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翻轉世界:互聯網思維與新技術如何改變未來
- (美)比爾頓
- 1318字
- 2018-12-31 23:56:12
我活在未來
沒錯,我是個科技怪咖。在成長過程中,我永遠是電子游戲的第一批玩家;直到現在,任何有按鈕或屏幕的東西依舊令我興奮。此外,我天生就適合這個無線世界。你叫它注意力缺陷障礙(ADD)也好,“缺乏耐性”也罷,“過度活躍的想象力”也行,反正我總覺得專注在一個主題上是非常困難的事。
我的職業生涯反映出了我的這個特質。一開始,我在電影界設計影片標題。然后轉到包裝設計,在那里創造出有史以來第一個布蘭妮娃娃的原始實體模型(請不要拿這個來非難我——每個人都做過自己并不引以為榮的事)。接著,我又轉到廣告界,后者很快轉形為網絡廣告和網絡程序設計。2000年網絡泡沫破滅時,我決定成為一名紀錄片制作人,還去參加了紐約大學為期一年的新聞與紀錄片課程,后來卻再度轉換跑道,在紐約一家小規模的非傳統周報中工作,并在那里摸熟了門路。
我在《紐約時報》的第一份工作是商業版和科技版的美術編輯。很快,我的上司發現我既能寫文章,又能寫電腦代碼,于是將我秘密指派到一個由微軟與《紐約時報》合作的新數字閱讀合作計劃中工作(這個計劃叫做“時報閱讀器”(Times Reader),它為平板電腦開發了一種新的數字報紙)。在那里,我得到兩個研究與科技整合的新角色。有3年時間,我是《紐約時報》研究與發展實驗室的使用者界面專員與研究員。
研究與發展實驗室將注意力放在各式各樣的計劃上,包括設計并制作手機的各種裝備雛形,或是與儀器制造商合作,嘗試打破電子閱讀器與即將上市的柔性屏幕的界限。我們也為公司撰寫短篇“白皮書”,以探索并解釋無限制的無線網絡可能造成的影響,或是針對即將出現的科技以及它們在接下來幾年將如何影響人們創造、獲取和傳送新聞內容的方式,進行有根據的推測性研究(informed speculative research)。我們在研究與發展實驗室的核心任務是展望未來,嘗試預測科技與媒體在接下來2~10年將如何運作——我們將使用哪些工具、媒體,以及可能隨之出現的廣告形式。
同時,我還在新聞編輯部擔任設計整合編輯(design integration editor),負責思考印刷版報紙的敘事如何變形并改寫成某種數字形式。近年來,我加入商業版的撰文隊伍,成為報社科技博客Bits Blog的首席博主。
回顧過去15年來我曾經做過的各種工作——從廣告、寫作與攝影,到視頻、程序設計和使用者界面設計,我注意到,有一條從未偏離的線將各種不同的工作綁在一起,那便是講述故事(storytelling)。
我工作中的所有元素,如照片、文字、包裝、設計、程序代碼,彼此融會貫通,編織出了一個故事。事實上,你們之中也有許多講述故事的人,會使用各式各樣的媒體與營銷策略來銷售你們的產品,你們的政治候選人,或你們最棒的主意。我們所做的每件事,都是通過某種形式在講述故事。
媒體變革
同我一樣,在這個數字社會中長大成人的一代,并不認為或覺得不同媒體有很大差異。影片?文字?音樂?計算機代碼?都無所謂。使用哪些工具無關緊要,重要的是最終的結果,即故事情節和信息。這一代人通過圖片、文字、靜止和動態的影像來思考,而且很自在地將它們通通融于同一個空間。
不僅如此,他們不需要專業人士的指導或專業設備的幫助就能做到這一點。只要有一臺電腦和一架便宜的相機,他們就能夠創造和獲取或短或長或篇幅適中的內容。即使某個形式并不存在,他們也能夠創造出來。他們是由講述故事者組成的新政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