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鄭成功鼓勵農(nóng)耕
- 美德故事
- 蕭楓主編
- 982字
- 2015-04-16 22:34:55
鄭成功收復臺灣后,派何廷斌前往高山族聚居的山村了解情況,并向當?shù)孛癖娬f明義軍來此是為了趕走荷夷,收復國土,拯救人民的。
原來,荷夷利用傳教士散布謠言,說“國姓爺”打來,為的是搶奪財物,殺土番,燒番舍。聽到這些傳言,高山族同胞人心惶惶,他們把糧食藏起來,把壯丁送往深山石洞里躲避,都不敢呆在村社里。
何廷斌回來把詳情報告以后,鄭成功算了一算,他們登陸已經(jīng)十二天,應該到高山族同胞那里走走看看了。他攜帶煙、布等物質,由何廷斌帶路,前往新港、目加留灣、蕭壟和麻豆四大社走去。
一路上,何廷斌向鄭成功介紹當?shù)氐娘L土人情、物產(chǎn)資源。高山族的酋長聽說鄭成功要來視察,立即召集全村同胞,載歌載舞地歡迎他。酋長還向他獻上了四項禮品:黃金、白銀、稻草和泥土。
鄭成功收下泥土,高興地說:“我們都愛土地,這是祖先開拓的土地,聞到泥土的香味,我們的心就貼在一起了。”
酋長問:“四項禮品,黃金為先,怎么不收金,只收土?”
鄭成功滿臉笑容地回答說:“土地里面出黃金呵!”
酋長說:“那么就請再選一項禮品,湊成雙吧!”
鄭成功又收下稻草說:“我們一起在土地上耕種收獲,年年五谷豐登,人民安居樂業(yè),這是多么美好的事啊!”
酋長明白了鄭成功的心意,再也不勸他收金銀了。
鄭成功后來常常帶著楊英他們在高山族聚居的山林察訪,當他看見當?shù)氐陡鸱N的情景,決心幫他們改進農(nóng)業(yè)技術。
楊英提出了倡議,給高山族村社每處送去一付鐵犁鐵耙,一頭耕牛;同時選派一些熟悉農(nóng)耕的士兵,趕牛犁田耙地,好讓高山族兄弟看得懂,學得來。
水虞厝是最早學會使用耕牛犁田、深耕細作的地方,此后這里年年農(nóng)業(yè)豐收,糧食成倍地增加,日子好比芝麻開花節(jié)節(jié)高。
水虞厝和虞溪兩岸,住了一些來自晉江、泉州的居民,他們在這里開拓荒地,種糧自給。鄭成功特地送來了八頭水牛,鼓勵發(fā)展農(nóng)耕。這八頭水牛越繁越多,替附近的高山族兄弟耕田犁地,起到了不小的作用。不久,當?shù)厝四煎X蓋了座大廟,要給鄭成功塑像。可是鄭成功再三囑咐,開發(fā)祖輩的土地,是中華民族的大事,決不能把功勞歸給他一個人。
為了尊重鄭成功的叮囑,水虞厝的大廟就塑了一頭大水牛,讓人們祭祀。但每當人們朝拜大水牛的時候,都會記起鄭成功贈牛送犁耙的功績,都會講述鄭成功造福于臺灣人民的故事。
心得·啟迪
鄭成功不僅成功地收復了寶島臺灣,還改進當?shù)氐霓r(nóng)耕技術,造福于臺灣人民,他的所作所為是愛國主義的體現(xiàn),也是自身高尚品質的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