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統計年鑒(2012):軟件篇
- 工業和信息化部運行監測協調局
- 4090字
- 2019-01-09 15:32:05
2012年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投融資發展概況
軟件和信息服務行業逐漸成為投資熱點行業,投資規模和案例數基本呈逐年增加勢頭,以移動互聯網和下一代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導航及位置服務為代表業務的泛軟件企業正在逐步取代傳統軟件企業的行業地位,成為新興投資焦點。
一、基本情況
2012年,國內宏觀經濟增速持續放緩,內需減少,大宗商品價格疲軟。證券監管政策越發嚴格,伴隨著證監會一系列新股發行制度陸續出臺,市盈率不斷下降,上市新股頻頻破發,二級市場一片慘淡。中國股權投資市場在經歷了多年的增長后,逐漸面臨著退出和回報的巨大壓力,活躍度自2011年第四季度開始即呈現下滑態勢,進入2012年以來,隨著宏觀經濟及資本市場的持續低迷,股權融資市場投資規模一直保持較低水平。
從投資數據來看,2012年中國VC/PE市場“寒冬”也在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得到充分體現。據統計,2012年中國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共披露案例268起,投資總額57.99億美元,相比2011年分別下降43.3%和46.5%(見圖1)。2011年,以“燒錢”模式為主導的電子商務引導了中國互聯網行業乃至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新一輪的融資高峰,融資規模出現爆發式增長。進入2012年,互聯網尤其是電子商務行業投資“降溫”明顯。究其原因,一方面經過融資高峰后,市場容量已趨于飽和,融資活躍度的下降應屬正常現象;另一方面,中國企業赴美上市受阻,互聯網行業投資退出機會大大減少,進而導致投資者更加謹慎。此外,諸多電子商務企業遲遲無法實現贏利,中國互聯網公司自身商業模式可能存在的缺陷,也對投資者帶來了負面影響。
考慮到目前宏觀經濟及資本市場呈現回暖跡象,加上2012 年市場“寒冬”中企業估值理性回歸,預計2013年中國VC/PE投資活躍度將有所增長,投資規模將出現反彈。

圖12010—2012年中國軟件和信息服務業投資情況圖
二、投融資主要數據
股權投資指對所有IPO之前及之后(指PIPE投資)企業進行的股權或準股權直接投資,包括處于種子期、初創期、擴張期、成熟期階段的企業。本書將股權投資分為創業投資(VC)和私募股權投資(PE):創業投資指對初創或未成熟時期,但可能發展迅速,未來有望成為具有良好發展前景的中小企業的投資行為;私募股權投資指對具有大量和穩定現金流的成熟企業進行的股權投資,包括成長資本、PRE-IPO資本等。
2012年,中國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創業投資案例234起,總金額20.57億美元,平均投資金額879萬美元;私募股權投資案例34起,總金額37.41億美元,平均投資金額1.1億美元(見圖2和圖3)。私募股權投資主要案例包括阿里巴巴集團因回購雅虎持股引入20億美元PE投資、京東商城引入4億美元新一輪融資等,兩個特殊案例大幅拉升了平均投資額。

圖22012年中國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投資階段比例圖(案例數)

圖32012年中國軟件和信息服務業投資階段比例圖
三、投融資細分行業
從互聯網、IT、移動互聯網三大類看,2012年,互聯網類企業投資表現活躍,隨著移動互聯網智能終端的日趨普及以及應用商店商業模式的完善,移動互聯網業逐步超過傳統IT產業成為投資熱點(見圖4)。預期未來移動互聯網行業將會創造更多的機會和發展空間,其投資的數量和規模將繼續保持強勁增長。

圖42012年中國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三大細分領域投資金額統計圖(單位:百萬美元)
(一)互聯網行業
2012年中國互聯網細分行業投融資情況如表1所示。
表12012年中國互聯網細分行業投融資情況

從2012 年互聯網行業各細分領域的投資情況來看,電子商務無疑最為活躍,披露案例54起,占比為40.6%,由于阿里巴巴集團、京東商城等融資案例,電子商務行業融資規模也遠高于其他細分行業。近兩年來,垂直細分領域電子商務逐漸成為投資者關注重點,如奢侈品、酒類、鞋包、家居電子商務等,均有多起案例披露。相比之下,平臺電子商務行業格局已基本明晰,團購網站行業深陷虧損與惡性競爭漩渦,投資已基本處于停滯狀態。
電子商務上游入口相關產業融資保持活躍,如蘑菇街、美麗說、返還網、聚淘網等導購、比價、返利網站于2012年相繼獲得新一輪融資。隨著電子商務網站獲得新用戶的成本越來越高,入口型網站成為各大巨頭爭奪的重點,在上述融資案例中,行業戰略投資者也扮演了重要角色。
盡管團購網站行業仍未從“泡沫”中恢復,但O2O依然是投資者投資電子商務領域新模式的主要著眼點,2012年大眾點評網、街庫網、到喜啦、途家網等網站新一輪融資的完成,均顯示出O2O商業模式的吸引力。作為O2O基礎設施的“支付”環節,未來也有望在移動領域實現突破,進而加速互聯網與移動互聯網之間的融合。
網絡游戲投資活躍度僅次于電子商務,披露18起案例、投資總額約1.43億美元。近年來,客戶端游戲市場已趨于飽和,網頁游戲投資價值則逐漸凸顯,后者較強的變現能力使得其成為互聯網領域少數盈利狀況良好的細分行業,并因此成為投資者持續關注的熱點。
行業網站披露投資案例16起、投資總額約0.98億美元,投資活躍度居于第三位。2012年獲融資的行業網站涉及諸多垂直細分領域,如文學、音樂、教育、醫療、旅游、金融、機械等,顯示出傳統產業“互聯網化”過程中細分領域蘊涵的投資機會。與此類似的則是社交網絡,2012年該領域投資同樣集中于垂直細分領域,如電子商務社區、美食分享社區、親子社區等。考慮到電子商務領域垂直細分B2C網站投資的活躍,對垂直細分市場的挖掘,已成為互聯網行業投資的主要趨勢。
(二)移動互聯網行業
2012年中國移動互聯網細分行業投融資情況如表2所示。
表22012年中國移動互聯網細分行業投融資情況

移動互聯網分為基礎應用、工具類應用、社交娛樂應用、生活服務應用、手機游戲、移動電子商務、移動營銷7個細分行業。2012年上述細分行業投資活躍度差距并不明顯,一定程度上顯示出移動領域投資格局并不明朗。
在上述細分行業中,2012年投資最為活躍的為社交娛樂應用及生活服務應用,均披露8起投資案例。社交娛樂應用行業融資企業包括移動社交、手機視頻、圖片分享等,其中最值得關注的是陌陌科技獲得阿里巴巴、經緯創投等聯合注資。目前在中國移動社交領域尚未出現絕對領先者,陌陌主打陌生人社交,與源于騰訊平臺熟人社交關系的微信產生差異化競爭。陌陌的成功,也驗證了在移動領域仍存在不受互聯網行業格局限制的龐大市場空間。生活服務應用行業涉及諸多細分領域,如餐飲(食神搖搖)、健康管理(杏樹林)以及生活服務信息平臺(易手邦)等。
移動電子商務及手機游戲行業均披露7起投資案例,活躍度并列第二位。電子商務在移動領域的應用更多結合了O2O模式,如酒店預訂、服務折扣等,移動領域電子商務服務也同樣受到投資者關注,如移動電子商務服務商耶客網即獲得順為基金、IDG資本的聯合注資。此外,作為移動電子商務基礎設施的支付相關應用同樣受到投資者青睞,如靈動快拍、樂刷等。手機游戲在整個網絡游戲領域已成為新的投資熱點。2012年獲融資的案例中,手機游戲平臺及開發商均有涉及。
基礎應用行業披露6起案例,因起家于MIUI系統,小米科技被納入基礎應用行業,并使得該行業投資總額居于首位。此外,該行業還涉及多起應用平臺、瀏覽器、信息輸入等細分領域融資案例,如應用匯、百納信息(海豚瀏覽器)等。移動營銷行業同樣披露6起案例,包括力美廣告、安沃傳媒、指點傳媒、悠悠村等。移動營銷作為移動領域具有較強變現能力的細分行業,受到投資者持續關注。早在2011年即有多盟、有的放矢等多家移動廣告公司獲得VC注資。
總體來看,由于移動互聯網產業發展仍處于起步階段,上述細分行業均有巨大市場潛力與未知風險,投資者更多采取“撒網式”的多元化布局,而非專注于特定細分行業,因此各領域投資活躍度差距并不明顯。未來,隨著移動互聯網基礎設施及行業環境(如支付手段、技術標準、用戶習慣等)的完善,盈利模式將逐漸明晰,投資者的價值判斷標準也將進一步明確。
四、投融資案例
2012 年已披露投資金額案例前十名共計融資29.11 億美元,占已披露融資金額總量的50.20%;從所屬行業看,電子商務5起,網絡社區、移動互聯網基礎應用、應用軟件各1起,迅雷屬于網絡下載工具,丁丁網則是本地生活服務平臺(見表3)。
表32012年中國軟件和信息服務業股權融資金額前十名

這些案例中,從2010 年秋開始,圍繞著回購股權,阿里巴巴、雅虎、軟銀的博弈尤其引人注目,阿里巴巴集團擁有世界最大的B2B平臺,中國最大的C2C平臺——淘寶集市和中國最大的B2C平臺——天貓,2012年9月,阿里集團引入PE融資回購雅虎股權,對中國電子商務行業的發展進程產生了重大影響。
2005年,雅虎用10億美元及其在華業務中國雅虎換取了阿里巴巴集團40%的股份,從2005年到2010年,阿里集團的強勁增長超出所有人的預料;與此同時,雅虎逐漸走向沒落,以至于阿里集團與雅虎爭執不斷。2012年9月18日,阿里巴巴宣布雅虎76億美金的股份回購計劃全部完成,為了換回雅虎手中50%的股權,阿里巴巴集團付出的代價是 “63億美元現金+價值8億美元的優先股”。同時,阿里巴巴集團將一次性支付雅虎技術和知識產權許可費5.5億美元現金。在未來公司上市時,阿里巴巴集團有權優先購買雅虎剩余的一半。
阿里巴巴集團時任CEO的馬云表示,本次回購的成功使阿里巴巴集團的股權結構更加健康,隨后阿里巴巴集團推出的金融、數據、平臺三大業務也標志著中國電子商務行業不斷挖掘著更深入的商業模式,進入新的發展階段。
五、軟件和信息服務領域
2012年中國軟件和信息服務企業上市情況如表4所示。
表42012年中國軟件和信息服務企業上市情況

續表

2012年,由于股票二級市場持續走低,證監會不斷加大對上市企業的審查,境內IPO出現堰塞湖現象,而境外上市由于中概股表現不佳又被做空機構頻繁攻擊,成功IPO者寥寥無幾。2012年共有10家企業在內地資本市場實現IPO融資,共有4家中國軟件和信息服務公司(歡聚時代、環球市場、唯品會、三六五網)在全球資本市場實現IPO,其中3家企業在美股上市。最新一起案例是2012年11月歡聚時代(YY. NASDAQ)的上市,并結束了自3月份唯品會(VIPS. NYSE)上市后連續8個月的赴美上市空窗期。
中國企業赴美上市以及已上市公司的二級市場表現,均延續了自2011年下半年以來的低迷態勢。此前多家擬上市的中國企業,其上市計劃也已取消或擱置,如拉手網、神州租車、盛大文學、迅雷、易傳媒等。盡管YY的成功上市顯示出境外投資者對中概股負面情緒有所緩解,但財務造假、持續虧損、VIE架構等潛在風險,仍是多數中國企業難以擺脫的陰影。
(稿件由中國軟件行業協會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