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發(fā)兵入侵埃塞俄比亞
- 狂人末日
- 王鵬華
- 3768字
- 2015-04-18 11:33:11
剛剛拿起獨裁統(tǒng)治這一邪惡權杖的墨索里尼還沒有高興太長時間,一場危急其統(tǒng)治的危機悄然來襲——1929年,美國金融危機爆發(fā),這場危機逐漸演變成為了一場世界經(jīng)濟危機。
在短短的一年之內(nèi),意大利的工業(yè)產(chǎn)值縮水了33%,失業(yè)人數(shù)超過百萬之巨,全國上下有幾十萬農(nóng)戶破產(chǎn),失去土地的農(nóng)民和失業(yè)的城市人口逐漸成為了社會上最不穩(wěn)定的因素——他們搶劫商店,甚至襲擊軍隊的食品儲藏庫。
1933年的時候,意大利的地產(chǎn)和工業(yè)企業(yè)幾乎都被法西斯所控制,危機使得國民與政府的對立情緒日益高漲,很多城市爆發(fā)了群眾自發(fā)組織的反法西斯活動和大規(guī)模的暴動,使得墨索里尼政府忙的焦頭爛額的。凡事有利就有弊、有弊就有利,意大利的反法西斯運動逐漸多了起來的時候,意大利民眾對一戰(zhàn)的戰(zhàn)敗國的復仇情緒也大大提升——很多的意大利民眾將他們生活水平十分困苦的原因歸罪于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認為是那些戰(zhàn)敗國損害了意大利太多的利益,致使意大利人在戰(zhàn)后會過上艱苦的生活。
這時候,反常善于煽動國民情緒的墨索里尼立刻找到了解決人民仇視法西斯的辦法——和其他的國家一起結成聯(lián)盟,通過修正“凡爾賽—華盛頓體系”來重新瓜分世界,既能夠增加國家收入,也能夠轉移國內(nèi)視線,減輕民眾與政府之間的對立情緒。為此,墨索里尼開始支持和利用德國、奧地利、匈牙利和克羅地亞等國家的法西斯分子,并在突尼斯、埃及和其他阿拉伯國家花了巨額經(jīng)費來進行親意大利的宣傳和陰謀活動。
1935年的時候,墨索里尼政府的財政赤字已經(jīng)高達100多億美元。國內(nèi)民眾與政府之間的敵對情緒又逐漸高漲了起來。這一次,為了徹底轉移國內(nèi)視線、滿足自己的侵掠欲望,墨索里尼決定搞一次大行動——上半年,意大利不斷派遣軍隊去意屬東非,到8月底,兵力已達26.7萬人。
對于意大利的軍事挑釁,西方國家從自己的利益出發(fā),采取縱容,甚至支持的態(tài)度。德國是意大利的盟國,極力支持意大利對埃塞俄比亞的侵略。美國以物資和巨款支持意大利,1935年美國給意大利的貸款達到6億美元。英國也縱容意大利的侵略,條件是埃塞俄比亞放棄塔納湖水的利益和修改與英屬索馬里、肯尼亞、蘇丹的邊界。
10月,墨索里尼悍然發(fā)動了震驚世界的“埃塞俄比亞侵掠戰(zhàn)爭”——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的前奏就此吹響了。
埃塞俄比亞是一個位于非洲東北的國家,在被意大利法西斯入侵之前一直維持其古老的君主和制度,從未受到殖民主義浪潮的吞噬。實際上,墨索里尼悍然命令意大利法西斯軍隊侵入埃塞俄比亞,除過轉移國內(nèi)視線消除國內(nèi)矛盾之外,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因為埃塞俄比亞有著豐富的礦產(chǎn)資源——埃塞俄比亞面積一百一十多平方千米,境內(nèi)中部隆起,有“非洲屋脊”之稱,最高峰達尚峰海拔4 620米。東非大裂谷斜貫,兩岸陡峭,有30多條大河發(fā)源于中部高原,故有“東北非水塔”之稱。氣候復雜,各地氣溫相差較大,礦物種類較多,其中煤、鐵、銅、黃金、白金、石油都有很大的蘊藏量,這對于彌補意大利本土資源貧乏具有重要意義。
對于埃塞俄比亞這樣一個幾乎還處于原始社會狀態(tài)的封建王國來說,意大利無疑就是一個“巨無霸”,它擁有當時先進的現(xiàn)代化武器,有大量飛機、坦克和裝甲車,而埃塞俄比亞則連統(tǒng)一的軍隊也沒有,只有屬于海爾·塞拉西皇帝的衛(wèi)隊和各封建領主的私人軍隊。他們的武器主要是原始的長矛、弓箭、棍棒,力量對比如此懸殊。所以,意軍尚沒有進入埃塞俄比亞境內(nèi),墨索里尼就狂叫著,“要懲罰這些非洲蠻子,給他們點顏色瞧瞧。”
然而,贏得戰(zhàn)爭最終勝利的一方往往都是抵抗邪惡、保持正義的一方,不管侵掠一方有著多么先進的武器和龐大的軍隊,都不可能獲得最終的勝利,因為正義的力量是無窮的。面對像惡狗一樣撲過來的意大利法西斯軍隊,埃塞俄比亞人民并沒有被強大的敵人嚇倒,他們決心保衛(wèi)自己的祖國,保衛(wèi)自己的家園。
很快,埃塞俄比亞實行了全國總動員。10月17日,皇帝塞拉西在首都亞的斯亞貝巴舉行了隆重的閱兵式。他挺起胸膛邁著健步走上檢閱臺,在清晨的陽光中望著他的士兵,他沒有發(fā)表長篇演說,只是高聲問道:“法西斯侵犯我疆土,魚肉我人民。我們怎么辦?”
“堅決抗敵,寧死不降!”
士兵們發(fā)出了震天的怒吼。
“對!誓死抗擊侵略者,保衛(wèi)我們的家園!”
塞拉西說完,命令5萬人組成的聯(lián)合軍隊立即出發(fā),他自己也親臨前線指揮作戰(zhàn)。
意大利軍隊北路由意大利東非總督德·波諾將軍親自率領,作為意軍的主力,由厄立特里亞進攻提格雷省和北方重鎮(zhèn)阿杜瓦。由塞烏姆公爵率領的埃塞俄比亞軍頑強抵抗、殊死抵抗,到最后一刻才離開阿杜瓦,退守馬卡累。
在這場力量懸殊的抗戰(zhàn)中,埃塞俄比亞人民從一開始就表現(xiàn)出了英勇無畏的品質(zhì)和崇高的自我犧牲精神。埃塞俄比亞大部分地區(qū)水源奇缺。牧民們就把水裝在皮袋里,穿過干旱的沙漠把水運到兵營里。他們自己卻常常因干渴而暈倒在路上,青年學生們走上街頭進行宣傳動員;婦女們組織了紅十字協(xié)會和婦女協(xié)會,運送傷員。組織后方供給,一些封建莊園主也拿出錢來向國外購買武器彈藥和糧食,支援前線抗戰(zhàn)。
然而不幸的是,因為叛徒的出賣,意大利法西斯軍隊于11月8日攻下了馬卡累。使得埃塞俄比亞的反侵略戰(zhàn)斗陷入了更加被動的局面。
11月10日,埃塞俄比亞陸軍大臣穆魯吉塔公爵率軍從亞的斯亞貝巴進抵馬卡累以南地區(qū),伊姆魯公爵率軍從戈賈姆省來到馬卡累以西地區(qū),共同抗擊意大利軍隊。11月19日到21日,塞拉西皇帝再次親臨前線慰問軍隊。英勇的埃塞俄比亞戰(zhàn)士們乘此機會,一鼓作氣地進行了反攻,收復了大片失地,意軍損失慘重。那些被意軍所占領土地上的人民也不斷地給意軍制造麻煩:他們藏起糧食,填平了水井,牽走了駱駝和毛。意軍每到一地,占領的僅僅是一座空城。在非洲沙漠炎炎的烈日烘烤下,找不到水源或只能找到撒了鹽的水井的意軍士兵饑渴交加,戰(zhàn)斗力大大減弱。
原本計劃一個月內(nèi)占領埃塞俄比亞的墨索里尼面對不利的戰(zhàn)況惱羞成怒,在撤銷原指揮官德·波諾,任命參謀總長巴多里奧為東非意軍新總司令的同時,也下達了一道喪盡人性的命令——他直接下令意大利空軍,讓其對埃塞俄比亞的平民也進行打擊。
面對窮兇極惡的意大利法西斯軍隊猛烈侵掠,埃塞俄比亞人以不怕犧牲的精神死死地堅守著陣地,使得一場看似一邊倒的戰(zhàn)爭變成了一場拉鋸戰(zhàn)。這時候,國際上譴責意大利侵略者的輿論越來越高,國聯(lián)只好宣布意大利為侵略國,同時對意大利進行制裁。但是,由于英、法等國不想與意大利結下“梁子”,所謂的制裁最終變成了一紙空文——國聯(lián)通過了對意大利實行經(jīng)濟制裁的決議,但沒有把意大利急需的戰(zhàn)略原料石油列入禁運范圍。英、法沒有采取封鎖蘇伊士運河的行動,使意大利得以源源不斷地運送物資和軍隊。美國宣布對意大利和埃塞俄比亞均實行武裝禁運,但是沒有中斷向德國輸出武器,使德國將部分武器又轉給意大利。
12月13日,英國外長霍爾和法國總理賴伐爾出面進行調(diào)停,但是他們在調(diào)停之前卻做了一個幕后交易,最終形成了一個非常不利于埃塞俄比亞的調(diào)停方案:
埃塞俄比亞將北部的提格雷省和達納基爾地區(qū)割讓給意大利;埃塞俄比亞將南部的歐加登省的東部劃為意大利的勢力范圍;埃塞俄比亞的中部則置于國際聯(lián)盟顧問(由英、法、意代表組成)的監(jiān)督之下;埃塞俄比亞保持獨立,意屬阿薩布作為它的通外海口,但要付出補償費。
這個所謂的“和平”方案實際上就是一個領土割讓合約。所以,埃塞俄比亞政府照會英、法兩國政府,表示任何解決爭端的方案,只要有利于侵略者,都是不能接受的。
12月27日,埃塞俄比亞政府也提出了一項和平方案。其內(nèi)容是:
意大利軍隊全部撤退;意大利賠償戰(zhàn)爭費用;由國聯(lián)指派委員會劃定邊界;埃塞俄比亞可在財政和行政范圍內(nèi)延聘外國顧問,但不容納意大利人員。
這個議和方案,重申了埃塞俄比亞人民維護國家獨立、領土完整的嚴正立場,提出了制裁侵略者的合理主張。但是,這個議案很快就被墨索里尼拒絕——他覺得別說簽訂這樣一份合約,就是看見這樣一份合約都是一種恥辱,因為他從來就沒有打算給埃塞俄比亞人有議和談條件的機會,他從來沒有想過竟然會和埃塞俄比亞打成這樣一個局面。
和談終止,戰(zhàn)爭再起。1936年1月下旬,在北部坦皮恩雙方又展開了激戰(zhàn)。意大利將其王牌部隊黑衫軍調(diào)來增援,埃塞俄比亞奮勇抵抗。經(jīng)過10天的戰(zhàn)斗,結果是意軍死亡3000人,傷5000人,損失坦克18輛,火炮33門、機槍725挺,步槍3654支,最后倉皇逃串——埃塞俄比亞取得了輝煌勝利。
這次失敗無疑給了墨索里尼一記響亮的而光,再次惱羞成怒的墨索里尼直接派出了自己的王牌軍隊“黑衫軍”,還將軍力增加到了60萬人。
1936年2月下旬,意大利空軍大肆轟炸德西埃等地,并使用了毒氣。埃塞俄比亞軍民沒有防毒裝備,傷亡慘重。2月28日,在北部要塞恩巴阿拉奇山,雖有陸軍大臣、埃塞俄比亞名將穆魯吉塔公爵率軍奮力抵抗,但最后仍被意軍占領。
3月31日,海爾·塞拉西皇帝親臨前線,集中兵力,在梅丘發(fā)動進攻。經(jīng)過幾天戰(zhàn)斗,埃塞俄比亞軍亡8000人,其中包括一批重要的將領和官員。
4月底,意大利軍隊北路逼進了首都亞的斯亞貝巴。
5月5日,意軍進占埃塞俄比亞首都亞的斯亞貝巴,塞拉西皇帝出走英國。5月9日,墨索里尼在羅馬宣布吞并埃塞俄比亞,由意大利國王兼任埃塞俄比亞皇帝——埃塞俄比亞淪陷了。
墨索里尼占領埃塞俄比亞的愿望終于實現(xiàn),但是野心勃勃的他并不滿足占領這片土地——他的目光又盯上了正在發(fā)生內(nèi)戰(zhàn)的西班牙,以及歐洲和全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