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2章 說話的技巧,成功的資本

——18歲后要開始歷練說話能力

會說話代表一種實力

會說話是一個人智慧的反映,是影響一個人事業成功、人際和睦、生活幸福的重要因素,是一種可隨身攜帶的永不過時的基本能力。說話離不開知覺、觀察、記憶、思維、想象等心理活動的基本形式。一個人的氣質、性格、能力等個性心理特征直接決定了其口才的高低、風格,甚至是社會價值。

清朝著名的文藝批評家葉燮曾提出,“才、膽、識、力”是人才成長的重要因素。這里的“才”,其一就是“口才”;這里的“膽”,更是在強調人在社會交往中敢于說話、在大庭廣眾前敢于演講的“膽”。

進入21世紀,人們對口才的重視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有沒有良好的口才,已成為衡量一個人素質的基本標準之一。從一個人的口才上往往能看出一個人的綜合實力,口才幾乎在每一個人的命運里都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口才好,有可能會改變你的命運。我們拿面試來說,現在國內外大小公司,已把面試作為人才招聘的必要途徑,其中有許多行業尤其看重口試。在這種情況下,“口才”這門課程在許多高校已經屬于必修課,即使設為選修課,選修的人也很多。因為,現在高校一般不包畢業分配,絕大多數學生根據人才市場需要來尋找職業,在最后一學年,也就是說在學業尚未完成、畢業論文尚未啟動或剛啟動的時候,他們已首先通過口才叩擊著職業生涯的大門,學生們越來越意識到口才的重要性。

隨著人們越來越認識并熱衷于口才修煉和培養,口才學作為一門新興學科一躍成為當今世界十分走俏的一門學問,而它的前身,或者另外一種形式或分支——演講學,則是一門更古老的學問。在中世紀前的中國、古埃及、古希臘、古羅馬、古巴比倫、印度等具有悠久歷史文明的古國,演講已成為普遍的社會現象。在中國,演講這一形式在先秦的古代社會已廣泛盛行。

中國傳世最早的一部政治文獻匯編《尚書》里面就記載了盤庚“動員民眾遷都”的演說。這是中國至今發現的最早的一篇有文字記載的演說,也是世界演講史上有文字可考的最早的演說稿。此演說稿分上、中、下三篇。中篇為遷都前的演說,上篇、下篇為遷都后的演說。其中以中篇最為精彩,它無論在構思立意、遣詞造句上,還是在邏輯思維的演繹、歸納和情感的發揮上,都相當成熟,真切感人。《尚書》中還有《甘誓》、《湯誓》、《牧誓》等好幾篇演講詞。其中《甘誓》是公元前21世紀夏啟與有扈氏戰于“甘”這個地方的戰前動員,文字雖簡短,卻義正詞嚴、氣勢恢宏。

春秋戰國時期是我國歷史上經濟制度和政治制度的大變動時期,各諸侯國之間及其內部的階級斗爭和政治斗爭錯綜復雜,加上生產力的發展和經濟的繁榮,促使了“士”這種階層的出現,再加上王權發生動搖,人們對“天”產生了懷疑,私學悄然興起,促進了各種學術思想的發展,而其傳播無一不是通過學者的辯論和對學生的口授。儒家的孔子、孟子和荀子,墨家的墨子,道家的莊子,法家的韓非子,名家的惠施、公孫龍等,都紛紛表述了自己對治理天下的政治見解和思想,對社會大眾進行游說,形成了“百家爭鳴”、游說風氣極盛的時代。這也是我國古代演講學的第一個鼎盛時期。

你的世界是“說話”建造的

事業的成功和失敗,往往決定于某一次談話,這話絕不是過分夸張的,美國人類行為科學研究者湯姆士指出:“擁有說話的能力是成名的捷徑。它能使人顯赫,鶴立雞群。能言善辯的人,往往使人尊敬,受人愛戴,得人擁護。它使一個人的才學充分拓展,熠熠生輝,事半功倍,業績卓著。”他甚至斷言:“發生在成功人物身上的奇跡,一半是由口才創造的。”

在富蘭克林的自傳中,有這樣兩段話:“我在約束我自己的時候,曾有一張美德檢查表,當初那表上只列著12種美德,后來,有一個朋友告訴我,說我有些驕傲,這種驕傲,常在談話中表現出來,使人覺得盛氣凌人。于是我立刻注意這位友人給我的忠告,我相信這樣足以影響我的前途,然后我在表上特別列上虛心一項,我決心竭力避免一切直接觸犯別人感情的話,甚至禁止自己使用一切確定的詞句,像‘當然’、‘一定’、‘不屑說’……而以‘也許’、‘我想’、‘仿佛’……來代替。”“說話和事業的進步有很大關系,你如出言不慎,你如跟別人爭辯,那么,你將不可能獲得別人的同情,別人的合作,別人的動力。”這是千真萬確的,一項事業的成敗,常會由一次談話決定。無數成功者的事實證明,敢于當眾講話,善于說話是成功事業的催化劑,它直接關系事業的成敗。

1983年元旦,英國女王為多年給首相撒切爾夫人擔任顧問的戈登·里斯授以爵位。其主要功績是:有效地提高了撒切爾夫人的演說能力和應答記者提問的能力;為撒切爾夫人撰寫了深得人心的演講稿……一句話,為英國塑造了一位嶄新的“風姿綽約、雍容而不過度華貴、談吐優雅和待人親切自然的女首相形象”。

在西方國家,當前無不把會說話作為衡量優秀人才的重要尺度,每個公司、企業招聘各類人才,都要進行口試。在日本,一些大公司在招聘人才進行面試時,專門就說話能力規定了若干不予錄用的條文。其中有:

應聘者聲若蚊子者,不予錄用;

說話沒有抑揚頓挫者,不予錄用;

交談時,不得要領者,不予錄用;

交談時,不能干脆利落地回答問題者,不予錄用;

說話無生氣者,不予錄用;

說話顛三倒四、不知所云者,不予錄用……

日本大公司的這些規定也反映了這樣一個事實:說話與事業的關系至為密切,它是勝任本職工作最重要的能力之一。知識就是財富,口才就是資本。能說會道,才能正確地領悟上級的意圖并恰當地表達出來,一個唯唯諾諾、語無倫次的人定不能勝任自己的工作。通過講話讓領導、同事、群眾更深層次地了解你,才能讓大家信任你,才有機會被提拔到更高的職位,勝任更重要的任務,才有施展才華、事業成功的機會。用好這種催化劑,事業成功也便指日可待了。

語言是人類力量的統帥

馬雅可夫斯基曾說:“語言是人類力量的統帥。”意即精湛的口語表達藝術在社會生活和人際交往中具有不可估量的魅力和偉力。

約公元前14世紀,商朝明君盤庚用生動質樸、雄辯有力的語言,說服了難離故土的民眾,實現了遷都的主張;周恩來、陳毅在風云變幻的國際政治外交中善于辭令,口才出眾,大大提高了新中國的國際地位和聲望,長了中國人民的志氣;國際金融家薩克斯說服美國總統羅斯福盡快研制生產原子彈,從而為盡快結束第二次世界大戰奠定了重要的基礎;在商務談判時中肯有力的言辭會迫使對方作出讓步,或取得共識,以利于達成協議;慷慨陳詞,促成外引內聯,就會振興一方經濟。所有這些,都說明通過充分發揮口語表達技巧的口才藝術,能夠創造巨大的精神財富和物質財富。

一個人想獲得事業上的成功,必須具有能夠應付一切的口才。要使別人瞧得起自己,先要自己瞧得起自己,絕不可露出乞憐的樣子。你可以謙遜,但絕不可諂媚。你不可單是唯唯諾諾,使人覺得你的語言沒有動人之處。你發表意見時不可肆意批評別人;更不可向對方說你的計劃一定成功,如果雇傭你,必可使業務發展等語——這只能讓對方心里稱許,不應由自己說出。自夸必連帶著固執,這種態度只會使人厭惡。去訪問一個人,把目的簡單地說出之后,你就應該告辭。即使環境許可你逗留一些時間,你也應該立刻把話題轉到別處。

求職應聘,最重要的是表現自己的資格和能力,打腫臉充胖子的行為是不宜的,只能虛騙一時。如果應聘令你膽戰心驚,那么這也許是你深深地明白自己肚子里究竟有幾滴墨水的緣故。這時談話的范圍要守在一定的界限內,不要談辦公室的陳設,不要談對方的一身裝束,而且要有一定的時間觀念,你必須把你的資格和能力濃縮表達,在一個很短的時間內將其交代清楚,所以這時就是檢驗你所受訓練、教育及能力如何的關鍵時刻。

在工作上,要能勝任并心情愉快,不要擺一副冷面孔,盡量減少情緒上的困擾及不切實際的空想。你可以和同事談談工作上所需要的知識,談談工作上的經驗,要誠心誠意,不存任何成見。在一塊兒工作的人,必須彼此尊重、關心,互道平安,態度溫和,坦誠相待,心中有話,就要直言不諱。

再者,失言是常有的事。不要故作糊涂,或者虛張聲勢。應該立即承認自己犯了錯誤,認錯同樣能贏來尊重,而且還會大大增強你說話的力量,使你往后所說的每一句話都擲地有聲。

震天下者必震于聲

人的一生不可能風平浪靜,當你被人誤解、遭人責難,甚至因為不屈不撓招致惡勢力的攻擊,危及生命時,你如果不甘受辱、受屈,總要伸張正義,總要討個說法,以保護自己。而在很多情況下,你是無法以其他形式來達到自我保護的目的的,最靠得住的是自己的嘴。當眾疾呼、辯誣、申述、宣傳是最直接、最有效的生命之盾,許多時候可保你生命無憂,轉危為安。

1933年,希特勒黨徒焚燒德國國會大廈,以嫁禍于共產黨人。在對共產黨人大肆逮捕中,當時恰在德國的保加利亞共產黨總書記季米特洛夫也被逮捕。在萊比錫的審判法庭上,季米特洛夫義正詞嚴地反駁敵人的陷害,寸步不讓地為自己辯護,無情揭露敵人的陰謀,弄得敵人狼狽不堪,丑態百出。由于他及時有效地利用當眾講話這塊盾牌,進行自我辯護,法庭最終宣判其無罪釋放。

古巴革命領袖卡斯特羅,1953年7月率隊攻打蒙卡達兵營失敗被捕,10月16日他在審判他的法庭上作了題為《歷史將宣判我無罪》的長篇辯護,慷慨激昂,有理有據,使審判者無言以對。他結尾的那句“歷史將宣判我無罪”,數十年來一直成為人們交口稱頌并廣泛仿效的自我辯護的名句。

有時高水平的當眾講話雖最終未能保護自己,畢竟惡勢力窮途末路時是窮兇極惡的,但講話可明是非,辨忠奸,自我保護雖失敗,但卻會永遠活在人們心中。古今中外那些仁人志士,為了國家、民族,為了真理、正義而獻身者,就是如此。

1928年3月,在廣州黃花崗畔的刑場上,周文雍、陳鐵軍這兩個年輕革命者面對敵人的槍口從容不迫地舉行了結婚典禮。妻子陳鐵軍緊緊依偎著丈夫周文雍,滿懷激情,高聲向群眾說:“親愛的同胞們!姐妹們!我們的血就要灑在這里了。為了革命,為了民眾的解放,為了共產主義的偉大事業而犧牲,同胞們啊,我們一點也不覺得遺憾!……讓反動派的槍聲,做我們結婚的禮炮吧!”

岳飛遭秦檜陷害,萬俟卨審訊他:“國家有何虧負于你,你們父子卻要伙同張憲共同造反?”岳飛怒發沖冠,朗聲大叫:“對天盟誓,我絕對無負于國家。你們既是主持國法的人,切不應當陷害忠良。你們如果要把我誣枉致死,我到冥府也要與你們對質不休!”萬俟卨厲聲喝道:“無心造反?你游天竺寺時在壁上留題‘寒門何載富貴’,這是什么意思?”岳飛長嘆一聲,也高聲喊叫道:“吾現時才知道已落入國賊秦檜之手,使我為國忠心一切都休,一切都成了犯罪!”說罷閉上眼睛,任獄卒嚴刑拷打不再開口,直至被殺害。

人們不會在意沉默寡言的人

交往中,人們對一個人的了解最主要的是來自被了解者的言語,有高超的當眾講話水平就能體現一個人的知識水平、閱歷經驗等綜合素質,一個沉默寡言的人,別人是不會在意也無法了解的。孔子曾說:“始吾于人也,聽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聽其言而觀其行。”(《論語·公冶長》)他看人,首先還是要“聽其言”。一個人思想怎樣、水平如何,聽他說話、同他談話,就可得知。當然,檢驗、衡量一個人的思想、才能、學識的渠道是多種多樣的,但那需要時間、條件。在組織、個人需要盡快認識、了解某人時,“聽其言”,則是最直接、有效的手段。所謂“一見如故”、“相見恨晚”,也是在“談”了之后才有的感受。當今社會競爭激烈,人才濟濟,要想在社會上取得一席之地,或找一份穩定工作,首先要讓別人了解你,而在求職面試中,被人了解的途徑最主要就是言談舉止,正所謂“言之方可知之”。

韓信最早曾投靠項羽,但懷才不遇不為所用,千里迢迢入蜀投奔漢王劉邦;因未得與劉邦言,也不得重用,只做了個管理糧食的小官。他又走了,被丞相蕭何追回,力薦給劉邦。劉邦無奈,只好召見他:“丞相數薦將軍,將軍何以教寡人計策?”韓信終于有了一吐胸中經綸的機會。他向劉邦分析了楚漢之間的形勢優劣,指出劉邦雖弱,但具備戰勝項羽的條件,言之鑿鑿,頭頭是道。劉邦大喜,感到相見恨晚,于是拜韓信為大將,韓信果然不負劉邦的期望,運籌帷幄,決勝千里,為成就漢室霸業,立下頭功。

試想,韓信如無一吐經綸的機會,或許此生就碌碌無為,歷史也會因此改變!

一代宗師徐悲鴻,他的人生機遇很多是用語言贏得的。1916年21歲時報考復旦大學,校長召見新生,其優雅的談吐給校長留下深刻印象,認為徐悲鴻是可造之才,后給予諸多勉勵與幫助。1920年他留學法國時,在一次茶話會上被介紹給法國當時最大的畫家達仰·布佛萊。久慕大名的徐悲鴻當即說道:“先生!我很盼望能得到您的教誨。”一句話便讓達仰感受到了這個中國青年的誠懇樸實,立即將自己畫室的地址給了徐悲鴻,囑咐他每個星期天的早晨都到自己的畫室去。在第一個星期天,徐悲鴻去見達仰,同達仰談起了自己的追求和信心,達仰了解了其天賦和抱負異常歡喜,竟忘記自己已68歲高齡而開心地同徐悲鴻談起50余年來的往事。得益于達仰的慧眼,徐悲鴻終成一代大師。

一個沉默寡言的人,不會因說錯話喪失機會,但卻會因沒有說好話而喪失更多的機會。

會說話不是一件容易事

有這樣一個故事。在酒足飯飽后,國王問大臣:“你們說,世界上什么最難?”大臣回答:“世界上說話最難。”大臣沒有說出來的隱含意思是:說話最難,尤其是和國王說話最難。現在我們做一個試驗,問問你身邊的人:“你們認為自己很會說話的,請舉手。”肯定沒有幾個人能理直氣壯地說自己會說話。是呀,凡是有一定社會經驗的人都知道,說話容易,但是要把話說到位,非常困難。有的管理者講:我招聘人的時候,看他能力的高低,就看他說話水平的高低。

說好話很難,難就難在說話太容易。這并不矛盾。恭維的話可以張嘴就來,罵人的話可以脫口而出,吹牛也用不著上稅,自己一個人寂寞還可以自言自語。但在這人聲鼎沸的世界里,讓人專心聆聽你的聲音就不太容易了,再讓人為你的話而鼓掌喝彩更是難上加難。有時候使盡全力去喊未必讓人震驚,一聲嘆息卻讓人心潮澎湃;洋洋灑灑的長篇大論常常有鼾聲相伴,平平淡淡的只言片語卻說不定能換來掌聲雷動。說話卻是一門學問。

而我們每天又離不開這張嘴,在家要和家人說,和鄰居說,上班要和同事講,又要向老板匯報,和客戶應酬,只要有一言不慎,就可能造成一堆麻煩。改寫一下詩仙李白的詩:說話難,難于上青天。

1.說錯話就會禍從口出

古人告訴我們這樣一個經驗,在與人交往的時候,要謹防禍從口出。“講錯話”常常會給我們帶來很多不必要的麻煩,如何掌握分寸就成了人際溝通中不可忽視的一環。有許多性子直的人喜歡向周圍的人傾吐苦水。雖然這樣的交談富有人情味,能使你們的關系變得友善,但是有研究調查指出,只有不到1%的人能夠嚴守秘密。所以,當你發生危機或別人發生什么危機時,你最好不要到處訴苦或討論是非,不要把周圍人的“友善”和“友誼”混為一談,以免話傳話,造成很多不必要的麻煩。

古時候,有個叫艾子的人發高燒,夢游到陰曹地府,正見閻羅王升堂問事。有幾個鬼抬上一個人,說:“這人在陽世,干盡了缺德事。”閻王命令道:“用500億萬斤柴火燒煮。”牛頭鬼上來押解。那人私下里探頭問牛頭鬼:“你既然主管牢獄,為何穿著這么破爛的豹皮褲子呀?”牛頭鬼說:“陰間沒有豹皮,如果陽間有人焚化才能得到。”那人立即說:“如果你肯憐憫,減少些柴,我能夠活著回去,定為你焚化10張豹皮。”牛頭鬼大喜,答應減去“億萬”兩字,煮燒時也只是形式而已。待那人將歸時,牛頭鬼叮囑道:“可千萬不要忘了豹皮呀!”那人回頭對牛頭鬼說:“我有一詩要贈送給你:牛頭獄主要知聞,權在閻王不在君,減扣官柴猶自可,更求枉法豹子皮。”牛頭鬼大怒,把他叉入滾沸的水鍋里,并加添更多的柴煮了起來。艾子醒后,對他的徒弟們說:“必須相信口是禍之門啊!”

2.說得好就會福從口入

說話是一門藝術,不掌握技巧,沒有分寸,就會惹來不必要的麻煩,不僅傷害自己,也會困擾周圍的人。相反,如果掌握了一定的原則,就會福從口入。西方有位哲人說過:“世間有一種成就可以使人很快完成偉業,并獲得世人的認可,那就是講話令人喜悅的能力。”可見掌握語言的技巧是多么重要。通觀古今中外,凡是有作為的人,都把語言表達作為必備的修養之一,如古羅馬共和國末期的政治家西塞羅就是一個雄辯家,還有周恩來、林肯等等。毫不夸張地說,一個人只有掌握了語言的技巧,則可以在與人打交道的時候占盡先機,達到自己的目的。

有一位很優秀的食品推銷員,就是一個非常善于說話的人。一般的推銷員都是用“我們又生產出了一些新產品”來開始自己的銷售談話,但他卻意識到這樣做效果并不好。于是,他對顧客說:“如果有一筆生意能為你帶來1 200元收益,你感到有興趣嗎?”“我當然感興趣了,你說吧!”“今年秋天,香料和食品罐頭的價格最起碼上漲了20%。我已經算好了,今年你能售出多少香料和食品罐頭,我告訴你……”然后他就把一些數據寫了下來。

我們可以看到,這個食品推銷員掌握了一些與人交談的技巧,站在對方感興趣的角度開始談話。從這個小故事中可以看出語言的技巧是何等重要,如果以“我們又生產出了一些新產品”為立足點,可能就做不成這筆生意。

高手用舌頭,低手用拳頭

戰爭是人類的災難,是政治力量最激烈的碰撞。戰場上,敵對雙方都以挫敗對方為目的。雙方力量的強弱當然是不可忽視的條件,但在很多情況下,并非強大的一方就能取勝。在軍事戰爭中,善于用兵的將帥,是可以兵不血刃就能取勝的,孫子把這種行為稱為謀攻,所謂“上兵伐謀”。

孫子說:“故善用兵者,屈人之兵而非戰也,拔人之城而非攻也,毀人之國而非久也,必以全爭于天下,故兵不頓而利可全,此謀攻之法也。”他認為,不戰而使敵人屈服,這是最高超的謀略。而高超的說話水平正可以不戰而屈人之兵。正如劉勰所說:“一人之辯,重于九鼎之寶;三寸之舌,強于百萬之師。”

諸葛亮可謂中國民間故事里最善于用“嘴”打仗的人物。《三國演義》中有許多關于他以口才制勝的故事。其中以第93回“武鄉侯罵死王朗”最為典型。

諸葛亮率師北伐,在渭河邊與魏國大都督曹真的大軍相遇。曹軍中有一位素以舌辯著稱的司徒王朗,他自請上前線做說客,勸降諸葛亮。在兩軍對峙的陣前,王朗搖唇鼓舌,引經據典,口若懸河,滿以為諸葛亮聽了這一席話,會“倒戈卸甲,以禮來降”。不想,諸葛亮不為所動,在言明自己北伐之因,分析了天下形勢之后,話鋒一轉,直指王朗:“吾素知汝所行:世居東海之濱,初舉孝廉入仕;理合匡君輔國,安漢興劉;何期反助逆賊,同謀篡位!罪惡深重,天地不容!天下之人,愿食汝肉……皓首匹夫!蒼髯老賊!汝即日將歸于九泉之下,何面目見二十四帝乎?”王朗聽罷,氣滿胸膛,大叫一聲,撞死于馬下。曹軍受挫,不戰而屈。對此,后人有詩贊曰:“兵馬出西秦,雄才敵萬人。輕搖三寸舌,罵死老奸臣。”

春秋時,強大的秦晉兩國聯合進攻弱小的鄭國。在敵軍兵臨城下,鄭國危在旦夕之時,鄭大夫燭之武只身縋城而下,往見秦穆公。他以其卓越的說話水平分析形勢,陳說利害,終使其心動而撤兵。以一舌救一國,會說話在戰爭中的作用據此可見一斑。

以說話水平高超而制勝的例子,國外也有很多。

公元前218年,位于現在北非突尼斯的迦太基的軍事統帥漢尼拔,為防止羅馬帝國的步步緊逼,先發制人,出兵羅馬。勢力強大的羅馬根本不把漢尼拔放在眼里,集結數萬大軍準備一舉殲滅之。但漢尼拔卻出其不意地遠征,率領6 000精兵繞過羅馬軍陣地,翻越阿爾卑斯山,突然出現在山南的波河平原上。漢尼拔指著眼前堅固的羅馬城堡,慷慨激昂、義無反顧地對他的士兵發表了即興演講——《我們在這場戰爭中是主動者》。在這番演講鼓舞下,迦太基士兵一鼓作氣,一戰破城。羅馬執政官弗拉米尼聞訊率大軍趕來援救,又遭士氣大盛的迦太基軍伏擊,幾乎全軍覆沒,弗拉米尼也陣亡,羅馬全國震動,處于覆滅邊緣。

“二戰”中,德軍依靠“閃電戰”,在占據了蘇聯大片領土后,為徹底打敗蘇聯,于1941年9月30日集中優勢兵力,從西、北、南三面包圍蘇聯首都莫斯科,揚言10日內攻克。臨危不懼的莫斯科軍民奮勇抵抗,在11月7日這天照例在紅場隆重舉行“十月革命”慶祝活動。蘇軍最高統帥斯大林以大無畏的雄偉氣魄,在紅場的列寧陵墓上,檢閱紅軍隊伍,并發表了氣壯山河、振奮人心的演說,極大地鼓舞了軍民的斗志,堅定了誓死保衛首都的決心。結果,歷時月余,希特勒先后撤換了30多名高級指揮官,甚至親任總司令,不僅未能突破莫斯科防線,而且在損失50多萬人后,反而后退300公里,德軍“不可戰勝”的神話從此打破。

永遠都記住:有話好好說

古代希臘最偉大的雄辯家之一狄摩西尼曾說:“一條船可以由它發出的聲音知道它是否破裂,一個人也可以由他的言論知道他是聰明還是愚昧。”

這句話告訴我們,人們往往用內心的思想來評斷自己,但是,別人卻會從你口里說出來的話來評斷你這個人。

紀曉嵐是眾所皆知的機智才子,此外,他還是個絕佳的溝通高手。紀曉嵐在小的時候就已經非常有大將之風了。有一次,他和幾個孩子在路邊玩球,一不小心,把球丟進了一個轎子里。

大家匆匆忙忙地跑過去一看,這可不得了!轎子里坐的竟然是縣太爺,不僅如此,那皮球還不偏不倚地擊中了他的烏紗帽!

“是誰家的孩子膽敢在這里撒野?”烏紗帽被天外飛來的一球打歪的縣太爺怒斥道。孩子們一哄而散,唯獨紀曉嵐挺著胸膛,走上前去想討回皮球。

紀曉嵐恭敬地對縣太爺說:“大人政績卓越,百姓生活安樂,所以小輩們才能在這里玩球。”

縣太爺一聽,氣馬上消了一半,他笑著說:“真是個鬼精靈!這樣吧,我出個上聯給你對,要是你對得上,我就把球還給你。”

縣太爺環顧了一下四周,出了道題目:“童子六七人,惟汝狡!”

紀曉嵐眼睛一轉,說出了下聯:“太爺二千石,獨公……”

“獨公什么?趕快說啊!”

“大人,如果把我的球還給我就是‘獨公廉’,要不然就是‘獨公……’”紀曉嵐故意支支吾吾地不說下去。

縣太爺看到這種情形,不由得哈哈大笑,他一邊把球還給紀曉嵐一邊笑罵道:“好小子,真有你的!我才不要中了你的圈套,成了‘獨公貪’咧!”

一言定江山,一個人的談吐便有可能改變他的一生。

20世紀60年代,美國有一位民權運動者,在街頭巷尾宣傳“種族平權運動”。他的聲音冷靜,但用字遣詞充滿張力,一波接著一波的言語像一首交響樂,以一種銳利的聲勢層層迭上、打動人心。

當他終于以最深沉的嗓音嘶吼出“我有一個夢!我有一個夢”時,臺下的群眾全被震懾住了,他們瘋狂地響應著:“阿門!阿門!”

這個名叫馬丁·路德·金的民權運動者,便以這篇著名的《我有一個夢》演講席卷全國,譜寫了美國的歷史。

征服一個人,以至于征服一群人,有很多時候用的往往不是刀劍,而是舌尖。

我們也許沒有紀曉嵐的機靈,沒有馬丁·路德·金的魅力,但是“有話好好說”,是我們必須用一生來學習的藝術。

不可不知的說話技巧

說話不是敲擊銅鈴,而是敲擊人們的“心鈴”。“心鈴”是最精密的樂器。因此,智者總是用真摯的情感、竭誠的態度擊響人們的“心鈴”,刺激之、振奮之、感化之、慰藉之、激勵之。對真善美,熱情謳歌;對假丑惡,無情鞭撻。讓喜怒哀樂,溢于言表;使黑白貶褒,涇渭分明。用自己的心去彈撥他人之心,用自己的靈魂去感染他人之靈魂,使聽者聞其言,知其聲,見其心。

主站蜘蛛池模板: 明水县| 吉木萨尔县| 水富县| 舞阳县| 富锦市| 虹口区| 铜鼓县| 郓城县| 象山县| 东港市| 敦化市| 阿拉善盟| 阿尔山市| 牟定县| 汉川市| 通辽市| 弥渡县| 镇赉县| 南乐县| 张家川| 商水县| 平安县| 镇江市| 江达县| 安龙县| 四平市| 福泉市| 阳曲县| 双城市| 卢氏县| 玉山县| 志丹县| 江华| 常山县| 江油市| 都江堰市| 海晏县| 景泰县| 六安市| 临漳县| 乌兰察布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