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一 熟悉稅收相關知識
依法納稅是每個企業和公民應盡的義務。企業辦稅人員應當掌握有關稅收法規,以便能夠正確辦理納稅申報,并能按照要求,規范辦理涉稅事宜。稅收是國家為了實現其職能,憑借政治權力,按照法律規定的標準,強制地、無償地參與社會產品分配和再分配,以取得財政收入的一種特殊分配形式。稅收具有強制性、無償性、固定性3個特征。
一、我國目前的稅收體系
我國目前的稅種主要有增值稅、營業稅、消費稅、關稅、企業所得稅、個人所得稅、資源稅、耕地占用稅、城市維護建設稅和教育費附加、房產稅、土地增值稅、城鎮土地使用稅、車船稅、車輛購置稅、契稅、印花稅、煙葉稅等。其中關稅、消費稅、車輛購置稅為中央稅。除個人所得稅外,企業根據自己的經營情況,向稅務機關確認所繳納稅種。
二、稅收制度要素
1.納稅義務人
納稅義務人簡稱納稅人,又稱納稅主體,是直接負有納稅義務的單位和個人,無論征收什么稅,其稅負總要由有關的納稅人來承擔。納稅義務人一般分為法人和自然人兩種。法人是指依法成立的能獨立行使法定權利并承擔法定義務的社會組織;自然人是指在法律上能獨立享有民事權利并承擔民事義務的公民個人。
2.征稅對象
征稅對象又稱納稅客體,它是區別不同稅種的主要標志。例如,增值稅的征稅對象是商品或勞務在生產和流通過程中的增值額;企業所得稅是對企業的生產、經營所得和其他所得征稅。征稅對象分為流轉額、所得額、自然資源、財產和行為5種。
3.稅率
稅率是征稅對象的征收比率和征收額度,是計算應納稅額的尺度,也是衡量稅負輕重與否的重要標志。稅率直接反映國家的經濟政策,影響到國家的財政收入和納稅人的利益。
4.納稅環節
納稅環節是稅法規定的征稅對象在從生產到消費的流轉過程中應當繳納稅款的環節。例如,流轉稅在生產和流通環節納稅,所得稅在分配環節納稅等。
5.納稅期限
納稅期限主要有按期納稅和按次納稅兩種形式。按期納稅的期限包括納稅計算期和稅款繳庫期,納稅人的具體納稅期限由其主管稅務機關根據納稅人應納稅額的大小分別核定。按次納稅根據納稅行為的發生次數確定納稅期限。納稅人不能按期納稅的,可以按次納稅。
6.納稅地點
納稅地點主要是指根據各個稅種納稅對象的納稅環節和有利于對稅款的源泉控制而規定的納稅人(包括代征、代扣、代繳義務人)的具體納稅地點。
7.稅收優惠
稅收優惠是指國家在稅收方面給予納稅人和征稅對象的各種優待的總稱,如法定的減免稅和從低稅率征稅。減稅是指稅法規定的對應納稅額少征一部分;免稅是指稅法規定的對應納稅額的全部免征。
8.違章處理
違章處理是指對納稅人違反稅收法律的行為而采取的處罰措施。納稅人發生違章行為,首先必須限期補繳稅款、辦理登記、提供有關資料和接受檢查等,然后再視情節輕重加以處罰。處罰措施包括罰款、加收滯納金、追究刑事責任等。
納稅人對稅務機關的處罰不服的,在執行處罰措施的前提下,可以向上級稅務機關申請復議,如果對復議結果不服,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以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