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思維與營銷思維概述
第一節 思維及思維訓練
上大學的主要目的,不是獲取知識,而是掌握好的思維方式。
教育的最高目標是培養具有邏輯思維能力和掌握抽象復雜概念能力的人,教學不僅傳授知識,更重要的是讓兒童學會如何思維。
一、思維的含義
思維是一種復雜的心理現象。思維是人腦的機能,是人在感性認識的基礎上,對客觀世界間接的、概括的反映,是對客觀事物本質及內在規律的認識過程。
《辭源》中說:“思維就是思索、思考的意思。”簡單地說,思維就是開動腦筋,想辦法。
思維科學認為,思維是人接受信息、存貯信息、加工信息及輸出信息的活動過程,而且是概括地反映客觀現實的過程。從思維的本質來說,思維是具有意識的人腦對客觀現實的本質屬性、內部規律的自覺的、間接的和概括的反映。
概括性是思維最顯著的特性。思維之所以能揭示事物的本質和內在規律性的關系,主要是因為它來自抽象和概括的過程。概括是思維活動的速度、靈活遷移程度、廣度和深度、創造程度等智力品質的基礎,概括性越高,知識系統性越強,遷移越靈活,一個人的智力和思維能力、創造能力就越發達。任何科學研究的目的都在于概括出研究所獲得的東西。思維本質上是大腦借助于符號系統對客觀世界的反映,只有達到了一定的認知水平,才能具有相應的操作技能,才具有解決相應水平問題的能力。思維是人腦運用分析、綜合、比較、抽象、概括等一系列活動,認識和推斷未知事物的過程,是人的認識活動的高級階段。思維是智力的核心,人類的進步從根本上來說就是人的思維的進步。
思維水平的發展遵循著由低級到高級,由狀態到形態、到形象概括、到抽象、到辯證的發展規律,每一思維水平下對應著相應的操作類型。隨著思維水平的提高,個體所具備的操作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也會發生質的飛躍,但每一高級操作中都離不開低級操作能力的支持,低級操作能力在與高級操作能力的結合中得到了升華。
二、訓練思維的意義
當今時代是一個“思維致勝”時代。一個人思維的質量決定未來生活的質量。從另一個角度說,思維培養訓練的過程,既是人的智慧生長的過程,也是人的潛能開發的過程。
哈佛大學、劍橋大學等這些百年世界名校的經驗是,培養青年學子的超常思維能力,其重要性永遠排在教授具體的知識技能之前。
顧名思義,“思維無定式”為思維沒有固定模式。我們這里所說的思維無定式是以變為主軸的——變則通,通則達,達則利!因為不斷的變化是最高段的思維模式,古人講“明者因時而變,智者隨事而制”。
案例1-1一件紅色小褂的引力
中國影片在國外異樣文化背景下難以吸引觀眾,但1989年略施“紅色小褂”小技,使《紅高粱》引發轟動效應。《紅高粱》在柏林首映式上分發給每位觀眾一件紅色粗布對襟小褂,背后三個中國字“紅高粱”,大受外國人青睞,被視為中國鄉土藝術品。電影散場,觀眾紛紛穿上這件小褂,大街上出現紅衣熱。于是還未看該影片的人也急忙購票觀看,以期獲取這件東方藝術珍品作紀念。這使《紅高粱》在電影節期間上座率直線上升,從而獲取“金熊獎”,而“紅小褂”成本僅1.5元。
思維訓練,能夠幫助學生掌握思維的基本方法,提高自己的思維品質,養成良好的思考習慣。
思維訓練,能夠幫助學生打破思維定式,選擇運用恰當的方法去思考問題、解決問題,使學生認識到每個人在思維發展上都有巨大的潛力,思維潛能是永遠挖掘不完的寶庫。
思維訓練,能夠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品質,充分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使學生在很多領域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了“思維訓練”這種“漁”,學生就可以游刃有余地去打各種“魚”,激活潛能、發展個性,變得更智慧、更聰明,從而擁有更輕松、更快樂的學習、生活、工作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