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節 在革命戰爭的烽火中發展壯大
中國共產黨從創立之初,就投入到領導全國各族人民進行新民主主義革命,建立社會主義新中國的革命洪流中。在這期間,經歷了北伐戰爭、土地革命戰爭、抗日戰爭、解放戰爭、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幾個重要階段,中國共產黨也在斗爭中不斷發展壯大。
一、土地革命時期
土地革命時期是中國共產黨獨立領導中國人民武裝反抗國民黨,積極探索適合中國國情的革命道路時期,也是毛澤東思想初步形成的重要時期。
1927 年大革命失敗后,國內政治局勢急劇逆轉,原來生機勃勃的中國南部一片腥風血雨,共產黨員數量急劇減少到 1 萬多人,但共產黨人并沒有被嚇倒。1927年8月1日,南昌起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8月7日,中共中央在湖北漢口秘密召開緊急會議,會議徹底清算了大革命后期陳獨秀的右傾機會主義錯誤,確定了開展土地革命和武裝起義的方針,并選出以瞿秋白為首的中央臨時政治局。這次會議給正處在思想混亂和組織渙散中的黨指明出路,為挽救黨和革命做出了巨大貢獻。
按照中共中央的部署和八七會議確定的方針,中國共產黨人分赴各地,恢復和整頓黨組織,組織武裝起義。同年 9 月,毛澤東同湖南省委領導了湖南、江西邊界的秋收起義。12月11日,在廣東省委書記張太雷和葉挺、葉劍英等人的領導下發動了廣州起義。自1927年大革命失敗到1928年,中國共產黨在全國各地領導武裝起義100多次。隨著斗爭的發展,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逐步把黨的工作重點由城市轉入農村,在農村建立根據地,開展土地革命,建立革命武裝和工農政權,開創了以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革命道路。從1927年到1934年,中國共產黨先后創建了江西中央革命根據地和湘鄂西、海陸豐、鄂豫皖、瓊崖、閩浙贛、湘贛、左右江、川陜、陜甘、湘鄂川黔等十幾個根據地,建立了工農紅軍第一、第二、第四方面軍和其他許多紅軍部隊。在國民黨統治下的白區,發展了黨組織和其他革命組織,展開了群眾革命斗爭。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紅軍各個方面軍,在革命根據地人民群眾的大力支援下,連續擊敗了國民黨軍隊的多次“圍剿”,并不斷壯大了自己的隊伍,到 1933 年,全國紅軍發展到33萬人,共產黨員也從1927年大革命失敗后的1萬多人發展到30 多萬人。但是由于以王明為首的“左”傾冒險主義錯誤,造成第五次反“圍剿”失敗,紅一方面軍損失慘重,不得不在1934年10月退出中央革命根據地,進行二萬五千里長征。王明“左”傾錯誤使革命根據地和白區的革命力量都受到極大損失,紅軍從30萬人減少到3萬人左右,共產黨員從30萬人減少到4萬人左右。
1935年1月,中國共產黨在遵義及時召開了政治局擴大會議,結束了王明“左”傾冒險主義在黨中央的統治,確立了毛澤東同志在紅軍和黨內的領導地位,這是中國共產黨從幼年走向成熟的一個重要標志,它在黨的歷史上是一個生死攸關的轉折點。正是由于這一轉變,黨中央和紅軍才能在極端艱險,極其危急的情況下保存下來,并且在這以后能夠戰勝張國燾的分裂主義,勝利地到達陜北,開創中國革命的新局面。
二、抗日戰爭時期
抗日戰爭時期是近代中國民族解放戰爭史上最偉大、最生動、最活躍的時期,也是中國共產黨逐步壯大,毛澤東思想逐步走向成熟的重要時期。
1931年,日本帝國主義制造“九一八事變”,對中國東北發動了蓄謀已久的侵略戰爭。面對日益加深的民族危機,各界愛國人士、愛國團體紛紛要求停止內戰,出兵抗日。在1935年華北事變后,中國共產黨及時發表了《為抗日救國告全國同胞書》,發出了停止內戰,共同抗日的號令。1936年12月12日,張學良、楊虎城發動了震驚中外的西安事變,中共中央以中華民族利益的大局為重,決定用和平的方式解決西安事變,迫使蔣介石做出了“停止剿共,聯紅抗日”等六項承諾。
1937年7月,日本帝國主義發動全面侵略戰爭。中國全面抗日戰爭爆發。共產黨在七七事變發生的第二天就通電全國,號召“筑成民族統一戰線的堅固長城,抵抗日寇的侵略”。9月22日國民黨中央通信社發表了《中共中央為公布國共合作宣言》。9月23日,蔣介石也發表了實際上承認中國共產黨合法地位的談話,標志著以國共兩黨合作為基礎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正式形成。但是在整個抗戰期間,由于國民黨堅持片面抗戰路線,消極抗日,造成正面戰場屢屢失利。1938年10月武漢和廣州失守后,抗日戰爭進入了戰略相持階段。以蔣介石為代表的國民黨親英美派開始推行攘外必先安內的反動政策,把斗爭的矛頭指向中國共產黨及其領導的革命軍隊。面對以蔣介石為首的國民黨反動派的倒行逆施,中共中央制定了既聯合又斗爭的策略,以及同頑固派斗爭的方針,建立了包括國民黨在內的一切抗日階級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為更好地指導抗戰和中國革命,毛澤東進行了大量的理論研究工作。他系統地總結了中國革命的獨創性經驗,于1939年年底1940年年初先后發表了《〈共產黨人〉發刊詞》、《中國革命和中國共產黨》、《新民主主義論》等著作,完整地闡述了新民主主義理論,標志著毛澤東思想逐步成熟。
為了進一步整頓黨風、學風、文風,促進黨內團結,1942 年,中國共產黨在全黨范圍內開展了整風運動,這是一場馬克思主義的思想教育運動,我黨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和理論聯系實際、密切聯系群眾、批評與自我批評三大優良作風都是在整風運動中形成的。1945年4月,黨的七大在延安隆重召開。七大制定了黨在新形勢下的路線,即“放手發動群眾,壯大人民力量,在我黨的領導下,打敗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國人民,建立一個新民主主義的中國”。大會擬定了建立聯合政府的具體步驟,制定了新民主主義國家在政治、經濟、文化方面的綱領,提出了實現中國工業化的宏偉任務。確立毛澤東思想在全黨的指導地位,第一次全面科學地闡述了毛澤東思想的科學概念及其基本內容。黨的七大,使全黨在思想上、政治上、組織上達到空前的統一和團結,黨的事業獲得空前的發展。
1945年9月2日,日本代表在向同盟國的投降書上簽字。至此,中國抗日戰爭勝利結束。中華民族為贏得抗日戰爭的勝利做出了巨大的犧牲。中國抗戰的歷程表明,中國共產黨及其領導的人民的抗日力量,是全民族利益最堅定的維護者,是團結抗戰的中流砥柱,是取得抗戰勝利的決定性力量。中國人民以落后的武器裝備打敗經濟實力和軍事裝備遠比自己強大的敵人,創造了半殖民地弱國打敗帝國主義強國的奇跡。這一驚天動地的偉業,使中華民族一洗百年恥辱,在世界上展示了新的形象。中華民族對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做出的重大貢獻,使中國的國際地位空前提高。這是中華民族由衰敗走向振興的重大轉折點。
三、解放戰爭時期
解放戰爭時期是中國革命力量同反革命力量大決戰時期,也是中國共產黨日益成熟,毛澤東思想進一步發展的重要時期。
1946年,國民黨違背“雙十協定”,悍然發動全面內戰。中國共產黨適時地制定了粉碎國民黨強大軍事進攻的各項方針政策。在政治上,放手發動群眾,團結一切可能團結的力量,建立最廣泛的人民民主統一戰線。在軍事上,堅持集中優勢兵力,各個殲滅敵人的作戰原則。經過一年多的作戰,人民軍隊先后挫敗國民黨軍隊的全面進攻和重點進攻,并取得了遼沈、淮海、平津三大戰役的勝利。中國共產黨領導的軍隊經過3年多的英勇奮戰,消滅了蔣介石的800萬軍隊,推翻了國民黨政府。經過遼沈、淮海、平津三大戰役,中國人民革命戰爭在全國節節勝利,1949年元旦毛澤東為新華社撰寫了新年獻詞,《將革命進行到底》。獻詞指出,我們必須將革命進行到底,必須用革命的方法堅決徹底干凈地消滅一切反動勢力,在全國范圍內推翻國民黨的反動統治,建立新中國。1949年3月,黨中央在河北平山縣西柏坡召開七屆二中全會。會議制定了促進革命取得全國勝利和組織這個勝利的方針;確定了革命勝利后新民主主義建設的藍圖;規定了全國勝利后,黨在政治、經濟、外交方面應當采取的基本政策,以及使中國由農業國轉變為工業國、由新民主主義社會轉變到社會主義社會的總的任務和主要途徑;確定了進入城市后黨的工作要以恢復和發展生產為中心。
1949年4月21日,毛澤東、朱德向人民解放軍發布了《向全國進軍的命令》。隨后,黨領導和指揮人民解放軍進行渡江作戰,推翻了蔣家王朝的統治。于1949年10月1日在北京舉行了開國大典,建立了新中國,實現了百年來中國人民夢寐以求的革命理想。至此,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取得了最后的勝利,中國共產黨也由革命黨發展為代表全國各族人民利益的執政黨,中華民族的歷史從此翻開新的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