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趙zhào
- 百家姓(語文新課標課外必讀)
- 蕭楓主編
- 739字
- 2015-04-15 17:29:39
【歷代名人】
趙武靈王:戰國時趙國君主,積極倡導改革,推行“胡服騎射”政策,使趙國成為強國。
趙匡胤:北宋開國皇帝。
趙奢、趙括父子:趙奢善用兵,因功被封馬服君。趙括善于紙上談兵,短于實踐,被秦名將白起擊敗于長平,四十萬趙軍被活埋。
趙普:薊(今北京市西南)人,北宋初期的賢相,為北宋的建立立下了汗馬功勞,有“半部《論語》治天下”之美譽。
趙孟頫:湖州(今浙江吳興)人,元代杰出書畫家,其筆法圓轉遒麗,人稱“趙體”。對后世影響甚深,人稱一代宗師。
趙之謙:浙江會稽(今紹興)人,清末三大畫家之一,其書、畫、篆刻對后世都影響甚深。
【姓氏溯源】
趙姓主要有兩個來源,其一出自嬴姓,是古帝王少昊的后裔。趙姓的具體祖先是少昊的裔孫,造父。據說,造父是西周時著名的駕車能手,曾經在華山得到過八匹駿馬。他把八匹馬馴好以后,一起獻給了周穆王。周穆王用這些馬,配上上好的馬車,讓造父駕駛,到處游玩。有一次,他在昆侖山遇見了西王母,流連忘返,呆了好幾年。直到聽說徐偃王造反,率領三十六個諸侯國一起進攻周都,才慌忙讓造父駕車返京。由于造父駕車及時趕回,才讓周穆王平定了叛亂,穆王因此把趙城封給了造父作為食邑。從此,造父的后代就住在趙這個地方,并把趙作為姓氏。
另一支為少數民族改姓趙氏。
趙姓早期都是在北方發展。公元前四零三年,趙國建立,成為戰國七雄之一,直到公元前222年,被秦國所滅。從秦朝開始,趙姓就逐漸向海南,廣東,廣西等地發展。到清朝康熙年間,趙姓進入臺灣。趙姓的主要聚居地有:洪洞、天水、邯鄲、東武、南陽、金城、下邳、四川、新安、敦煌、常熟和上饒等。
“百家姓”編于宋朝,皇帝的的姓氏是國姓,所以放在第一。“百家姓”的第一句,“趙錢孫李”,“趙”指“權”,“錢”指“金錢”。世間萬事權和錢的問題是首要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