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一節 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

經濟增速大幅下滑,失業率急劇上升,主權債務危機爆發,社會矛盾沖突不斷增多,貿易戰與匯率戰此起彼伏……面對危機帶來的經濟衰退和社會動蕩,各國逐漸認識到,本次危機爆發的根源在于虛擬經濟的過度膨脹,無論是應對危機還是未來發展都必須立足于實體經濟,于是各國紛紛推出了“再工業化”戰略。

(一)主要發達國家經濟遭受嚴重沖擊

金融危機發生后,美國經濟遭受重創。在短短半年時間內,貝爾斯登、雷曼、美林證券相繼倒下,華爾街五大投資銀行僅存的高盛集團和摩根士丹利公司也被迫轉型為銀行控股公司,全球最大的國際性保險服務機構AIG接受美國政府“問題資產救助計劃(Ta r p)”850億美元注資。隨著金融危機影響的不斷顯現,銀行開始收緊信貸,大批企業資金鏈斷裂,危機向實體經濟領域蔓延。鋼鐵、汽車等支柱產業相繼陷入困境。鋼鐵業全年的開工率不到生產能力的一半,擁有百年歷史的通用汽車公司和成立80多年的克萊斯勒汽車公司先后申請破產保護。2008年,美國GDP同比下降1.7個百分點,工業生產下降1.8%,為2001年網絡經濟泡沫破滅以來降幅最大的一年;上榜《財富》雜志2008年世界500強企業排行榜的美國公司數目也從162個下滑到153個,為10年來最差表現。伴隨經濟蕭條的是失業率飚升,2008年全年美國就業人數減少68.5萬人,失業率達到5.8%。由此,美國經濟陷入衰退。2009年,美國經濟進一步惡化,實際增速下落到-2.4%,出現了絕對量的減少;失業率繼續上升,達到9.3%,直到2011年仍處于9%的高位。經濟的惡化引發了社會的不滿和沖突。2011年9月17日,“占領華爾街”運動爆發,經濟形勢的惡化演變成了席卷全美的社會運動。在量化寬松的貨幣政策支使下,2012年美國經濟增長達到2.2%,失業率從9%下降到7.8%,復蘇跡象明顯,但仍高于2008年5.8%的水平,未來走向還存在較大的不確定性。表1-1為2008年美國金融業重大標志性事件匯總。

表1-1 2008年美國金融業重大標志性事件

資料來源:作者整理。

歐盟的金融體系和主要金融機構雖然沒有遭遇滅頂之災,但幾乎所有主要銀行和保險公司都受到危機的牽連。截至2008年第三季度,歐盟主要銀行因美國次貸危機而損失的資產已達3233億美元。比利時與荷蘭合資的富通集團,比利時與法國合資的德克夏銀行,以及英國巴克萊銀行、蘇格蘭皇家銀行、布拉德福德-賓利銀行、北巖銀行和蘇格蘭哈利法克斯銀行,無一例外都陷入嚴重困境。歐盟主要銀行的股價多數跌回10年前的水平,巴黎銀行市值縮水至少70%。在金融危機的嚴重沖擊下,歐盟經濟自2008年下半年起陷入衰退,2008年10月歐元區工業訂單比上年同期猛降了15.1%,汽車新車銷售比上年減少8.4%,商業地產比上年下降了約55%,全年GDP僅增長1%,大約只及2006年(3.1%)和2007年(2.9%)的1/3。2009年衰退進一步加深,GDP負增長約2%。為應對危機,歐盟采取了包括建立“歐洲金融穩定基金”(EFSF)總額7500億歐元,由歐元區國家、歐盟委員會和IMF三方出資。其中,歐元區成員國出資4400億歐元,占總額的59%;歐盟委員會出資600億歐元,占總額的8%;IMF出資2500億歐元,占總額的33%。和“歐洲穩定機制”(ESM)總額7000億歐元,包括800億歐元現金和6200億歐元通知即繳資本,由17個歐元區成員國根據本國經濟規模按比例認繳。自2013年1月1日起正式生效,取代EFSF成為歐元區常設救援基金。在內的一系列措施,但復蘇過程困難重重,歐洲經濟一直未出現根本改觀。歐盟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2013年一季度歐元區GDP萎縮0.2%,連續6個季度下滑,創下自歐元創立以來最長記錄;其中3月份的失業率達到12.1%,為1995年開始發布這一數據以來的最高值。

對日本經濟而言,國際金融危機是雪上加霜。從2008年第二季度起,日本實際GDP連續三個季度環比呈負增長態勢,第四季度GDP增速下降至-3.2%,降幅僅次于1974年第一季度的-13.1%,陷入二戰后最為嚴重的經濟衰退。日本的工礦企業、鋼鐵產業,以及一直引以為豪的汽車業都遭受沉重打擊。2008年,日本豐田汽車出現46年來首次虧損。2009年1月,本田公司和日產公司的全球汽車生產量分別下滑了33.5%和54%。在資金短缺、經營艱難的困境下,2008年日本破產企業數量升至五年來最高,達15646家。2009年,日本經濟增長率驟落到-5.5%,較上年下跌了4.5個百分點,失業率則達到5%,一改此前下降的趨勢,創下了2003年以來的新高。盡管在大規模的政策刺激下,2012年日本經濟開始出現一定增長,但結構問題積重難返,前景仍不容樂觀。

(二)國際金融危機的反思

分析國際金融危機產生的原因,美國次貸危機只是一個導火索,虛擬經濟過度膨脹、與實體經濟嚴重失衡,才是其深層的根源所在。

20世紀80年代,為擺脫經濟滯脹的困擾,西方發達國家開啟了金融自由化進程。1982年10月,美國通過了“1982年存款機構法”即加恩-圣杰曼存款機構法案,準許存款金融機構購買商業票據和公司債券,發放商業抵押貸款和消費貸款,甚至購買垃圾債券。隨后,美國相繼通過了1987年公平競爭銀行法,1989年金融機構改革、復興和實施方案,為所謂的金融創新和投機炒作等打開了方便之門。1999年,美國國會又通過了《金融服務現代化法案》,徹底消除了銀行業與證券、保險等投資行業之間的壁壘與此同時,金融自由化在其他發達國家大規模展開。英國于1986年通過《金融服務法》,宣布銀行業可以直接進入證券交易所進行交易,從而確立了英國金融業混業經營的新時代。法國1984年的《銀行法》規定,投資銀行和商業銀行業可以混合經營,不再執行分業管理制度。日本在1981年就對實施了近50年的《銀行法》進行了修改,準許商業銀行經營國債、地方政府債券和政府保付債券的買賣,證券公司也可以從事銀行的定期存單(CDs)業務。1997年,日本又推出了被稱為“金融大爆炸”的改革,賦予金融機構更大的經營自由和權力。

管制的放松大大加劇了金融機構之間的競爭。為提高收益、規避風險,各金融機構以創新的名義推出了各種各樣的金融衍生產品到本次金融危機爆發前,金融衍生產品的種類已從最初的幾種簡單形式發展到1200多種,由它們衍變出來的各種復雜的產品組合不計其數。。加上貨幣政策的長期寬松,大量資金涌入金融市場開始從事“以錢生錢”的虛擬經濟活動。據國際清算銀行保守估計,2006年年底美國境內的股票、債券、外匯、大宗商品期貨和金融衍生品市值約為400萬億美元,比當年美國GDP的30倍還多。在這種情況下,大量制造業轉向國外,實體經濟不斷萎縮。美國《總統經濟報告》顯示,從1980年到2010年,美國制造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從20%下降到11.7%,制造業就業人數占總就業人數的比重從18.9%下降到8.3%,如圖1-1所示。

圖1-1 1980—2010年美國制造業比重變化情況

資料來源:Economic Report of the President(2012),P.332、P.362和P.372。

美國次貸危機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產生的。為應對互聯網泡沫破滅引發的經濟衰退,美聯儲自2000年12月起連續12次降息,使聯邦基金利率降到20世紀60年代以來的最低水平。在超低利率的刺激下,美國房價自2001年起連續5年大幅攀升—2005年,美國房價年均升幅超過8%,其中2005年升幅達15%,遠遠超過之前35年年均增長3.5%的水平。。低利率和高房價使得房貸機構放松了對購房者借貸信用和資格的審核,發放了大量次級按揭貸款。為規避風險,貸款機構將自身的次級貸款證券化成按揭支持債券(MBS)賣給投資銀行,投資銀行進一步將MBS打包處理,轉化成抵押債務證券(CDO),以新的面目銷售給新的投資者。新的投資者又利用它們創造出新的衍生產品再次打包和出售。由于美國次貸市場的繁榮和高收益,加之美國政府的背景信用,吸引日本和歐洲許多國家的金融機構也參與到這場“游戲”當中。這是一個環環相扣的“風險鏈”,其中任何一個環節出現問題,都將引發全球金融市場多米諾骨牌式的連鎖反應。隨著美國經濟的全面復蘇和通脹壓力加大,美聯儲從2004年6月起,美聯儲連續17次上調聯邦基金利率。此舉導致美國房價不斷下跌,2007年第二季度創下了20年來的最大跌幅。利率的上漲和房價的下跌使得次級按揭貸款者付不起利息,違約情況大量出現,MBS和CDO的價格急劇下降,演化成一場席卷全球的金融風暴。冰島就是因為其銀行投資美國次級按揭資產等長期資產,在國際資金市場大量借入低利短債(其總外債規模達國內生產總值的12倍),從而陷入了破產的境地。

希臘的債務危機與次貸的直接關系不大,而是與金融衍生品交易有關。1999年,希臘政府為掩飾一筆高達10億歐元的公共債務,以降低本國財政赤字占GDP比重加入歐元區,與美國高盛投資銀行從事了一筆“貨幣掉期交易”。2009年10月,剛上臺的希臘新政府為了爭取民眾對緊縮政策的支持,將當年希臘財政赤字和公共債務占GDP比重一次性大幅上調至12.7%和113%。消息的公布引起了市場對希臘主權信用的普遍質疑,希臘國債遭拋售,利率大幅上升。希臘本土銀行體系因曾對大量希臘國債進行擔保,出現擠兌和資本外逃危機。評級機構紛紛調低希臘主權債務評級,希臘國債進一步遭到拋售,政府融資成本進一步上升,形成了惡性循環,一步步將希臘經濟推向崩潰邊緣。類似情況在愛爾蘭、西班牙、意大利、葡萄牙等國相繼發生。國家主權債務危機和金融體系危機交織循環、不斷升級,把歐元區經濟推入了衰退的泥潭。

歐美各國的慘痛教訓使人們深刻認識到,實體經濟始終是立國之本、治世之道,是虛擬經濟的基礎所在。虛擬經濟需要發展,但必須植根于實體經濟,為實體經濟的發展服務。一旦虛擬經濟脫離實體經濟陷入自我膨脹的怪圈,勢必引發金融危機,對整個經濟帶來嚴重危害。

(三)國際金融危機的應對

國際金融危機發生后,重振制造業、大力發展實體經濟,成為各國的普遍舉措。

2010年8月,美國總統奧巴馬簽署了《美國制造業促進法案》(U.S. Manufacturing Enhancement Act),對制造業進行大范圍減稅。隨后不久,美國又通過了《創造美國就業及結束外移法案》,取消了“本國企業海外投資延遲納稅”的優惠政策,為回巢企業搬遷成本提供20%的稅務減免,同時為采購設備的制造業企業提供500億美元稅務減免,以吸引制造業回歸本國。在這些政策措施的引導下,NCR、Korman、Peerless、Sleek Audio等跨國企業將生產工廠從中國遷回了美國NCR公司將ATM工廠遷移到哥倫比亞州、佐治亞州,Korman公司將16夸脫輪式塑料冷卻器工廠遷移到堪薩斯州,Peerless工業公司將所有視聽裝配制造系統的總裝轉移至伊利諾伊州,Sleek Audio公司將高端耳機生產線轉移到佛羅里達州。參見:Boston Consulting Group,Made in American again——Why Manufacturing Will Return to the U.S., 2011. 8。

2011年6月,美國正式啟動“先進制造伙伴計劃”(Advanced Manufacturing Partnership,AMP,參見專欄1-1)。該計劃認為,制造業是確保美國在創新領域繼續保持領導地位的關鍵,擁有先進技術和工藝的本土制造能力,對國家安全至關重要。要想保持世界創新“發動機”的地位,提供高品質、高報酬的就業機會,必須重振制造業。同年12月,美國白宮宣布成立制造業政策辦公室,協調各政府部門之間的制造業產業政策制定和執行。奧巴馬發表聲明說,美國需要強大的制造業,需要生產更多印著“美國制造”的商品,以拉動出口和創造更多就業崗位。

專欄1-1

美國AMP計劃的主要內容

一 基本思路

在頂尖大學、最具有創新能力的制造商和聯邦政府之間建立合作伙伴關系,通過構筑官、產、學、研各方緊密合作的工作機制,集聚人才、引導投資、制定先進制造技術發展路線,盡快使新技術、新創意從實驗室走向工廠。創造就業,增強中小企業競爭力,使美國在未來若干年內,實現穩坐制造業領袖地位的目標。

二 主要內容

1. 強化關系國家安全的關鍵產業的本土制造能力

從2011年夏季開始,美國國防部、國土安全部、能源部、農業部和商務部等部委機構初期投入3億美元,與產業界合作投資關系美國國家安全的關鍵產業和創新技術。

2. 縮短先進材料從開發到推廣應用的時間

啟動“材料基因組”計劃,投入1億多美元支持研究、培訓和基礎設施建設等方式,使美國企業發現、開發、制造和推廣應用先進材料的速度提高一倍,以應對先進制造業、清潔能源、國家安全等方面提出的挑戰。

3. 投資發展新一代機器人

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NSF)、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美國國家衛生健康研究院(NIH)和美國農業部將總共投入7000萬美元支持新一代機器人研發,使工人、外科醫生、醫護人員、士兵和宇航員獲得執行關鍵艱巨任務的能力。

4. 研究開發創新型的節能制造工藝

初期投入1.2億美元,開發節能制造工藝和材料,使美國公司能以更少的能源制造更多產品,從而減少制造成本。

三 配套措施

1. 美國國防先進研究項目局研發新技術,將目前產品設計、建造和成品測試的周期縮短5倍以上。

2. 麻省理工學院、卡內基·梅隆大學、佐治亞理工學院、斯坦福大學、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和密歇根大學等六大名校形成聯合協作框架,共享先進制造和創新項目方面的資源。這些大學還將與產業界、聯邦政府機構合作,發現研究機會,并為關鍵技術編制合作研究路線圖。

3. 美國商務部在2012財年初期投入1200萬美元組建“先進制造技術聯合體”,以公私合作方式共同攻克新產品開發的共性技術難關。

4. 寶潔公司將通過最近組建的中西部“模型與模擬”聯盟,免費為美國中小型制造商提供先進的軟件。

5. 美國能源部聯合福特汽車公司和美國制造商協會,共同推出一項計劃,利用全國培訓和教育資源培養新一代制造商。

6. 美國國防部在2011財年投入2400萬美元開發作戰迫切需要的國內制造技術,同時開發網上交易平臺,與其他國家機構的需求對接,提高關系美國國家安全關鍵產業的本土生產能力。

資料來源:《賽迪譯叢》2011年第10期(總第14期)

2012年1月,奧巴馬在《國情咨文》中進一步強調就業增長的關鍵是制造業,并將美國制造、本土能源、勞工技術和美國價值列為美國的四大支柱。同年2月,美國國家科學技術委員會(NSTC)發布了《先進制造業國家戰略計劃》(A National Strategic Plan for Advanced Manufacturing,NSPAM,參見專欄1-2),明確提出實施美國先進制造業戰略的五大目標,展現了美國政府振興制造業的決心和愿景。

在一系列重大政策措施的支持引導下,美國制造業恢復明顯。2011年,美國制造業實現增加值18370億美元,占GDP的比重達到12.2%,較2009年提高了1.2個百分點;新增就業崗位20萬,與2010年累計,達到32.8萬。2012年,美國經濟進一步恢復,經濟增長率達到2.2%,接近于2.4%的潛在增長率,失業率則下降到7.8%,為2009年以來的最低水平。

專欄1-2

美國國家科學技術委員會(NSPAM)的主要內容

目標1促進中小企業投資

主要措施:(1)加強公共和私營部門聯合投資;(2)加強聯邦政府對中小企業先進制造產品的采購;(3)加強對美國國家安全相關領域的投資。

短期工作目標:(1)開展制造企業和中小企業制造商參加聯邦項目示范示例;(2)向先進制造企業開放聯邦有關設施;(3)按照聯邦國防生產法第III章投資發展相關產業。

長期工作目標:(1)擴大先進制造業和中小企業的生產能力;(2)提高開展創新活動的中小企業在國家科學基金會商業研發和創新調查的份額;(3)提高全球先進技術產品在美國的產品份額。

聯邦主要實施執行機構:美國商務部、美國國防部、美國能源部、美國國土安全部、美國運輸部、美國總務管理局、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和美國小企業管理局。

目標2提高勞動力技能

主要措施:(1)及時更新制造業勞動力;(2)強化對先進制造業工人的培訓;(3)為未來工人提供教育和培訓;(4)加強對下一代的教育。

短期工作目標:(1)制定和實施先進制造業的勞動技能條例;(2)確定被公共認可的行業個人收入水平。

長期工作目標:(1)提高受過職業技術教育、職業培訓和學徒培訓的人員的就業比率;(2)提高高級技術工人的就業水平。

聯邦主要實施執行機構:美國勞工部就業和培訓管理處、職業與成人教育辦公室和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

目標3建立健全伙伴關系

主要措施:(1)鼓勵中小企業加入產業聯盟;(2)促進產業集群發展。

短期工作目標:(1)提高聯邦政府資助的公私合作,開展先進制造業創新的數量;(2)擴大公私合作創新的投資規模;(3)提高公私合作中私人投資所占的比例。

長期工作目標:(1)提高公私合作基礎研究產生的先進制造業出版物和專利數量;(2)擴大先進制造業合作中美國公司的產品數量和總規模;(3)提高公私合作從事先進制造活動的場所份額。

聯邦主要實施執行機構:美國國防部、美國能源部、美國商務部經濟發展局、美國國家標準和技術協會、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和小企業管理局。

目標4調整優化聯邦政府投資

主要措施:(1)加強先進制造業投資組合;(2)加大跨領域機構投資。

短期工作目標:(1)制定和實施管理政府投資組合框架;(2)擴大投資先進制造業機構的數量與規模。

長期工作目標:(1)平衡聯邦政府對先進制造業研發的組合投資,包括基礎研究、應用研究和示范設施等;(2)加速先進制造流程與產品的市場化時間。

聯邦主要實施執行機構:美國國防部、美國能源部、美國國家標準與技術研究院和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

目標5加大研發投資力度

主要措施:(1)加強研究和試驗(R&E)稅收減免力度;(2)加大政府投資研發的力度。

短期工作目標:(1)改革稅收制度,促進研究和試驗稅收減免永久化;(2)提高先進制造業研發資助水平。

長期工作目標:(1)擴大研究和試驗稅收減免規模;(2)提高先進制造業研發聯邦資助水平。

聯邦主要實施執行機構:美國財政部、美國國防部、美國能源部、美國國家標準與技術協會和美國國家科學基會。

資料來源:《賽迪譯叢》2012年第16期(總第48期)

為應對歐債危機,持續提升制造業競爭力,德國政府啟動了新一輪工業化進程計劃。2009年8月,德國政府發布《國家電動汽車發展計劃》,期望借電動汽車的發展契機,創立新型商業模式,推出新型產品和服務,為汽車工業提供新的改革動力。同年,德國修訂了《可再生能源優先法》,加大了對新能源產業和生態工業發展的戰略支持。2010年7月,德國聯邦政府推出了《思想·創新·增長——德國2020高技術戰略》,提出未來德國關鍵技術的發展方向,明確將生物技術、納米技術、微電子學和納米電子學、光學技術、材料技術、生產技術等高新技術作為德國經濟競爭力的主要來源。

日本政府吸取以前應對危機的經驗,在產業政策方面提出了不以增加短期需求為目標的指導原則,力求以“結構改革促進經濟發展”的方式取代“通過擴大政府支持刺激經濟增長”的方法。2009年,日本政府在頒布的《新國家能源戰略》中提出了8個能源戰略重點:節能領先計劃、新一代運輸能源計劃、新能源創新計劃、核能立國計劃、綜合資源確保戰略、亞洲能源環境合作戰略、強化能源緊急應對和制定能源技術戰略。為實現戰略目標,日本政府還根據每種能源的特性和發展階段,進行了相關產業群的培育,并為風險性投資提供支持。例如,在政策投資的公共設施中,積極采用與新能源有關的設施,并通過提供諸如補貼和稅收等措施擴大市場需求;在新能源利用方式方面,通過建立太陽能發電產業群、燃料電池和蓄電池產業群、風力及生物質能等“地產地銷”的商業模式,形成與新能源產業相關的工業結構;在促進創新技術開發和試驗證明方面,通過提供政策支持,開發和推廣高效利用能源的創新技術,擴大對新能源風險性投資的支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平昌县| 玉溪市| 白水县| 梅河口市| 永州市| 康平县| 甘洛县| 铁岭市| 色达县| 淮南市| 禹城市| 息烽县| 天气| 孙吴县| 南阳市| 陇川县| 玉龙| 乌拉特中旗| 金川县| 蕲春县| 来宾市| 米脂县| 咸阳市| 大渡口区| 措勤县| 淮北市| 教育| 腾冲县| 江川县| 望江县| 林西县| 尼勒克县| 横山县| 巫山县| 万载县| 乌兰浩特市| 浑源县| 田东县| 高阳县| 应城市| 隆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