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服從是企業的領導法則
- 服從:優秀員工必備的職業精神
- 陸明
- 1402字
- 2015-04-21 04:53:27
企業的領導者應該著重培養員工的服從意識。在談到培養領導能力時,我們往往首先想到的是如何讓下屬服從,但是西點軍校訓練學員的領導能力時,第一課教的卻是如何服從。西點認為:服從是領導之母。
服從的角色,就是遵循指示做事。服從的人必須暫時放棄個人的獨立自主,全心全意去遵從所屬機構的價值觀念。服從決不是下屬的專利,每一個領導者也都必須服從。不論在任何機構,領導的權力必然有其極限。
然而,令人感到遺憾的是,有些企業領導人沒有把握好服從的角色:自以為企業歸我所有、所管,一切決策和行為從我出發,缺乏服從組織根本利益、服從大局的意識,甚至于為所欲為。這種領導人不可能讓公司員工真正信服,即使大家聽從他的旨意,也只是表面或暫時的無奈選擇,不可能持久。我們看到的很多企業發生高層裂變,核心人物去職的現象,除了利益關系外,與企業領導人的領導能力有莫大的關系。
領導人無原則的服從也是十分危險的。譬如,有的家族企業的領導處處為家族成員的利益考慮,而忘了應該對企業的整體利益最大化負責,這必然會影響非家族成員的信任和信心。同樣,領導人因為種種原因,過于遷就個別人員,也會影響團隊或整體的士氣和凝聚力。所以,領導的服從也必須是有原則的。領導行為是一種互動關系。領導者在指揮、命令和影響下屬的同時,下屬也在感受著領導者的一言一行,并作出相應的反應。所以,領導者要處處以身作則,還必須把服從作為自己企業的領導法則。
在一個企業當中,企業的領導人通常都認為改革成功的關鍵就在于是否將先進的管理方法和手段引入企業,但他們往往忽視了改革方案的有效執行也是改革成功的關鍵要素,而確保執行的一個重要手段就是溝通、溝通、再溝通。這是企業領導人與員工思想互通的唯一途徑,是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達成共識的最佳手段。以往,國內企業傳統的溝通方法相對單一,更多的是遵循上傳下達、服從上級,而比較忽視來自基層的聲音。因此,科學的溝通過程應遵循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原則,只有實現充分的雙向溝通,尊重并綜合來自各方面的意見和建議,領導人的決策才會更加接近企業實際,更加具有可行性。研究顯示,溝通遵循“3+7法則”,即對于同一信息通常只有30%的人完全接受,有70%的人只接受了部分信息。根據這一法則,領導人需要在不同層面、不同時間、不同地點與有關員工反復溝通,才能使同一信息多次刺激大腦,使員工充分接受,同時也才能真正理解來自員工的思想,最終做到思想統一、行動一致。
在一個企業里,一位員工在工作中以自己的想法提出了合理化建議,而領導卻不假思索地提出了相反意見。由此兩者發生了爭執,結果后者給前者扣上了“不服從領導”的帽子。
員工在企業的工作中并不是每件事都是一帆風順的,需要研究、探討,集思廣益。所以,當要完成某項工作而在觀點上產生不一致時,領導與被領導者都應對不同意見“去粗取精”,合理采納,特別是作為領導,更應該善于聽取基層員工的意見,切不可因員工的觀點、意見不符合自己的觀念而視其為“不服從領導”。如果一直這樣僵持下去,那么到最后領導就會給員工一種“獨斷專行”的感覺。
總而言之,領導與被領導者都要抱著對事業和單位負責的態度,合理解決問題,工作才會有新的突破。
一個成功的管理者,不僅應具有領導別人的能力,還應該學會服從,兩者是相互協調的,任何一方都不可或缺。因為在組織中,既有你的下屬還有你的領導,要處理好各方面的關系,只有絕對的領導和只有絕對地服從都是行不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