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失守諾曼底,狂人的末日終于降臨
- 狂人末日
- 王鵬華
- 2942字
- 2015-04-18 11:33:11
1943年,這對于希特勒為首的法西斯來說,這一年無疑是一個被詛咒了的年份。當德軍在蘇德戰場上失利的時候,意大利和日本也遭受了巨大的打擊——7月25日,意大利發生政變,希特勒的重要盟友墨索里尼被捕;日本也陷入了亞洲戰場的泥潭之中,面對即將到來的失敗正在做著最后的掙扎。然而,對于希特勒來說,1943這一年,則意味著其政治生命和肉體生命都進入了最后的時段,因為全世界的反法西斯力量正在團結起來向其發動最猛烈的進攻。
面對著一連串的失敗,希特勒也不再像之前一樣自信滿滿,他和之前唯一保持一致的就是歇斯底里的叫喊,對著將軍們叫喊,對著士兵們叫喊,對著命運叫喊,可是他已經無法再左右自己的命運。
1943年11月,美、英、中三國首腦在卡羅舉行會議,簽署了《開羅宣言》,宣布對日作戰的目的是制止和懲罰日本的侵略,日本必須無條件投降,明確規定日本竊取的東北、臺灣、澎湖列島等中國領土必須歸還中國。
在簽署了《開羅宣言》之后,蘇、美、英三國首腦斯大林、羅斯福、丘吉爾又在德黑蘭舉行會議,通過了三國在對德作戰中一致行動和戰后合作的宣言,會議決定在西歐開辟第二戰場,代號“霸王戰役”——世界上有史以來第一次大規模的兩棲登陸戰即將在法國諾曼底上演。
1944年6月6日,在經過長達半年時間的準備之后,以反法西斯國家組成的同盟國共調集了288萬軍隊,17萬輛車輛,60萬噸各類補給品,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撲向了法國的諾曼底——20世紀最大的登陸戰役“諾曼底登陸戰”正式上演。
為了取得這次登陸戰役的成功,盟軍進行了戰略欺騙——只有當德軍統帥部做出錯誤的判斷之時,才能夠保證登島作戰的突然性,對于整個戰役的成功與否有著重大意義。因此,盟軍在東南部地區偽裝了部隊和登陸船只,還讓巴頓將軍在英國進行戰前演說,再加上異常嚴格的保密措施,使得德軍統帥部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內都認為盟軍會在加萊海灘登陸,甚至他們認為盟軍在英吉利海峽上的活動只是為了牽制德軍在西線的兵力。畢竟,盟軍為了迷惑德軍指揮部做出了常人難以想象的努力,比如說盟軍統帥艾森豪威爾還找了一位非常像蒙哥馬利的人在北非冒充蒙哥馬利,迫使防守諾曼底的德軍統帥隆美爾一直以為蒙哥馬利就在北非。
6月6日黎明的諾曼底和往常一樣平靜,待在工事中的德軍絲毫不會想到盟軍會在這一天實施搶灘登陸計劃。所以,就在德軍不注意的時候,盟軍的搶灘登陸開始了。然而,這次搶灘登陸作戰并不是一個小規模的偷襲,很快反應過來的德軍立刻對登陸的盟軍進行了猛烈的打擊。霎時間,剛剛還一片平靜的諾曼底海灘馬上就變成了一個屠宰場,槍炮聲、叫喊聲、哭泣聲等各種聲音夾雜在一起,整個諾曼底海灘看上去就像一個被打翻了的馬蜂窩。
此時,希特勒正在酣然入睡,接到戰場報告的工作人員卻在發愁,如何叫醒希特勒將諾曼底戰場的戰報交給他。上午9點鐘,戰場上不斷傳來的壞消息使得工作人員硬著頭皮叫醒了正在熟睡的希特勒。希特勒拿著報告徑直來到了會議室,此時將軍們正焦急地圍著地圖和各種圖表爭吵著,看見元首進來后他們立刻變得安靜了下來,希特勒看了身邊的每一個人,面無表情地說到:“我一直夢寐以求的敵人終于來了,我可以真正地與他們迎面相對了。”
很快,德意志通訊社對著全社會宣布,“敵人的入侵已經開始了”。
6日下午,盟軍在30英里長的戰線上展開了攻擊,德軍辛苦經營的海岸防御工事面臨著全部被摧毀的危險。在這登陸戰中,戰斗最激烈的地方要屬奧馬哈海灘了,其全長6.4公里,又有幾十米高的懸崖,地形易守難攻。負責攻擊奧馬哈海灘的是美軍第9軍,戰斗一開始就不斷地有士兵倒下,原先情報上顯示只有一個后備團的兵力,結果卻是隆美爾親自調遣的第9軍團352步兵師的一個主力團在守護灘頭,搶灘登陸的32輛兩棲坦克一靠岸就被擊毀了27輛,大批的士兵擠在灘頭被德軍的炮火狂轟,整整兩個小時之內陣亡了2500名士兵,沒有一名美軍士兵成功登上西段的海灘,在東段也僅僅是占領了一個9米寬的海灘,登陸行動完全失敗。
就在陸軍遲遲無法登陸奧馬哈海灘的時候,美國海軍指揮官派遣17艘驅逐艦不顧魚雷和暗礁的危險,直接前進至距離奧馬哈海灘730米處,對德軍的防御工事進行近距離打擊。緊跟著,美軍的突擊隊也在炮火的掩護下順利登上了霍克海角,發現德軍用來震懾美軍驅逐艦的155mm口徑的海岸炮竟然都是用電線桿偽裝的。于是,沒有了懼怕海岸炮威脅的美國海軍立刻前進至灘頭,肆無忌憚地用火炮抵近德軍防御工事進行射擊,順利為陸軍打開了一條登陸通道。
除過奧馬哈海灘之外,其他的海灘登陸都比較順利,盟軍幾乎沒有費什么大的代價就占領了灘頭陣地。6日晚上,盟軍已經在30英里長的戰線上成功登陸,德軍的海岸防御工事基本被全部摧毀——6月6日,被隆美爾預言為決定性的24小時,被艾森豪威爾稱作歷史上最長的一天,就這樣在戰火與鮮血中度過了。
盟軍的搶灘登陸成功,使得希特勒非常失望,他之前認為諾曼底防線根本不會在這么短的時間內被擊破。第二天,希特勒馬上將西線裝甲集群的5個裝甲師的指揮權交給隆美爾,隆美爾也決心憑借這支精銳部隊大舉反擊。可是,令希特勒和隆美爾更郁悶的事情很快就發生了,這支裝甲部隊從200公里外急匆匆趕來的時候,盟軍的飛機給予了其毀滅性的打擊,只有零星的小股部隊抵達預定目標地點,但是這些小股部隊也成為了盟軍槍炮下的犧牲品。至此,德軍再也沒有能力發動決定性的大規模反擊了。
6月14日,盟軍突破德軍在圣索沃地區的防線,最終于6月16日攻占了圣索沃。面對快速逼近的盟軍部隊,希特勒對該地區的四個戰斗師下達了拼死堅守的死命令。但是,隆美爾卻認為這樣做是毫無意義的,應該將部隊調往塞納河進行防御。可是,此時已經像一個輸紅了眼的希特勒根本聽不進去正確意見,他直接拒絕了這一建議。不過,當盟軍快速突破圣索沃地區的時候,隆美爾不顧希特勒的反對將這4個戰斗師撤了出去,為德軍的負隅頑抗保留了一些實力。
6月18日,美軍攻占了科湯坦半島中部的巴內維爾。
6月19日,美軍出色發揮機動性強的優勢,掉頭直取蒙特堡,將科湯坦半島攔腰切斷。
6月25日黃昏,美軍第7軍沖進了約瑟堡的市區,次日,城防司令施利本將軍和港口海軍司令亨尼克少將一起宣布投降。
6月29日,隆美爾和龍德施泰特晉見希特勒,匯報了當前的戰局。希特勒對此大為不滿,調整了德軍西線高層指揮人事,以克盧格元帥取代龍德施泰特任西線總司令,埃伯巴赫取代馮·施韋彭格指揮西線裝甲部隊,并將所部改稱第5坦克集團軍,以黨衛軍上將豪瑟接替剛剛病故的多爾曼上將任第7集團軍司令。
7月6日,直屬盟軍最高司令部指揮的具有極強機動力和突擊力的美軍第3集團軍,在驍勇善戰的巴頓率領下,踏上了歐洲大陸,成功地開辟了歐洲第二戰場。
7月17日,加拿大皇家空軍噴火式戰斗機掃射擊中隆美爾的汽車,令他身受重傷,被迫退出指揮崗位。
7月20日,希特勒遭遇了軍隊人員的刺殺,這使得他對將軍們失去了信任。
8月25日,盟軍攻占巴黎——諾曼底登陸戰取得了輝煌的成就,使得希特勒的納粹政權的覆滅速度進一步加快。
看著距離柏林越來越近的盟軍,希特勒依舊強作鎮定地向身邊的人宣稱:“我們還有機會,我們會守住德國,讓這幫家伙感受到了我們的厲害!”可是,他不知道,現在的負隅頑抗就如同螳臂擋車,注定不會取得他想要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