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教育懲罰≠打罵
- 父母的反省:要教育孩子先修正自己
- 陳陳
- 1319字
- 2015-06-02 19:53:35
提高認識
許多父母聽說不能打罵孩子,心生困惑:孩子如果犯了嚴重的錯誤,難道不該懲罰嗎?這是許多人贊成打罵的原因之一,然而這也是一個普遍誤解——誤將教育懲罰等同于打罵。
對孩子的不良行為和嚴重錯誤一味縱容,會害了孩子。適當的教育懲罰是規范孩子行為的有效手段。然而,教育懲罰與打罵孩子是完全不同的兩回事!
教育懲罰與打罵存在本質區別:教育懲罰是遵循教育原則,在尊重孩子的基礎上采取的科學方法;而打罵是對肉體的折磨和人格的侮辱。
教育懲罰是通過一系列方法,用嚴肅的態度讓孩子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并承擔應有的責任。常見的教育懲罰方法包括冷處理、負強化、嚴詞告誡,讓孩子認識并接受其行為的自然結果(不是類似打罵的人為后果),讓孩子為自己的行為承擔能力范圍內的責任等?,F在讓我們舉幾個例子,體會如何在具體教育情境中實施教育懲罰。
舉例說明
在新西蘭,打孩子是一種違法行為。因此,父母都不會體罰孩子。如果孩子在公共場所鬧騰,只要不影響到別人,父母一般都會采取冷處理的方式對待孩子,比如隨他去鬧。如果影響到別人,父母會將孩子抱走,將他放在一個比較開闊而安靜的地方,讓他繼續鬧,直到他鬧夠。
通常孩子鬧是為了吸引父母的注意,或者通過這種方式達到某些目的。如果孩子看到自己的鬧騰沒有效果,自然會放棄。
實施冷處理應注意:一、通常針對幼兒的無心之失和吵鬧;二、時間不可太長,3歲孩子以2分鐘為宜,通常每長一歲增加1分鐘;三、不要在冷處理之后找孩子算賬,只要讓孩子冷靜,或讓孩子認識到通過吵鬧引起成人關注沒有用。
舉例說明
一位父親在尋求筆者的幫助時說:“兒子喜歡一邊看電視一邊做作業,不讓他看電視就不寫作業,不知道該怎么辦。”
筆者建議這位父親:
1)明確告訴孩子邊看電視邊做作業的壞處,并堅決要求先做作業,后看電視,要么就別想看電視。
2)如果孩子以“不電視看就不做作業”為要挾,父母千萬不要被嚇倒,而要堅定地告訴孩子,即使不做作業也別想看電視,想要看電視必須寫完作業。
3)如果孩子真的不做作業,也不要妥協,否則孩子的壞習慣是得不到改變的。不做作業無法向老師交代,孩子一般不敢來真的。即使孩子膽大真的不做,父母要做的不是放棄努力,而是提醒孩子不做作業老師會批評(提醒自然后果,以便讓孩子清醒,回歸理性,這是父母的責任。否則,當孩子面對自然后果時,會把責任歸咎于父母,不要讓孩子誤以為父母有心害他們)。
4)即便孩子一時情緒作祟,不顧理智就是不做作業(當然這種情況很少出現),父母提醒老師可能責罰,孩子也不聽,即使這樣父母也不要妥協,等到老師批評孩子不做作業時,孩子就會發現自己任性妄為的后果自己要負責。
值得注意的是:教育重在預防。我們應重視培養孩子的好習慣,積極預防不良行為的發生,做到防患于未然,而不可事先毫無作為,一味依賴事后懲罰。
另外,教育懲罰的一個重要原則在于慎重,不要輕易對孩子實施懲罰。教育懲罰還必須注意以下原則:
1)對事不對人。
2)根據孩子的年齡特征和個性特點選擇恰當的懲罰方法。
3)公開場合不懲罰孩子,要顧及孩子的自尊心。
4)切忌情緒化、報復、翻舊賬、連帶等方式。
5)當孩子有所改過時,要及時給予肯定。
總之,教育懲罰是一種教育方式,應講究方法和技巧,絕不可與打罵混為一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