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 新編企業納稅實務
  • 甄立敏主編
  • 3085字
  • 2018-12-28 15:41:32

工作二 熟悉會計知識

在掌握有關稅收法規的基礎上,企業辦稅人員還必須熟悉和掌握一定的會計知識,以正確處理會計業務,進行涉稅經濟業務的會計核算,從而能夠正確辦理納稅申報,有效開展企業納稅工作。

一、會計核算的基本前提

會計核算的基本前提,是指組織會計核算工作應具備的前提條件。會計核算的基本前提包括:會計主體、持續經營、會計分期和貨幣計量。

1.會計主體

會計主體,是指對會計核算服務的對象或者說是會計人員進行核算(確認、計量、記錄、報告)采取的立場及空間活動范圍的界定。在會計核算中必須將該主體所有者的財務活動、其他經濟實體的財務活動與該主體自身的財務活動嚴格區分開。會計核算的對象是該主體自身的財務活動。

2.持續經營

持續經營,是指企業在可以預見的將來,不會面臨破產和清算,而是持續不斷地經營下去。持續經營對于會計核算十分重要,它為正確地確定財產計價、收益,為計量提供了理論依據。只有具備了這一前提條件,才能夠以歷史成本作為企業資產的計價基礎,才能夠認為資產在未來的經營活動中可以給企業帶來經濟效益,固定資產的價值才能夠按照使用年限的長短以折舊的方式分期轉為費用。

3.會計分期

會計分期,是指人為地將持續不斷的企業生產經營過程劃分為一個個首尾相接、間隔相等的期間。確定會計期間有利于分期確定費用、收入和利潤,分期確定各期初、期末的資產、負債和所有者權益的數額,據以分期結算賬目和編制會計報表。由于會計分期,所以產生了當期與其他期間的差別,從而形成了權責發生制和收付實現制這兩種不同的記賬基礎,進而出現了應收、應付、預提、待攤等會計處理。

4.貨幣計量

貨幣計量,是指會計核算以人民幣為記賬本位幣。業務收支以外幣為主的企業,也可選定某種外幣作為記賬本位幣,但編制的會計報表應當折算為人民幣反映。境外企業向國內有關部門編報會計報表時,應當折算為人民幣反映。

依據以上這些基本前提,會計人員才能確定會計核算的時間范圍、空間范圍、核算內容及核算程序和方法。

二、會計信息的質量要求

會計信息的質量要求是指對企業財務報告中所提供的會計信息質量的基本要求,是使財務報告中所提供會計信息對使用者決策有用所應具備的基本特征。我國2006年頒布的新《企業會計準則》對會計信息質量提出了以下要求。

(1)可靠性

這要求企業應當以實際發生的交易或者事項為依據進行會計確認、計量和報告,如實反映符合確認和計量要求的各項會計要素及其他相關信息,保證會計信息真實可靠,內容完整。

(2)相關性

這要求企業提供的會計信息應當與財務報告使用者的經濟決策需要相關,有助于財務報告使用者對企業過去、現在或者未來的情況做出評價或者預測。相關性是以可靠性為基礎的,兩者之間并不矛盾,不應將兩者對立起來。

(3)可理解性

可理解性要求企業提供的會計信息應當清晰、明了,便于財務報告使用者理解和使用。

(4)可比性

這要求企業提供的會計信息應當相互可比,對于同一企業不同時期發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項,應當采用一致的會計政策,不得隨意變更,對于不同企業之間發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項,也應當采用規定的會計政策,確保會計信息口徑一致,以使不同的企業按照一致的確認、計量和報告要求提供會計信息。

(5)實質重于形式

這要求企業應當按照交易或者事項的經濟實質進行會計確認、計量和報告,而不應僅以交易或者事項的法律形式為依據。

(6)重要性

這要求企業提供的會計信息應當反映與企業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有關的所有重要交易或者事項。企業會計信息的省略或者錯報會影響使用者據此做出經濟決策的,該信息就具有重要性。重要性的應用需要依賴職業判斷,企業應當根據其所處環境和實際情況,從項目的性質和金額大小兩方面來判斷其重要性。

(7)謹慎性

這要求企業對交易或者事項進行會計確認、計量和報告時應當保持應有的謹慎,不應高估資產或者收益、低估負債或者費用,也不允許企業設置秘密準備。

(8)及時性

這要求企業對于已經發生的交易或者事項,應當及時進行會計確認、計量和報告,不得提前或者延后,從而可以把相關信息及時傳遞給財務報告使用者,便于其及時使用和決策。

三、會計核算對象

會計核算對象就是指會計工作所要核算和監督的內容,即企、事業單位在日常的經營活動或業務活動中以貨幣表現的經濟活動。會計核算對象可具體分為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收入、費用和利潤六要素。

1.資產

資產,是指企業過去的交易或者事項形成的、由企業擁有或者控制的、預期會給企業帶來經濟利益的資源。根據資產的定義,資產具有以下幾個方面的特征:①資產預期會給企業帶來經濟利益;②資產應為企業擁有或者控制的資源;③資產是由企業過去的交易或者事項形成的。將一項資源確認為資產,需要符合資產的定義,并同時滿足以下兩個條件:①與該資源有關的經濟利益很可能流入企業;②該資源的成本或者價值能夠可靠地計量。

2.負債

負債,是指企業過去的交易或者事項形成的、預期會導致經濟利益流出企業的現時義務。根據負債的定義,負債具有以下幾個方面的特征:①負債是企業承擔的現時義務;②負債的清償預期會導致經濟利益流出企業;③負債是由企業過去的交易或者事項形成的。將一項義務確認為負債,需要符合負債的定義,并同時滿足以下兩個條件:①與該義務有關的經濟利益很可能流出企業;②未來流出的經濟利益的金額能夠可靠地計量。

3.所有者權益

所有者權益,是指企業資產扣除負債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權益。公司的所有者權益又稱為股東權益。所有者權益是所有者對企業資產的剩余索取權。所有者權益按其來源可分為所有者投入的資本、直接計入所有者權益的利得和損失、留存收益等。由于所有者權益體現的是所有者在企業中的剩余權益,因此,所有者權益的確認主要依賴于其他會計要素,尤其是資產和負債的確認;所有者權益金額的確定也主要取決于資產和負債的計量。

4.收入

收入,是指企業在日?;顒又行纬傻?、會導致所有者權益增加的、與所有者投入資本無關的經濟利益的總流入。收入的確認除了應當符合收入的定義外,還應當同時滿足以下條件:①與收入相關的經濟利益應當很可能流入企業;②經濟利益流入企業的結果會導致企業資產的增加或者負債的減少;③經濟利益的流入額能夠可靠地計量。

5.費用

費用,是指企業在日常活動中發生的、會導致所有者權益減少的、與向所有者分配利潤無關的經濟利益的總流出。費用的確認除了應當符合費用的定義外,還應當同時滿足以下條件:①與費用相關的經濟利益應當很可能流出企業;②經濟利益流出企業的結果會導致資產的減少或者負債的增加;③經濟利益的流出額能夠可靠地計量。

6.利潤

利潤,是指企業在一定會計期間的經營成果。它反映的是企業的經營業績情況,是業績考核的重要指標。利潤包括收入減去費用后的凈額、直接計入當期利潤的利得和損失等。利潤反映的是收入減去費用、利得減去損失后的凈額,因此,利潤的確認主要依賴于收入、費用、利得和損失的確認,其金額的確定也主要取決于收入、費用、利得、損失金額的計量。

四、會計計量

財政部2006年會計基本準則規范了會計要素的計量原則,規定會計要素在計量時可供選擇的計量屬性包括歷史成本、重置成本、可變現凈值、現值和公允價值。企業在將符合確認條件的會計要素登記入賬并列報于財務報表時,應當按照規定的會計計量屬性進行計量,確定其金額。企業在對會計要素進行計量時,一般應當采用歷史成本。在某些情況下,為了提高會計信息質量,實現財務報告目標,企業會計準則允許采用重置成本、可變現凈值、現值、公允價值計量的,應當保證所確定的會計要素金額能夠取得并可靠計量,如果這些金額無法取得或者可靠地計量,則不允許采用其他計量屬性。

主站蜘蛛池模板: 泸定县| 航空| 历史| 土默特右旗| 三亚市| 马鞍山市| 方正县| 海口市| 北安市| 墨玉县| 房产| 田林县| 长海县| 临沧市| 南陵县| 武定县| 沈阳市| 普兰店市| 莒南县| 三江| 婺源县| 大方县| 贵德县| 罗定市| 连南| 武安市| 克什克腾旗| 苍南县| 招远市| 常德市| 厦门市| 五寨县| 阳曲县| 南开区| 固阳县| 陆川县| 阿拉善右旗| 瑞安市| 利津县| SHOW| 界首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