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2章 導讀

  • 契訶夫作品選
  • 蕭楓編著
  • 1005字
  • 2015-04-20 15:31:12

安東·巴甫洛維奇·契訶夫(1860~1904)俄國小說家、戲劇家、十九世紀末期俄國批判現實主義作家、短篇小說藝術大師。他和法國的莫泊桑,美國的歐·亨利并稱為世界三大短篇小說巨匠。

1860年1月29日,契訶夫出生于羅斯托夫省塔甘羅格市。祖父是贖身農奴。父親曾開設雜貨鋪,1876年破產,全家遷居莫斯科。但契訶夫只身留在塔甘羅格,靠擔任家庭教師以維持生計和繼續求學。1879年進莫斯科大學醫學系。1884年畢業后在茲威尼哥羅德等地行醫,廣泛接觸平民和了解生活,這對他的文學創作有良好影響。

契訶夫早期作品多是短篇小說:如《胖子和瘦子》(1883)、《小職員之死》(1883)、《苦惱》(1886)、《凡卡》(1886),主要再現“小人物”的不幸和軟弱、勞動人民的悲慘生活和小市民的庸俗猥瑣。而在《變色龍》及《普里希別葉夫中士》(1885)中,作者揭露了忠實維護專制暴政的奴才及其專橫跋扈、暴戾恣睢的丑惡嘴臉,揭示出黑暗時代的反動精神特征。1890年,他到政治犯人流放地庫頁島考察后,創作出表現重大社會課題的作品,如《第六病室》(1892),猛烈抨擊沙皇專制暴政;《帶閣樓的房子》(1896),揭露了沙俄社會對人的青春、才能、幸福的毀滅。他的小說短小精悍,簡練樸素,結構緊湊,情節生動,筆調幽默,語言明快,寓意深刻。他善于從日常生活中發現具有典型意義的人和事,通過幽默可笑的情節進行藝術概括,塑造出完整的典型形象,以此來反映當時的俄國社會。其代表作《變色龍》《裝在套子里的人》,前者成為見風使舵、善于變相、投機鉆營者的代名詞;后者成為因循守舊、畏首畏尾、害怕變革者的符號象征。

契訶夫創作后期轉向戲劇,作品反映了俄國1905年大革命前夕知識分子的苦悶和追求,含有濃郁的抒情味和豐富的潛臺詞,令人回味無窮。

契訶夫創造了一種風格獨特、言簡意賅、藝術精湛的抒情心理小說。他截取片段平凡的日常生活,憑借精巧的藝術細節對生活和人物作真實描繪和刻畫,從中展示重要的社會內容。這種小說抒發了他對丑惡現實的不滿和對美好未來的向往,把褒揚和貶抑、歡悅和痛苦之情融化在作品的形象體系之中。

契訶夫逝世后不久,他的《黑衣教士》和《第六病室》等小說就被介紹到中國。他的劇本《海鷗》、《萬尼亞舅舅》、《三姊妹》和《櫻桃園》也早在1921年和1925年先后由鄭振鐸和曹靖華等譯成中文。瞿秋白、魯迅、茅盾、郭沫若、巴金等對契訶夫的作品都有過很高的評價。

主站蜘蛛池模板: 焦作市| 肇源县| 石嘴山市| 蒲江县| 九寨沟县| 吴旗县| 新化县| 盘山县| 万全县| 岗巴县| 云浮市| 台安县| 福泉市| 平阴县| 仙居县| 云龙县| 分宜县| 迭部县| 德州市| 台中市| 峡江县| 巴东县| 彭泽县| 文山县| 杭锦旗| 前郭尔| 奉化市| 太湖县| 罗田县| 汉寿县| 沙雅县| 固原市| 塘沽区| 辽中县| 新绛县| 乌兰察布市| 西吉县| 庄浪县| 启东市| 淳安县| 威远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