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下手為強
無論碰到什么事情,迅速搶占先機,取得主動地位,往往會離成功更近一步。
一則有趣的故事總是能引起我們無盡的思索。
有個很有生意頭腦的商人,他總是把產品賣到沒有這種東西的地方。一天,他決定把大蒜賣到阿拉伯,于是帶了兩包就去了。
阿拉伯人從未吃過大蒜,也不知道在食物中加入大蒜會變得如此美味,于是紛紛用金子去買他的大蒜。回家的時候,他的兩袋大蒜變成了兩袋金子。
后來,另一個商人聽說了這件事,心生羨慕。忽然想到蔥的味道比大蒜還好,應該會很暢銷,于是帶了兩包蔥,騎著駱駝去了阿拉伯。
阿拉伯人覺得蔥的味道確實要比大蒜好,為了對這位遠道而來的客人表示由衷的感謝,他們商議把從外面運回來的兩包大蒜忍痛割愛送給商人。
結果想要金子的商人只得到兩包大蒜,并沒有得到之前預想的金子。之所以出現這樣的情況,并不是大蒜和蔥的問題,而是前者先下手為強,搶占了先機。而后者只不過是東施效顰,自然得不到想要的東西。
無論在生活還是職場中,先下手總是會收獲意想不到的結果。在非洲西部,有一群喜歡讀書的孩子,可惜家里太窮,根本上不起學,而且最近的學校離他們村也有幾百里。所以他們基本上都是靠自學認字、看書。
有一天,他們一起在樹下看書時碰到幾個美國來的游客,于是熱情地招待了他們。這些游客拿出一些書發給大家,并告訴他們,想要得到更好的教育,就要去美國讀大學。
小伙伴們拿到書后愛不釋手,都很開心。于是圍在一起商量去美國的事情。
不過因為年齡小,童言無忌,根本沒有誰當真。甚至有大人聽到了他們的想法,不由得笑了。他們說:“美國太遠了,中間還隔著大海,你們一點兒錢也沒有,怎么去呢?”
其中有個叫勒格森的小孩特別失落,他不想一輩子都在這里度過,想要去追尋求學的夢想。
16歲那年,他告別了父母,隨身帶著幾件破爛衣服、少量食物以及幾本書就出發了。
旅途的艱辛自不待言,他用了一年多的時間才走到烏干達首都坎帕拉,期間還大病一場,差點喪命。到坎帕拉后,他稍事休息,找了份工作,掙了些錢,還抽空去圖書館看書學習。后來他又給華盛頓佛農山區的斯卡吉特峽谷學院寫信申請全額獎學金。斯卡吉特峽谷學院招生辦主任看完信后,被深深感動了,馬上寄出了回信。他們不但為他提供全額獎學金,還準備為他提供一份工作,以保證他能順利完成學業。
后來,美國政府也破例為他解決了護照和簽證問題。歷經兩年多艱辛,勒格森終于來到了華盛頓,來到了斯卡吉特峽谷學院。
而當年那些和他有著同樣夢想的伙伴們,看到他成功后,紛紛進行仿效。但美國政府自始至終不愿意再破例為這些孩子解決護照和簽證問題。
因此,想要成功,不僅需要堅強的意志以及非凡的勤奮,還需要有一種先下手為強的理念在心中。機不可失,時不再來,勒格森正是把握住了機會,提早下手,才美夢成真。
美國混合保險公司的創始人史東談起自己的成功時說:“推銷沒有秘訣,成功沒有捷徑。每當我有一個新奇的想法時,總想第一時間行動起來,為實現它而努力。”
有一次,史東聽說另一家保險公司由于經營困難,準備折價出售,于是就想把它拿下。
他找到自己的顧問團隊說:“幫我拿下它。”
其中一個顧問立即說:“我知道這家保險公司最大的股東是巴爾的摩商業信用公司,我們或許可以不用花一分錢,就能把它拿下。”
有的人說:“你瘋了吧?有誰不花一分錢就能買到一家保險公司?”
那個顧問說:“我只是說有這種可能性。”
“那你準備用什么方法?”史東發話了,他的好奇心也被調動起來。
顧問繼續說:“巴爾的摩商業信用公司本身的業務就是放貸,我們可以利用它的貸款買下它的保險公司。”
“這不可能,哪有借錢給對方,好讓對方買下自己的東西呢?”有個顧問很不同意這個想法,和他爭辯起來。
這時,史東說:“為什么我們不馬上行動呢?只有行動才能驗證我們的想法到底是好是壞。”于是史東帶著自己的團隊來到了巴爾的摩商業信用公司。
對方聽到史東說要不花一分錢購買自己的公司,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史東解釋道:“這是一筆雙贏的買賣。我得到一家公司,你們丟去一個包袱,并且你們還可以得到一大筆利息。何況,事實會證明你們這筆貸款將會成為你們最優良的資產之一。”
巴爾的摩商業信用公司聽完史東的解釋,覺得言之有理,于是派人對史東的公司進行調查。調查結果表明,史東的公司在保險業有著良好的信譽與經營前景。最后巴爾的摩信用公司真的同意了史東的提議:借錢給史東,讓史東購買自己的公司。
許多人都是要等到計劃做到萬無一失的時候才愿意行動。但是那個時候,“肥肉”可能早就落入了他人之口。所以有了想法就要立即下手,在計劃實施的過程中找到不足,并進行改進。因為,機會不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