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5章 打工的日子:永遠不要停止學習的腳步(1)

在逆境的時候,你要自己問自己是否有足夠的條件。當我自己逆境的時候,我認為我夠!因為我勤奮、節儉、有毅力,我肯求知及肯建立一個信譽。

——李嘉誠,接受香港電臺訪問,1998

如果你的一生以思馭動,一定可以從容不迫和充滿活力地生活。

一個人憑自己的經驗得出的結論當然是最好,但是時間就浪費得多了,如果能將書本知識和實際工作結合起來,那才是最好的。

世界上并非每一件事情,都是金錢可以解決的,但是確實有很多事情需要金錢才能解決。

將來的世界,如果沒有知識,你有再多的金錢,你要發展事業仍是發展不好的。

做事情投入是十分重要的。你對你的事業有興趣,你的工作一定會做得好。

今天在競爭激烈的世界中,你付出多一點,便可贏得多一點。好像奧運會一樣,如果跑短賽,雖然是跑第一的那個贏了,但比第二、第三的只勝出少許,只要快一點,便是贏。

年輕時我表面謙虛,其實我內心很驕傲。為什么驕傲呢?因為同事們去玩的時候,我去求學問;他們每天保持原狀,而自己的學問日漸提高。

知無涯,學無境

知無涯,學無境。永遠不要停止你學習的腳步,讓學習成就你的事業,也成就你的人生。

——李嘉誠

在今天廣東省潮州市的面線巷,座落著一處很尋常的古式宅第,它既沒有雕龍附鳳的軒榭窗幾,也沒有富麗堂皇的亭臺樓閣,倒是給人一種古色古香,清靜自然的感覺。這座普通而具有南方特色的古式民居,便是李家數代的棲息之地。

民國16年7月29日(1928年7月29日),隨著一聲聲啼哭,一個嬰兒呱呱墜地,李云經迎來了他的第一個兒子——李嘉誠。李嘉誠的到來為這個書香世家增添了新的血液。

據李氏族譜記錄,明朝末年,為了躲避戰亂,一世祖李明山攜全家老小由福建莆田遷至潮州海陽。如再往前追溯的話,李氏先祖最早在中原一帶,傳到李嘉誠這一代,歷經10世。

李氏家族思想開明,歷來重視教育,每代都不乏學識淵博之人。李嘉誠的曾祖父李鵬萬,是清朝甄選的文官八貢之一。李家在當地名望很深,門前碑臺上的貢旗迎風飄揚,方圓數里之外的人們都崇拜至極。祖父李曉帆是清末秀才,沒有做過官,長時間閑居村野。

李云經從小聰明過人,勤奮好學,1913年以優異成績考入省立金山中學。1917年,當品學兼優的李云經畢業時,因家里無法供他完成大學學業,無奈之下,到懋德學校當了一名教書匠。

幾年之后,李云經棄教從商,遠渡重洋。他來到爪哇國,在一家潮商開的公司做了一名跑腿的伙計。但好景不長,由于時局動蕩,他不得不打道回府。隨后,李云經又在恒安銀莊任出納,不久銀莊也倒閉了。于是,李云經重新回到學校做教師。由于他教學有方,成績斐然。1935年,李云經被聘為庵埠宏安小學校長。他之所以繞了一圈后又重回原點,就是因為他對教育事業的那份難以割舍的情感。也許只有這樣,才能為強國強民打好基礎。李云經從商海到學校,感悟頗深,所以他對兒子的最大期望就是學有所成,將來報效國家。李嘉誠沒有讓父親失望,聰穎好學的他從小就表現出驚人的天賦,3歲就能詠《三字經》、《千家詩》。從“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李嘉誠幼小的心靈埋下了中國傳統文化的烙印。5歲那年,李嘉誠到潮北門觀海寺小學讀書。同時,父親帶他祭拜了孔子。

此時,聲勢浩大的新文化運動也過去多年,工業革命的火種正在上海、廣州等大城市傳播,但學堂里還能傳出“之乎者也”的讀書聲。

課堂的墻壁上貼著一副醒目的對聯: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

李嘉誠對先生教授的知識熟記于心,特別是他喜歡的古詩文,常常能倒背如流,還不時帶回家講給父親聽。父親也趁此機會,向他講述日本侵占東北三省、攻打上海的暴行。父親憂郁的神色,深深銘刻在李嘉范圍很廣,其中包括《詩經》、《論語》、《離騷》,唐詩、宋詞、元曲等。年少的李嘉誠讀起書來非常刻苦自覺,還經常點燈夜讀。后來,李嘉誠的堂兄李嘉智回憶道:“嘉誠那時就像書蟲,見書就會入迷,天生是讀書的料。他去香港,辦實業成為巨富,我們都感到吃驚。”

父親對李嘉誠的聰明和勤奮感到非常高興,后來,李嘉誠轉入宏安小學就讀,這樣他和父親的距離就更近了,父子倆就有充足的時間來共同學習和生活。

李嘉誠和父親相聚的話題,多是圍繞書籍并結合時局展開的。在父親的熏陶下,李嘉誠仿佛成熟了許多,他似乎聽到了屈原抱石投江的吶喊聲:“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又似乎聽到了杜甫窮困潦倒的吟唱聲“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

年幼的李嘉誠對這些人、事、物似懂非懂,但他有一個理念卻分外清晰:就是勤勉苦讀,出人頭地,報國為民。

出生在書香世家,再加上自己過人的天賦,無疑對少年李嘉誠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包括他后來在事業中表現出來的許多優秀品德,都歸根于他深厚的家學熏陶和培養。

14歲少年的艱辛——找一份工作真是太難了!

即使本來有一百的力量足以成事,但我要儲足二百的力量去攻,而不是隨便去賭一賭。

——李嘉誠

1940年初,日軍大舉掃蕩中國,為了逃避戰禍,李嘉誠隨家人輾轉香港。但是,沒過一年,香港也被日軍占領。從此,香港經濟一落千丈,大小商鋪一片死寂。這一年李嘉誠年僅11歲。這時,父親李云經收入微薄,為了養活全家,他不停地工作,拼命地賺錢,終因勞累過度而患染了肺病,在家里最困難的時候病倒了。

少年的李嘉誠,看著父親痛苦的樣子,心如刀絞,身為長子的他除了學習功課外,還要照顧病重的父親。父親看著年幼的李嘉誠就已經這么懂事,心里寬慰了許多,覺得即使現在離開人世也沒有什么遺憾了。他也期待著兒子以后能學有所成、出人頭地。李嘉誠也暗自發憤,長大以后要努力學習,通過自己的雙手,報答父親的期望。李云經為給兒子省下學費,硬是拖著不住醫院,也不讓家人給他買藥。最后,李嘉誠的舅父莊靜庵“強行”讓李云經住進了醫院。

在父親病重期間,李嘉誠全家生活很艱難,一天最好的美餐便是母親從集貿市場撿來的菜葉。每天放學回家,李嘉誠總是先到醫院看望父留下幾句激奮人心的話:“貧窮志不移”、“做人需有骨氣”、“求人不如求己”、“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不義富且貴,于我如浮云”、“失意不灰心,得意莫忘形”。這也是父親對李嘉誠的最后一次忠告。對于父親的熏陶和遺訓,他時刻銘記于心。

父親的突然去世,使14歲的李嘉誠遭受了人生的第一次打擊,也給這個本來就拮據的家庭當頭一棒。母親靠賣塑料花暫時維持生活,但微薄的收入根本就不能養活一家五口。看著年幼的弟妹,看著母親辛苦的背景,看著這個動亂的年代。剛上完初中二年級的李嘉誠,思考著人生中的一次重大抉擇。

身為長子的李嘉誠,認為應該放棄學業,和母親一起承擔生活的重負。盡管舅父曾表示要資助他完成學業,但他仍希望遵循父親的遺愿,自己出去闖蕩江湖、謀生賺錢。對此,舅父沒有太多異議,他認為少年時代出去磨練可以鍛煉一個人的意志。再說當下這個時代讀書也未必有好的出路,他當年就是只身一人遠離父母,去廣州闖蕩打天下的。

舅父莊靜庵之前在香港開了一家鐘表公司,按理說李嘉誠可以先去那里上班。但舅父始終沒開口,聰明的李嘉誠早就知道了舅父的意思。他今后必須靠自己,獨立謀生。表面看來,莊靜庵似乎顯得太不近人情了,但他知道:世間的人情冷曖,對一個少年來說,既是一種災難,也是一種激勵。商業社會的競爭是殘酷的,但人始終是理智的,少年老成的李嘉誠似乎也早已知道了這一切。因此,他堅定信念,踏上了自己的謀生之路。

在日本統治下的香港,天氣顯得更加寒冷,街上行人稀少,市場一片蕭瑟。這時,母親正帶著李嘉誠沿街挨門挨鋪地尋找工作,他們已出她身上只有僅存的幾角零錢了。李嘉誠明白,這是母親在安慰自己。

晚上,母子倆回到家,由于一整天沒吃飯了,他們已是精疲力竭。正當母親拿著撿來的菜葉準備生火時,舅父來了,并給他們帶來一小袋米,舅父早己看出李嘉誠母子倆的疲憊和沮喪。他問了一下他們母子這些天找工作的情況,沒說什么轉身就走了。

第二天一大早,李嘉誠就對母親說:“我一個人出去找工作,您留在家里照顧弟妹吧。”其實他是不忍心讓可憐的母親再陪自己忍受奔波之苦。母親也只好依了他。

臨出門前,母親突然想起幾個潮州的親戚和同鄉,因為他們曾與李云經交往頗深。母親讓兒子去找他們,也許會有一些希望。李嘉誠本不想去求別人的,但他之前長時間的找工作經歷,不是吃閉門羹,就是遭白眼冷遇。萬般無奈之下,他拿著母親給他的地址,決定去找一個同鄉幫忙。但讓他完全沒有想到的是,同鄉們開的店都早已倒閉。在日軍統治下,香港市景肅條,生意人倒閉的多于開張的。

后來,李嘉誠想到了去銀行找工作,因為那里始終會有錢的,一定不會倒閉。不管做什么都可以,掃地、抹灰、煲茶、跑腿,干什么都行,可是等待他的卻是老板無情的驅逐。

面對一次次的失敗,遭受一次次的打擊。但李嘉誠始終很堅強,沒有因此而失去信心。

有一天,舅父莊靜庵來到他家,讓李嘉誠到他的鐘表廠工作。母親激動的熱淚盈眶,兒子總算可以有份事做了。李嘉誠回想起先前找工作的艱辛困苦,眼淚也不由得落了下來。

其實,莊靜庵并不想讓自己的外甥小小年紀就在外闖蕩謀生,他是恩惠,特別是親戚,這和他父親李云經的性格極其相似。

李嘉誠確實有幾分倔強,這些天來遭受的種種挫折,并沒有把他擊垮,反而使他產生了一個頑強的信念:我一定要自己找到工作!

李嘉誠的這一舉動,讓母親大感意外。但她知道兒子的性格,決定了的事九頭牛都拉不回來。她同意李嘉誠再去找一天工作,如果還是沒有找到,就一心一意進舅父的公司做工。

李嘉誠不是一個天生的幸運兒,他所經歷的憂患與磨難,是今天的年輕人難以想象的,如果說上帝不公,再沒有誰受到的不公比李嘉誠更嚴重了。李嘉誠唯一與常人的不同之處,就是他能夠在苦難中樂觀向上,頑強拼搏。這也是他后來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

第一份工作——跑堂的小伙計

男子漢第一是能吃苦,第二是會吃苦。

——李嘉誠

工夫不負有心人,第二天,李嘉誠終于在一家名叫“春茗”的茶樓里找到了一份跟堂的工作,從此開始了自己拼搏的人生。在每一個成功者的經歷中,逆境和失敗是必不可缺少的兩門必修課。而對于李嘉誠來說,它們的降臨則意味著失去了一個美好的童年。

歷經磨難的李嘉誠終于在這家茶樓開始了第一份工作。雖然僅是個跑堂的小伙計,但他感覺很滿意,畢竟這是自己找到的第一份工作,還可以減輕母親的負擔,所以他非常珍惜這個難得的機會。每天,天還沒亮,李嘉誠便起床了,先掃地,再擦桌,然后幫客人倒茶,一整天拎著大茶壺,10多個小時來回跑,累得他腰酸背疼,但他對此毫無怨言。

光陰似箭,日月如梭。轉眼間,李嘉誠來到茶樓已一年有余。他誠懇敬業、做事麻利的作風贏得了老板的賞識,老板不僅給他加了工錢,還讓他享受像大伙計一樣輪流午休或早歸的待遇。薪水的不斷上漲,工作負擔的逐漸減輕,這使得他對工作更加賣力了。無論是顧客,還是其他堂倌,都對李嘉誠的為人處事贊不絕口。

盡管李嘉誠很忙,但是每天工作之余,他都會細心觀察、學習別人語中學到了不少東西,有些事情甚至是他聞所未聞的,他覺得茶樓里聽到的這些事與父親教他的大相徑庭。李嘉誠意識到,這個世界并不是自己想象的那么簡單,而是錯綜復雜、異彩紛呈的,有太多太多的東西需要學習了。

有一次,李嘉誠正聽一位茶客談天,茶客妙語連珠的講述讓李嘉誠聽得如癡如醉。由于過于入神,他竟忘記了侍候客人。當大伙計叫喚他時,慌張中的李嘉誠一不小心將茶灑在了茶客身上。此時,他呆若木雞,臉都白了,不知如何向這位茶客賠禮謝罪。顧客就是上帝,稍有差錯,都會影響到茶樓的生意,在那個年代,要是碰上一個稍微挑剔點兒的茶客,甚至會當場打堂倌一個耳光。

做錯事的李嘉誠默默地等著茶客的怒罵,老板的開除。不料,一件意想不到的事發生了,那位被李嘉誠灑了一身茶水的茶客笑著說:“是我不小心碰了他,不能怪這位小師傅。”老板不時地給茶客道歉。

李嘉誠為剛才發生的事而深深自責,后悔不已。老板過來安慰他說:“沒關系了,我知道是你不小心才灑到人家身上的,以后做事一定不能走神,做錯了事要主動向顧客道歉,你今天幸好遇到一位好心主顧,不然就有好戲看了。開茶樓,老板和伙計都很難做的。”

李嘉誠對老板的通情達理感激不敬,他代表母親、弟妹向老板表示感謝。這次不經意的失誤,也差點丟了這個救命的“飯碗”。

回到家后,他把這件事告訴了母親,母親也為他的粗心捏了一把汗,她還告誡兒子以后要多行善事,必然會有善報的。從那以后,李嘉誠記住了母親的教誨,并決定將茶客的舉動做為自己今后學習的榜樣,如果有朝一日還能見到這位茶客,一定對他千恩萬謝,甚至為他養老送如果你具備吃苦耐勞的精神和過強的心理素質,那么你就能在學習中不斷成長、成熟直到成功。

鐘表公司的學徒——人往高處走

主站蜘蛛池模板: 锦州市| 双鸭山市| 枞阳县| 云梦县| 华容县| 宣恩县| 桂东县| 张家口市| 乌海市| 南涧| 白银市| 玉树县| 鲁甸县| 桐柏县| 公主岭市| 巍山| 丰县| 平潭县| 任丘市| 水富县| 泽州县| 南江县| 溆浦县| 财经| 阳新县| 灌阳县| 抚宁县| 望谟县| 白水县| 保亭| 抚顺市| 南昌县| 东源县| 民勤县| 晋城| 静乐县| 抚远县| 阿勒泰市| 瑞安市| 友谊县| 土默特左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