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3章 文帝即位步履艱辛

  • 文景之治
  • 金開誠
  • 2887字
  • 2015-03-24 09:01:23

劉邦生有八子,只有次子劉盈為呂后所生,后繼位為漢惠帝,卻不幸早逝。呂后為了掌權,對其余諸子大加迫害,有四人為其所害。到呂后逝世時,劉邦的兒子中只剩下淮南王劉長和代王劉恒。劉恒的母親薄姬,自從劉恒出世之后,就過著被冷落的日子,使得薄氏誰都不敢得罪,逢事多加考慮,處處謹慎小心,劉恒也就在朝臣的眼里留下了一個“賢智溫良”的好印象。公元前197年,經蕭何等朝臣舉薦,7歲的劉恒被封為代王。劉邦晚年,后宮爭寵之風愈演愈烈,那些曾經得寵的妃子,后來都遭呂后幽禁,并施以各種殘虐的手段。薄姬一貫安分守己,又不是受寵的妃子,終算死里逃生,沒有遭到呂后的毒手。從此她跟著兒子去代國,在邊地過著寧靜的生活。劉恒自8歲立為代王,一直以來,也安于邊地諸侯王的地位。他沒有過多的奢望,卻避開了蕭墻之禍的牽連,稱得上因禍得福。后來呂后逼死趙王劉恢,曾經派人告訴劉恒,準備將他封為趙王。劉恒深知呂后的為人,委婉地謝絕她的“恩寵”,表示“愿守代邊”。宮廷殘酷的權力之爭,使這位邊地諸侯王如驚弓之鳥,一直保持著幾分警惕性。

呂氏死后,宮廷發生變亂,太尉周勃、丞相陳平誅殺諸呂,控制了朝政。此時,大臣們開始籌劃皇位的繼承人。大家認為當時的小皇帝劉弘根本就不是漢惠帝后代,不宜保留;齊王劉襄雖說是高皇帝的嫡長孫,但因為其母是惡人不能立。權衡來去,最后認為“代王是現存高皇帝兒子中年齡最大的,為人仁孝寬厚。太后娘家的人謹慎善良。而且立長子本來就名正言順,再加上他的仁孝名聲天下都知道,是最合適的人選”。

同年九月,周勃、陳平等朝中大臣秘密派使者去代郡,迎接劉恒到長安去當皇帝。但是他同樣不肯冒風險,于是劉恒召集僚屬商議。郎中令張武認為,朝廷里的大臣,都是高帝的大將,他們懂兵法,善于玩弄權術,恐怕這是以迎立代王為名,實際另有陰謀。他建議劉恒稱病不去,等探明真實情況再定。中尉宋昌的意見則相反,力主劉恒入朝。他列舉劉邦統一天下,漢家政權難動搖的事實,說明劉氏統治天下不可逆轉。所以諸呂謀亂,周勃一呼百應,天下民心同歸。如果現在大臣有人謀反,同樣不會有好結果。況且朝廷內外、全國各地,都由劉氏子弟控制。大臣迎立代王乃是民心所向,勸劉恒不必多心。最終劉恒決定派他的舅舅薄昭先去長安見周勃,探清事情的真相。薄昭從長安回來,知道這都是事實。劉恒的疑團解開,并令宋昌和張武等六人跟隨他前往長安。代王一行到達高陵,距離長安僅數十里之遙。

他們又停下來觀察長安動向,還派宋昌入朝探聽虛實。宋昌來到渭橋,見丞相以下的大臣都在等候迎接代王,就趕回高陵報告。代王馳至渭橋,只見群臣全部跪倒在地,迎接代王。這時,太尉周勃表示有話奉告,愿避左右,在一旁的宋昌立即回絕說:

“要講的是公事,就當著公眾講;要講的是私事,王者是大公無私的。”一方神經緊張,唯恐遭遇不測;一方被當面回絕,處境十分尷尬。周勃碰壁之后,便奉上皇帝玉璽。劉恒沒有接受,說:“這事到代邸再作商量。”那不和諧的氣氛才稍稍緩和幾分。劉恒到達長安時,沒有立即入宮,先住在代王的官邸里。那些誅諸呂的功臣,都跟隨來到代邸,并請代王即皇帝位。劉恒在群臣擁戴下終于即皇帝位,入主未央宮,當夜拜宋昌為衛將軍,接管南北軍;又以張武為郎中令,主管宮內宿衛侍從諸事,以防事變。這位邊地諸侯王,從此改變身份,成為漢家第四位皇帝。他就是歷史上的漢文帝。

具有傳奇色彩的入朝繼位,既使劉恒受寵若驚,又不得不如履薄冰,因為他僅帶六人入朝取得帝位,這本身就預示著前景多艱,擺在他面前的并非是一條平坦的大道。漢文帝即位之后,為了收買人心,培植自己的勢力。首先封賜誅諸呂的有功之臣。其中對周勃、陳平、劉章、灌嬰等人,封賜尤厚。公元前179年十月,以周勃為右丞相、陳平為左丞相、灌嬰為太尉,組成新的漢廷中央。隨劉恒入朝的官員,有的官至列卿。此外,對那些誅滅諸呂的功臣,還給予封邑賜金的獎賞。

除了保留舊有的諸侯王之外,又立一批新的諸侯王。如同年十二月,立原趙幽王之子劉遂為趙王,徙封原瑯玡王劉澤為燕王。后來,又立劉遂之弟劉強為河間王、朱虛侯劉章為城陽王,等等。

劉恒即位不久就下達詔書說,大批列侯居住京師,不僅要消費大量財富,給運輸供應造成沉重負擔,而且也使他們沒有辦法“教訓其民”,因此命令列侯都要回到自己的封國里去,有官職在身不能離開或朝廷特許留住的,也要把太子遣送封國。這是一道對上層人物關系重大的命令,遇到了相當大的阻力,詔書下達一年之久不見行動。劉恒有些惱火,再次下詔說:“前時詔書要列侯回到封國,卻大都托辭不走。丞相是我所器重的人,請他為我率領列侯到封國。”列侯們除了爵位以外,還想在京師尋找到有權力的職位,所以托辭不走。劉恒要丞相帶頭到封國,以此擋回列侯們不受器重的怨言,表明他這樣做不僅是治國的需要,而且也是對列侯們的真正器重。于是免了周勃的丞相,周勃逼不得已回到了他的封地絳縣。然而,劉恒讓列侯歸國這一措施,確實也是要處理一批他所不器重或不放心的人物,以此鞏固他的地位。周勃就是其中的一個,他是發動政變誅滅諸呂、擁戴劉恒當皇帝的第一號首領,劉恒確實感激他,給予他最高的獎賞。但他對周勃卻心懷畏懼,在他即位后,并沒有打算改變周勃太尉的位置,丞相仍由陳平擔任。陳平是謀士出身,一向謀慮深遠,他感到自己與周勃之間失去了平衡,處于危險地位,托病不出,堅持要求把周勃的位置排在自己之上。劉恒只好把丞相職位一分為二,要周勃任右丞相,位居第一;陳平任左丞相,位居第二;空出的太尉一席,由將軍灌嬰填補。周勃功高權大,當時的郎中袁盎向劉恒指出,對周勃過分謙恭使得“臣主失禮”。這時有人對周勃說:“你誅呂氏、立代王,威震天下,受重賞、處尊位,得寵已極。長此下去勢必引禍及身。”周勃猛然意識到問題的嚴重,立即“請歸相印”,劉恒毫不遲疑地答應了。周勃當右丞相前后只有一個多月。辭相一年后,丞相陳平去世。因無其他合適人選,劉恒又讓他當了丞相,復職后十個月,又以列侯歸國的名義把他免了職。

劉恒繼位三個月之后,臣僚提出預立太子問題,漢文帝遂立長子劉啟為太子。這樣,自漢高祖以來,預立太子,就成為漢家的定制。劉啟被立為皇太子,他的生母竇氏也被立為皇后。這位竇皇后出身寒微,父母早亡,兄妹三人相依為命。呂后時期,竇氏以良家女被選入宮,后來呂后遣送宮女,分賜諸侯王,竇氏屬于被遣送之列,被分配到邊遠的代國。

不料竇氏到了代國,卻深得代王的寵愛,從此她平步青云,一躍成為代王的寵妃。后來代王的王后以及王后所生四子,都先后死去。因此,文帝即位數月,遂立竇氏為皇后,立其子劉啟為太子,少子劉武被封為梁王,女兒為館陶長公主。

這些入主漢宮的新主人,從薄氏、劉恒,到竇氏,在漢廷并無雄厚的政治基礎。

劉恒僅僅憑借為人“寬厚”以及母家“謹良”的條件,依靠一批老臣的擁戴而登位,但是他所面臨的,卻是不斷壯大和日益驕橫的諸侯王勢力,國家財政困難也亟待解決。換言之,劉恒登位伊始,漢初的社會經濟以及政治上都孕育著危機。

而迅速扭轉國家財力不足的局面,與政治上解決諸侯王勢力膨脹發展的問題,兩者既密切相關又存在著矛盾。對這位“寬厚”的皇帝來說,這無疑是一場嚴峻的挑戰。

主站蜘蛛池模板: 榆树市| 陈巴尔虎旗| 曲靖市| 昌黎县| 漾濞| 黄梅县| 宣化县| 荣昌县| 锡林浩特市| 米林县| 朝阳县| 增城市| 炉霍县| 渭南市| 乌恰县| 星座| 通州区| 南召县| 库尔勒市| 凌源市| 罗源县| 桃江县| 监利县| 东明县| 汉源县| 涪陵区| 周至县| 全州县| 来凤县| 海门市| 大洼县| 牟定县| 周口市| 隆昌县| 铜鼓县| 合肥市| 西乡县| 鱼台县| 汪清县| 彭州市| 晋州市|