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 青年學生入黨指南
  • 周紅主編
  • 2367字
  • 2018-12-27 15:28:42

第一節 中國共產黨的創立是歷史的必然

隨著近代工業在中國的發展和中國工人運動的展開,隨著馬克思列寧主義在中國的傳播,中國出現了一批接受馬克思主義的先進知識分子,促使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工人運動逐步結合,使中國共產黨的建立成為歷史的必然。

一、中國工人階級的發展壯大為中國共產黨的創立奠定階級基礎

中國近代工人階級是現代大工業發展的產物,它又是新的社會生產力的代表。從鴉片戰爭開始,由于外國資本的入侵并在沿海口岸開設商埠、創辦工廠,以及清政府的某些官僚也涉足辦企業,中國第一代產業工人就這樣應運而生。隨著近代工業在中國的興起,中國工人階級得到發展和壯大。尤其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后,由于各帝國主義國家忙于國內戰事,無暇東顧,從而使中國民族工業的發展進入了“黃金時代”,中國無產階級由1914年前夕的60萬人迅速地發展壯大到 200 萬人以上。中國工人階級,大多集中在沿海幾個大城市,而且又集中在鐵路、礦山、航運、紡織等部門。依據《新青年》1920年刊載的材料,當時上海擁有58萬工人,其中產業工人24.5萬人,集中在500人以上工廠的就有15萬人,約占產業工人總數的2/3,這對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傳播、工人的組織教育、工人的聯合斗爭,以及工人運動同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結合等,都提供了極為有利的條件,從而為中國共產黨的創立奠定了階級基礎。

二、中國工人運動的蓬勃興起為中國共產黨的創立奠定了實踐基礎

中國工人階級自誕生以來,就不斷地進行著反抗壓迫者的斗爭,而且工人階級的政治覺悟也隨著斗爭的發展而迅速提高。例如,1858年,為反對英法侵略軍占領廣州,香港兩萬多工人舉行了罷工。辛亥革命期間,中國工人階級曾多次參加孫中山領導的同盟會發動的武裝起義。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后,隨著中國工人階級的發展壯大,工人罷工的次數逐年增多。據統計,從1912年至1919年“五四”運動前,全國共發生 130 多次罷工,不僅如此,這時工人的斗爭開始由經濟斗爭轉向有組織的政治斗爭。1919年5月4日,北京各大、中學學生為抗議帝國主義在“巴黎和會”上要將德國在中國的權益轉交給日本舉行了示威游行,爆發了轟轟烈烈的“五四”愛國運動。以此為開端,上海、唐山、九江、長沙、武漢、天津、濟南等地的工人也相繼舉行游行示威和罷工,工人斗爭很快擴展到全國20多個省,100多個城市。中國工人運動的蓬勃興起,一方面顯示了中國無產階級力量的強大,另一方面在斗爭中所暴露出來的組織程度不高,缺乏統一領導等問題充分說明中國工人運動迫切需要科學理論的指導,迫切需要先進組織的領導。中國工人運動的蓬勃發展為馬列主義在中國的傳播,為在中國建立無產階級政黨奠定了實踐基礎。

三、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及與工人運動的緊密結合為中國共產黨的建立奠定了思想基礎

1917 年俄國十月革命爆發,給中國送來了馬克思列寧主義。十月革命的勝利,使社會主義從理論變為現實。從此中國開始出現了一批贊成俄國社會主義革命的知識分子,并由主張學習西方轉向效法俄國。李大釗率先在中國傳播馬克思主義,寫下了一大批頌揚十月社會主義革命、闡發十月革命偉大意義及社會主義在全世界勝利的歷史必然等著作。陳獨秀在早期活動中,作為一個社會主義宣傳者、黨的發起人和領導者,對馬克思列寧主義在中國的傳播,對中國共產黨的初期建設,也發揮了積極的推動作用。瞿秋白在1920年10月,以《晨報》記者身份,義無反顧地冒著生命危險,踏上奔赴莫斯科的征途,對十月革命進行實地考察,系統、真實地寫下了大量文章,對社會主義在中國的傳播和促進中國人民走十月革命道路,做出了不可磨滅的重大貢獻。毛澤東是在“五四”運動后接受馬克思主義的,畢生學習、研究馬克思列寧主義堪稱楷模,特別是把馬克思主義的普遍真理同中國革命的具體實踐相結合,以及在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等方面,都立下了無與倫比的功勛。此外,還有鄧中夏、蔡和森、向警予、周恩來等一大批革命知識分子,他們都在傳播馬克思列寧主義并在促使其同中國革命相結合上起到重要的先驅、橋梁作用。

“五四”運動后,中國具有共產主義思想的知識分子又進一步選擇了同工農民眾結合的道路,促使馬克思列寧主義同中國工人運動實現初步的結合。各種共產主義小組也應運而生。1920 年年初,陳獨秀、李大釗等開始醞釀組織共產黨。同年4月,經共產國際批準,俄共(布)遠東局派代表維經斯基來中國了解情況,幫助建黨。5月,陳獨秀、李漢俊等首先在上海組織了“馬克思主義研究會”,開始建黨的籌備工作。8月,上海共產黨組織正式成立,陳獨秀任書記。該組織起到了在全國范圍內建黨的發起和聯絡中心的作用。9月,該組織召開會議,討論了關于在全國建立統一的中國共產黨的問題。會后,該組織便積極幫助各地建立了黨的早期組織——共產主義小組。10 月,李大釗成立了北京共產主義小組。1920年秋至1921年春,王盡美、鄧恩銘在濟南,董必武、陳潭秋在武漢,毛澤東、何叔衡在長沙,譚平山、譚植棠在廣州,也先后成立了共產主義小組。在日本、法國也有由留學生中的先進分子組成的共產主義小組。共產主義小組的建立將馬克思列寧主義同中國工人運動的結合又往前推進了一大步。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廣泛傳播造就了一批接受馬克思主義的先進分子,促使馬克思列寧主義同中國工人運動逐步結合,為中國共產黨的創立奠定了思想基礎和干部基礎。

1921年6月,共產國際駐中國代表馬林等人到達上海,幫助中國正式建黨。1921年7月23日至7月31日,中國共產黨在上海召開了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大會通過了中國共產黨的第一個綱領和第一個決議。綱領規定:黨的名稱是“中國共產黨”;黨的性質是無產階級政黨;黨的奮斗目標是推翻資產階級,廢除資本所有制,建立無產階級專政,實現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黨的基本任務是從事工人運動的各項活動,加強對工會和工人運動的研究與領導。大會選舉產生黨的領導機構——中央局,陳獨秀為書記,張國燾負責組織,李達負責宣傳。這次會議的召開標志著中國共產黨的成立。

主站蜘蛛池模板: 涪陵区| 宿迁市| 陇西县| 白山市| 斗六市| 涞水县| 昭平县| 讷河市| 赤峰市| 永登县| 苍溪县| 井陉县| 金湖县| 扎囊县| 仙游县| 沁源县| 石门县| 辽源市| 罗甸县| 玛曲县| 岳阳市| 岳西县| 怀仁县| 农安县| 山阴县| 乌海市| 江华| 大城县| 图片| 德清县| 恩施市| 绥德县| 甘孜县| 丹凤县| 尚义县| 海晏县| 固原市| 思南县| 济南市| 化德县| 淳化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