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慢性腹瀉

性腹瀉指病程在兩個月以上或間歇期在2~4周的復發性腹瀉。中醫學認為腹瀉的主要病變在于脾胃與大、小腸。其致病原因分以下幾種:感受外邪,以濕邪兼加寒邪或濕邪兼加熱邪傷及脾胃為常見。飲食所傷,表現為脘腹脹痛、糞便臭穢、噯腐吞酸等癥狀。情致失調,表現為每因情緒緊張或抑郁惱怒而作腹痛即瀉,平素多伴有脅肋脹痛、噯氣少食等癥狀。脾胃虛弱,表現為大便不成形、泄瀉時作時止、大便次數增多、飲食減少等癥狀,勞累或稍食油膩時易發作。年老體弱,或久病,或房事過度則導致脾腎陽虛,表現為黎明之前臍腹作痛、瀉下完谷、形寒肢冷、腰膝酸軟等癥狀。

飲食宜忌

宜宜食新鮮易消化食物。

宜食半流汁、軟食。

宜食有收斂止瀉作用的食品,如石榴、蘋果、莧菜、大蒜、姜、濃茶水、蘿卜等。

宜多食具有健脾扶正、化濕祛邪以及補瀉兼顧的食物,如白扁豆、薏米、紅小豆等。

寒濕(風寒)型泄瀉者宜吃溫中散寒、祛風化濕的食品。

濕熱(暑濕)型泄瀉者宜吃清熱化濕或淡滲利濕之物。

傷食型泄瀉者宜吃消食化積導滯食品,或清淡之物。

脾虛型泄瀉者宜吃補氣健脾食物。

陽虛型泄瀉者宜吃熱性溫暖食品。

肝脾失調泄瀉者宜吃疏肝健脾之物。

忌忌食油膩及生冷之物。

忌食多含粗纖維的食品;忌暴飲暴食。

慎食過于寒涼或溫熱之食品,如西瓜、甲魚、牛肉等。

食療妙方

●豬腎羹

原料:豬腰1對,補骨脂10克,鹽、雞精各適量。

做法:鮮豬腰洗凈,去筋膜、臊腺,切成塊,在表面劃割細花;豬腰與補骨脂入砂鍋內,加1升水煎煮1小時,加鹽、雞精調味即可。

功用解析:豬腰補腎;補骨脂補腎壯陽,止瀉。豬腰味甘咸、性平,有補腎強腰、益氣的作用;補骨脂補腎助陽、納氣平喘、溫脾止瀉,主治腎陽不足、腰膝冷痛、尿頻、泄瀉。二者同用,補益效果更佳。

●馬齒莧粥

原料:鮮馬齒莧250克(或干馬齒莧50克)、大米50克。

做法:鮮馬齒莧洗凈、剪碎,加適量水,煎煮30分鐘,撈去藥渣;再加入淘凈的大米,繼續熬煮成粥即可。

功用解析:馬齒莧有散熱解毒、止痢的功效,大米具有養胃的功效。馬齒莧與大米共煮成粥,具有健脾胃、清熱止痢的功效。

●蓮子生姜粥

原料:帶殼蓮子100克、生姜25克、桂圓30克、冰糖10克、大米適量。

做法:將蓮子去殼打碎,生姜洗凈,切成小碎粒;桂圓剝殼;砂鍋中放清水煮沸后放入蓮子、大米煮30分鐘;將生姜、桂圓、冰糖放入砂鍋內煮成稀米粥即可。

功用解析:適用于噤口?。聪铝《幌氤詵|西),體質虛弱或病后產后之脾胃虛弱、大便溏稀、心悸怔忡、失眠多夢、氣短乏力、食欲不振,以及婦女血虛腰酸、白帶增多,男子腎氣虛之遺精、早泄、性功能減退。

●馬齒莧白糖茶

原料:馬齒莧50克、白糖30克、茶葉10克。

做法:將新鮮的馬齒莧清洗干凈,瀝干水,切成小段;將切好的馬齒莧與白糖、茶葉同放入砂鍋中,加適量水,先用大火煮沸后用小火煎煮片刻;濾除殘渣,將藥茶汁倒入茶壺直接飲用即可。

功用解析:適用于小便不利、腸炎、熱毒瀉痢、癰腫瘡癤、丹毒、崩漏、便血、痔血、赤白帶下、熱淋、細菌性痢疾患者。

●姜茶烏梅飲

原料:生姜10克、烏梅肉30克、綠茶5克、紅糖適量。

做法:生姜洗凈,切絲;烏梅肉用刀切碎;將切好的生姜、烏梅肉與綠茶共放保溫杯中,以沸水沖泡,蓋上蓋子溫浸30分鐘,加入適量紅糖即可。

●扁豆花餛飩

原料:白扁豆花、豬瘦肉各100克,面粉150克,醬油、味精、鹽、胡椒各適量。

做法:白扁豆花選取正開放者,以沸水焯過,將花撈出留湯備用;將豬肉清洗干凈,剁成肉泥,胡椒炸后碾末,加醬油、鹽、味精拌成餡;將焯白扁豆花的水放涼,用來和面,壓成薄面皮,切成三角形,包小餛飩,煮熟即可。

功用解析:適用于脾虛泄瀉、食少便溏、細菌性痢疾。

對癥按摩要點

腹瀉有急性和慢性之分,急性腹瀉常由飲食不潔、細菌感染引起,一般在較短時間內能恢復健康。按摩治療腹瀉主要是針對慢性腹瀉。操作時,以指點按法,重點作用于中脘穴至氣海穴、關元穴,以達到舒筋活血、解痙止痛、消除疲勞和放松肌肉的目的。后于腹部施以順時針摩法,以有溫熱感滲透至深層為度,以達到疏氣活血、消腫止痛、消積導滯、健脾和胃、調補臟腑的作用。腹部按摩所用的力量要由輕而重,一般頻率為每分鐘50~150次,開始稍慢,逐漸加快。腹部按揉手法注意要緩慢,且用力由輕到重。腹瀉較嚴重者需要到醫院診治,避免造成脫水。

推薦按摩穴位

●按揉中脘穴

位置:胸骨下端和肚臍連接線中點。

按摩方法:用拇指或中指點按中脘穴1分鐘,順時針方向揉2分鐘,以局部有酸脹感為佳。

祛病功效:治療消化系統疾病,如腹瀉、腹痛、腹脹、嘔吐、便秘等,此外對青春痘、精力不濟、神經衰弱等也很有效。

●按揉天樞穴

位置:肚臍兩側約2寸處。

按摩方法:用拇指順時針方向按揉天樞穴半分鐘,然后逆時針方向按揉2分鐘,以局部感到酸脹并向整個腹部放散為好。

祛病功效:治療腹瀉、痢疾、腹痛、腹脹、便秘等腸胃病。

●按揉脾俞穴

位置:背部第11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處。

按摩方法:兩手拇指按在左右脾俞穴上,按揉約2分鐘,至局部有酸脹感為佳。

祛病功效:按揉此穴可治療腹瀉、痢疾、腹脹、嘔吐、便血等脾胃腸道疾病。

主站蜘蛛池模板: 鹤壁市| 怀宁县| 申扎县| 宁蒗| 吐鲁番市| 紫云| 金乡县| 滁州市| 旬邑县| 尉氏县| 静乐县| 新竹市| 公安县| 贵德县| 和平县| 满城县| 兴安县| 海晏县| 栖霞市| 澎湖县| 武邑县| 娄底市| 名山县| 芷江| 锡林郭勒盟| 威远县| 通州区| 抚顺县| 富裕县| 平遥县| 吉林市| 新巴尔虎左旗| 沾化县| 尚义县| 柳林县| 司法| 南宫市| 长武县| 神木县| 正安县| 株洲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