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社會物流成本的構成內容
社會物流成本是核算一個國家在一定時期內發生的物流總成本,是不同性質企業微觀物流成本的總和。按照2004年由國家統計局、國家發展改革委員會發布的《社會物流統計制度及核算表式(試行)》中的定義,社會物流成本是指一定時期內,國民經濟各方面用于社會物流活動的各項費用支出。包括:支付給運輸、儲存、裝卸搬運、包裝、流通加工、配送、信息處理等各個物流環節的費用;應承擔的物品在物流期間發生的損耗;社會物流活動中因資金占用而應承擔的利息支出;社會物流活動中發生的管理費用等。一個國家物流成本總額占國內生產總值(GDP)的比例,已經成為衡量各國物流服務水平和物流發展水平高低的標志。
美國、日本等發達國家對物流成本的研究工作非常重視,已經對物流成本持續進行了必要的調查與分析,建立了一套完整的物流成本收集系統,并將各年的資料加以比較,隨時掌握國內物流成本變化情況以供企業和政府參考。在我國,也建立了相應的社會物流成本統計制度和核算標準。
相關鏈接
GDP與GNP
國內生產總值(GDP)與國民生產總值(GNP)都是反映宏觀經濟的總量指標,但它們既有聯系又有區別。國內生產總值是指一個國家或地區范圍內的所有常住單位在一定時期內生產最終產品和提供勞務價值的總和。國民生產總值是指一個國家或地區的所有常住單位在一定時期內在國內和國外所生產的最終成果和提供的勞務價值。它等于國內生產總值加上來自國外的凈要素收入。國外凈要素收入是指從國外得到的生產要素收入減去支付給國外的生產要素收入。國內生產總值是“領土”概念,國民生產總值是“生產要素”概念。在經濟封閉的國家或地區,國民生產總值等于國內生產總值。
2.1.1 社會物流成本構成的概念性公式
目前,各國物流學術界和實務界普遍認同的一個社會物流成本計算的概念性公式為:
物流總成本=運輸成本+存貨持有成本+物流行政管理成本
基于這個概念性公式,可以認為,社會物流成本由三部分構成:
·運輸成本(Transportation Cost);
·存貨持有成本(Inventory Carrying Cost);
·物流行政管理成本(Logistics Administration Cost)。
下面根據美國和日本對社會物流成本的統計方法,來具體分析社會物流成本中運輸成本、存貨持有成本和物流行政管理成本的構成內容。
2.1.2 美國社會物流成本的構成內容及統計
美國權威的物流市場年度報告撰稿人Robert V.Delaney先生已經連續十多年編纂出版《美國物流年度報告》(Annual“StateOfLogisticsReport”),而對美國社會物流成本測算的年代則已經上溯到1960年。Delaney先生的每次報告中均包括以下指標:
·年度物流總成本及其組成結構;
·物流總成本及各項目變化趨勢;
·物流成本占GDP的比率及發展趨勢。
計算出指標后,會對變化的原因進行分析,找出可改進之處。
1.美國社會物流成本的構成內容及計算方法
歷年來,美國權威物流成本核算機構在計算物流成本時都采用下述公式,該公式也是其在多年的實踐中不斷改進的結果,具有一定的普遍性。
物流總成本=存貨持有成本+運輸成本+物流行政管理成本
式中:存貨持有成本=利息+稅、折舊、貶值、保險+倉儲費用
運輸成本=公路運輸+鐵路運輸+水路運輸+油料管道運輸+航空運輸+貨運代理相關費用+貨主費用
物流行政管理成本=訂單處理及IT成本+市場預測、計劃制定及相關財務人員發生的管理費用
宏觀上,美國社會物流成本包括的三個部分有各自的構成內容,也有各自測算的辦法。
(1)存貨持有成本
存貨持有成本是指花費在保存貨物上的費用,除了包括倉儲、殘損、人力費用及保險和稅收費用外,還包括庫存占壓資金的利息。其中利息是當年美國商業利率乘以全國商業庫存總金額得到的。把庫存占壓的資金利息加入物流成本,這是現代物流與傳統物流成本計算的最大區別,只有這樣,降低物流成本和加速資金周轉速度才從根本利益上統一起來。美國庫存占壓資金的利息在美國企業平均流動資金周轉次數達到10次的條件下,約為庫存成本的1/4,為總物流成本的1/10,數額之大,不可忽視。倉儲費用既包括公用倉庫費用,也包括私人倉庫費用。
在計算存貨持有成本時,存貨價值的數據來源于美國商務部的《國民收入和生產核算報告》(National Income and Product Account)、《當前商業狀況調查》(Survey of Current Business)和《美國統計摘要》(U.S.Statistical Abstract)等。將得到的數據代入Alford-Bangs公式來測算存貨持有成本。Alford-Bangs公式的基本原理如表2-1所示。
表2-1 存貨持有成本占存貨價值的比例
資料來源:L.P.Alford and John R.Bangs(eds.),Production Handbook(New York:Ronald,1955),pp.396-397。
從表2-1中可以看出,美國存貨持有成本的構成內容包括存貨的保險費、倉儲費、稅費、運輸費、搬運費、存貨貶值、存貨占壓資金的利息、存貨過時的費用等。存貨持有成本約占存貨價值的25%,每年進行物流成本測算時,可以根據當年的具體情況,對每個成本項目占存貨價值的百分比進行調整。
(2)運輸成本
運輸成本包括公路運輸、鐵路運輸、水路運輸、航空運輸、貨運代理相關費用、油料管道運輸與貨主費用等。公路運輸包括城市內運輸費用與區域間卡車運輸費用,貨主費用包括運輸部門運作及裝卸費用。近十年來,美國的運輸費用大體占國民生產總值的比例為6%,并且一直保持著這一比例,說明運輸費用與經濟的增長是同步的。
運輸成本測算的數據是基于伊諾運輸基金會出版的《美國運輸年度報告》(Transportation in America)。
(3)物流行政管理成本
物流行政管理成本應該包括訂單處理、IT成本及市場預測、計劃制定和相關財務人員發生的管理費用。由于這項費用的實際發生額很難進行真正的統計,因此,在計算物流行政管理成本時,是按照美國的歷史情況由專家確定一個固定比例,乘以存貨持有成本和運輸成本的總和得出的。從第一篇《美國物流年度報告》于1973年出版時起,就一直用4%乘以存貨持有成本和運輸成本之和作為物流行政管理成本數據。
2.美國社會物流成本的現狀及其發展變化
從社會物流成本總量上看,美國社會物流成本總額呈現逐年穩定成長的態勢,從1995年的7730億美元,以每年平均成長率為5.43%的速度,成長至1.006兆美元的規模,當中2000年較1999年的成長率更高達9.23%。可見雖然美國經濟近年來不太景氣,但是其物流市場仍維持一定的發展速度。根據美國每年所發布的《美國物流年度報告》顯示,美國在2000年的物流成本首次超過1兆美元。從具體項目費用來看,運輸費仍保持最大比例,達5900億美元;保管費次之,為3770億美元;管理費為390億美元。而這項物流成本的數據,同時也可以表示美國物流市場規模大小。近年來社會物流成本總量隨著經濟的發展也有一定的提高。
從社會物流成本占GDP的比例來看,1981年,美國社會物流總成本占當年GDP的比例是16.2%;1985年該比例下降為12.3%。20世紀90年代以來一直穩定在10%左右,并從2001年以來一直低于10%的水平,2003年甚至跌到8.5%。近年來,美國社會物流成本占GDP的比例有所回升。2005年該比例增長為9.4%,之后一直維持在9%~10%。美國社會物流成本上升的原因復雜。原本美國國內采購原材料現在正在轉向國外采購,原本是美國國內供應鏈現在逐步演變成為全球供應鏈,不僅路線延長,周轉時間增加,而且存貨水平也逐步提高,同時卡車運輸費用上漲也是導致美國物流成本擴大的因素之一。
從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到:
1)降低物流成本是提高效益的重要戰略措施。美國每年10萬億美元的經濟規模,降低1%的成本就相當于多出1000億美元的效益。我國現在是1萬億美元的經濟規模,降低1%的物流成本就等于增加了100億美元的效益。業界普遍認為我國物流成本下降的空間應該在10個百分點或更多,這是一筆巨大的利潤源。
2)美國的實踐表明,物流成本中運輸費的比例大體不變,減少庫存支出就成為降低物流成本的主要來源。減少庫存支出就是要加快資金周轉、壓縮庫存,這與同期美國庫存平均周轉期降低的現象是吻合的。因此,發展現代物流就是要把目標鎖定在加速資金周轉、降低庫存水平上面。這是核心的考核指標。
3)物流成本的概念必須拓展,庫存支出不僅僅是倉儲的保管費用,更重要的是要考慮它所占有的庫存資金成本,即存貨占壓資金的利息。理論上還應該考慮因庫存期過長造成的商品貶值、報廢等代價,尤其是產品周期短、競爭激烈的行業,如PC機、電子、家電等。總之,只有在物流成本中包含資金周轉速度的內涵,才能真正反映出物流的作用,做出準確的評價。
相關鏈接
物流園區可降低物流成本
物流園區的發展可以優化城市規劃,緩解城市交通狀況,優化城市物流系統,達到物流成本的降低。物流園區一般以倉儲、運輸、加工等用地為主,同時還包括一定的與之配套的信息、咨詢、維修、綜合服務等設施用地。一般來說,國外物流園區用地多在7萬平方米以上,最大一般不超過100萬平方米。日本是最早建立物流園區的國家,至今已建成20個大規模的物流園區,每個物流園區平均占地約74萬平方米。韓國在富谷和梁山建立了兩個綜合性物流園區,占地規模都是33萬平方米。荷蘭統計的14個物流園區,平均占地44.8萬平方米;德國不來梅的貨運中心占地在100萬平方米以上。
2.1.3 日本社會物流成本的構成內容及統計
1.日本社會物流成本的構成內容及計算方法
日本也是物流業發展很快的國家,日本的社會物流成本計算方法與美國略有區別,但從整體上看,也是有運輸費、保管費和管理費三個部分。日本社會物流總成本公式中的一些比例和比率需要由專家估計。
日本社會物流總成本的公式如下:
社會物流總成本=運輸費+保管費+管理費
(1)運輸費
在運輸費方面,又分為貨主企業支付給各種運輸機構的營業運輸費及自家運輸費兩種。營業運輸費又分為卡車貨運費、鐵路貨運費、內海航運貨運費、國內航空貨運費、貨運站收入等多種。而自家運輸費是以營業車平均行走一里的原價為基礎,將自家卡車的行走里數、實際平均一日一車行走里數比、自家用卡車裝載比率相乘而得出的。
運輸費的公式如下:
運輸費=營業運輸費+自家運輸費
式中:營業運輸費=卡車貨運費+鐵路貨運費+內海航運貨運費+
國內航空貨運費+貨運站收入
表2-2反映了日本社會物流成本中運輸費的統計內容與數據來源。
表2-2 日本社會物流成本統計中運輸費的構成及統計數據來源

(2)保管費
保管費是將日本經濟企劃廳編制的《國民經濟計算年報》中的國民資產、負債余額中原材料庫存余額、產品庫存余額及流通庫存余額的合計數乘以日本資材管理學會調查所得的庫存費用比例和原價率得出的。這項保管費不是狹義的保管費,它不僅包括倉儲業者的保管費或企業自有倉庫的保管費,還包括倉庫、物流中心的庫內作業費用和庫存所發生的利息、損耗費用等。
保管費的公式如下:
保管費=(原材料庫存余額+產品庫存余額+流通庫存余額)×原價率×庫存費用比例
式中:庫存費用比例=利率除外的庫存費用比例+利率
(3)管理費
物流管理費無法用總體估計的方法求得,所以根據日本《國民經濟計劃年報》中的《國內各項經濟活動生產要素所得分類統計》,將制造業和批發、零售業的產出總額,乘以日本物流協會(Japan Institute of Logistics Systems,JILS)根據行業分類調查出來的各行業物流管理費用比例0.5%計算得出,即:
管理費=(制造業產出額+批發、零售業產出額)×物流管理費用比例
2.日本社會物流成本的現狀及其發展變化
日本在社會物流成本規模估算上,將社會物流成本分為運輸費、保管費、管理費三大類,以企業主所支付給物流業的營業物流成本,以及自己營運的自家物流成本合計而成。
根據日本物流協會(JILS)每年的統計結果,日本的社會物流總成本在近些年呈現穩定趨勢,且穩中有降。2005年以來,總體物流成本占GDP的比例與美國社會物流成本占GDP的比例相當,一直維持在9%~10%。
2.1.4 我國臺灣地區社會物流成本的構成內容及統計
1.我國臺灣地區社會物流成本的構成內容
參考美國與日本對總物流成本所進行的調查方式,臺灣工業研究院依據本地區物流活動模式加以修正估算項目,將社會物流成本也分為三大部分:運輸費、保管費、管理費。
(1)運輸費
在我國臺灣地區運輸費中,除了委托給專業運輸業者所產生的營業運輸費之外,利用公司自有車輛運輸的部分,也予以包括計算。在營業運輸費方面,依據臺灣地區對專業運輸業者的分類,共納入卡車、鐵路、海上、航空、承攬業等貨運方面的產值或者營業收入,合計作為地區內營業運輸總費用與總市場規模。而公司本身自有車輛的運輸費,則以自用貨車與營業用貨車的比例,推估臺灣地區自家用運輸總費用與市場規模。
(2)保管費
所謂保管費,指的是倉庫內原材料、零件、半成品、產成品因保管所產生的費用。由于臺灣地區并沒有原材料、零件、半成品、產成品的個別庫存金額或庫存量的統計資料,因此采用制造業與批發零售業的平均庫存水平,作為全地區總庫存金額的代表。
參考美國的分類方法,將總庫存金額下所發生的物流保管費用分為三類:
·利息費用,即庫存利息費用的發生;
·稅費、折舊費、保險費用,即庫存貨品所產生的稅費、設備折舊費、貨物保險的費用;
·倉儲費用,即因庫存貨品所發生的倉儲費用。
(3)管理費
除了運輸費與保管費之外,公司物流部門、倉庫、配送中心等管理及營運所需的費用,均屬于物流管理費用的范圍。其中包括物流理貨費、逆向物流費和物流管理費等。此部分參考日本推估方式,分為制造業與批發零售業兩類,利用物流管理費占營業額的比例計算得出。
圖2-1反映了臺灣地區社會物流成本的分類及構成。
2.各物流成本構成項目的計算方式
(1)運輸費
·卡車運輸費:對卡車運輸業支付的費用,是以臺灣地區公路汽車貨運業的貨運收入來計算的。其資料來自交通部《交通統計月報》、公路總局、臺北市政府交通局、高雄市政府建設局。

圖2-1 我國臺灣地區社會物流成本的分類及構成項目
資料來源:我國臺灣地區工研院《物流整合應用技術發展及輔導計劃》(2002/08)。
·鐵路貨運費:對鐵路貨運業支付的費用,是以臺灣地區鐵路貨運的營業收入來計算的。其資料來自交通部《交通統計月報》中臺灣地區鐵路管理局占全臺灣地區噸數百分比,乘以臺灣地區鐵路管理局的貨運收入,得出臺灣地區鐵路貨運量總收入。
·海上貨運費:對地區內海上支付的費用,是依據交通部統計處的《臺灣地區不同商品貨物流量及運費率調查報告》中,地區內水上貨運部分所調查的水上貨運總量乘以平均運費,得出地區內海上貨運費用。
·航空貨運費:對地區內航空支付的費用,是依據交通部統計處的《臺灣地區不同商品貨物流量及運費率調查報告》中,地區內航空貨運部分所調查的地區內航空貨運總量乘以平均運費,得出地區內航空貨運費用。
·貨物承攬運輸費:根據交通部統計處進行的地區內運輸倉儲及通信業產值調查,其中有針對地區內陸上運輸承攬業、海運承攬運輸業、航空貨運承攬業等各行業的收支統計,因此采用這三個行業類型的營業收入進行加總。
·自家用卡車運輸費:由于沒有自家運輸費的資料,因此采用地區內自用貨車占營業用貨車的比例,乘以營業用貨車的貨運收入推估得出。營業用卡車的貨運收入,即為卡車運輸費;自用貨車與營業用貨車的數量則由交通部《交通統計月報》的臺閩地區機動車輛數量表中得到。
(2)保管費
·地區內庫存金額:將地區內庫存金額分為兩大部分:一為制造業的存貨金額,利用《工業生產統計月報》中制造業的產值,乘以制造業的存貨率得出;二為批發零售業的存貨金額,此部分采用經濟部統計處《商業動態統計月報》中批發業與零售業的存貨金額加總得出。因為制造業與批發零售業為上下游的供應鏈關系,避免存貨金額的重復計算,因而采用平均存貨金額。
·利息費用:采用臺灣地區中央銀行所公布五大銀行新承接的資本支出貸款放款利率中,平均年放款利率來計算每年的利息利率,再乘以地區內庫存金額,得出地區內總利息費用。
·稅、折舊、保險費用:由于臺灣地區內并沒有存貨成本稅、折舊、保險等費用數值,因此采用專家意見與業者實際經驗,估算稅、折舊、保險占庫存金額的比例,再乘以地區內庫存金額,得出保管費在稅、折舊、保險上的費用。
·倉儲費用:根據交通部統計處進行的臺灣地區內運輸倉儲及通信業產值調查中,有針對國內倉儲業的收支統計,因此采用其營業收入作為數據。
(3)管理費
·制造業產值:采用《工業生產統計月報》中所統計的制造業產值為數據。
·制造業與批發零售業營業額:由于臺灣地區內制造業與批發零售業屬于服務業,并無產值,因此在估計批發業與零售業的產出時,采用經濟部《商業動態統計》中的批發業與零售業的營業額。
·管理費比例:由于沒有物流管理費的比例資料,因此參考經濟部商業司在2000年對臺灣地區產業物流成本調查中,將地區產業理貨費、逆向物流費和物流管理費三者占總營業額的比例,作為估計的依據。
·臺灣地區GDP:資料來自行政院統計處的《國民經濟動向統計季報》中的數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