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樵山 珠江文明的燈塔
西樵山是一座熄滅了千萬年的古火山,位于廣東省佛山市南海區的西南部,海拔346米。山上有七十二峰,峰峰皆奇;有四十二洞,洞洞皆幽。林深苔厚,郁郁蔥蔥。更有湖泊、瀑布、巖壁、深潭等點綴其間。西樵山儲水豐富,古人贊道:“誰信匡廬千嶂瀑,移來一半在西樵。”如今有人戲稱它為“綠色翡翠”、“固體水庫”。游覽在西樵山,如煙似夢的輕云,纏繞在遠遠近近的山巒間,全身心地投入到山水人文景色當中,藍藍的天和綠綠的山也顯得更加動人起來。
美不勝收的地理景觀
在四五千萬年以前,西樵山所在的位置是古海灣。一次火山爆發后,噴出的大量熔巖在海水中凝結,形成了西樵山的雛形。在舊山體上又發生了幾次噴發,形成了現在的七十二峰。西樵山是國家地質公園,天湖火山口也是國家級的地質遺址。
白云洞景區位于西樵山麓西部,創建于明代嘉靖年間(1522~1566),現名樵園。園周圍峭壁凌空,飛泉吐玉,亭臺樓閣掩映于蒼松翠柏之中,又因為它是西樵山風景區的總匯,曾有“欲覽西樵勝,先應訪白云”之說。游覽“西樵云瀑”時如在畫中游,不禁為其交互掩映、錯落有致的景色而流連。

西樵山全景
天湖位于西樵山西北部,原來是個古火山口,現已成為一處水碧山青的多功能休閑公園。天湖公園北面,一座水月軒浮于水中,九曲橋橫臥湖面,似玉龍臥波,又像安在綠盤上的一根琴弦。站在橋上向遠處望去,奇峰兀立,群山連綿,蒼翠峭拔,云遮霧繞,風光旖旎,如天上仙境,似世外桃源。湖水清澈,河中還不時地有幾尾調皮的小魚游來游去。湖水寧靜,偶爾微風掠過,清亮的水聲就像一個小姑娘在唱歌;湖水柔美,柔得讓人忍不住去撫摸她,卻又不忍碰皺她。置身天湖,只想化作這山、這水、這天空的一部分。
翠巖谷景區位于西樵山中部,入口是一條上窄下寬的漏斗狀峽谷,谷內開闊,越往深處越狹窄,旁側峭壁林立,滿谷林蔭覆蓋,花木蔥蘢。谷底有急瀑匯成清潭小泉,潭旁有嵌于崖間的聽瀑樓。翠巖谷景區內的主要景點有無葉井、摩崖石刻等。其中無葉井因泉水清冽、終年不歇,被譽為“樵山第一泉”,又因此井無論寒來暑往,葉落紛紛,井面斷無殘葉,因而得名“無葉井”。
“南粵名山數二樵”,西樵山與東樵山一起,被列為南粵名山的代表。秦牧贊頌西樵山“秀麗美于詩”,黃施民也說“西樵若問比東樵,秀倚南天此最妖”。還有學者盛贊“不上西樵山,不算到嶺南”。來到西樵山,可盡情吞吐西樵翠色,肆意吸納山川靈氣,將身心融入西樵山之中,真成為這山、這水、這清凈的一分子,早已不是“人在畫中游”,而將詩意、歌意、畫意融入了心中。

山中的溪流
珠江文明的燈塔
考古結果表明,早在6000年前的新石器時代,西樵山就是珠江三角洲的主要采石場和石器制作廠。勤勞聰慧的西樵人打制出別具一格的細石器和雙肩石斧,在這塊土地上創造了“雙肩石器”文化。當時,西樵山向外大規模輸出石器這一生產工具,引領了生產力的發展,孕育了影響深遠的珠江流域原始文明。隨著新石器時代的發展,漁獵、采集、農業和飼養業興起,推動了社會分工。西樵山石器文化持續長達3000年,一直支撐珠江文明的發展。石燕巖景區在西樵山東南部,是古采石場遺址,也是古采石匠留下的杰作。
西樵山不但孕育了“南學”,也傳承了中國傳統文化?!拔暮查陨阶顜X南”,明清時期,方獻夫、湛若水、康有為等大批文人學子隱居在此??涤袨樵谶@里遇上了時任翰林院編修的張鼎華,之后懷著對國家前途和命運的憂慮,奔赴京城發起轟轟烈烈的“公車上書”,開啟了劃時代的變法革新。由此,康有為曾就讀的西樵山“三湖書院”不僅獲得了“戊戌搖籃”的贊譽,“嶺南”也成為中國開眼看世界的名詞。由于這批文人學子結廬舍、筑書院,探尋理學,錘煉心性,因此西樵山也被稱作“南粵理學名山”。
奎光樓和字祖廟是西樵山白云洞景區兩大人文景觀。奎光樓中有魁星神,據傳,魁星一手捧斗,一手執筆,用筆點上誰的姓名,誰就會高中狀元。字祖廟供奉的是創造中華文字的倉頡,供奉他的廟宇在中國很少見。這兩座建于清乾隆年間的文星樓,是當時西樵簡村28戶大戶人家為了振興文氣,捐資在白云洞修建的。兩樓建好后,無論學子進京,還是孩童啟蒙,都要來此參拜。自此西樵文運通暢,科舉昌盛,連南海也有許多學子前來,感受西樵的文氣和靈氣。

奎光樓
奎光樓又叫文昌閣,門上一副對聯:志氣凌霄漢,文光射斗牛。

觀音坐像
西樵山宗教文化特色鮮明,佛、儒、道三教融合?!澳系馈敝笌X南道家文化。在晉代,西樵山是道教學者葛洪修道煉丹的名山之一。黃大仙圣境園集道教文化、嶺南建筑藝術和自然景觀于一體,是信眾祈福朝圣的道教圣地。另外,頗具中國特色的觀音文化也令人矚目。位于西樵山第二高峰大仙峰上的世界第一大觀音坐像,是人們研究觀音文化的必到之所。觀音表情安詳凝重,法相慈悲,觀音蓮花座四面環水,有四橋通達,寓意四方凈土,八方德水,四邊皆道之佛境。而觀音所在的大仙峰,完全符合“左青龍蜿蜒,右白虎馴伏,背玄武垂頭、前朱雀翔舞”之最佳吉穴之勢。西樵山寶峰寺有著六百多年的歷史,是南粵四大名寺之一。自晉代佛教東傳,在西樵山建造寺廟、弘揚佛法的高僧就很多,到了明代香火鼎盛,后來寶豐寺得到惠連法師興教弘法,名氣更大。如今,每年都有大批游人前來西樵山寶豐寺旅游和祈福。
西樵山還是“南拳文化”的發源地,一代宗師黃飛鴻就出生在這里。黃飛鴻一生以弘揚國粹、振興武術為己任,他武藝高強,精通醫術,擅長舞獅,許多影視作品都以他的事跡為藍本進行改編和創作。
西樵山的翠巖谷同時也是嶺南畫派的發源地。清代畫家黎簡與何丹山曾常住翠巖谷寫詩作畫,谷內原有他們的書畫室和書舍。
西樵山民風淳樸,古韻猶存。如今當地盛行“半山扒龍舟”、“新年獅藝”等民間游藝活動。來到這里,不僅可見秀麗的湖光山色,醉人的山水風光,還能體悟深厚的文化積淀和濃郁的地域風情。無論是“雙肩文明”,還是“理學圣地”,乃至后來晚清時期的“維新變法”,都見證了西樵山的地靈人杰,它就像一座燈塔,照亮了珠江的文明之路,成為我國文明發展史上的一顆明珠。

天湖公園上演獅王爭霸賽
每年的“五一”期間,西樵都會舉行“黃飛鴻杯”中國南北獅王爭霸賽。經過多年的打造,這項獅王爭霸賽已成為世界頂級獅賽。爭霸賽中,雙獅水上高樁競技是最大的看點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