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英雄輩出
- 曹操
- 伊沙
- 4839字
- 2015-11-25 16:43:28
一個人置身在戰爭中,往往只能看到它的局部,甚至什么也看不到,眼下對我這個副盟主來說即是如此。
你只能十分被動地接到戰報說:“我軍先鋒孫堅出師不利,終敗于華雄之手。”
盟主袁紹聽罷色變,連呼:“沒想到!沒想到!這可如何是好?”
我建議他立刻召集各路諸侯首領,連夜召開緊急會議,共商戰事。
他同意了。
會議由我主持,我先將所掌握的戰情通告大家,然后請盟主訓話。
袁紹正色曰:“強敵當前,我軍先鋒初戰受挫,諸公說說看,如之奈何?”
全場一片寂靜,鴉雀無聲。
袁紹不滿道:“如何都啞巴了?難道剛一開打就怕了不成?!”
還是無人應聲。
“唉!”袁紹嘆息了一聲。
我剛想開口打破這份尷尬,只聽人叢中發出一聲放肆的冷笑,此笑聲未落,另一笑聲又響起……我聽得分明:這兩聲冷笑發自于不同的兩個人,從姍姍來遲的公孫瓚身后發出……
“何人在笑?”袁紹厲聲喝問道,“公孫太守身后所站何人?”
公孫瓚回頭轉身介紹道:“我自幼同舍兄弟,平原縣令劉備是也。”
我補充介紹道:“此劉備者,乃漢室宗親中山靖王之后,景帝閣下玄孫,曾率軍擊破黃巾軍。”
劉備上前一步,猶如畫中人一般,超凡脫俗于蕓蕓眾生,落落大方,抱拳拱手拜見盟主。
袁紹道:“既是漢室宗親,賜座!本盟主并非敬你名爵,我敬你是帝王之胄!”
于是,劉備叨陪末座,而另外兩位畫中人——關羽、張飛叉手于胸前,侍立于其背后……我這才恍然大悟,適才那兩聲放肆的冷笑,是從這兩個奇異的怪人口中發出的。
正當此時,探子來報,聲音驚恐:“報……報告!華……華雄來了!華雄來了!華……華雄引兵前來,在寨前罵陣!”
眾皆驚恐,一片大嘩。
我道:“諸公鎮靜!兵來將擋,水來土掩。”
袁紹道:“怕什么?區區華雄,有何懼哉?誰敢出戰?”
“余涉愿往!”自糧草總督袁術身后挺身而出一員驍將。
袁紹大悅:“好漢!準了!出戰!”
余涉大步流星走出帳去……
未過多時,有人倉皇來報:“余涉將軍……不過三……三個回合,便被華……華雄那廝……斬了!”
眾人大驚,大驚失色。
袁紹失聲道:“這個鳥華雄……果然厲害,哪位好漢還敢再戰?”
冀州刺史韓馥開口道:“我部有大將潘鳳,一把大斧使得虎虎生風,派去可斬華雄!”
話音未落,一把大斧自天而落,剁在地上,一條大漢挺身而出,抱拳拱手道:“請盟主下令,派我前往,不消三個回合,便提華雄腦袋回來!”
袁紹大悅:“準了,出戰!”
我剛想開口,叮囑其切莫大意,那潘鳳已從地上抓起大斧,轉身離去。
去不多時,那把大斧便和一顆腦袋一起回來了——是被別人提溜回來的,仔細看那腦袋,分明就是潘鳳之頭,睜著眼,咧著嘴,像在訴說著什么。來人報曰:“只一個回合,潘鳳將軍便被華雄斬首!”
眾人驚得眼珠子全都飛升到大帳頂上!
袁紹頹于座中嘆息道:“唉!他奶奶的!要是我部上將顏良、文丑在此,只需得其一人,還怕什么狗日的華雄啊!”
“華雄小兒,何足懼哉!”階下有人聲若洪鐘挺身而出,“關羽愿往斬華雄,即刻提其首級獻于帳下!”
眾人一驚,回頭看他,我順著眾人齊刷刷的目光看過去,只見一人自一幅畫中走了出來,立于帳下。此人身長九尺,髯長二尺,典型的美髯公,眉目卻生得十分俊朗:臥蠶眉,丹鳳眼,面呈健康而性感的棗紅色。
“你是何人?”袁紹問之。
公孫瓚搶答道:“劉備之二弟關羽也。”
袁紹問:“有何名爵?”
公孫瓚道:“劉備之馬弓手。”
大帳之內,只聽一聲怪叫:“小子安敢胡言!給俺打出帳去!”——這聲音我打小便熟悉——袁術是也,“你這是笑我軍中無大將嗎?”
“不敢!”關羽面不改色,凜然道,“關羽眼見我軍兩員大將被活斬,心急如焚!”
袁術不屑道:“就算我軍中再無人可派,也輪不著你一個小小的馬弓手。”
我忍不住開口插話道:“我看倒未必,我軍就派一馬弓手出戰,又當如何?自古以來,英雄不問出處。”
袁術道:“派一馬弓手出戰,豈不被氣焰囂張的華雄那廝取笑?讓董賊與天下人所取笑?”
我道:“讓他們只管笑去好了,只要他們笑得出來!”
袁紹開口道:“孟德此話有理,只要能旗開得勝,將馬弓手派去有何不可?關羽,本盟主準了,命你即刻出戰!”
關羽聽罷,“撲通”一聲,單膝跪地,抱拳拱手道:“謝盟主!關羽如不能斬敵之頭,請斬關羽之頭!”
我道:“軍中無戲言,請收回此話!”
關羽道:“君子一言,駟馬難追。”
我將幾案上的酒樽斟滿——那酒還是溫的——雙手呈給關羽曰:“好漢!我代表盟主及全軍將士敬你一樽,請飲下此酒!”
關羽五指一伸,拒絕了我的酒,道:“關羽先去殺敵,回來再飲不遲!”說罷,昂首而去。
嗒嗒的馬蹄聲遠去。
我盯著幾案上那只冒著些微熱氣的酒樽……
遠處的戰鼓聲傳來。
酒樽在幾案上微微顫動著……
喊殺聲震天。
酒樽在幾案上的顫動加劇……
忽然,死一般的寂靜。
酒樽在幾案上重歸于靜止……
仍舊是死一般的寂靜。
幾案上的酒樽還在冒著兩線熱氣……
嗒嗒的馬蹄聲傳來。
接著是沉重有力的腳步聲,一條九尺大漢入得帳內,將手中所提之物擲于地上。球體骨碌碌向前滾去,眾人皆如鴨子一般,翹首看那球體,只見一齜牙咧嘴的人頭,像是還在呼嘯……
“關羽,可是華雄之頭?”袁紹問。
關羽抱拳道:“正是。只一個回合,關羽便于馬上斬其頭。”
“痛快!你這是為余涉、潘鳳兩將軍報了仇,替我軍贏得首勝!”袁紹大悅道。
“關羽乃真英雄也!”我贊其曰,并端起幾案上酒樽敬其道,“現在可以飲下此酒了吧?這酒還是溫的!”
關羽伸出雙手接過酒樽,仰頭飲下此酒,一滴不漏。
“嘿!俺二哥英武,斬了華雄狗頭,爾等休要聒噪,還不乘勝追擊,殺入關去,直取董賊!”帳中傳來響雷般的咆哮,循聲望去,聲音來自劉備身后另一人:此人身長八尺,生得豹頭環眼,燕頷虎須,煞是可愛。我知其名曰張飛,乃劉備桃園結義之三弟,在劉備手下做步弓手。
“給俺打出帳去!”袁術的怪叫再度發出,“各路諸侯都是朝廷命臣,尚且懂得禮儀與自謙,你一個縣令手下步弓手,豈敢咆哮軍帳,藐視諸公!”
我又忍不住道:“英雄不問出處,立功不分貴賤,既然已立頭功,就當有所賞賜才對,難道還要將功臣的兄弟打出帳去嗎?”
“誰敢打俺兄弟,那就上前來試試!”關羽的紅臉登時拉下來,隨手將酒樽摔碎于地。
話音未落,只聽“嗖”的一聲,張飛一個箭步跨上前來,與關羽比肩而立,環視四周,怒目相向。
全場鴉雀無聲,無人輕舉妄動。
在此千鈞一發之際,有一人款款上前,對關、張二人道:“二弟、三弟,少安毋躁,軍帳之內,不可造次,隨我回營!”——來者劉備是也。劉備又轉過身對袁紹拱手拜道:“盟主,我兄弟耿直,如有冒犯,萬望海涵,我領他們先行告退了。”轉而沖我拱手,相視無言,關張二人二話不說,老老實實隨他去了。
接著,公孫瓚上前道:“盟主,你可不能冷落了功臣啊!告辭!”
一連走了四位,袁術的怪聲遂又響起:“喲呵!竟然有人敢給盟主施壓,如此看重一個小小縣令,還有他的馬弓手、步弓手,那還是我走了吧。”說完起身帶領左右出帳。
袁紹頹于座中,面色疲憊,不發一言。
我只得主持道:“今日得此首勝,諸公也累了,各回各營歇息去吧。”
當天夜里,我只做一件事:備上一車好酒、一車牛肉,命手下直接送達劉備手中,以盟主袁紹的名義。
三日后,流星馬探來報:董卓將袁紹叔父太傅袁隗滿門抄斬,以袁隗首級號令三軍,兵發二十萬,分兩路而來:一路為李催、郭汜領兵五萬,守住汜水關;董卓本人親率十五萬大軍,與呂布、李儒、樊稠、張濟等守住虎牢關——此關距洛陽僅五十里。大軍到時,董卓命呂布領兵三萬,去關前安營扎寨。董卓則在關上駐扎。
袁紹聞聽此訊,張口噴出血來,半天說不出話,趕緊用涼水一激,開口說出的第一句話便是:“紹與董賊不共戴天!”
我立刻召集各路諸侯首領前來開會。
我將當前危局講了講,然后道:“董賊在虎牢關屯兵十五萬之眾,目的是從中路截斷我諸侯聯軍,現在需要緊急調集一半兵力迎敵。盟主與我商量過了,決定派王匡、喬瑁、鮑信、袁遺、孔融、張揚、陶謙、公孫瓚八路諸侯,前往虎牢關迎敵,我領一支兵馬在各部之間往來接應。”
袁紹急不可待聲色俱厲下令道:“八路諸侯,各自發兵,不得有誤,給我出戰!”
各部出征未久,戰報很快傳回:最先抵達虎牢關的王匡已為呂布挫敗,部將方悅被斬。
我趕緊調集兵馬,疾馳前去救援。
等我部趕到時,另外七路諸侯已經到了,軍分八隊,橫陳高岡,虎視眈眈,遙望呂布。
頭上蒼穹亂云飛渡,宏大戰場令人亢奮!
少頃,只見一騎殺出,又似一個畫中人兒,與馬兒一道破畫而出,殺奔過來,果真是“人中呂布,馬中赤兔”!
這廝我又不是沒見過,但在戰場上卻還是頭回相見——戰場上的呂布才是真呂布!英雄本色,天下有些男兒就是為戰場而生的!
上黨太守張揚部將穆順,自愿上前迎戰。雙方交戰只一個回合,便被呂布一戟刺落下馬,當場斃命。
繼而,北海太守孔融部將武安國,揮舞鐵錘飛馬殺出,好一通廝殺,總算戰至十來個回合,被呂布一戟斷手,棄鐵錘而逃,總算撿了一條性命。
連勝二將,呂布見好就收,暫且退了回去。
我趁機召集八位諸侯首領商議對策,我道:“呂布小兒著實不好對付,但如能將其斬殺或是生擒,就像砍去了董賊一只手,他縱有十五萬兵馬,也只相當于剩下的那只手,是以,我等現須畢其功于一役——誅殺呂布!”
然后是七嘴八舌地討論,諸公紛紛獻計獻策。
這邊還在討論著,只聽小校一聲驚報:那邊呂布已經領兵殺來,我定了定神,一聲令下:“八路兵馬,一齊出擊,于亂軍之中誅殺呂布!”
于是,八路兵馬一起沖殺出去。
沖在最前面的是公孫瓚部,與呂布最先交上手的是公孫本人,他揮槊而上,但他哪里是呂布對手,不到五個回合,便明顯處于下風,望風而逃。呂布騎著他聞名天下的赤兔馬緊追不舍,非置之于死地而后快不可。人戰不過,馬跑不過,那赤兔日行千里,快似閃電,眼看就要追上了,呂布已經高高舉起手中畫戟要朝那公孫瓚的后心刺去,公孫的眼中已經依稀得見閻王的眼睛了……十萬火急之際,只聽一聲大吼,炸如響雷:“呂布!你這三姓家奴接招!燕人張飛——張翼德在此!”——只見一把丈八蛇矛斜側里來,朝著呂布心窩刺去……說時遲,那時快,呂布調轉戟頭迎矛一擋,“當啷”一聲冒出幾顆火星。棋逢對手,將遇良才,這才叫對上眼了,兩人頓時陷于一場酣戰,連斗五十回合不分勝負,誰都占不得一點上風。
面對如此僵局,有一人砍完周邊敵將,打馬前來助戰,從那高聳于馬背上的九尺之軀便可看出,此人乃溫酒斬華雄之關羽——關云長是也!雙手揮舞著據說有八十二斤之重的青龍偃月刀,大砍大殺,與張飛同時夾攻呂布。一看這位牛人加入進來,我立刻感到勝利有望,決戰就在眼前。果不其然,三匹馬呈“丫”字形廝殺,戰至三十個回合,盡管還未分出勝負,但那呂布已經不再從容,兩邊招架,力不從心,破綻初露……顯而易見,只要這么生生耗下去,只要不讓他趁亂跑掉,今兒個他必成關張二人刀下之鬼、馬踏之尸!勝利有望變成了勝利在望!
于是乎,我一激動,便下一道昏令:“再上一員大將,堵住呂布去路!”——三將形成合圍之勢,此乃戰場上的常識。
領命殺出的是劉備——大概他也覺得只能是他,自己的兩位兄弟正與一代名將殺得昏天黑地,自己豈有袖手旁觀之理?或許還有一層:這是他們在以往擊破黃巾軍的戰役中所形成的一套心理默契和固定戰法。只見劉備——劉玄德手掣雙股劍,騎黃鬃馬,斜側里殺入陣中,“丫”字頓時變成了“丁”字,三人咬住呂布,轉燈兒般廝殺,周邊人等,竟然都忘了作戰,看得呆住了。
真乃畢其功于此四人也。
但是,我真是求勝心切下了一道昏令,或者說接令者不該是劉備,他的馬上武功顯然與另外三人不在一個檔次,那三人都是天兵天將下凡塵!劉備的加入非但沒有幫上忙,反而讓呂布很快找到了一道突破口,立馬改變戰術:不再與關張糾纏,一心一意只攻劉備,攻其一點,不及其余。只見呂布朝劉備虛刺一戟,趁其閃躲之際,奪路而出,借助赤兔馬的神速,揚長而去……三人在后,緊追不舍,但硬是無法追上。
我一看急了,大聲下令道:“殺!”
八路兵馬殺聲震天,掩殺其部,大獲全勝。
唉!如能殺了呂布,此勝才是決定性的。
都怪我心急口快!都怪武功有限好心幫倒忙的劉備!
日后乃至千古,“三英戰呂布”的傳奇令我啞然失笑,在我這個當事人加目擊者看來,只有“雙雄戰呂布”!只有“雙雄”,豈有“三英”!
歷史就是這般荒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