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戌時靜坐:保管好自己的“元神”

醫學典籍《黃帝內經》里說:“失神者死,得神者生。”可見,神的得失關系到生命的存亡。而狹義的神,只是指人的精神活動。

《黃帝內經》中指出:“靜則神藏。”靜坐是一種非常簡單的養神方法,只需放松身體閉目靜坐即可。靜坐可澄心,符合祖國醫學“心定則氣和順,氣和順則血道暢,精氣內充,正氣強盛,強身祛病”的觀念。

“靜坐養神”的神是什么?是“元神”。現代心理學認為,元神是大腦皮層調節功能的總括。

真要提升“元神”還得從養神開始,必須從“心”上下功夫。因為《黃帝內經》里說:“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說明神產生并總統于心,是人體臟腑組織等一切生命活動的主宰。

在道家、佛家以及印度的瑜伽當中都有靜坐修煉方式,佛教中靜坐被稱為“禪坐”或“禪定”,瑜伽中的冥想也與靜坐有異曲同工之妙。

為什么要靜坐

靜坐是集中注意力、達到心神合一的一種途徑。古今中外,靜坐養生的例子舉不勝舉。

南宋愛國詩人陸游修習靜坐養生法,晚年仍精力過人。他高興地在《戲遣老懷》詩中寫道:“已迫九齡身愈健,熟視萬卷眼猶明。”靜坐養生的效果從中可見一斑。

有位日夜操勞的老師,患有高血壓和動脈硬化等多種疾病,他從40多歲起被告知,隨時可能發生中風。退休后,這位老師開始練習靜坐冥想,沒過幾個月,就感到身心輕松,氣色越來越好。現在,他一旦發覺自己有可能心煩氣躁、血壓波動,就會立即告訴自己沒有必要那么緊張,然后深呼吸讓心平靜下來。

在美國哈佛大學的醫學院里,醫生除了給病人用藥外,還經常教他們如何盤腿打坐,以平和心境。在日本,也有許多年輕女性到寺廟中盤腿打坐,以消除工作的壓力和煩惱。

靜坐的好處,簡單概括來說,有三個方面。

其一,靜坐益養心。現代人壓力大,患心病的人不斷增加。我們平時往往只注意身病,卻忽視心病,其實大部分疾病是由心虛氣弱造成,心虛氣弱都是因為憂思驚怒、心煩意亂所致。中醫認為心亂氣短、膽驚肝旺、氣血耗損,這樣六邪(風、寒、暑、濕、燥、火)就乘虛而入。而練習靜坐,可使我們散亂的心念歸于凝定,心定則氣和,氣和則血暢,所以靜坐不僅可以治病,還可以修身養性,延緩衰老。

其二,靜坐益通氣血。一個人的生命延續最根本的是氣血流暢的新陳代謝。練習靜坐,能鎮靜大腦的活動,尤其是周圍神經系統的活動,而周圍神經系統有控制新陳代謝,平衡血壓、呼吸和心率的作用。因此,靜坐可以治療身心疾病,如高血壓、心臟病、偏頭痛等。通過靜坐練氣,使氣血調和流暢,從而平衡陰陽,祛病延年。同時使人臉色紅潤,起到美容效果。

其三,靜坐益心智。佛教認為,戒而修定,定能生慧。看過《聰明的一休》的人都知道,每當遇到困難時,一休就會盤坐思考,用他的聰明機智解決無數的難題。我們常說一個人要專心、冷靜地思考問題,因為一個人心思亂了,就會馬虎大意;內心有憤怒,就會失去理智。心理變化還直接影響到生理反應,如頭痛、心痛、胃痛、神經痛等,還導致食欲不振、精神紊亂。

靜坐可以使內心歸于平靜,氣血平和,達到精力集中。而且由于精力集中產生陽和之氣,灌注于病痛之處,可達到醫治疾病、減緩疼痛的效果。

靜坐的方法

下面就為大家推薦一種靜坐功——盤足坐法,這是佛教修習禪定的方法,此法最受現代人歡迎,方法如下:

首先,放好軟硬適中的坐墊。開始練功時,雙腿可單盤(將左腳扳上來,壓在右股下;再將右腳扳上來,壓在左股上。單盤時雙腿可以交替盤坐),待適應后,改為雙盤(將右腳扳上來,壓在左股上,再將左腳扳上來,壓在右股上,使兩腳掌都朝上)。

其次,脊背自然直立。然后將左右兩手放于臍下三寸丹田之前,兩手心向上,男右手背平放于左手掌上,女左手背平放于右手掌上,兩個大拇指輕輕相抵。與此同時,左右兩肩稍稍張開,不可沉肩塌背;頭要正,下頜微微內收。

雙目微閉,舌抵上腭,意守丹田(指有意識地誘導思想專注于丹田,使人精神集中、呼吸自然),猶如嬰兒酣睡狀,隨之便可進入靜坐狀態。

單盤坐

雙盤坐

(靜坐法具有舒緩壓力、促進睡眠、增強記憶力的效果,適用于體質較弱或患有各種慢性疾病的老人練習,尤其對神經衰弱、高血壓、冠心病、慢性疼痛、消化道疾病療效明顯。)

要想讓靜坐養生的效果好,還需注意以下幾個方面:靜坐宜選擇安靜、空氣流通、光線柔和的地方;靜坐時應著裝寬松,摘下手表、眼鏡、飾物等,以便于全身的氣血貫通;靜坐時呼吸自然,做到呼長而緩,吸短而促,求自然,不用勁;初練者往往不能很快入靜,可以在盤坐好后,口中默念“松”字,念時音要拖長,三遍即可,同時,在意念上也要暗示自己從頭到腳全身放松,且面帶微笑;初習靜坐每次10~20分鐘即可,以后可逐漸延長。

值得注意的是,在最初靜坐的一段時間里,身體的不同部位通常會出現不同程度的冷、熱、酸、麻、脹、癢、痛等感覺,其中腿部和背部的感覺最為明顯。其實,這很正常,不必恐慌。隨著靜坐次數的增多和時間的推移,就會達到氣血通暢的狀態,所謂“通則不痛,不通則痛”,那些感覺都可消失,這也正是自身治療病痛的一個過程。

每次靜坐結束前,應將兩掌對搓數下產生熱感,上下輕輕搓臉3~6次,然后雙手疊放,掌心向里,手背朝外,放在臍下三寸處,3~5分鐘后再徐徐睜眼,離座,活動腰身手腳以流通氣血。

戌時靜坐的好處

戌時,即19~21點:輕微活動后安眠,睡時宜右側臥,“睡如弓”,先睡心,后睡眠。戌時是心包經當令,心包是保護心肌正常工作的器官。心包經主喜樂,所以吃完晚飯后人應該去娛樂一下,在21點時應準備入睡。

古人提倡:先睡心,后睡眠,即睡前什么都不想,自然入睡。這就告訴人們:上床后不要急于躺下,在光線較暗的地方靜坐10~20分鐘,使身體逐漸入靜。靜則生陰,陰氣盛則寐矣。因此,古人非常重視睡前的靜坐功,以此促進睡眠。唐朝醫家孫思邈說“能息心,自瞑目”;南宋理學家蔡元定也說“勿想雜念……先睡心,后睡眼”;《外經微言》上更提到“心為君火,心靜則火息”,這些說的都是睡前先通過靜心來睡心,心不睡或不靜的人是無法入眠的。因為失眠起于“心”,許多人一開始睡不著覺是因為精神壓力大、思慮過重。所以睡前做靜坐功,可以幫助你的腦細胞達到“入靜”狀態,最終讓人產生濃濃的睡意。

主站蜘蛛池模板: 黄浦区| 呈贡县| 景德镇市| 吴桥县| 米脂县| 瑞昌市| 台北市| 常山县| 项城市| 平山县| 龙岩市| 廉江市| 祁连县| 湾仔区| 靖边县| 马边| 阜城县| 手游| 镇巴县| 望城县| 泗水县| 电白县| 来安县| 铁岭市| 长春市| 运城市| 关岭| 南皮县| 邵阳县| 上栗县| 房产| 沅江市| 阿拉尔市| 儋州市| 古丈县| 大洼县| 大邑县| 临漳县| 博爱县| 手机| 浦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