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慕尼黑會議桌上的勝利
- 狂人末日
- 王鵬華
- 2900字
- 2015-04-18 11:33:11
從埃塞俄比亞戰場上獲勝的墨索里尼終于可以松一口氣了,可是還沒有等他來得及放松心情,德國法西斯領袖希特勒就給他發來了電報,同時他也見到了一位神秘的客人,西班牙叛軍領袖佛朗哥派來的特使——他們希望意大利能夠參與到西班牙內戰中去,支持叛亂分子佛朗哥。
希特勒的電報與佛朗哥的特使讓墨索里尼一下子又興奮了起來。在經過幾天的思考之后,墨索里尼終于決定參與西班牙內戰,因為他發現:參與西班牙內戰既不會讓自己在國際上的影響力低于希特勒,而且能夠通過推翻西班牙共和國,控制直布羅陀海峽,切斷英、法與亞非殖民地的聯系,把西班牙變成制約英、法的戰略基地。
7月24日,墨索里尼派出12架SM81轟炸機協助佛朗哥運輸非洲軍團至本土。之后又在希特勒的鼓勵下,派出部分正規軍參與西班牙內戰。墨索里尼和希特勒的出戰使得佛朗哥的叛軍勢力大增,意大利皇家海軍在地中海發揮了重大作用,封鎖了共和國的海軍。墨索里尼向國民軍提供重機槍、火炮、飛機、輕型戰車、空軍軍團與志愿軍團兩支作戰部隊。在西班牙的意大利軍約5萬人,并透過輪換與整補,西班牙內戰有超過75000名意大利士兵進入佛朗哥的國民軍的戰斗序列。
最終的結果是,人民陣線領導的西班牙共和國政府被顛覆,佛朗哥在意、德法西斯庇護下建立法西斯專政,并加入《反共產國際協定》。意、德兩個法西斯國家在戰爭中相互勾結,并在戰后正式結成同盟,使歐洲政治關系和戰略格局發生有利于意、德的重大變化——西班牙內戰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前世界民主進步力量同法西斯勢力的一次大較量,世界民主進步力量的失敗使得法西斯勢力的囂張氣焰大幅上升。
而在墨索里尼和希特勒聯手參與西班牙內戰的同時,他們兩人也達成了互為盟友的共識——1936年10月25日,德國外交部長里賓特洛甫和意大利外交部長齊亞諾簽署了德、意正式協定。其內容主要是:德國承認意大利吞并阿比西尼亞;兩國正式承認西班牙佛朗哥政府,并加強武裝干涉;兩國在多瑙河流域和巴爾干半島劃分勢力范圍,在這方面意大利對德國作出了若干讓步。
一年之后,妄圖稱霸亞洲的日本法西斯政府也加入了進來,“柏林—羅馬—東京軸心”正式形成——法西斯勢力在此時已經令整個世界感到恐懼,他們妄圖吞并世界的野心也膨脹到了極點。
1938年3月,納粹德國吞并奧地利后,把侵略矛頭指向捷克斯洛伐克,企圖以支持“民族自決”為名,占領捷克斯洛伐克西部日耳曼人集中的蘇臺德區。同年4月,以康拉德·漢萊因為首領的蘇臺德日耳曼人黨舉行代表大會,提出把蘇臺德區從捷克斯洛伐克分裂出去的“自治”綱領。德國納粹黨領袖希特勒以此為由,在德捷邊境集結兵力,以戰爭相威脅。
看著德國準備入侵捷克斯洛伐克,墨索里尼也在背后支持希特勒,因為當納粹德國占領礦產資源豐富的捷克斯洛伐克之后,遭受到國聯經濟制裁的意大利就能夠從德國人手里獲得大量緊缺的戰爭資源。
為了幫助希特勒成功侵占捷克斯洛伐克,墨索里尼派遣特使悄悄抵達柏林,向希特勒帶去了其親自書寫的一封信:
“我希望閣下能夠告訴我準確的日期,我希望在德軍進軍捷克斯洛伐克的時候,我能夠幫助我的盟友抵御來自法國方面的威脅,英勇的意大利戰士會在法國進境采取必要的措施。”
得到墨索里尼全力支持的希特勒更加的有恃無恐,立刻往邊境增派了軍隊,不斷地向捷克斯洛伐克挑釁。被逼無奈的捷克斯洛伐克政府在5月20日下令進行局部總動員,德捷邊境局勢立刻陷入劍拔弩張的態勢之中,史稱“五月危機”。
同時,墨索里尼和希特勒一起向英法兩國政府施壓。捷克斯洛伐克是第一次世界大戰后,在英法兩國保護下恢復的主權,而且法國與捷克斯洛伐克簽訂有互助條約。因此,當墨索里尼和希特勒不斷向英法兩國施壓的時候,法國最先坐不住了。
9月13日,法國內閣召開會議尋求對策。當晚,總理達拉第決定請英國首相張伯倫出面調解。同一天晚上,張伯倫給希特勒發出加急電報,希望雙方通過會面方式“和平解決”這一問題。第二天,張伯倫就主動派遣自己的親信哈利法克斯勛爵前往德國拜謁希特勒和戈林。在經過哈利法克斯勛爵的一番工作后,希特勒盛情地邀請張伯倫到德國訪問。
9月15日,年逾七十的張伯倫趁飛機抵達柏林。但是,性格軟弱懼怕戰爭的張伯倫第一次拜訪希特勒就顯得唯唯諾諾,幾乎希特勒提出的要求他都答應了——不惜犧牲捷克斯洛伐克的利益也要推行綏靖政策,希望在滿足希特勒的野心之時不讓德、意兩國對英國和法國動武。會面結束后,張伯倫連夜趕回倫敦,與法國一起向捷克斯洛伐克政府施壓,要求捷政府根據“民族自決”原則解決蘇臺德問題。
9月21日,為了配合希特勒在這場談判中取得更大的成果。墨索里尼又在特雷維佐發表了一篇相當重要的演說。他說:“如果捷克斯洛伐克覺得它今日所處的地位可以稱為一種‘微妙的形勢’,它曾是——我們也許已經可以用‘曾是’這兩個字了,其理由我馬上就告訴你們——不僅包括‘捷克斯洛伐克’,而且包括‘捷克、日耳曼、波蘭、馬扎爾、露西尼亞、羅馬尼亞、斯洛伐克’,現在這個問題既然已經發生,那我要鄭重聲明,它有必要用一個通盤的辦法來加以解決。”
9月22日,在墨索里尼和希特勒的不斷施壓之下。張伯倫再次飛往德國,在哥德斯堡與希特勒進行會談。希特勒又提出將捷境內其他操德語的地區統統劃歸德國,并對歸并領土實行軍事占領,限定10月1日之前解決問題。緊接著希特勒宣布從9月28日起實行德軍總動員,命令部隊在9月30日以前作好戰爭準備。對此,捷克斯洛伐克總統愛德華·貝奈斯斷然拒絕了德國的要求,同時宣布全國進入總動員。
9月27日,希特勒下令德軍7個師進入德、捷邊界前沿陣地,戰爭有一觸即發之勢。一直都在奉行綏靖政策的英法兩國政府開始變的更加慌亂起來。于是,張伯倫又聯系希特勒,希望展開第三次會談。9月29日,張伯倫第三次飛往德國。而與此同時,墨索里尼、達拉第和捷克斯洛伐克的代表也在同一天到達慕尼黑。
面對墨索里尼的親自到來,希特勒非常的高興,直接親自前往邊境迎接墨索里尼,而達拉第和張伯倫只是其下屬官員前去接待。
國首腦會議從29日12時45分開始,至次日凌晨1時半結束。在會議一開始的時候,希特勒強烈拒絕捷克斯洛伐克的代表進入會場,并且破口大罵捷克斯洛伐克,揚言要在10月1日出兵進攻捷克斯洛伐克,為了緩和氣氛并推行綏靖政策,張伯倫和達拉第同意讓捷克斯洛伐克的代表坐在會議室的隔壁房間內。在會議的過程中,墨索里尼一再地幫助希特勒對張伯倫和達拉第進行恐嚇,墨索里尼甚至揚言,如果無法保證德國在捷克斯洛伐克的利益,他肯定會不惜一切代價去幫助德國人民取得自己應該得到的利益。
凌晨1點45分,一直坐在隔壁房間的捷克斯洛伐克的代表終于被允許走進會議室,而他們也只能做一件事情,將會議成果報告帶回去給捷克斯洛伐克政府——他們手中捧著的是一份充滿看屈辱的合約,以出賣捷克斯洛伐克利益的方式來阻止希特勒和墨索里尼政治野心的《慕尼黑條約》。
慕尼黑會議桌上的成功使得德國成功占領捷克斯洛伐克1.1萬平方英里的領土、360萬居民和1/2以上的經濟資源,喪失了捷作為邊境地區安全屏障的防御要塞,破壞了英、法在東歐的同盟體系,加強了納粹德國的經濟和軍事實力,助長了墨索里尼和希特勒的法西斯侵略氣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