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古人所了解的世界(2)
- 地理大發(fā)現(xiàn)的故事
- (英)約瑟夫·雅各布斯
- 3698字
- 2015-05-05 14:40:53
希羅多德之后,公元前444年(我們應該很容易記得這個數(shù)字),希臘人獲得了關于西亞地區(qū)的大量知識,這是因為色諾芬和亞歷山大的遠征,兩次遠征令希臘人得以熟悉最遠達于印度的地理風貌。除了這些軍事遠征之外,還有現(xiàn)存的若干航海日志供我們研究,這些資料極大地豐富了希臘人的地理學知識。其中一本航海日志講述了迦太基將軍漢諾的一次遠航,他來到了非洲西海岸,最遠到達塞拉利昂。直到1600年之后,西方人才重新造訪此地。漢諾從非洲帶回一些毛皮,他宣稱,這些東西屬于他俘虜來的男人和女人,當?shù)赝林Q其為“格瑞勒”。還有一本航海日志是一位名叫西拉克斯的希臘人所寫,他指出了地中海和黑海之間幾乎所有港口的航距,還有從一個港口到另一個港口需要多少天的時間。從這里可以看出,一艘希臘商船也許有能力平均每天航行50英里。除此之外,亞歷山大城一位叫作尼爾克斯的海軍將領學會了如何把他的艦隊從印度河河口帶到阿拉伯灣。后來,希臘水手西帕盧斯發(fā)現(xiàn),在適當?shù)臅r候利用季風可以直接從阿拉伯航行至印度,無須在波斯和俾路支沿岸費力航行。因此,希臘人將這股季風以他的名字命名。關于印度本身的信息,希臘人在很長一段時間里都是從麥加斯梯尼那里得到的,麥加斯梯尼是塞琉古派到印度旁遮普王那里的大使,也是亞歷山大的將軍之一。
關于東方的知識就是這樣獲得的。與此同時,希臘人還通過皮西亞斯的航行了解到了北歐的地理。皮西亞斯是馬賽人,他是亞歷山大大帝時代的紅人,由于他是第一個有據(jù)可查的訪問過不列顛的文明人,所以我們對他特別感興趣。皮西亞斯似乎曾經(jīng)沿著比斯開灣航行,在英格蘭地區(qū)待了一段時間——他估計英格蘭的周長有4萬斯塔德(4000英里)——而且,他可能還到過比利時和荷蘭海岸,最遠到達易北河河口。不過,在地理學史上,皮西亞斯的主要成就是他曾經(jīng)提到過圖勒島,他認為這座島是有人居住的世界的最北端,而島北面的海水變得濃稠,甚至會像果凍一樣。他并未聲稱自己到過圖勒島,而且所謂的海水變稠的描述,也許是對設得蘭群島附近的流冰的一種形容。
亞歷山大城的圖書館館長埃拉托色尼(公元前275-前194年)把這些新的信息全部收集到了一起,并把它們傳播到講希臘語的所有地區(qū),他是地理科學的奠基人,是第一位試圖準確測量地球大小和人類居住地區(qū)面積的人。在埃拉托色尼的時代,研究科學的希臘人已經(jīng)對世界是一個球體這一點非常了解,盡管他們認為地球是宇宙中心的固定點。有人甚至已經(jīng)猜測過地球的大小。亞里士多德認為,地球的周長是40萬斯塔德(4萬英里)。但是,埃拉托色尼想要得到更精確的測量結果。他比較了太陽在亞歷山大城和賽伊尼(位于尼羅河第一個大瀑布附近)投下的影子的長度,他假定這兩個地區(qū)處在同一條經(jīng)線上,距離大約是5000斯塔德(500英里)。根據(jù)兩地影子的不同長度,他推斷兩地的距離是地球周長的1/50。因此,地球的周長約是25萬斯塔德,或25000地理英里。而實際的地球周長是24899英里,所以考慮到當時測量工具和方法的落后,埃拉托色尼的推測是十分接近正確數(shù)據(jù)的。
估算出地球的大小之后,埃拉托色尼開始研究古人所認為的適宜人類居住的地域的面積。與所有古人一樣,他認為自己所知群島以外的北方和南方都不適合居住,要么太冷,要么太熱;他估計這個適合居住的地域其跨度是38000斯塔德,即3800英里。計算宜居地區(qū)的東西跨度時,埃拉托色尼得出結論:從直布羅陀海峽到印度東部大約有8萬斯塔德,或者粗略地說是地球表面的1/3,其余2/3則可能被海洋覆蓋。埃拉托色尼有預見性地指出,“如果沒有橫亙在眼前的茫茫大西洋,我們幾乎可以沿著同一條緯線從西班牙海岸直接航行到印度。”1600年后,如我們所知,哥倫布就試圖證明埃拉托色尼的這個說法。埃拉托色尼是根據(jù)兩條基本的線來進行計算的,它們相當于地球赤道和本初子午線。他認為,第一條線起自圣文森特角,穿過墨西拿海峽和羅得島,達于伊蘇斯(伊斯肯德倫灣);推算南北跨度的時候,他使用的是穿過尼羅河第一大瀑布、亞歷山大里亞、羅得島和拜占庭的一條子午線。
在埃拉托色尼死后的兩百年里,羅馬帝國不斷擴張。羅馬人征服了亞歷山大大帝及其繼任者,以及迦太基人擁有過的廣袤土地,甚至侵入高盧、不列顛和日耳曼等地。在斯特雷波公元前20年左右用希臘文寫就的地理學著作中,他總結了大部分由此獲得的知識,對埃拉托色尼的知識體系進行了修正。但是,就整體而言,他保留了埃拉托色尼對世界的認知。不過,斯特雷波否認存在圖勒島,所以他眼中的世界更狹窄,但他承認依俄尼(Ierne,即愛爾蘭)的存在,認為它是宜居地區(qū)的最北端,位于不列顛北面。
斯特雷波和托勒密——他總結了古人關于人類可居住地域的知識——的時代之間,人類對鄰近地區(qū)的認識只是稍有增添而已,這主要體現(xiàn)在航海指南的出現(xiàn),又稱厄立特里亞海航行圖,為從亞丁灣到恒河河口之間的海岸提供了非常全面和相對準確的情況介紹。盡管它夸大了錫蘭的面積,而且認為此地比實際更往南一些,但是它描述了亞洲再向東一點的地區(qū),包括印度支那和中國,即“絲綢的產(chǎn)地”。這一點對托勒密的影響很大。我們將會看到,在以后很長的歷史時期之內(nèi),它間接地幫助后來者發(fā)現(xiàn)了美洲。
托勒密世界地圖 埃及 約公元150年
亞歷山大城的托勒密總結了自埃拉托色尼之后到他所在的時代(約公元150年)為止,人們積累的對古代世界的所有認識。他把自己能夠在400年來的文獻中找到的所有信息都收集起來,并且放到統(tǒng)一的尺度之下進行衡量;因為,托勒密認為,我們可以從中總結出有效的研究方法和經(jīng)緯度的確定。過去的作者們僅限于指出一地到另一地的距離是多少斯塔德,而托勒密則會根據(jù)他們的估算標注出相應的經(jīng)度和緯度,確定計算的起始點。然而,遺憾的是,托勒密的所有估算都是粗略的統(tǒng)計,幾乎總是脫離事實;而且,雖然托勒密是古代最偉大的天文學家之一,但他仍然錯誤地認為1度等于500斯塔德(即50地理英里),從而進一步扭曲了計算結果。所以,每當他在過去的文獻中發(fā)現(xiàn)諸如“某港口到另一港口的距離是500斯塔德”的記錄時,便會不假思索地認為這是正確的,然后根據(jù)具體情況,判斷這兩地的距離相當于緯度或經(jīng)度的1度。因此,他得出結論:適宜人類居住的地區(qū)其寬度是20個經(jīng)度(相當于180度角),約等于從西班牙到中國實際距離的1/3。據(jù)此推論,從西班牙向西一直到中國的距離就成了60度(近4000英里),正是這個錯誤最終促使哥倫布開始了他劃時代的遠航。
托勒密所采用的一種測量方法擴大了他的計算失誤。如果他選擇亞歷山大城作為經(jīng)度測量的出發(fā)點,他在計算向西的距離時所犯的錯誤或許會在計算向東距離的時候得到修正,也不會導致對事實的嚴重扭曲;然而,托勒密并沒有這樣做,而是將“幸福群島”(或加那利群島)作為起始點,他測量的每一度與實際距離相差1/5,因為他假設1度只有50英里。可以說,托勒密的失誤對地理學的發(fā)展影響很大,甚至到18世紀中期,加那利群島中的費羅島仍然被視為0°經(jīng)線穿過的地方。
托勒密的知識體系對現(xiàn)代觀點的另一影響是,他也假設世界是由海洋包圍著的,這是來自荷馬的觀點。但托勒密并不認為非洲被海洋一分為二,而是猜測非洲大陸一直向南方延伸,其長度不得而知,而且在最東側(cè)與另一塊未知的大陸相連,這或許是受到了含糊的傳統(tǒng)知識的影響。他在自己拉丁文版本的天文學著作中記載了這個觀點,將那塊陸地稱為“未知的南方大陸”。托勒密在世界寬度方面的錯誤影響了哥倫布,使其為了尋找所謂的“南方大陸”而揚帆遠航,為庫克船長后來的發(fā)現(xiàn)鋪平了道路。盡管出現(xiàn)了此類錯誤——部分原因是使用的工具過于簡陋,部分因為他對于科學的謹慎——但是,托勒密的工作仍然稱得上人類科學與知識發(fā)展的里程碑。對舊大陸而言,托勒密的地理知識體系是18世紀初之前的人類地理知識的基礎。直到牛頓的學說出現(xiàn),他的天文學觀點才被最終廢棄。托勒密是少有的同時在人類兩大學科——天文學和地理學——中成為權威的杰出人物,其影響持續(xù)了1500年之久。我們沒有必要過分計較他所描述的細節(jié),在托勒密的地圖上,可以清楚地看出他對地中海、西北歐、阿拉伯和黑海等地輪廓的推斷十分接近現(xiàn)實,除了這些地區(qū)之外,他只能依靠商人的粗略描述和猜測進行繪制。但是,正如大多數(shù)最成功的地理學家們所做的那樣,托勒密確定緯度的方法還是值得借鑒的。在赤道和他所知的最北點之間,根據(jù)最長白晝時間的平均時長,托勒密把地球南北向分為幾個他所謂的“氣候帶”,盡管這是確定緯度的一種最粗略的方法。不過,很可能在大多數(shù)情況下,托勒密都不得不利用這種方法,即使在現(xiàn)代,這也是一種非常罕見的成就。因為在托勒密生活的時代,數(shù)學家和天文學家的數(shù)量很少,有了他,古代世界的地理知識積累和發(fā)現(xiàn)史才得以融合。
在本章中,我大致介紹了一些希臘科學研究者及其探索活動,他們用一系列的系統(tǒng)化記錄總結了商人、士兵和旅行者獲得的世界其他地方的知識。這些知識的獲得方式還是以軍事遠征為主,目的是征服,而不是以地理學研究為目的的系統(tǒng)性考察。我們現(xiàn)在必須追溯歷史的腳蹤,簡單回顧一下希臘人和羅馬帝國所知的舊大陸被征服的各個階段,而古希臘和羅馬的知識都是由托勒密進行總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