文的研究過程中,我們也將對運動競賽規則給出一操作性定義,即:以利于運動項目發展為根本出發點,為保證運動競賽在公平、公正的條件下有序進行,更好地對運動員的成績進行測量、比較并排序,依據人們的需要、興趣和運動競賽規律而制定的、組織比賽進行的規范和準則。
(2)運動競賽規則相關概念辨析
①運動競賽規則中常用術語解釋
在競賽規則中,我們常常看到“總則”“通則”“序則”“守則”“細則”“準則”等術語。盛琦在其《裁判學》(1989)一書中對這些術語進行了較為明確的區分,他認為,“總則”是在一項運動競賽規則的卷首位置,說明總的規定,提出對該項運動競賽全過程的綱領性要求;“通則”適合一般的情況下,對該項運動競賽過程的普遍性規定的準則;“序則”一般是競賽規則的開始部分,提出幾點具體的規定。著重于內容編排順序的要求,有時是表示前言部分的幾點基本要求;“細則”是有關競賽規程、規則、裁判方式方法等方面的未盡事宜,做進一步更詳細、更明確的規定;“罰則”是關于處罰的各種規定。
②運動競賽規則相關概念辨析
在實際的運動競賽中,人們往往參照運動競賽規則進行比賽和裁定。在比賽之前,人們常常要參照競賽規程來給運動員報名、準備比賽。在訓練和競賽過程中,我們又常常聽教練員說,要遵從運動規律和競賽規律。那么競賽規則和競賽規程、競賽規律(運動規律)之間究竟有著怎樣的關系?這些概念之間的異同點是什么?
1.4.4.3競賽規程和競賽規律的內涵及其兩者與競賽規則的關系
(1)競賽規則與競賽規程
競賽規程是競賽的指導文件,是競賽的組織者和參加者進行工作的具體依據。它一般由主辦競賽的單位制訂,具體規定著每個隊參加競賽的條件及程序,規定著競賽的規則及辦法,是組織比賽、參加比賽和裁判員進行工作的具體依據。大型比賽的競賽規程往往在競賽開始前1年發出,最遲也要在競賽開始前3個月公布,以便參加比賽的單位能夠盡早地根據比賽情況安排并投入訓練。競賽規程作為根據運動競賽規則結合具體情況為某一具體運動競賽制訂的法規性文件,一般包括:競賽名稱、目的和任務、主辦單位、比賽日期、地點、參加單位、各單位參加人數和資格等、報名和報到的日期、競賽辦法、裁判員和比賽監督、采用的規則(規則一般指國際單項體育聯合會制訂的運動競賽規則)、決定名次的辦法和獎勵辦法、接待、財務、比賽經營管理及其他事宜等。
競賽規則、競賽規程是保證運動競賽順利進行的基礎,是實現運動競賽的重要條件,但競賽規程和競賽規則既有共同之處,又有諸多不同點。具體說來,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①共同點
競賽規則、規程是運動競賽中不可缺少的具有“法律”性質的基本文件,它們共同協調和制約著整個運動競賽的過程。參與運動競賽的人員都必須按照它們規定的具體要求去做,任何違反競賽規則和競賽規程的行為都會受到制止和相應的處罰。
②不同點
a.競賽規則和競賽規程的內容是不同的,競賽規則是對某個運動項目的技術規范和行為規范,包括比賽條件的限定、比賽辦法的確定、各類比賽人員關系的協調和競賽方法等。競賽規程是對某次運動競賽所做的具體要求,包括競賽名稱、目的和任務、主辦單位、比賽日期、地點、參加單位、各單位參加人數和資格等、報名和報到的日期、競賽辦法、裁判員和比賽監督、采用的規則、決定名次的辦法和獎勵辦法、接待、財務、比賽經營管理及其他事宜等。
b.競賽規則和競賽規程的著重點不同,競賽規則注重競賽過程中運動項目的技術規范,競賽規程則注重運動競賽的組織管理。
c.競賽規則和競賽規程制訂、使用的時間不同,競賽規則是對某個項目的運動技術而言的,在規則沒有改變之前,舉辦任何運動競賽,其技術規范都必須符合該項目運動競賽規則的內容,國際單項體育聯合會根據競賽實踐每2~4年對運動競賽規則進行修改一次。競賽規程通常是對某一次運動競賽而言的,大型比賽的競賽規程,往往在運動競賽舉辦前的一年或半年制訂,最晚3個月前必須制訂出來,一旦運動競賽結束,該競賽規程就失去了它的價值。
d.制訂的單位不同,國際的競賽規則由國際單項體育聯合會制訂,我國的競賽規則由國家體育總局審訂和頒布。競賽規程則由主辦單位制訂。
(2)競賽規則和競賽規律
競賽規律,是指運動競賽中表現出來的各種因素之間的必然、本質、穩定和反復出現的關系。競賽規則和競賽規律之間既有一定的共同點,又有一定的區別和聯系。具體說來,包括以下方面。
①共同點
競賽規則和競賽規律作為競賽過程中的“明文法”和“隱性法”,都保證、制約著體育運動的發展。競賽規則的制定以競賽規律為基礎,符合競賽規律的競賽規則,才能維持體育運動的健康發展、保證比賽的正常進行。否則,則會危及到比賽秩序和比賽的正常存在、發展。
②不同點
a.二者存在的形式不同,競賽規則一般是明文規定的或者在參賽者之間達成的共識,而競賽規律則往往是隱含在運動競賽過程中,伴隨著運動競賽的進行而發揮作用。
b.人們遵從的方式不同,對于競賽規則存在著遵守與違反,而對于競賽規律,則是服從、利用與不服從、不利用,不存在違背、不違背。
c.二者發揮作用的方式不同。違反競賽規則往往會受到明文規定的懲罰,不按照競賽規律辦事,不遵從競賽規律,則會受到隱性的懲罰。
(3)競賽規則與競賽規律聯系
盡管競賽規則不同于競賽規律,且存在諸多差異,然而它們之間的聯系卻是顯而易見的,具體表現為:人們對運動競賽規則的修改和制定都不是任意的,而要以人們的習慣、時間的限制、比賽的條件,乃至生理的、物理的可能性等客觀條件和競賽規律為基礎。
1.4.5本課題對運動競賽規則研究范圍的界定
隨著運動競賽活動的不斷發展和競賽范圍的不斷擴大,運動競賽規則也在不斷地發生變化。不同賽事、不同人群使用的競賽規則存在著很大差異。但是大多數情況下使用的規則都是在國際單項體育聯合會技術委員會制定的競賽規則基礎上,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有所變動。為了便于研究,確保有更好的理論意義和實踐價值,特將本課題所研究的競賽規則界定為國際單項體育聯合會技術委員會制定的、適用于現代夏季奧運會項目的規則。在研究競賽規則發展趨勢時,重點研究本項目正式成為現代奧運會項目之后的規則變動情況。當然,為了更好地了解項目發展初衷,可能涉及到該項目的起源和當時的發展目的。
為了使本課題研究更具有可行性,在競賽規則的發展趨勢部分,對運動競賽規則項群發展趨勢的研究,重點選擇田徑、競技體操、排球和籃球作為體能主導類諸項群、技能主導類表現難美性項群、技戰能主導類隔網對抗性項群和集體同場對抗性項群的代表,來研究這幾個特定項群競賽規則的發展趨勢。
另外,鑒于競賽規則變動對運動技戰術有重要的即時性影響,前人對某一時間段規則變動引發的技戰術變化已有較多探討,因此,本課題不再把運動競賽規則變動對技戰術的影響作為主要研究內容。但是,對引發運動競賽規則演變因素的探討、對運動競賽規則發展趨勢的概括,卻以這些方面的相關研究作為參考依據。
注釋:
【1】體育大詞典[M].上海辭書出版社,2000.14
【2】劉建和等.運動競賽學[M].四川教育出版社,1990.130
【3】盛琦.裁判學[M].學術書刊出版社,1989.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