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說話的藝術(3)
- 智慧說話術(現代人智慧全書)
- 林可行等主編
- 3717字
- 2015-05-14 10:45:16
6.勤奮出天才
有人說口才是必須有天才的,這句話是不可以相信的,所謂的天才,他們之所以口齒伶俐,是因為運用字句語氣,以及態度發音等有了訓練的緣故,其他之外還有什么正確的理由可以說他們都是天才而成的呢?例如:你說“我到一家理發店去理發,在××街和××街的轉角處,門牌是四三六號,××街正在修路,我記得這家理發店是六年前開的”,講了一大套,別人還不知道你這個故事的要點是什么,也許你所講的這些都是毫無意義,你講此話的要點是什么,是你走進了一家理發店去理發,有一個理發師是你大學的同學,他為什么變成了理發師呢?這才是故事的要點,抓住要點,要了解聽者的興趣集中在那一點,少用對話,進行要快點,在重要的關節,要講得詳細,其他地方,用一兩句話交代過去就算了,切不要一般用力,使人費解,摸不著頭緒、不知所云,使聽者無所適從。
只要你的辦法是正確,又能按辦法去做,有信心堅持,耐心練習,必定能夠掌握說話的技巧。
向別人表達自己的不同意見,只要是方法對頭,不但不會得罪人,而且有時還會大受歡迎,使人有“與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之感。要知道,得罪人的不是你的意見本身,而是你對別人意見的態度。如果是你表示不同意見時,把自己的意見看作是絕對正確,而別人的意見簡直是愚蠢幼稚,荒誕無稽,那你這樣做就是傷人了,而且還是傷得很厲害的,因此,你在表達自己意見的時候,要假定自己的意見也可能有錯誤;你不要逼人立刻接受你的意見,你要容許別人有充分的時間來考慮你的意見,你必須供給對方相當充分的資料,而且還要供給對方考慮你的意見的根據,若要別人也和你自己一樣地相信你的意見,你必須容許對方的提問,來證實是否正確。叫人足夠相信你的意見,既不是盲從,也不是武斷。同時,你還要表示愿意考慮別人不同的意見,請對方提出更多的說明、解釋和證明,使你相信。你要表示,假使對方能夠使你相信他的意見,那么你就立刻拋棄你自己原來的看法,這樣,一方面老老實實地說出自己真正的看法,一方面又誠誠懇懇地尊重別人的思考能力,這樣才是最理想的互相交談方式。這才是坦率的、開誠布公的好方法。有的時候,如果你的意見看法和人家相差甚遠,你可以事先作這樣的聲明:也許這是我的偏見,請大家斟酌。
7.聽取他人意見
在社交場合,有些人不喜歡聽取別人的意見,心中只有自己。而且還自以為比別人高明,事事要占上風,好出風頭。對于這類人,即使是你有很大的本事,見識比別人高明,也絕對不能使用這種態度。由于你這樣的做法,根本沒有給別人留一點余地,而采用趾高氣揚而又蠻橫的方法使別人感到窘迫,無路可走,便明智地不想同你一般見識。如果有這種壞習慣的人,所有的朋友和同事,肯定沒有一個人向你提出意見和看法,更不敢向你進一步提出忠告。這類人,人們往往不想接近他,有時甚至產生看而生厭的情緒。這類人應當有自知之明,逐漸改變其不良習慣。
你應當明白,在日常的人際交往中,談論的話題十有八九不是學術性上的問題,或國與國之間的外交上的原則性問題,而是是非標準性的,這樣,你的意見和看法并不一定是正確的,合理的。而別人的意見和看法也不一定是錯誤的,無價值的。有這種毛病的人,即使是你比別人聰明,想從自己的思想中提出更高超的見解,也不能用這種方法來對待人,何況,平時的交往所說的事情是瑣碎小事,不必費心費時作更深的研究和爭辯。我們日常所交談的目的,消遣多于研究,大可不必認真,大家說說笑笑便行。希望你不要自作聰明,對別人不要隨便說教。即使是你的說教有一定的見解,人家也會很不樂意接受。要說教應當婉轉一些,采用征詢的口語說出你的看法、見解,人家才比較容易接受。所以,你不要隨便擺出架勢,來教導人家。
在社交場合,你的朋友、同事,幫助你出點子、獻策略,你若不能立刻贊成,起碼你也要表示可以考慮考慮,這種情況下,切不可馬上提出反駁。要是你的朋友和你談天,你更應當注意,不可太執拗,這樣很容易把一切有趣的事情變成乏味的了。要是真的對方犯了錯,又一時不肯接受指正、批評或勸告,應往后退一步,不要急于提出來,把時間延長一些,隔幾天之后或更長時間再說。否則,若雙方都固執己見,不僅沒有取得成效,還會造成僵局,傷害雙方的感情。
而作為你,也應學謙虛些,不要太過于高傲,要隨時考慮別人的意見,不要太固執,應該讓人們都覺得你是一個可以談話的人,這樣做才合乎情理,是很懂得道理的人。
談話的目的是在于知道一下別人對某一件事情的意見和對社會世事的看法,以便增加雙方的了解,增進朋友之問的友誼,使大家都對生活感興趣。如果發現與對方的意見、看法不一致,也能從中得到啟發和學習,對方也會感到刺激和滿足。如果別人的意見和看法同你一樣時,你要立刻表示贊同,不要遲疑。不要認為這樣做是為了討好對方,也不要認為這是隨聲附和,因此就不出聲了。假如不出聲,反而使人覺得你與對方的意見相反,或者是沒有主見了。
8.口才的要素
曾經打敗過拿破侖的庫圖佐夫,在給卡捷琳娜公主的信中說:“您問我靠什么魅力凝集著社交界如云的朋友?我的回答是:真實、真情和真誠。”可以毫無疑問地說,真實、真情和真誠的態度是成功的說話者的法寶,是高明的交際者的妙訣。
高明的口才家應該用真的情感、竭誠的態度去呼吁人們的心靈,刺激之、振奮之、感化之、慰藉之、激勵之。對真善美,熱情謳歌;對假丑惡,無情鞭撻。用誠摯的心去彈撥他人的心弦,用虔善的靈魂去感化他人。讓聽者聞其言,知其意,見其心,達到情感上的共鳴,就會令講話如春風化雨,潤物無聲,潛移默化,產生磁鐵般的影響,喚起群眾的熱情,這樣就能以震撼人心的巨大力量,發生“共振效應”。
大家都熟知《左傳》中“觸龍說趙太后”的故事。趙太后剛掌管國政,秦國就加緊進攻趙國。趙求救于齊,齊王卻要求用趙太后最小的兒子長安君作人質出兵,趙太后決不答應。大臣們竭力勸諫,趙太后生氣地說:“有再說要長安君作人質的,我就要啐他的臉。”大臣們因此都不再敢說這件事了,但左師觸龍卻不畏難。首先他委婉地說明,他是來看望太后的,讓太后消了怒氣。然后他表示對太后生活起居的關心,語氣輕柔,娓娓動聽,最終使太后神氣緩和了。繼之,觸龍又引導太后說起兒女情長的話來,至此,觸龍見時機已到,便故意道:“我認為太后您對燕后(太后的女兒)的愛,勝過對長安君的愛。”
左師觸龍明知太后更愛長安君,偏偏這樣說。為下面的話作鋪墊。他說太后為燕后作了長期打算,而沒有為長安君作長期打算,并舉例說明無功而封以高官厚祿,只會給子女帶來殺身之禍,這次正是為國立功的機會,今后在趙國就站得住腳了。左師觸龍的這番話,用真摯情感,將心比心,達到感情上的融洽,最終說服了太后,同意長安君到齊國當人質,解除了趙國的軍事危機。
唐代大詩人白居易說:“動人之心者莫先于情。”一個說話者如果感情不真切,是逃不過成百上千聽眾的眼睛的,反之能夠打動聽眾的心。無數著名的政治家,他們的交際之所以出色,特別注意培養自己說活、演講的真切情感,可謂他們的成功之法。美國著名政治家林肯乃是其中杰出代表之一。1858年,他在一次競選辯論中說:“你能在所有的時候欺瞞某些人,也能在某些時候欺瞞所有的人,但不能在所有的時候欺瞞所有的人。”這句著名的政治格言,成了林肯的座右銘。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年近70歲的英國首相丘吉爾在對秘書口授反擊法西斯戰爭動員的講稿時,激動得像小孩一樣,哭得涕淚橫流。他的這一次演講,動人心魄,極大地鼓舞了英國人民的反法西斯斗志。
一個說話者如果講話華而不實,只追求外表漂亮,開出的只能是無果之花,若缺乏真摯而熱烈的情感,只是“人工仿制”的感情,雖然能欺騙聽眾的耳朵,卻永遠得不到聽眾的心,而說話者一旦講話袒露情懷,敞開心扉,就會達到語調親切、說理虔誠、激情進發,內容充實的效果。也就會字字吐深情,句句動心魄。
9.做個說話高手
一個人要想挖掘自己的說話潛能,使自己成為一個能言善辯的口才高手,方法可能是林林總總、多種多樣的。這其中必然少不了提高自己的說話技巧與藝術。而抓住要點,明確目的,則是其中的重要一環。
日本的板川山輝夫先生認為,通向善于說話的道路是由微小的言語活動的“塵土”堆積起來,最后就成了可觀的東西。他曾設計了一個“自我自省錄”,供那些真想成為善于說話的人對照參考。其內容大致如下:
·想成為善于說話的人的愿望是一時的還是永久的?
·若發生什么事,想成為善于說話的人的意志堅強還是微弱呢?
·自己認為已經可以解決的事情,還能夠列為每天的課程實行嗎?
·能夠不厭其煩的向周圍的人宣布“我正在學習說話的方法嗎”?
·認不認為學習說話方法是一件可恥的事?
·你在一一查考別人說話的缺點嗎?
·你對自己的說法方法置若罔聞,而對別人的事情卻是說三道四嗎?
·有沒有把自己說不好話歸咎于自己的學習、職業遺傳,工作繁忙和性格,等等?
·有沒有心中自我解嘲:“說話已經高明了,我卻為什么……”
·對方不善于明辨是非時,生氣嗎?
·路上遇到熟人,對方沒有注意,你能否有勇氣主動向他問候?
·人有好惡,能不能不讓它表現出來,照常交往?
·選擇想要采用這種說話方式的人作為學習目標嗎?
·會議時間長時,常常睡覺或打哈欠嗎?
以上諸條被視為達到善于說話目標的要點,如果說話者能經常反復反省,則一定會取得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