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布朗神父的丑聞(3)
- 布朗神父探案集:小村里的吸血鬼
- (英)吉爾伯特·基思·切斯特頓
- 3856字
- 2015-07-28 13:02:30
“我不知道你究竟是什么人,”羅克粗魯地說。
“而你很浪漫,”布朗神父點撥道。“比如,你看到某人長得很有詩意,你就以為他是詩人。你知道大部分詩人都長什么樣嗎?19世紀初碰巧出現的三個長相帥氣的詩人給人們帶來多大的混亂啊:拜倫、歌德和雪萊!相信我,通常情況下,能寫出”美人用她燃燒的唇貼近我的唇“或者類似美好詩句的人,本人未必就會漂亮。再說了,你沒意識到當一個人享譽海內外的時候通常都有多老了嗎?沃茨[9]給斯溫伯恩[10]畫的肖像上有一頭金發;但是,在大部分美國或者澳大利亞的仰慕者聽說他有風信子般的發卷之前,斯溫伯恩就已經謝頂了。鄧南遮[11]也一樣是禿頂。事實上,羅馬尼斯還是有頭腦的,如果你細看的話;他看起來很像有學識的人;他的確是。不幸的是,像很多有學識的人一樣,他也是個傻瓜。他任由自己變得自私自利,抱怨什么消化不良。所以那個雄心勃勃的美國女士,本以為跟一個詩人私奔如同跟隨繆斯九女神遨游奧林波斯山一樣美妙,結果卻發現跟他待一兩天就夠了。因此,當她丈夫隨后趕來,在這里大鬧一場,她也樂得又回到他身邊。”
“但是她丈夫呢?”羅克問。“我還是不太理解她丈夫。”
“唉,你是讀了太多當代性愛小說,”布朗神父說;面對對方不滿的眼神,他半閉上眼睛。“我聽到過很多故事,開頭都是一個絕色美人嫁給了股市上的某個老頭子。為什么呢?在那一點上,正如在大多數事情上,現代小說所揭示的現代社會中的事實正好相反。我并不是說那種事絕不會發生;但是現在很少發生了,除非是她自愿。現在的女孩子可以想嫁誰就嫁誰;尤其是像希帕蒂婭那種被寵壞的女孩子。她們會嫁給誰呢?一個那樣的美麗富家女會有一群仰慕者;她會選擇誰呢?在接近百分之百的情況下,她會選一個在舞會或者網球聚會上遇見的最帥氣的男子,很早就把自己嫁出去。哦,普通的商人中也有很帥的。一個年輕的神出現了(名叫波特),她才不管他究竟是經紀人還是盜賊呢。但是,考慮到實際情況,你會承認他更有可能是個經紀人;而且,他還相當有可能就叫波特。你看啊,你簡直是浪漫得不可救藥,自始至終都認為一個年輕英俊的男子就不可能叫波特。說真的,名字的分配可不總是那么恰如其分的。”
“哦,”對方稍稍停頓過后,說道,“那你覺得之后發生了什么事?”
布朗神父猛然從深陷的椅子中起身;燭光把他矮小的身影投射到墻壁和天花板上,給人一種奇怪的感覺,似乎打破了這屋子的平衡。
“啊,”他喃喃自語道,“那就是它的邪惡之處。那正是真正的邪惡。比這叢林中古老的印第安惡魔還要可怕。你以為我只是在為這些拉美人的放縱辯解——哦,奇怪的是”——他透過眼鏡警覺地朝對方眨眨眼睛——“最奇怪的是,從某種意義上說,你是對的。
“你說要打倒浪漫。我說我要不失時機去捍衛真正的浪漫——還要加倍努力,因為除了激情似火的青春時代,真正的浪漫太少了,太珍貴了。我要說——去除”學術友誼“;去除”柏拉圖式的結合“;去除”愛的自我實現這一最高定律“等等,我要為此冒險一試。除卻那種并非真愛,而只是驕傲、虛榮、炒作和引人矚目的愛以外;在必要時,我們將挺身而出,捍衛真正的愛情,哪怕是那種肉欲之愛。教士們都知道年輕人會有激情,正如醫生知道他們會長麻疹一樣。但是希帕蒂婭·波特年紀不小了,少說也有40了,她對那個小個子詩人的感情,充其量與她對出版商或者她的宣傳人傾注的感情一樣。那正是問題的關鍵——他就是她的公眾宣傳員。是你的報紙把她給毀了;她那是要活在聚光燈下;想要看到自己出現在頭版頭條,哪怕是丑聞也不要緊,只要它足夠驚世駭俗。她想要成為喬治·桑[12],讓她的名字與阿爾弗雷德·德·繆塞[13]永久相提并論。當她真正的青春浪漫終結以后,是中年人的罪掌控了她;追求知識之罪。她沒有任何才智可言;但是要成為有學識的人,并不需要任何才智。”
“我得說她在某種意義上來說相當有腦子,”羅克若有所思地說。
“是,在某種意義上,”布朗神父說。“僅僅在一種意義上。在商業意義上。從任何意義上講那都跟這里懶散的拉丁人沒有半點關系。你咒罵影星,跟我說你厭惡浪漫故事。你認為那第五次結婚的影星是被浪漫故事誤導了嗎?這些人可是相當務實,比你還務實呢。你說你欣賞質樸、可靠的商人。難道你認為魯德爾·羅馬尼斯就不是商人嗎?難道你看不出他很明白,差不多跟她一樣明白,把跟著名的美人私通的大事大肆宣傳,好處多多嗎?他還深知自己對此事的掌控并不牢靠;所以他大驚小怪,賄賂服務員把門緊鎖。但是我真正想說的是,如果人們不像美化罪人那樣把過錯和姿態也加以美化的話,丑聞就會少很多。這些可憐的墨西哥人有時可能的確活得像野獸,或者說會像凡人一樣犯錯;但是他們卻不那么愛美化。你至少得認可他們那一點。”
他再次坐下來,跟站起的時候一樣突然,抱歉地大笑起來。“哦,羅克先生,”他說,“那就是我全部的坦白;關于我如何幫助一次浪漫私奔的可怕故事的全部。怎么處理,悉聽尊便吧。”
“那樣的話,”羅克說著也站了起來,“我要回屋,把我的報道做幾處修改。但是,首先,我得給我的報社打電話,告訴他們,我跟他們說的都是謊言。”
從羅克打電話告訴報社神父幫助詩人和女士私奔,到他再次打電話說神父實際上阻止了此事的發生,中間相隔不到半個小時。但就在那短短的時間內,布朗神父的丑聞已經被創造出來、被添油加醋,隨風飄向了四面八方。真相總是比誹謗晚到半個小時;沒人能確定真相能否或者何時能夠蓋過誹謗。在故事見諸報端之前,嚼舌的媒體人和急不可耐的對手就已將第一個版本傳遍了整個城市。羅克本人隨即便加以更正和澄清,在第二個報道中講述了故事的真實結局;但那絕不意味著第一個版本就被扼殺了。不計其數的人們似乎都讀了報紙的第一個報道,但是沒讀第二個。一而再再而三,在世界的每個角落,總會像死灰復燃一般出現布朗神父丑聞的舊版本,或者神父毀了波特家庭之類的故事。神父的支持者們千方百計地加以提防,不厭其煩地緊隨其后加以反駁,補充事實的真相,并寫抗議信。這些信有時會刊登在報紙上,有時不會。但究竟有多少人只聽說了那個丑聞,而沒聽說過后來的更正就無從查證了。可能會有許多不明真相的人,至今仍認為墨西哥丑聞就跟火藥陰謀[14]那樣,是普通的記錄在案的歷史事件。接著有人會把真相告知這些純樸的人們,卻沒想到老版本在一小撮受過教育的人們中間再次傳開了,而他們理應是地球上最不該被此蒙騙的人才對。就這樣,兩個版本的布朗神父在這個世界上久久地相互追逐;第一個是背離正義的無恥罪犯;第二個是曾經被誹謗打垮、如今重拾榮譽光環的殉道者。然而兩者都不很像真實的布朗神父,他壓根沒被打垮;而是依然拿著他那把結實的傘蹣跚地走在人生路上,就像大多人那樣;他把這個世界當做他的同伴,而絕非他的審判者。
注釋:
[1]吉布森少女(Gibson Girl):美國插圖畫家查爾斯·達納·吉布森描繪的19世紀90年代美國婦女形象。
[2]印度教中,人的自我實現途徑之一便是無私奉獻的愛。
[3]布勒特·哈特(Bret Harte,1836-1902年):美國西部文學的代表作家,被稱為“西部幽默小說家”、“鄉土文學作家”等。他的代表作是短篇小說集《咆哮營的幸運兒及其他短篇》(1870)。
[4]希帕蒂婭(Hypatia,370-415年):或譯“希帕提婭”。希臘化古埃及的學者,是當時著名的女性哲學家、數學家、天文學家、占星學家以及教師,她居住在希臘化時代古埃及的亞歷山大港,屬柏拉圖學派。另外有少許證據顯示,希帕提婭在科學上最知名的貢獻,為發明了天體觀測儀以及比重計。她最后被狂熱的基督徒暴民襲擊致死。
[5]查爾斯·金斯利(Charles Kingsley,1819-1875年):英國作家,牧師。著有歷史浪漫小說《希帕蒂婭》(1853年)。
[6]坎特伯雷的奧古斯丁(StoAugustine of Canterbury,?-604年):本篤會會長和第一位坎特伯雷大主教。597年,奧古斯丁等人奉教宗大額我略之命,往英格蘭傳揚福音。后來羅馬天主教會在英格蘭立了根基,建立了第一間座堂,設神學院。倫敦、羅徹斯特等地,都成立了教區。
[7]格麗塞爾達(Griselda):中世紀傳說中的一個以溫順和忍耐著稱的女人。
[8]若弗雷·呂德爾(Jaufre Rudel):中世紀時法國南方的布拉伊(Blaye)王子,生活于12世紀上半葉的一位游吟詩人,據說死于第二次十字架東征(1147年前后)。因歌頌“遠方的愛”而聞名。
[9]喬治·弗雷德里克·沃茨(George Frederic Watts,1817-1904年):英國維多利亞時期著名畫家和雕刻家,象征主義運動的重要人物。
[10]阿爾杰農·查爾斯·斯溫伯恩(Algernon Charles Swinburne,1837-1909年):英國維多利亞時代最后一位重要的詩人。
[11]加布里埃爾·鄧南遮(Gabriele D'Annunzio,1863-1938年):又譯“丹農雪烏”。意大利著名詩人、小說家、劇作家、民族主義者。
[12]喬治·桑(George Sand,1804-1876年):原名阿曼蒂娜-奧蘿爾-露茜·杜班(Amandine-Aur·re-Lucile Dupin),法國19世紀著名女作家,浪漫主義女性文學和女權主義文學的先驅。
[13]阿爾弗雷德·德·繆塞(Alfred de Musset,1810-1857年):19世紀法國浪漫主義的四大詩人之一。
[14]火藥陰謀(Gunpowder Plot):1605年11月5日,英國天主教徒在國會地下室放置炸藥企圖炸死國王的陰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