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4章 亞歷山大(2)

亞歷山大氣憤之下,用力欣翻了一只桌子上的杯盤碗盞。眾人見王子發了這么大的脾氣,都默不作聲了。腓力正在氣頭上,朝亞歷山大喊道:“鬧夠了沒有?這里不是你呆的地方,給我滾!”亞歷山大依舊站著不動,對腓力二世不甘示弱。腓力二世看到亞歷山大當眾冒犯他,惱羞成怒,當下拔出寶劍沖向亞歷山大,人群中大亂。由于又醉又氣,腓力未等靠近亞歷山大便身子一歪向地上倒去,手中的寶劍也當啷一聲掉在了地上。眾人連忙扶起人事不醒的腓力。亞歷山大不慌不忙地從地上撿起寶劍,往桌子上一摔,大聲嘲笑道:“你們看呀!這個老家伙還想從歐洲跨到亞細亞去哩,可他現在卻連一張龍椅都跨不過去啦!”

事后,腓力二世果然沒去成亞細亞,因為宮廷諸事紛繁,他一時難以脫身,只好委派好戰的大將軍帕米尼歐率軍前往。

鬧歸鬧,胳膊終究別不過大腿。腓力二世終于娶了阿突勒斯的侄女克里奧帕特臘,如愿以償。奧林匹婭斯要的是名分,只要她還是馬其頓的王后,她倒也懶得計較了。

像往常父子間的齟齬一樣,這次爭吵不久就平息下去了,畢竟是血濃于水。不過經過亞歷山大的這一鬧,腓力不得不對兒子另眼相待了。對軍中的大事和一些國事,也讓亞歷山大參加協商和處理。

隨著知識的增長和閱歷的豐富,亞歷山大已不滿足于坐在書齋里看書、研究軍事,也不愿干等著從前線傳來的有關父王打敗敵人的一個又一個捷報。他總是盼望著親自上戰場去試試自己的勇氣、膽略和軍事才干。

公元前328年夏天,腓力二世發動了統一整個希臘各城邦的戰爭。亞歷山大聽到這一消息,立即披掛來見父王,說:

“父王,我要隨你一起出征!”

“我在外出征,你還是留下管理朝政吧。”腓力二世說。

“父王,馬其頓的王位遲早得由我來繼承。可是作為一國之君,如果沒有戰功,又何以服眾?”

亞歷山大的話,說得腓力二世無言對答,只好同意他的要求。

這次戰斗開始后,亞歷山大跨上他那“浦斯飛路”駿馬,揮舞著長劍,像一頭猛獅,率騎兵直插底比斯神圣兵團中央。兩軍對陣,未戰三個回合,底比斯人就亂成一團,紛紛潰逃。亞歷山大毫不手軟,率騎兵緊追不舍,后來又將雅典軍團打得大敗。

戰勝了希臘聯軍以后,腓力二世強迫希臘各城邦派出代表,前往一個名叫科林斯的地方召開大會,組成了大希臘聯盟。腓力二世自任該聯盟的主席和軍事統帥。

公元前336年,腓力二世被一個貴族刺死,馬其頓王國陷入了一片混亂。亞歷山大不露聲色,先用重金收買了腓力二世手下赫赫有名的大將帕米尼歐安提帕特。在他們的擁戴下,登上了王位。接著,處死了刺殺他父王的兇手,懲辦了阻礙他繼承王位的一些貴族。然后,又用了兩年的時間,降服了馬其頓東北部的一些小部落,從而鞏固了他的統治地位。

世界戰爭史上的奇跡

波斯帝國是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之一。它人口眾多、經濟發達,地域廣闊。現在的土耳其、黎巴嫩、敘利亞、巴勒斯坦、埃及、伊拉克、伊朗、阿富汗、阿拉伯半島及印度兩河流域地區,當時都在它的統治之下。波斯帝國的首都設在波斯波利斯,它的最高統治者是被尊為“萬王之王”的皇帝大流士三世。

大流士三世擁有一支紀律嚴明,多達幾十萬人的皇家軍隊。而亞歷山大的軍隊,包括步兵、騎兵、海軍,總數不超過3萬人。可是這支軍隊卻以少勝多,打敗了強大的波斯軍隊。

亞歷山大是在公元前334年春率領馬其頓和希臘聯軍渡過達達尼爾海峽,進入波斯境內的。大流士三世在接到這一軍事情報后,不屑一顧地說:

“我們有幾十萬世界上最強大的軍隊,希臘人早已是波斯人的手下敗將,現在小小的亞歷山大只有幾萬人的軍隊,這有什么可擔心的呢?”

由于大流士三世的無知,加上狂妄自大,失去了反擊亞歷山大的戰機,致使亞歷山大一路暢通,一直進逼到波斯帝國的首都波斯波利斯。到了這個時候,大流士三世才如夢初醒,慌忙調集帝國大軍約60余萬,駐守在距首都不遠的戰略重鎮伊蘇斯。

伊蘇斯北面靠海,南面是平原,地域不大。大流士三世采用陣地戰的辦法,把步兵置于平原地帶,擺成一塊塊方陣,以弓箭和盾牌來抵擋亞歷山大騎兵的沖擊,而把波斯騎兵置于方陣后面,來沖擊亞歷山大的步兵。

大流士的軍隊在伊蘇斯不過剛駐扎下不久,他的軍隊主力還沒有完全配置好,那幫女眷們驚恐不安的吵鬧聲已弄得他心神不寧,他悔不該帶著這幫累贅!有些軍官們眼見大戰在即,紛紛在夜間悄悄送走了一些家眷,大流士三世無暇去過問他們,只要不影響白天的戰斗就行。大流士三世并不是個庸才,想當初他繼位為王時,不是也曾東征西討,平定過四處的叛亂嗎?大流士三世在給自己打氣,一定要鎮靜,挫敗那小子的狂妄野心!

天色大亮時,濃霧漸漸散去,大流士三世終于得到了敵人已經逼進的警報,一支三萬多人的馬其頓——希臘聯軍迅速地出現在伊蘇斯城南約二十里的地方!

戰爭迫在眉睫,但大流士三世還要炫耀一下皇帝的排場!

在河岸的高地上舉行了簡短而隆重的朝拜儀式:頭戴高高的金質皇冠、身著紫色王袍的大流士三世神態威嚴地站在一方猩紅色的地毯上,接受文武百官和士兵們的朝拜。他手中黃金鑄成的“權杖”在陽光下熠熠生輝,花白鬈曲的長胡須在微風中抖動。他的身后是數十名高擎羽扇和遮陽傘的侍衛和隨從,在他們的簇擁下,大流士三世威風凜凜地款步而行。他繞過了正中的雇傭軍,徑直走向自己位于內側的精銳部隊。騎兵身穿飾滿鱗片的鎧甲,頭戴粗麻布胄,配備有弓、劍和盾。而且所有的戰馬都配有鎧甲和披胸。長矛手身穿用白色粗牛皮張起來的騰葉形騰盾牌,長及膝下,右手持有長約六臂、矛身底端飾有金制或銀制小球的長矛。步兵身穿短袍,厚如麻布被套,可以抵擋利劍的穿透,腿上有脛甲,頭盔中間隆起,形狀頗似三重冠。他們手持鐵制戰斧或大刀,勇猛無比。這些步兵被稱為“不死的步兵”,因為他們的人數永遠保持小變,隨時有預備隊補缺。

大流士登高遠望,他身后是一眼望不到邊的黑壓壓的車隊,他稍稍放下了心。

這時候,河對岸升起了一陣煙塵,起初像是一團白云,但過了片刻便像是平原上漫長地伸展起的一道黑煙,亞歷山大的軍隊已來到了陣前。只見武器的寒光閃耀,方陣兵步法勻整而穩健,只有隆隆的腳步聲和奔騰的馬蹄聲。

亞歷山大率精銳部隊在右翼,左翼仍由帕米尼歐指揮,是希臘盟軍和騎兵大隊,中間是馬其頓方陣。河岸大多陡峭,有些易于突破的地方已被波斯軍隊設上了柵欄。在波斯軍隊的射程以外,兩軍隔岸相峙。當充分了解了地形之后,亞歷山大的右翼率先發起了沖鋒。方陣兵也開始向前推進,這是條小河,根本阻擋不了銅墻鐵壁般的方陣軍。

萊西馬庫指揮的阿格瑞安部隊再顯威風,數十只石弩載著巨大的碎石塊和箭頭射向對岸。還沒來得及張弓搭箭的波斯射手們被這突如其來,從天而降的石塊和箭頭砸得七零八落,潰不成軍,亞歷山大帶著衛隊和騎兵迅速沖入河中,轉眼間就躍上了對岸,與岸上大流士三世的左翼部隊殺作一團,亞歷山大的右翼已占了上風。

亞歷山大以神速行動,突破了波斯軍的左翼,又直搗中鋒,與尚在河中的方陣軍相配合。亞歷山大威風凜凜,在陣前縱馬飛馳,為將士門加油鼓勁,號召他們要做忠誠的男子漢。

馬其頓方陣以其雷霆萬鈞之勢讓波斯軍隊潰不成軍,無法抗擊。波斯的雇傭軍被方陣兵切成幾塊并很快像割草那樣大批撂倒在岸上,尸體紛紛向河中滾落。其余的雇傭軍這才放棄了抵抗,他們開始了公開地、全面地潰退。

亞歷山大的衛隊簇擁著亞歷山大,高聲吶喊,向中間的大流士三世的衛隊沖殺過去。大流士三世的皇家衛隊拼死護駕,而大流士本人則坐上戰車向后躲避,剛才趾高氣揚的神態,已消失了,急忙命令軍隊撤退。

在潰退中,驚恐萬狀的大批人馬擠在狹路中胡亂沖撞,加上后面馬其頓騎兵的緊追不舍,成群的波斯士兵被踩在腳下或馬蹄之下。大流士三世的戰車走在潰軍的最前頭。他的衛兵早已失散,自顧不暇了,馬夫也不見了,大流士三世只好親自駕車狂奔。勿忙中他跨上了一匹戰馬,轉向僻靜的山路。

大流士敗逃的消息已在敵軍中傳開,本來波斯人的右翼方陣和騎兵已迫使帕米尼歐的軍隊在河中后退,稍稍占了上風,這時他們也無心戀戰,人人丟盔棄甲爭相逃命。

亞歷山大率領著騎兵一馬當先,沖進了大流士的軍營。營帳里一片狼藉,一群貴婦人正縮成一團,掩面哭泣。亞歷山大感到不可思議,大流士三世在倉皇逃命時竟丟下了他的家眷!把他的母親、妻子、女兒如同丟靴子一樣給甩了!

亞歷山大沖出營,縱馬狂奔,他要親手活捉這個不可一世,如今卻落荒而逃的“萬王之王!”可是由于夜幕的降臨,大流士三世早已逃得無影無蹤。月光下,亞歷山大發現了被大流士三世丟棄的戰車、盔甲和長袍,他只好把這些當作戰利品帶了回來。

這次戰役是亞歷山大入侵波斯帝國以來,取得最輝煌勝利的一次戰役。亞歷山大僅用不到3萬人的部隊就打敗了60余萬的波斯軍隊,可謂世界古代戰爭史上的一個奇跡。

亞歷山大在打敗了大流士三世后的當天晚上,來到了還沒有被摧毀的大流士三世的大帳。帳內陳設豪華,擺滿了各種珍寶。

在浴室里,亞歷山大看到那里的水管、大水罐和首飾盒全是造型優美的金制品,浴盆里彌漫著香料和膏脂的撲鼻香味,深有感慨地對侍從們說:

“看來這才像個國王的樣子啊!所以,我們還是要把仗打下去。東方國家遍地是財富,只要占領了這些地方,你們要什么有什么!”

亞歷山大洗完澡,剛要進晚餐,忽然有人來報,說戰俘營里發現了大流士的母親、妻子和兩個未婚的女兒。亞歷山大沉思片刻,便決定親自去看望。他對大流士的母親說:

“你們仍然可以像過去一樣,過著舒適的生活。因為我是同大流士打仗,對頭只有大流士一人,你們并不負戰爭的責任。”

亞歷山大善待大流士親屬的舉動,贏得了波斯帝國的大臣們的心,許多跟著大流士逃亡的官員們聽說只要歸順亞歷山大就可以保命,因而便紛紛返回。這為鞏固他新占領的地區、徹底打敗大流士起了重要作用。

之后,亞歷山大乘勝前進,接連攻克了波斯帝國的數座城鎮。公元前332年,又以和平方式占領了埃及。然后回師,在一個名叫推羅的地方圍住了大流士三世的軍隊。在此情況下,大流士三世乞求與亞歷山大講和,表示愿意割讓幼發拉底河以西的領土,并向馬其頓賠償大筆款項。可亞歷山大拒絕講和。

公元前331年在尼尼微與大流士三世的軍隊展開了一場決定性的戰爭。結果,大流士三世徹底戰敗。此后,他率領不多的殘兵逃到了米底首府,被米底的總督殺害。

大流士三世的死,標志著波斯帝國的瓦解,亞歷山大成了波斯的新主人。隨后,亞歷山大又率軍向中亞細亞遠征,相繼占領了一些城市。

英年早逝

作為亞里士多德的學生,亞歷山大雖然身為帝國君主,但他仍有著強烈的求知精神,而且不屈不撓,銳意進取。亞歷山大照例在準備東征印度的大部隊里,帶著數十名學者。此外,隨軍者還有商人、馬夫、廚師、醫師、作家以及婦女和兒童,多達數千人之眾。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安康市| 凤城市| 叶城县| 塔河县| 松江区| 莱阳市| 海丰县| 冷水江市| 个旧市| 泰顺县| 手机| 湘西| 泽库县| 仁怀市| 仙游县| 藁城市| 大新县| 荣成市| 广灵县| 九龙县| 云梦县| 湘西| 德格县| 濉溪县| 武胜县| 阿荣旗| 合山市| 丰原市| 通榆县| 梁平县| 磐石市| 沂水县| 钟山县| 桓仁| 芜湖县| 襄城县| 九龙县| 罗甸县| 高尔夫| 桃江县| 武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