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緒論 大腦改造:開始思維逆轉之旅

事物本身沒有變化,唯一變化的,是我們的思維。

——亨利·戴維·梭羅

我們將要進行的是哲學家稱為“思想實驗”的研究。請不要有所誤解,這并不是學術意義上的哲學練習。哲學家們總是在探尋修辭的邊界,徜徉在邏輯謬誤的迷宮中,然而,這些卻不能幫助我們達到想要的目標。我們要進行的實驗是追求真正意義上的實用。

我們仿佛是充滿好奇心的探險家,手持科學利刃,披荊斬棘,勇敢地進行冒險之旅。盡管在探索的過程中,我們會向許多實驗研究者請教,但是我們的實驗沒有僅僅囿于實驗室中。下面,讓我們一起揭開“它”的神秘面紗。

它,是我們所看不到的大自然的偉大奇跡。它,遍及我們整個神經系統。可以毫不夸張地說,當我們談論大腦時,我們相當于在談論整個身體,因為身體的每一部分都受到大腦的影響。同樣,當我們提及心智時,它的定義可以擴展得更為寬廣。

■心智改變

幾十年前,關于人類心智的兩種科學觀點開始相互融合,學科的交叉產生了一種新的更為深刻的理解,直至今日,持續地改變著我們的文化。

第一種學科,認知科學,側重于揭示大腦如何產生意識以及思維怎樣左右情緒;而第二種學科,行為科學,傾向于通過人們的行為來揭示思維如何工作和對社會文化的適應怎樣影響思維。

這兩種學科(至少它們的現代形態)有著相對新穎的科學意義,因此,它們在相互融合之前沿著各自的方向平行發展了一段時間也就不足為奇了。當這兩種學科相互交叉之后,綜合的知識和技術手段形成了人們對意識、思維、情緒、社會行為以及與大腦和神經系統相關的一切事物的新的理解。為了使我們的認識更加深化,諸如進化心理學、社會神經科學和行為經濟學等學科近年來也應運而生,并且開始相互融合。

自兩種學科觀點開始融合之后,我們很難用一本書或者一系列書來詳細捕捉由此產生的變化。下面,我列舉一些重大改變:

■人們不再認為大腦自幼年之后一直處于停滯狀態,相反,人們認識到大腦的改變伴隨著我們的一生。從某種意義上說,大腦是具有彈性的,用一個現在廣泛使用的術語來描述,就是“神經可塑性”。

■大腦的功能(例如記憶、學習)不再局限于某個具體的腦區,而是多個腦區通過連續的神經化學反應共同實現的。

■大腦的左右半球并不像之前所認為的,相互獨立,毫不相關。事實上,它們在持續的反饋回路中同時起作用,并相互影響。

■曾經被認為自出生后就一成不變的人格,結果證實,具有相當強的適應性。而且,所謂“外向”與“內向”的人格類型并非如人們想象中的那樣有著清晰的界線(準確地說,大多數人都處于這兩種人格的中間地帶,是中間人格者)。

■人并不是“理性行動者”,實際上,我們的所想所為多多少少會受到偏見或執念的影響,只是我們往往沒有意識到。

■潛意識并非像弗洛伊德形容的那樣,是一口承載了骯臟想法、原始欲望且即將沸騰的大鍋。相反,潛意識是一個復雜的加工模塊的綜合體,它通過難以想象的力量控制著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與之相比,意識領域實在是“小巫見大巫”。

■我們的大腦產生我們的心智,同時他人的大腦也影響著我們的心智,盡管我們從未意識到,然而,在某些方面,人類大腦確實具有同步性。

以上列舉的只是在短時間內發生的一些變化。在最近30年里,人們在探索大腦和思維上取得的進步遠不止這些。

接下來,本書將會回答一個問題:“‘思維改變’將會如何影響所有人?”

■你位于斷層的何處

現實生活中,大多數人不會通過閱讀學術雜志上的實驗論文來獲悉最新的神經科學成果,因為那些高深莫測的科學研究,看起來似乎與人們的日常生活沒有任何關系。如果有些科學研究真的會對人們的生活產生重大影響,媒體一定會宣揚得婦孺皆知。

然而,這些神經科學研究確實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本書將會告訴你其中的秘密。總結起來,神經科學研究是否能夠為人們造福,無非體現在兩個方面:你是否能從思維改變中獲益?你的生活是否會因關于腦的新發現而更加美好?我將會盡力讓你相信,如果不逆轉思維,在不久的將來,你只能不斷地受制于人。原因很簡單,他們比你更善于思考。

■在真正開始探索之前……

我們要一起奠定這次科學之旅的基調。首要的事情就是,我是誰?我為什么要寫這本書?首先要聲明的是,我既不是精神病學家、心理學家,也不是神經科學家、學術研究者,或是客座教授。我只是一個對大腦功能有著無限好奇的科普作家,希望將我所了解的,與像我一樣好奇的人分享。

我曾為大大小小的雜志撰寫過科學和技術類的文章,其中包括《科學美國人》、《福布斯》、《今日心理學》、《心理牙線》以及《華爾街日報》。除此之外,我還開了一個名為“日常大腦”的博客,出版過一本名為《瘋狂行為學:來自猩猩的你,為什么總會失去理智》的書。

在那本書中(以“科學幫助”為基礎,但后來的內容遠不止此),我展開的話題圍繞著所謂的“認知偏差”。我想要發掘人們總是脫離最大利益進行思考和行動背后的深層原因。我們的大腦究竟在其中發揮了怎樣的作用,使得我們矯正自身的既定模式如此困難。在書中,我還詳細闡述了許多人在日常生活中出現的不同程度的偏見、執念和錯覺,并根據已有的神經科學研究,給予了相應的建議,幫助人們去克服障礙。

而在本書中,我開辟了一個新的領域。我敢說,這是一個比之前更加寬泛和有趣的嘗試。

由于我的第一本書和后繼的一系列文章都是關于大腦的,可以說,在這方面有著堅實的基礎,所有我對可能發生的改變所持的樂觀態度并非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就我個人而言,我一直認為自己是一個理性的懷疑主義者,如果沒有確鑿的證據,我很難被說服。

如果你也長時間從事科普類文章的寫作工作,那么你一定可以從參差不齊的文章中甄別出孰優孰劣。不得不遺憾地說,真正高質量的文章屈指可數。總有很多人花大力氣在宣傳上,試圖讓你相信他們所說的值得你花費金錢和時間,卻很少有人愿意潛下心來,扎扎實實地做研究。

但是,我對本書的內容抱有很大的樂觀態度,并且我認為這種樂觀經得起時間的檢驗。我可以自信地說,如果你閱讀下去,你會成為一個善于思考的人。不過,我最希望看到的是,當你合上本書的時候,你變得和我一樣精力充沛、充滿希望。

我的樂觀從何而來?

下面是概要答案,我們現在了解大腦的運行,以及在運行過程中與周圍環境相互作用的潛在原則。

就思想和行為而言,認知科學和行為科學為我們提供了了解大腦的新方式。最近幾十年,特別是近幾年,涌現出了許多關于大腦的、不可思議的發現。從更大的范圍來說,是關于我們的心智。

其中,最為重要的發現莫過于人類大腦包含了一連串永不停歇的“反饋回路”,這些“反饋回路”共同運行,形成了一臺驅動思想和行為的引擎。如果我們能深入了解影響我們思想和行為的反饋回路,那么我們定能找到改變思想和行為的方法。無論從哪個角度來看,前方的道路都令人歡欣鼓舞。

為了讓你能認可我的樂觀,我要講述一個多年來一直吸引著我的注意、點燃著我激情的故事。不過,本書絕不是一本關于大腦的“螺母和螺栓”的書(一類鐘表匠教你如何改變速度、調整時間的書)。

在本書中,涉及的所有討論都有著神經化學基礎。換句話說,大腦中發生的任何變化都離不開關鍵性化學物質(類似于多巴胺、血清素、谷氨酸酯)。假如我們想要深入探索大腦的奧秘,第一件事就是要弄清楚那類化學物質是什么,它們在大腦運行中發揮了什么作用。例如,如果我們不了解多巴胺在大腦的“獎勵中樞”中起到的不可或缺的作用,就無法解釋為什么我們會渴望達成目標。

但是,我們的重點不是解剖大腦或是探索神經化學的奧秘。理解特殊的化學物質如何反應具有重要意義,然而,本書卻不是一本關于神經科學的教科書。本書只有一個實用性的目標,展示出所有變化的可能性。

很多傳統的自助類圖書盡力為人們提供一套“放之四海皆準”的成功法則。在這類書中,作者們會先描述一個問題,接著給出相應的解決方法,并告訴你如何從A(現有狀態)到B(理想狀態)。而對于我來說,從事科普文章寫作的經歷使我排斥一切成功法則。我總覺得世界如此多樣,不存在所謂的萬能公式,讓任何人代入自己的情況,都能得到理想的結果。這也是我寫的書是“科學幫助”,而不是自助的原因。科學幫助目的是從旨在弄清問題、提出解決方法的研究中提煉知識線索。David DiSalvo,What Makes Your Brain Happy and Why You Should Do the Opposite(Amherst:Prometheus Books,2011),17.

我不會向我的讀者宣稱“我找到了答案”。正如前面提到的那樣,我們正在共同進行著一場思想實驗。我們正在構建自身的思想,尋找由思想通往行為的道路。

當我們做這些的同時,我們也在探索著改變的契機。但是,我們時刻要提醒自己,科學本身并不是答案,它與問題有關。假如我們即將要使用科學工具進行探索,那么我們首先要掌握科學規律,最重要的是,我們不能把某些發現推及到所有情況,必須做到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這是不是意味著我們無法發現真相,并在日常生活中加以利用呢?當然不是,倘若真是那樣的話,根本就沒有寫這類書的必要。事實上,它僅僅意味著我們不得不謹慎地使用一個心理法庭,包括可以審理的案件和可以移交的案件。除此之后,我認為我們應該在希望解決一些“案件”的同時,也開辟一類新的、能引起濃厚興趣并促使我們進步的“案件”。

以上是對這次科學探索之旅做的簡要闡述,下面,讓我們談論點別的。

我在上文中簡要地提到了“反饋回路”,當我們繼續前進時,它就是我們旅行的引導者。

◎反饋回路:適應性大腦的“發動機”

我們將要討論的是意識空間的驅動力,認知科學家將它命名為“元認知”。簡單地對元認知進行一下定義,即“對思維的思考”。為什么元認知如此重要?在下面的部分中,我會細細道來。

元認知是我們所擁有的、能夠改變反饋回路的最強大的內部力量。

有了以上內容作鋪墊,本書分成三個大的部分以及一些小章節。

第一部分——知:我們將會討論心理空間的動力系統,包括意識空間和龐大的加工空間(稱為無意識)。

第二部分——做:在這個部分中,我們將會把知識轉化為行動。做,包含了對增強思維能力與催化行為的思維手段的選擇。

第三部分——擴展:在這最后的部分,我們將會對一系列資源進行評論,包括散文文學、小說和電影,將我們在本書中的探索進行一下擴展。

現在,讓我們開始冒險之旅吧。這是場充滿了樂觀態度的實用主義思想體驗。你所需做的就是,以開放的心態去接受所有可能,盡情去享受所有令人歡欣鼓舞的事。

主站蜘蛛池模板: 崇明县| 铅山县| 甘南县| 灵石县| 始兴县| 岐山县| 邯郸市| 原平市| 博爱县| 东源县| 宣汉县| 耒阳市| 宿松县| 龙胜| 洞口县| 海安县| 尼玛县| 堆龙德庆县| 清原| 樟树市| 云霄县| 万载县| 房产| 武隆县| 松阳县| 葵青区| 万全县| 鄂托克旗| 黄浦区| 天水市| 青龙| 岚皋县| 迭部县| 东安县| 周口市| 垣曲县| 兰考县| 嫩江县| 申扎县| 诸暨市| 那坡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