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自我篇(2)
- 如何寵愛自己的心:生活中的心理妙招
- 李娟
- 4979字
- 2015-11-06 15:53:39
首先,善于發現生活中的缺憾。我們之所以會有苛求完美的心理,是因為我們不知道生活中的事物都有它不完美的地方,不知道任何事情不管我們再怎么努力都是會有缺憾的,所以才會一味地想要追求完美。如果我們善于發現生活中的缺憾,看清生活的真面目,明白有些時候缺憾也是一種美,那么我們就不會因為得不到絕對的完美而灰心喪氣、精神不振了,反而會因為我們已經將事情做到近乎完美而備受鼓舞。
其次,和周圍的人比較。很多時候,我們已經做得很好了,可是我們并不知道,反而認為自己沒有達到盡善盡美就不是什么成功,所以才會為自己沒有把事情做得完美而懊惱。殊不知很多人都做得遠遠不如我們呢,他們都還在羨慕我們、崇拜我們呢。這時,如果我們能夠和自己周圍的人比較一下。就一件具體的事情所完成的情況與其他人的做一個客觀的比較,我們也許會發現自己做得其實不比別人差,這樣一來,也就不會再有什么遺憾和不滿足感了。
再次,付出努力不后悔。有時候,我們認為事情做得不完美完全是因為自己已經為之付出了百倍的努力,結果卻只換來了十倍的回報,甚至是失敗的結果,這就讓我們的心理失衡了,覺得我們的努力都白費了,與其這樣還不如當初就不做這件事情,而去做別的事情,或許這時已經成功了。我們這種因做事達不到自己想要的完美而后悔的心理很影響自己的情緒,讓自己很難繼續開展別的工作。如果我們能夠做到付出努力不后悔,只要我們認真地付出了,只要我們為之努力了,即使結果不盡如人意,我們依然會有很大的收獲。畢竟失敗也是一種收獲啊,只要我們能認真地總結失敗的原因,吸取失敗的教訓,那么自己離成功還會遠嗎?
三、做做白日夢也不錯
你是否會在一個悠閑的午后,看著天空的浮云,想象自己正在和暗戀的男孩約會?或者,時不時地想一想:如果我中了五百萬大獎該怎么花?先去買一輛心儀已久的跑車,再為女友添置一身華麗的行頭……其實,不經意間,你在做著白日夢,而白日夢總是讓人神魂顛倒。
在心理學家看來,白日夢就是人在清醒狀態下出現的、帶有幻想情節的心理活動。美國達特茅斯學院一項研究顯示,當研究對象做白日夢時,他們的腦部看似“正在休息”,實際上卻相當活躍。
通常人們都認為白日夢浪費時間,心理學家的觀點卻并非如此。研究發現,人們的精神活動有一半時間會花在白日夢上,它會幫助我們實現自己的目標,揭開內心深處的希望和恐懼。“這聽上去似乎自相矛盾,但白日夢的確能使我們的生活安排有序”,明尼蘇達大學心理學教授埃里克·克林格(Eric Klinger)說,“人們都以為白日夢是胡思亂想,雜亂無章。但實際上,它的作用之一就是提前規劃我們的生活,提醒我們將要發生的事,幫助我們熟悉新的環境,給未來做計劃,審視過去的經驗,讓人們從中學到有益的東西。”
盡管白日夢的內容無章可循,但還是有兩個常見的主題:征服世界的英雄和遭受痛苦的落難者。一些有趣的證據表明,男人經常做第一種白日夢,而女人則是后一種,因為她們更喜歡沉浸在自己的情感之中。
33歲的資產評估師周曉斌說:“我經常幻想著自己是一名將軍,率領部隊征戰南北,在戰時地圖上規劃路線,圈點已經攻占的城池……”在一個英雄情結的白日夢中,主人公要么功成名就,要么無比強悍,不是成為天才音樂家,就是一流科學家;或者戰勝了恐懼,在空中飛翔,攀越高山,最終獲得讓人激動不已的回報。這類幻想折射出,做夢者想要升華自己,超越生活中經受的挫折和不幸。
“公司準備派我到新加坡公干一年,正好我有一個當地的網友,我告訴他這個消息后,他也歡迎我過去,還答應帶我到處逛逛。”AD.說:“好幾次我都在想象見面時的情境,是在機場、酒店,還是公園?我想象著見面時的每一個細節,比如,北京和新加坡氣溫會很不同,那么我該怎么在飛機上狹窄的衛生間里換衣服,會不會弄得自己很狼狽……”
通常,女性常做第二種白日夢。這種白日夢與無法被人承認,或者遭到的誤解聯系在一起。所以,做夢者想象著別人會為過去的行為悔恨不已,而且承認做夢者其實是多么的出類拔萃。
白日夢既可以讓人賞心悅目,也可以令人沮喪、愧疚、抑郁或者恐懼。兩種白日夢我們都會經歷,這取決于我們的情緒和環境。據估計,只有3%的白日夢會集中在引人焦慮不安的念頭上,比如遭遇一場恐怖事件,或是丟掉工作。
“白日夢中經歷的虛構的負面事件,并不會讓我們產生憂慮,反而可以幫我們渡過難關,檢驗一下如何能做得更好,帶來更多的可能性。”英國心理學教授克利夫·阿納爾(Cliff Arnall)說。然而,總是沉迷在消極的白日夢中,對解決情緒問題反而不利。“所以,緩解緊張的更好方法是讓自己的思想放松下來。”另外,白日夢還是一種很私密的狀態。明尼蘇達大學的一項調查顯示,80%的受訪者寧可選擇坦白一件難堪事,也不愿輕易讓自己的白日夢曝光。
有時候,單單做白日夢本身就會產生治療的效果。就像在腦海中過電影一樣,做夢者也能改變自己的心情——白日夢能令人放松,讓我們開心。重溫那些能給我們帶來安全感和愉悅感的白日夢,可以幫助我們應付現實生活中難以克服的局面。
另外,有些人做更多的白日夢,這并不一定表示他們的個性更遠離現實。心理學家史迪文·林恩(Steven Lynn)和朱迪思·盧(Ju D.th Rhue)研究發現,做很多白日夢的人并不比那些較少幻想的人更不成功——其實他們更善于調整自己。事實上,他們可能比其他人更容易產生創造力。李騏是一名內科醫師。他說:“小時候,我總做這樣一個白日夢:我擁有了一個自己的攝影工作室。這個攝影室的每個細節我都仔細考慮過了——插頭擺在哪里,窗簾用什么質地的,從窗戶往外能看到什么風景……神奇的是,長大后我真的攢錢成為攝影發燒友……如今,當我面臨壓力時,我仍然會想到小時候腦海中的夢境。”
耶魯大學心理學教授杰羅姆·辛格(Jerome Singer)發現,愛幻想的兒童的攻擊性更小,能更好地控制行為和情緒,有更強的移情能力。BMR B.調查公司2001年的一個研究表明,73%的首席執行官說,他們至少一天一次,讓自己的大腦完全信馬由韁。
白日夢可以幫助你完成那些特別沉悶的事情,也有助于我們做出決定,因為它設想了各種不同的結果。它也可以增加創造力。夏洛特·勃朗特、安東尼·特羅洛普和列夫·托爾斯泰都憑借白日夢的一臂之力,為自己的小說創作保持了新鮮感。
“在面對壓力、挫敗和單調時,我們會做逃避式的白日夢,它能讓我們轉向另一個世界,一個理想化的情境。”阿納爾說:“產生逃避式的白日夢,意味著你需要在生活中做些改變。不必非要大張旗鼓,也許只是做點什么,或者找一個新的愛好,好給你的生活注入一些推動力,讓你得到自以為缺乏的社會承認。”
盡管人們經常說,讓頭腦處于云端之上是浪費時間,但白日夢還是有很多益處。按克林格的說法:“白日夢讓我們最大限度地利用我們的大腦,這是生活中很基本的個人資源。”這聽起來像是說,白日夢值得我們多做。
日本著名心理學家河合隼雄曾對作家村上春樹說:“正是有些人不能再講故事了,所以他們就有了心理問題。”故事的本質就是某種白日夢。白日夢有助于釋放壓抑,有助于創造力的發展。當一個人甚至在內心中都無法表達壓抑的內容時,這個人就真的失去了生命的創造力,且正常生活都會受到影響。所以,心理治療中有不少促進白日夢的治療技術,如榮格心理學的技術——積極聯想:假設一個山水畫面,一個人在意象中進入山中,進而自由地聯想,發現什么,遇見什么,創造什么……任由潛意識呈現它自身的轉變。漸漸地,心靈的發展就由此得到促進。在沙盤療法中,來訪者可以在沙箱中任意擺弄沙子和眾多玩具,不受干擾地表現白日夢的創造性。白日夢是一個十分重要的臨床心理治療主題,也是心理健康的一個重要基礎。白日夢包含了一個人對于生命和生活的幻想,雖然不現實,但卻提供了生命的許多可能性。
所以,不要對自己的白日夢感到過多不安。在陽光明媚的街頭,喝著咖啡,任由心靈在幻想的天空無拘無束地翱翔,不但有趣,而且有益。
四、十種食物幫你驅走憂郁
科學家發現,人的喜怒哀樂與食物有著密切的聯系。有的食物能使人安寧、快樂,有的食物卻使人心煩意亂。如果你想快樂,就多吃下面的十種食物吧!
深海魚:研究發現,全世界住在海邊的人都比較快樂。這不只是因為大海讓人神清氣爽,還因為住在海邊的人更常吃魚。哈佛大學的研究指出,海魚中的Omega-3脂肪酸與常用的抗憂郁藥如碳酸鋰有類似作用,能阻斷神經傳導路徑,增加血清素的分泌量。
香蕉:香蕉中含有一種稱為生物堿的物質,可以振奮人的精神和提高信心,而且香蕉是色胺酸和維生素 B.的來源,這些都可幫助大腦制造血清素。
葡萄柚:葡萄柚里高量的維生素C不僅可以維持紅血球的濃度,使身體有抵抗力,而且維生素C也可以抗壓。最重要的是,在制造多巴胺、腎上腺素時,維生素C是重要成份之一。
全麥面包:碳水化合物可以幫助血清素增加,麻省理工學院的研究人員就說:“有些人把面食、點心這類食物當作可以吃的抗憂郁劑是很科學的。”
菠菜:研究人員發現,缺乏葉酸會導致腦中的血清素減少,導致憂郁情緒,而菠菜是富含葉酸最著名的食材。
櫻桃:櫻桃被西方醫生稱為自然的阿斯匹林。因為櫻桃中有一種叫做花青素的物質,能夠制造快樂。美國密芝根大學的科學家認為,人們在心情不好的時候吃20顆櫻桃比吃任何藥物都有效。
大蒜:大蒜雖然會帶來不好的口氣,卻會帶來好心情。德國一項針對大蒜的研究發現,焦慮癥患者吃了大蒜制劑后,感覺比較不那么疲倦和焦慮,也更不容易發怒。
南瓜:南瓜之所以和好心情有關,是因為它們富含維生素 B.和鐵,這兩種營養素都能幫助身體所儲存的血糖轉變成葡萄糖,葡萄糖正是腦部唯一的燃料。
低脂牛奶:紐約西奈山醫藥中心研究發現,讓有經前綜合征的婦女吃1000毫克的鈣片三個月后,四分之三的人都感到更容易快樂,不容易緊張、暴躁或焦慮了。而日常生活中,鈣的最佳來源是牛奶、酸奶和奶酪。幸運的是,低脂或脫脂牛奶含有最多的鈣。
雞肉:英國心理學家給參與測試者吃了100微克的硒后,他們普遍反應覺得心情更好。而硒的豐富來源就包括雞肉。
五、為憂郁找一個出口
小林說,她發現了自己的抑郁周期,每半個月一次,定期發作,無助感、挫折感、無能感一哄而上,無法控制。她告訴自己可以放下一些東西,還不停地提醒自己,這個世界很多事情不是想就能做到的,但還是會抑郁。抑郁到絕食,想吐,看見一切都煩,不愿說話,提不起任何的興趣,只想躲在無人的角落哭泣……有時在想也許自己不屬于這個世界,會有一個自己能適應的世界在遙遠的地方,但是卻不知它在哪里?
每個人都會有抑郁的時候,這個時候,其實是你的心累了。經過長期的心理應激、焦慮、疲勞,心靈已經飽受摧殘,它要罷工了。所以,抑郁的時候給心靈放個假,為憂郁找個出口。
1.參加體育運動。體育運動可使人心情愉快,輕松活潑,在振奮心情上比服良藥更有效。研究結果表明,情緒和情感是客觀刺激物影響大腦皮質活動的結果。在情緒活動中機體所發生的外在表現和內在變化是與神經系統多種水平的機能相聯系的,是大腦皮層和皮層下中樞協同活動的結果。通過體育運動如跑步,疾走,游泳,打羽毛球、踢足球,登山等能加強心搏,促進血液循環及消化系統的新陳代謝,使大腦得到充足的氧氣和營養物質,能使大腦皮層興奮并抑制抑郁,從而達到改善不佳心情的目的。這些運動應每周堅持3~5天,每次至少30分鐘。參加體育活動可以使人精神高度集中,是控制精神緊張和心理失調的有效途徑。參加體育競技,可以為不良情緒提供一個“排泄口”,使遭到挫折而產生的沖動提升為積極的動力。這說明體育運動不僅僅是休閑或鍛煉身體的優良方式,它還具有心理醫療的價值。它像一種凈化劑,通過社會認可的渠道,使參加者被壓抑的情感和精力得到宣泄和升華,從而使受傷的心靈得以痊愈。
2.聽音樂,跳交誼舞。心理學家經過實驗證明,音樂可以改變腦電波的活動。許多中外樂曲對興奮、抑郁兩過程平衡狀態的神經系統具有“按摩”和“調整”作用。在聽音樂前你首先要選擇符合當時心情的音樂。例如,在心情憂郁時,先聽你認為哀傷的音樂。這樣,雖然看來會增添憂郁,卻是著手改變心情的第一步。接著播放三四段精心挑選的簡短音樂,再逐步過渡到能使人愉快起來的音樂。跳交誼舞,在悅耳的旋律與和諧的舞曲伴奏下,輕松而有節奏的翩翩起舞,這實際也是對音樂、藝術、運動、美的享受,可使人心情舒暢,輕松愉快,松弛緊張的神經從而得以緩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