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現代半導體集成電路
- 楊銀堂 朱樟明 劉簾曦編著
- 939字
- 2018-12-28 14:22:22
1.3.3 Bipolar晶體管小信號模型
最常用的雙極型晶體管的小信號模型為混合π模型,如圖1.26所示,此模型與MOS管的小信號模型相似,不同點在于雙極型晶體管的混合π模型中包含了一個有限的基—射阻抗rπ,而沒有射極-襯底間電容。同MOS管類似,先討論跨導gm和小信號電阻,然后討論寄生電容。

圖1.25 BJT晶體管飽和區的大信號模型

圖1.26 BJT的有源區小信號模型
晶體管跨導gm可能是小信號模型中最重要的參數,跨導是小信號集電極電流iC與小信號基-射電壓VBE之比,即

由于在有源區有

因此

式中,V T=kT/q,室溫下大約26 m V。由式(1.42)可知晶體管的跨導與其偏置電流成正比。在集成電路設計中,保持跨導(及速度)與溫度無關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偏置電流通常設計成與絕對溫度成正比的。
由于基極電流不為零,因此模型中包含電阻rπ,即

由式(1.34)

可得電阻rπ為

或

由于Early電壓的存在,使得輸出阻抗不為無限大,故由式(1.33)得

可見ro與集電極電流成反比。另外,可以發現gmro=VA/VT,是一個與晶體管工作點無關的常數,對NPN晶體管來說,此常數的值在2000~8000之間,這是單個晶體管放大器所能達到的電壓增益的最大值。
電阻rb模擬了基極接觸和有效基區之間半導體材料的電阻,此電阻盡管小(典型值為幾百歐姆),但確是限制高頻低增益BJT電路速度的一個重要因素,同時也是一個主要的噪聲源。
限制BJT高頻工作的主要因素是小信號模型中的寄生電容,如圖1.26所示。

式中,Cj為基-射結的耗盡電容,對正偏結,Cj的估計值為

Cje 0是0 V偏壓下基極-射極間的單位面積電容;而擴散電容Cd為

式中,τb為基極載流子渡越時間。
電容Ccb模擬了集電極-基極結電容,由于集電極-基極結是緩變結,Ccb近似為

式中,AC是有效集電極-基極結面積,Cjc0是0V偏壓下集電極—基極間的單位面積電容。
另一個較大的電容是集電極與襯底之間的結電容Ccs,它是耗盡電容,由于集電極與襯底間結面積較大(見圖1.20),因此Ccs要大于Ccb和Cbe,Ccs的值可以用下式計算

式中,AT為有效晶體管面積,Cjs0是0V偏壓下集電極 —襯底間的單位面積電容。
BJT晶體管的速度指標是單位增益頻率fT,即晶體管電流增益降為1時的頻率

這個值提供了可以有效使用晶體管的最高頻率。
混合π模型只是許多晶體管小信號模型中的一種,另一種低頻T模型如圖1.27所示,它混合π模型相比,這種模型可以簡化分析。其中,re為射極電阻,由于ie=ic+ib,因此可得


圖1.27 BJT有源
區低頻小信號T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