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黃帝內經》養好你的心肝脾肺腎
- 張曉梅
- 2029字
- 2019-01-01 16:15:33
五臟疾病早知道
肝開竅于目,“肝”上有病反映在眼睛上。
心開竅于舌,“心”上有病反映在舌頭上。
脾開竅于口,“脾”上有病了反映在口里。
肺開竅于鼻,“肺”上有病反映在鼻子上。
腎開竅于耳,“腎”上有病反映在耳朵上。
下面,讓我們來讀懂五臟發出的“求救信號”。
心病早知道
全世界有1/3的人死亡都與心臟有關,心臟發出的“求救信號”有以下幾種。
左手指痛、牙痛。中醫認為“心包”是包在心臟外面的包膜,說得形象點,好比是心的宮城,有保護心臟的作用。心不能受邪,心包能代心受邪,所以外邪侵襲心,首先心包受病。心包經起于胸,經過上肢,所以,心臟病的疼痛多出現在胸口正中的位置,持續數分鐘甚至十幾分鐘,常常牽涉左前臂、左手指或左上臂,甚至咽喉、頸項或者牙齒。
枕頭高才能睡著。平躺著睡覺會覺得胸悶,必須墊個較高的枕頭,或者半靠著才能入睡,表明心臟功能較弱。
一活動就心慌氣短。經常感到心慌、胸悶,上樓梯、做點體力活就會氣喘、心跳加快。特別是此前這種情況并不明顯,最近一段時間加重的,要警惕心臟出現問題。
心開竅于舌,心陽不足,則舌胖嫩或紫暗;心陰不足,則舌紅而顏色深暗;心血虛,則舌暗淡;心火上炎,則舌紅爛、生瘡、疼痛;心血瘀阻,則舌紫暗或有瘀斑。
肝病早知道
肝病被稱為“最大的隱形殺手”,是因為它發病初期并沒有明顯癥狀。不過,還是有些小信號能讓我們捕捉到。
見到油膩就惡心。肝與膽相表里,膽能分泌膽汁,是人體最重要的消化液,當它出現問題,大多表現在“吃”上。比如沒有食欲、不想吃東西、見到油膩食物或聞到油味就惡心欲吐、胃部脹滿不適,可能是得了肝炎;如果吃了油膩食物后右上腹(右側肋骨下緣)疼痛,并連帶到右肩或背部,則可能是膽囊疾病,如膽囊炎、膽囊結石等。
臉發黃,皮膚癢。肝臟一旦生病,膽汁的代謝就會發生障礙,讓身體出現顏色上的改變。因為膽汁是黃綠色的,所以多出現臉黃、眼黃、皮膚黃、尿發黃。由于膽汁里的膽鹽刺激皮膚感覺神經末梢,還會出現皮膚瘙癢。
手掌發紅。兩手大魚際(手掌正面大拇指根部肉厚的部分)、小魚際(大魚際的另一側)及手指掌面充血發紅,就像是涂了一層胭脂,這說明有慢性肝炎和肝硬化的可能。
肝開竅于目,若肝血不足,目失所養,則兩眼昏花、視物不明,出現如夜盲等問題;若肝經火盛,可見眼紅腫痛;肝陰虛,可致眼睛模糊干澀,或可見眼珠不靈活、斜視等;肝氣郁結過久,則能導致口苦目眩。
脾胃病早知道
胃腸道疾病最常見的信號就是疼痛。疼痛發生的時間不同,說明所患的胃腸道疾病也不同。
吃飽飯以后疼。疼痛在飯后半小時至2小時出現,到下次進餐前消失,一般是胃潰瘍。
饑餓時疼。飯后3~4小時,空腹或感到饑餓時疼,馬上吃點東西,疼痛就可減輕或消失,一般為十二指腸潰瘍。
脾開竅于口,口淡無味、唇淡無澤,多為脾氣虧虛,氣血不足;口中黏膩,吃東西不香,或嘴里發甜,多為脾胃濕熱;口中泛酸,則為肝脾不和;若唇腫、口瘡、糜爛而痛,多為脾熱或脾火。
肺病早知道
肺嬌易受風邪,生活中我們經常會咳嗽。其實咳嗽就是肺臟向你發出的求救信號,不同的咳嗽癥狀提示著不同的肺病。
干咳。無痰或痰量很少,一般是急性咽喉炎、支氣管炎的初期,一部分肺癌患者也會出現此癥狀。
長期慢性咳嗽,多是慢性支氣管炎、肺結核等。如果咳痰帶血,就要警惕肺癌或是肺心病;咳痰呈黃色,多是肺部或支氣管出現感染。
氣喘。活動后氣促,常見于哮喘、阻塞性肺病等。
午后低熱,可能是肺結核。特點是午后發熱,下午或晚上退盡,如潮水般有漲有落。同時伴有乏力、食欲不振、咳嗽和少量咯血。
肺開竅于鼻,如外感風寒影響肺,就會鼻塞流涕、影響嗅覺;肺有燥熱,則鼻孔干澀。
腎病早知道
一提到腎病,很多人就會想到腎衰竭。糖尿病、高血壓、心臟病、某些藥物,都會損害你的腎。有調查顯示,近20%的腎病患者由于缺乏防治知識,首次就診時病情就已到了中晚期。腎臟的求救信號有以下幾種。
面部、下肢水腫。腎主水,腎不好,水液代謝就會出現障礙。早晨起床后眼皮或臉部、下肢水腫,活動20分鐘后仍不消失。勞累后,水腫也會加重。
尿量突然增多。生活習慣沒改變,但尿量突然增多或減少,或者以前夜尿不多,現在夜尿多,超過白天尿量,這是腎不好的早期表現。
尿液變色。當尿液呈濃茶色、洗肉水樣、醬油色或渾濁如淘米水顏色時,是血尿的表現,都要警惕腎臟問題。尿液有泡沫,尤其是細小不易消失的泡沫,說明尿液中排泄的蛋白較多,腎多有毛病。口中有氨味,伴有疲乏無力、食欲減退、貧血,往往是腎病中晚期的表現。
腎開竅于耳,若腎精虧虛,則腦髓不充,易出現頭暈、耳鳴、聽力下降等癥,腎陰虛的病人常會有耳鳴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